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625390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的生存手册。
◆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
◆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是商人***的生存手册。
作者高阳是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尤其注重历史考证。他在动笔写作《胡雪岩全传》前,会将小说大纲写在一张极大的宣纸上,再在纸上罗列相关史料、情节设置、写作思考,直到宣纸变黄变皱,布满密密麻麻的笔迹,方才动笔。因其小说注重历史考证,故事通俗精彩,高阳在历史小说界的地位等同于写武侠小说的金庸,二人共享“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
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高阳得以真实还原清末商圣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大清首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在相继结交官场贵人后,胡雪岩背靠大树,开钱庄、操丝业、做当铺、倒军火,事业越做越大,但酿成悲剧的祸根也越埋越深……
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被逼入全面崩溃的边缘。政敌暗中散布胡雪岩资金不足的消息,储户纷纷到胡雪岩钱庄取款,挤兑风潮暴起,几天的时间内,胡雪岩一手经营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一代巨商胡雪岩,*终无力回天,破产抄家,其凄凉晚景令世人唏嘘不已。
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章 改弦易辙
第二章 家有喜事
第三章 甲申之变
第四章 变起不测
第五章 仗义执言
第六章 夜访藩司
第七章 回光返照
第八章 探骊得珠
第九章 大封典铺
第十章 赠妾酬友
第十一章 少年绮梦
第十二章 不堪回首
第十三章 人去楼空
第十四章 城狐社鼠
第十五章 烟消云散
后 记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华人小说界公认说法
高阳的成就当世无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
——华语小说家 张大春
高阳尤其擅长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小说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
——《新京报》
历史小说至高阳,正如武侠小说至金庸,再不会有人逾越了。
——金庸江湖网 刘国重
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
——二月河
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
——豆瓣阅读作者和菜头
我相信绝大部分做企业的人都看过《红顶商人胡雪岩》这套书,这书我看过两次。
——马云
1988年,29岁的冯仑拿到了一套香港版的胡雪岩。三年后,冯仑创建万通集团,这本书几乎就是他的商业指南。
——中国企业家网 推荐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胡家这十年来,“夜夜元宵,朝朝寒食”,各房姨太太此时有的刚刚起身,正在漱洗,有的还在床上。其中有两个起得早的,都从丫头口中得知胡雪岩已于昨夜到家,一个素性懒散,听过丢开,只关心她的一架鹦鹉,一缸金鱼,天气太冷,金鱼冻死了两条,令人不怡;另一个性情淳厚,服侍胡雪岩,总是处处想讨他的欢心,深知胡雪岩喜欢姬妾修饰,所以梳洗以后,插戴得珠翠满头,换了一件簇新的青缎皮袄,打算着中午必能见到胡雪岩——每逢他远道归家,必定召集十二房姨太太家宴,如今虽非昔比,她认为老规矩是不会改的。
因为如此,等丫头一来传唤,她是首先到达二厅的,令胡雪岩觉得眼前一亮。“唷!”他说,“你一大早就打扮得花枝招展,好像要赶到哪里去吃喜酒,是不是?”
宋姑娘在胡家姬妾中排行第五。胡雪岩一向喜欢她柔顺,加以性情豁达,虽遭挫折,未改常度,所以这样跟她开玩笑地说。
宋姑娘却不慌不忙地先向胡太太与螺蛳太太行礼招呼过了,方始含笑答说:“听说老爷回来了,总要穿戴好了,才好来见你。”
“对,对!”胡雪岩说,“你穿戴得越多越好。”
一句刚完,螺蛳太太重重地咳嗽了一声,仿佛怪他说错了话似的。
宋姑娘当然不会想到他话中另有深意,一眼望见人影说道:“福建姨太来了。”
福建姨太姓杨,家常衣服,虽梳好了头,却连通草花都不戴一朵,进得厅来,一一行礼,心里还在惦念着她那两条死掉的金鱼,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
接着其余各房姨太太陆续而来,螺蛳太太看是时候了,便向胡雪岩说一句:“都到齐了。”
于是胡雪岩咳嗽一声,里里外外,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但胡雪岩却怔怔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久都无法开口,而且已经眼角晶莹,含着泪珠了。
他此时的心境,别人不知道,胡太太跟螺蛳太太都很清楚。这十一个姨太太,都是他亲自选中的,或者量珠以聘,或者大费周折,真所谓来之不易。何况一个有一个的长处,不管他在官场、商场、洋场遭遇了什么拂逆之事,一回到家,总有能配合他的心情,让他暂时抛开烦恼的人相伴,想到一旦人去楼空,他如何狠得下这个心来?
螺蛳太太当机立断。“请太太跟大家说吧!”接着便想吩咐站在胡太太身后的阿兰,将胡雪岩扶了进去,但一眼瞥见行七的朱姨太,灵机一动,改口说道,“七妹,你送老爷到后头去。”
朱姨太心知别有深意,答应着来扶胡雪岩。他一言不发,摇摇头,掉转身子往里就走,不过朱姨太还是抢上两步,扶着他的手臂。
“老爷是昨天晚上回来的。”胡太太说道,“消息交关不好,我也不必细说,总而言之一句话,树倒猢狲散,只好各人自己作打算了。”
此言一出,里外一阵轻微的骚动,胡太太重重咳嗽一声,等大家静了下来,正要再往下说,不过有人抢在她前面开了口。
此人是排行第二的戴姨太太。“我今年四十岁了。”她说,“家里没有人,没有地方好去,我仍旧跟太太,有饭吃饭,有粥吃粥。我跟老爷、太太享过福,如今吃苦也是应该的。”
“戴姨太,你不要这样说——”说到这里,胡太太发觉螺蛳太太拉了她一把,便即停了下来,转眼等她开口。
螺蛳太太是发觉对戴姨太要费一番唇舌,如果说服不了她,事情便成了僵局,所以轻声说道:“太太,我看先说了办法,一个一个来问,不愿意走的,另外再说。”
胡太太听她的话,开口说道:“老爷这样做,也叫作没奈何。现在老爷已经革职了,还要办啥罪名,还不晓得,为了不忍大家一起受累,所以只好请大家各自想办法。老爷想办法凑了一点现银,每人分五百两去过日子。大家也不必回自己房里去了,‘将军休下马,各自奔前程’,就在这里散了吧!”
一听这话,福建籍的杨姨太太扶着一个丫头的肩,个急急奔出厅去,去到花园门口,只见园门紧闭,挂了一把大锁,老何妈守在那里。
“开门!开门!”杨姨太说,“我要回去拿东西。”
“杨姨太,进不去了,没有钥匙。”
“钥匙在哪里?”
“在老爷身上。”
“我不相信。”
“不相信也没有办法。”老何妈说,“杨姨太,算了吧!”
“我,我,”杨姨太哭着说,“我的鹦鹉、金鱼还没有喂。”
“你请放心。”老何妈说,“自有人养,不会死的。”
杨姨太还要争执,但老何妈寒着脸不开腔,看看无法可想,只好委委屈屈地重回二厅。
二厅上聚讼纷纭,有的在商谈归宿,有的在默默思量,有的自怨自艾——早知如此,该学宋姑娘,将所有的首饰都带在身上。当然,表情亦各个不同,有的垂泪,不忍遽别;有的茫然,恍如铩羽;亦有欣然色喜,等一开了笼子,就要振翅高飞的。
厅外聚集的男女仆人,表情就更复杂了,大多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议。有人脸上显得兴奋而诡异,那就不难窥见他们的内心了,都是想捡个现成便宜,尤其是年纪较轻而尚未成家的男仆,仿佛望见一头天鹅从空而降,就要到嘴似的,这种人财两得的机会,是做梦都不曾想到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