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00322
他,虽贵为源氏领袖义朝之子,但出生后不久,父亲战败被杀,母亲被迫改嫁。他七岁时被送到京都鞍马山寺院寄养,受尽凌辱。之后四处流浪,辗转关东、奥州。在稚嫩的少年时代,他经历了难以言尽的苦难。
所幸时机到来,这个日本史上独树一帜的战争奇才开始崭露头角。在一之谷,他开日本骑兵长途奔袭机动作战之先河,于无路之悬崖开辟险径,以寡敌众,给平家军以重创。屋岛之战,再出奇兵,占领平家海军的陆上阵地。坛浦海战,他穿越于汹涌波涛之间,将平家几十位主将击落西海,彻底粉碎强大的平家水军。三战锁定胜局,也预告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亘古未有的功勋,使义经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却也埋下了哥哥赖朝对他的忌恨,但他却毫不知晓。义经虽是军事天才,可是,他对政治却迟钝到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步。对苦心经营镰仓幕府的哥哥赖朝而言,弟弟义经功高震主,如毒药一般对己不利。于是,在义经意气风发的时候,毁灭之神却悄然到来。
司马辽太郎以文学化的传奇之笔,生动地描写了源义经短暂而华丽的一生,文笔优美,故事精妙,有“司马氏平家物语”之称。
“导读:日本国民文学的旗手
——司马辽太郎的人与文学/001
初阳之卷
牛若(义经的小名)虽贵为源氏领袖义朝之子,但出生后不久,父亲惨死,美貌的母亲常盘因深得平家当家人平清盛的宠爱,才保住他们兄弟三人的性命。
但好景不长,失宠的母亲被迫改嫁没落的藤原氏贵族。七岁时,牛若被送到京都鞍马山寺院寄养,在那里受尽凌辱。之后四处流浪,辗转于关东、奥州。为了获得食物和住处,在稚嫩的少年时代,他经历了难以言尽的苦难。
所幸时机到来,这个日本史上千年难遇的战争奇才开始崭露头角。
逆浪之卷
义经以轰轰烈烈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将木曾义仲赶出京都后,接着转战平家,在一之谷、屋岛奇袭平家的陆上阵地,终在坛浦海战中,将平家几十位主将击落西海……
就在义经意气风发的时候,毁灭之神却悄然到来。义经虽是军事天才,可是,他对政治的迟钝却到了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步。对苦心经营镰仓幕府的哥哥赖朝而言,弟弟义经功高震主,如毒药一般对己不利。兄弟二人终反目成仇。
附录:
源义经年表/467
清和源氏系谱/469
“导读:日本国民文学的旗手
——司马辽太郎的人与文学
林景渊(台湾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
作家司马辽太郎1923年8月出生于大阪市浪速区西神田町。父名福田是定,他的本名是福田定一。
祖父经营糕饼业,父亲是一名开业药剂师。
司马辽太郎出生不久后,因健康欠佳,被寄养在外祖父家附近的奈良县北葛城郡。后来,他自己常提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乡是奈良,而不是大阪。在古都的生活体验,与他后来大量撰写历史小说似乎也有关联。
七岁(1930年)进入大阪难波盐草小学读书。小学时代似乎乏善可陈,常常与玩伴到处闹事。六年之中曾获得过“学业优秀奖”的奖状,却从未获得过“操行优良”的奖励。
十三岁(1936年)进入私立上宫中学。前两年过着平淡的生活,从第三年开始,每天放学后顺路去市立图书馆看书,直到晚上八九点才返回家中。看书习惯一直保持到大学毕业。在这里,他看遍馆内图书,甚至认真阅读了有关钓鱼的书籍。
十八岁(1941年)进入大阪外国语学校。作家陈舜臣早一年进入该校。此后,两人交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司马辽太郎无法报考东京的大学(后来他曾回忆起当初希望念早稻田大学中文系),不得不在家乡念完大阪外国语学校蒙古语文学系。虽然对蒙文毫无兴趣,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对俄国文学、《史记》中的列传产生兴趣,并且逐渐关心起中国的塞外民族来。
二十岁(1943年),战事扩大,日本政府取消学生缓召措施,他被编入兵库县“战车第十九连队”。次年,调至中国东北陆军战车学校受训。八个月结训,被派至牡丹江“战车连队”。
二十二岁(1945年)由东北经朝鲜撤退至日本国内,战争结束(8月15日)后退伍。战争体验使他认真思考“爱国”的本质、生死问题,并对日本现代化中的技术水准表示怀疑。
二十三岁(1946年)进入新日本新闻社担任记者,负责采访大学信息及宗教界新闻。
二十五岁(1948年),新日本新闻社结束经营,改入产经新闻社京都分社。
从此,一直到三十八岁(1961年)辞职为止,十三年间,他从记者做起,后来升至文化部经理、出版局副理。
进入报社之初,他打算工作到三十岁,然后辞职写小说。但执笔写作文学作品并不是那么容易(虽然同样是以“写”为职业)。
三十二岁(1955年),一位接受过采访的净土宗人士寺内大吉极力怂恿他动笔写小说,这成为他变成职业作家的契机。
三十三岁(1956年),处女作《波斯的魔术师》获“讲谈社俱乐部奖”,这也是他次使用笔名“司马辽太郎”。依他自己的解释,“辽”是“遥不可及”,“司马”指代《史记》作者司马迁,合起来就是“自己远不及司马迁”。
三十七岁(1960年),以日本“忍者”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枭之城》获“第四十二届直木奖”。
在日本,“直木奖”、“芥川奖”等同于小说作家的“证书”。他的获奖年龄在诸多作家之中算是比较年轻的,这也意味着他可以尽早进入职业写作的世界。
到七十二岁(1996年)去世为止,司马辽太郎创造了数目庞大的写作成果,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1993年,他荣获日本文化界荣誉的“文化勋章”。
在四十岁以前就正式从事写作的司马辽太郎选择从历史中取材,开始了三个历史小说的连载:
《坂本龙马》——明治维新前后怪杰坂本龙马的故事。
《燃烧吧,剑》——描述地下组织“新选组”。
《盗国物语》——战国枭雄斋藤道三、织田信长为主角的故事。
从此,自日本平安时代遣唐使中的杰出人物空海大师(作品《空海的风景》,曾改编成电影《曼陀罗》),到改写日本历史的源平之争(即本书《源义经:镰仓战神》),一直到武士控制日本政权六百余年的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司马辽太郎的笔端纵横驰骋于日本历史广阔的时空中,留下了一部又一部杰出的作品:
《少年马上过》——伊达政宗的一生。
《箱根之坂》——北条早云的成败故事。
《新史太阁记》——描述丰臣秀吉的一生成败。
《丰臣家族》——以丰臣秀吉的外甥秀次及其他亲戚为主角的历史故事。
《后的伊贺者》——以伊贺忍者为主角的历史小说。
《风神之门》——伊贺忍者猿飞佐助等人的故事。
《杂贺孙市》——以战国时代“杂贺党”奇人杂贺孙市为主角的历史小说。
《城塞》——描述丰臣秀吉的灭亡经过。
《关原之战》——决定德川家康命运的一次大战。
《战云之梦》——记述武将长宗我部盛亲的一生。
《德川家康:霸王之家》——德川家康的历史故事。
《山岭》——长冈藩家老河井继之助的故事。
《夏草之赋》——四国草莽英雄长宗我部元亲的故事。
《花神》——记述军事学家村田藏六的一生。
《斩人以藏》——描述19世纪初期一群有为青年。
《蝴蝶之梦》——歌颂幕府内西医松本良顺不屈之精神。
《浪华游侠传》——描述市井小民在变革时代中的故事。
《大阪侍》——武士岛居又七等人的一生。
《庆应长崎事件》——幕府末年与英国交涉经过的历史故事。
《北斗之人》——名剑士千叶周作的一生。
《王城的护卫者》——会津藩主松平容保的故事。
《岁月》——改革派江藤新平的成败故事。
《后的将军》——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悲剧性的一生。
《幕末》——“樱田门事变”等暗杀者的故事。
《殉死》——乃木希典的一生。
在这些丰硕的写作成果中,还应该包括取材于中国历史的《战国时代群像》和《鞑靼疾风录》。
至于代表作《坂上之云》,描述了诗人正冈子规、军人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在明治时代的奋斗历程;《荣花海滨》则追述了白手起家的高田屋嘉兵卫戏剧性的一生。作品的读者包括男女老少,遍及各行各业,尤其是《荣花海滨》,更是日本企业界人手一册的名作。
三十余年间,司马辽太郎写下了跨越日本历史逾千年的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有天皇、将军、朝廷大臣,同时也有忍者、市井小民、商家等。日本作家田边圣子认为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为日本人开启了另一扇门,而文化学者梅原猛更是称赞司马氏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日本国民的文学领域,更可用来教化国民。
《源义经:镰仓战神》是司马辽太郎历史文学中的一环。作者巧妙地运用其生花妙笔,对平清盛(1118—1185年)和源赖朝(1147—1199年)两家彼此斗争、赶尽杀绝的悲惨史实做了一番极为精彩的描绘。不过既然是小说,自然有作者自由挥洒的空间(例如源赖朝流放蛭小岛的二十年,在历史上几乎是空白)。
有关本书主人公源义经,后被逼迫得走投无路,是否仅仅因为兄弟萧墙?何况源义经曾为其兄源赖朝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源赖朝何以如此无情?——这就必须对本书的时代背景稍加说明。
原来,平安时代(794—1192年)虽曾大量吸收中国的文物典章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后期却出现重重危机。皇室本身有“上皇”(退位后又执政)、“法皇”(退位而且出家信佛,之后又重新执政)的复杂问题;朝廷中则有“摄政”、“关白”(大约与“摄政”同权)干政(这些人大多是皇亲);以及武将争夺权力(源平之争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当时,京都以外的各地区纷纷冒出许多地方政府无法管辖的“庄园”,时间一久,这些“庄园”便各自拥兵自重。
在“源平之争”分出决定性胜负的1193年,胜利者源赖朝(也是全日本军事强人)挥军北上,在距离京都五百多公里的镰仓建立了另一个政权,即“镰仓幕府”。源赖朝刻意降低皇室和朝廷权威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又何必如此夸张呢?
不过,源赖朝的创举倒成为后来的足利家、德川家的良好榜样。然而,在抵达镰仓不久,源赖朝不仅不能充分掌控局势(当时没有今日的通讯设备),还要充分留意朝廷的动静、平家残余力量等。此时,源义经却擅自接受京都方面“左卫门少尉”(近卫军司令)、“检非违使”(司法长官)的册封,这不能不使身为兄长的源赖朝心生畏惧,终于使出杀手锏,以免除后患——后来,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皇室的“离间计”。另外,关于日本武士的生死,胡适也曾认为奉命切腹自尽的丰臣秀次“悲壮动人”,这种死法是武士漂亮的“死法”(见董康《书舶庸谭》序)。
作者司马辽太郎除了让历史重现于读者眼前之外,似乎还想表达一些他的看法:在乱世,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要图生存谈何容易?而悲惨的是刚刚浮上台面的武士阶级,似乎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悲剧:曾经不可一世的平氏家族、源义经都是如此。包括源赖朝本身,他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政权,不久就分崩离析了(虽然他自己未曾看到这一幕)。
其实,司马辽太郎具有清晰的历史观。例如,在本书中,他对当时所谓的“血统崇拜”着墨颇多,很有见地。“血统崇拜”一直持续到19世纪,甚至现在的日本人多少也有此种想法。在本书里(见《四条圣人》),作者也指出:“平家之后,出现过源氏、足利氏、织田氏、丰臣氏、德川氏等统一的霸主,可是,他们全因看到平家的前车之鉴而产生强烈的自制心。”这也是一段耐人寻味的说词。
总之,《源义经:镰仓战神》虽然是一部外国历史小说,却非常值得一读。
”
“源义经是日本家喻户晓、*人气的英雄人物,曾协助其兄源赖朝获得了对整个日本的统治权。他极为坎坷的身世、极高成就的武学、过人的战略机智、场场必胜的战绩及悲凉的人生结局,令闻者无不叹息,因此成为日本戏剧、影视、电子游戏经久不衰的热门主角。
——历史学家 林丹青
源义经是日本历*伟大的天才军事家之一。在平安末期,人们毫无战术观念,认为会战的胜败由武士个人的格斗能力强弱决定。但义经的战争思想,已超越了当时的局限。在他看来,军队是一个集团,而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必须从集团的角度来考虑作战计划。他是当时个用这种观念来看待会战的人。
——军事学家 吴长声
”
“鹎越
义经离开京都,在桂川的朦胧晨光中看到了当天的太阳。众人过了河川,继续往西奔驰。经过老坂,进入丹波后——也就是京都郊外的田园风光为之一变时,才让兵马休息一会儿。
这一支军队奇特之处在于全军都是骑兵,没有步兵,连杂兵都骑马。
“快点!”
义经珍惜时间,回到马鞍上便继续奔驰。不久就进入丹波龟山(龟冈),众人毫不懈怠,继续沿着保津峡北上。路面渐渐狭窄起来,有时甚至没有路,也看不到人烟。从京都出发后,已经跑了九里路,当朝雾渐渐消失时,众人突然来到山间的盆地。
“这是哪里?”义经抓了个樵夫,在马上询问着。对方回答这里是小山庄(园部)。
“在京都的哪个方位?”
“乾。”
也就是京都的西北角。这是北上的终点,由此转往西方,应该可以迂回到达目的地吧。
“往西有通往播州(兵库县)的路吗?”
“有。”
可是,樵夫认为一大群人马不一定过得去。
“怎么办?”
摄津源氏多田行纲问,可是义经毫不在意。
“没有路的话就爬山,穿山而去,这是我的方针。”
他在马上自信地说,然后继续扬鞭前进。军监土肥实平想起畠山重忠口中义经的神秘魅力,可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吧!
他们来到筱山盆地。
当时没有筱山这个地名,这一带叫日置庄。虽然是深山,可是到处都有鸟巢般的人家,煮晚餐的炊烟袅袅升起。他们离京都已经约十六里了。
人困马乏。
“怎么样?必须让大家休息,吃点干粮了。”军监土肥实平说。
但义经毫不理会,似乎连蚊子停在身上都不加理睬。连实平都有点生气了,可是,他理解义经的怪癖。
(这个人就是这样。)
他也明白了梶原那么讨厌义经的原因。
“不!不要休息。”
义经过了许久才突然说道。实平很惊讶,看来这个年轻人的思考速度似乎很慢。
(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他认为,自己应该改变对义经的看法。
义经认为此地太宽阔,不易警戒。若再走三里,就会有一个山野,可以在那里吃干粮或看情形扎营。
“那里屏障较佳。”义经说。
这个年轻人似乎在沿路问当地人路况时,就已经在脑海中画好了地图。
“可是太阳就快下山了。”实平说。
义经也不回答他,无言地回到马上。
“各位,请跟在我后面。”
他说着就策马前行,并吩咐弁庆,太阳一下山就准备大火把,在前面小心引导。
(这个殿下不需要军监。)
土肥实平跟在义经后面,不太愉快。准备火把的事应该交给军监来做,梶原在这方面也对这位殿下很不满吧?
小野原到了。
此地现在是兵库县多纪郡今田町,位于丹波高原西边,往前走就是播磨国,紧接着是三草高原,距离京都约有十九里。
义经在这里驻扎军队。
“垒锅做饭。”
义经下马命令着,却不提扎营之事。
“殿下,要找住的地方吗?”土肥实平问。
身为军监,必须负责征用寺院或民家,可是义经却使劲摇头。
(怎么回事?)
实平生气了。
这样下去马会很疲劳,会战时就无法敏捷地行动。
“等我去看看情况再说。”义经说。
实平觉得可笑,敌人在一之谷海岸线,而众人在丹波高原西边,竟然还要去查探情况,这是什么想法?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路上遇到的当地人说,离此三里远的前方,驻扎有平家军的一部分——只有两千名士兵。
(怎么可能?)土肥实平想。
不可能会有这么奇特的现象。此处离平家的一之谷有十七八里远,而且方向根本不一样,平家不可能在此派出前哨部队。
“不是这样吧?”
他对义经这么说。义经则很不可思议地看着实平。
“为什么不是?”
他反过来质问实平。义经似乎很难理解像实平这种老于世故的人,凡事都有既定的想法。既然义经会走这条路,那么,平家之中有跟义经相同想法的人,一点都不奇怪。既然如此,派防卫部队到这条路上,岂不理所当然?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思维来衡量敌人的举动。
“不是这样吗?”
“这……”
实平苦笑着。可是,一听到探察的人报告说敌方真的在前方布阵了,实平越来越觉得,义经是个很不可思议的年轻人。
(也许正如重忠感觉的那样。)
他是个带着神之光彩的年轻人,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
在悬崖边,老松的树干向天空伸展着,义经就在老松下烧起营火,聚集各将。
“现在应该立刻展开攻击行动,还是先在这里扎营,消除疲劳?”他问这些将领。
对这位总是独断专行的年轻人来讲,这可是很难得的举动。
——先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再攻击。
很多人支持这个意见,当然不能再让人马继续疲劳下去。可是义经保持沉默,遥望着星空。
这时,一位年轻将领田代冠者跳了出来。
他住在伊豆国田方郡田代,是从京都前去赴任的为纲国司与当地工藤介茂光之女所生,在工藤家长大。十一岁时来到蛭小岛的赖朝屋邸工作,极受赖朝宠爱,是赖朝举兵的功臣之一,麾下有工藤一族与狩野一族。这位冠者说:
“应该现在就离开这里。”
他的理由是,平家不可能知道源氏会来到这里,一定也不会防备夜晚会被偷袭,所以会疏忽大意,应该趁他们大意时进攻。
“对!”义经点头说,“刚才田代冠者说得对,你们没有异议吧?”
他转动着白皙的脸孔,采取强硬的姿态,这是他擅长的。士兵们已经累得没有力气阻止他。大家都解开盔甲的腰带站着。
出发了!
过了河,就看到一片斜坡——三草三里。
他们必须策马上三草高原。众人手上都拿着火把,然而,有时候路会突然消失,让马无法行走,令人无法控制缰绳。路上没有人家。
走了一里左右,终于出现类似砍柴小径的道路,也开始有了零零落落的人家。星星消失了,黑暗使行军速度变慢。这样下去,到达平家阵营时,恐怕已经是黎明时分了。
“那也没办法!”
弁庆采取非常手段,在别人的屋顶放火,借着火焰的光来行军。弁庆跑在前面,带着强盗出身的伊势三郎义盛,两人从马上丢火把,把民房一间间烧毁。
(原来如此,正如风评所说,御曹司的部下中与众不同的人还真多。)
土肥实平半佩服半吃惊。这种智慧不是正规武士的智慧,只有僧兵和强盗才会想到。
义经的部下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例如佐藤兄弟来自奥州,片冈八郎经春来自于常陆国(茨城县)的鹿岛,龟井六郎重清和亲哥哥铃木三郎重家都来自纪州,备前四郎则是来自京都。备前四郎本来是堀川大纳言的家士,母亲受备前的国司宠爱,生下了他,所以大家都叫他“备前”,备前也就成为他的姓氏。
他们全都是没有田地的流浪汉,可是一到险路行军,就会发挥各自的特殊能力。铃木、龟井兄弟的眼睛夜视能力很强,弁庆善于使用斧头,进入密林后,他像锄草似的砍倒树木前进。
终于通过高原了。
道路也变成了下坡路,前方的天空宽广起来,这里是播州平野。
“平家呢?”
根本不需等到土肥实平询问,义经早就得知了敌情。身手如猿猴般矫健的伊势三郎义盛喊叫着跑回来,报告说平家的军队分住在这个山麓的三草村一带的民居,睡得正沉。
全军催马发动突击。
有人放火,有人攻击,有人弄坏门窗攻入,进攻势如破竹。在一片震撼天地的鼓噪声中,平家武者很是悲惨,惊醒后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人头落地。逃出来的也搞不清楚突击军的人数,是五万还是十万呢?恐惧使他们夸大了敌人的数量,甚至忘了要拿武器。本应在京都的源氏,为什么会突然在这个高原的山麓出现呢?
瞬间,平家全军溃败逃走。这支警戒部队的总大将是清盛的嫡孙新三位中将资盛,另有小松少将有盛及备中守师盛协助他。可是他们全都快速逃走了,其中资盛还逃了十二里多,到明石海边上船,逃回了四国的屋岛。
义经没有追击,他在现场整顿全军,让士兵们休息。这期间,俘虏被带来了。
“大将是谁?”他问。
对方回答是资盛。听到这个名字,义经睁大眼睛。
“资盛就是小松殿下(重盛)的儿子吗?”他迅速地追问。
“是的。”俘虏点头,害怕地看着义经的剑。
源氏各将领觉得义经的态度很奇怪,土肥实平还问:
“你认识这位新三位中将(资盛)吗?”
义经摇头。在京都形同流浪儿的义经不可能会认识他,可是也并非互不相识。义经幼年住在一条家时,曾在路上遇到过平家公卿的牛车,他们的部下因一些小事斥责他,把他推倒在路边,还把他揍得很惨。义经像小狗般哭了。那时候,牛车里有个公卿子弟,用化着白妆的脸看着整个过程,他就是资盛。当时他的年纪跟义经一样吧?
(资盛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他不可能记得小时候的这么一件小事,可是义经记得。那时候资盛的脸化得像白色墙壁一样,毫无表情,义经后来梦见过好几次。
这支长征军在三草的新战场休憩打盹,这是出征以来的次,天一亮,就继续前往敌方阵营。徒步前往目的地一之谷,大约需要两天。
“脚步快点!”义经好几次下令催促着。
“次遇到这样的会战。”
军中有人这样发着牢骚。以骑兵进行这种长距离战,连熟悉马匹的坂东武士也没有经历过。
(御曹司要做奇特的事情。)
大家心里都有这种疑惑。
这是当然的。
连日本秀的骑兵坂东武者都认为马是用来打斗的,他们把马当成冲锋陷阵的工具。例如边骑马边把对方射倒的骑术、马上互打的技术,站立时让马高举马蹄嘶叫、让马转头的技术等等,这些全都是坂东武者擅长的,平家武者也怕这个。
可是,坂东武士没有变通的思想,不会把骑马武士当成单纯的骑兵集团加以运用。骑兵的特征,就是利用长距离移动来搞突袭。
不只是源氏,平家也没有这种战术,当时没有,后来也没有。在三百七十余年之后,织田信长曾利用前往桶狭间的骑兵机动部队突袭成功,可是后来再也没有类似的战例。明治维新后,近代骑兵思想传入,人们才学会骑兵战术的运用方法。可是,就连欧洲,像义经这种利落的骑兵活动的例子也不多。
——骑兵的特点是什么?
明治陆军的骑兵监秋山好古对陆军大学的学生讲课时突然握紧拳头,徒手打破旁边的玻璃窗。
——就是这个。
他的手全是血。
简单地说,骑兵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全体毁灭的心理准备进行长距离活动与突击。这位明治军人用形象的方法,试图解释这一层意义。
义经更在明治之前成为近代战术思想的世界性先驱。他自己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只是靠着性格与才华想出这种方法,然后一心一意地执行。
义经来到了播州平野。
“很像坂东(关东)。”
这片原野广阔得令大家不禁叫出声来。义经南下了,他前进的路线以现在的地名来讲,就是连接社町—小野—三木市的平坦道路。
过了中午,众人到达三木。三木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是附近的交通要地。
义经让全军停下来休息。军监土肥实平露出怀疑的表情:
“在这里休息好吗?”
出发至今一直都在山间穿行,隐秘行军,现在竟然在宽阔且道路四通八达的地方休息,岂不是在向一之谷的敌人通告源氏军队出现了?
“这样才好!”义经断言。
这话更让他染上神般的色彩。平常他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露出一种迷惑不解,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然而,一进入战斗,他就仿佛领有神谕的巫师般,口气变得非常肯定。
“可是,这样平家就会……”
“我们都来到这里了,让平家知道比较好。就留在这里!”
义经开始进行他战术中重要的事:变更编制,将全军几乎都交给土肥实平统领。实平很惊讶。
“这……”
“你从这里前往明石海岸,沿着海岸(山阳道)前往一之谷,进攻西城门。”义经说。
实平更加惊讶。走这条路线去进攻一之谷,本来应该是义经的任务。
“那你呢?”
“我再躲回山里。”他说。
实平无法理解。义经的骑兵团本来就是范赖本阵的机动部队,他竟然又在这个机动部队中,分出一个更小的机动部队,而且还是由大将自己率领。
“三十个人就够了。”义经说。
大将率领人数少的部队,这真奇怪!
“御曹司,您还是带领人数多的部队吧!由我来率领这三十人的小队。”土肥实平说。
他是赖朝心目中关东的军事专家,被从各将领间选出来担任军监,当然是战术上的专家。可是,义经的头脑似乎与众不同。
“不!你照我的话去做。”
(怎么回事?)
实平觉得,要了解义经的想法,真是太累了!所谓大将,就应该在大军的围绕下,如果大将的头被砍了,就表示会战输了,全军将会崩溃,所以必须严密保护大将。
“你不懂吗?”
实平认为,这是布阵的基本方式。
“你们去遵守基本方式吧!我认为,取胜比守常规重要。”
在义经的构想中,将本军交给实平,让他们堂而皇之地从山阳道前进,敌人的耳目自然会被他们吸引,义经就可以趁机躲入山中,设法爬上一之谷后方,再突然进到城内,好像突然冒出来般发动进攻。
(这到底……)
实平想。一之谷城后方都是屏风般的断崖,义经的想法虽然很好,可是只有千分之一的成功机会。
“可以的!”
义经朗声称赞自己,认为只有自己能办得到。
这样的自信,除了能力之外,还可能是基于别的什么信仰。其他将领全都期望能够活着得到功名,可是,他的目标就是消灭平家,就算因此而战死,他也毫无怨言。他甚至还想到,如果山里没有路,甚至赶不上会战,就当场自尽。
“也许无法获得名声。”义经对同行者这样说。
听到这句话,坂东人都胆怯了。
那个时代,武士的会战功名就是抢先锋以及砍下敌人的脑袋,再也没有比这更能提高名声的了。在突袭作战中死掉,也就是因战术而死,根本就像路边的死狗般不值。义经也知道坂东人会不高兴,所以只找自己的部下,可是,他也只征求志愿者。
“有人要跟我去吗?”他问。
少数人有点心动,这些人是平山武者所季重、畠山重忠、熊谷次郎直实等人,他们愿赌上这百分之一的成功机会。义经点齐人数,只有三十个人。
太阳一下山,土肥实平就带着本军出发,前往明石。与此同时,义经的军队也在前往东方的山中消失了。两队约好在一之谷会合,也商量好了同时进攻的时间。
七日早晨六点,范赖的本阵也要发动攻击。距离那时,义经只有十二小时的时间。
在现今的神户市后方,摩耶的六甲连峰形成一段连接东西两方的锯齿状山形,屹立海上。从东面开始,这几座山峰的名字分别是六甲山、摩耶山、再度山、高尾山。
义经进入离高尾山很远的西北方后山。他的目标是高尾山前方的高地,并以之为前往一之谷的中间目标。此地叫鹎越。
“这里有鹎在飞吗?”
义经问附近的一个樵夫。对方点点头。
(难怪有这么多结果的杂木。)
他怀念起奥州的春天。奥州也有很多鹎,鹎会在秋天吃树上的果实,春天则聚集在梅花或茶花上,因此在奥州不称鹎鸟,而称“吸花鸟”。它们栖息在山林,吸花时十分吵闹。
道路很险恶。
踏上熊笹,约走了三里,就来到一个陡峭的悬崖。由悬崖上俯瞰遥远的谷底下方,只有风在呼啸。义经的小队急速前进,开始攀越鹎越。他们早于预定时间赶到。夜还很深,一爬上悬崖坡道,眼前一片星光闪烁,下方是浩瀚的大海,海上有比星星还多的船队营火,一直延伸到淡路岛。
“那是平家吗?”
跑上山顶,有人惊讶地喊叫。可是,大部分的人都因为看到这么多船只而沉默着。他们仍无法理解义经心里在想什么,竟然要以三十人向这支大军挑战。
义经在坡道上下了马,握着马鞭,爬上山顶。海面疯狂地燃烧着。
(那是平家吗?)
从这里看不到一之谷的城堡要塞,只能看到海面。光是海军,就有那么宏大的阵容!义经盔甲下的身躯不禁颤抖起来,无法停止。
(我是不是很胆小呢?)
他只想到这点。
在他身边的畠山、平山、弁庆等人,都泰然地看着这片营火之海,谈笑着。
——他们真迟钝。
义经没有这么想。
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义经和后来许多战术天才一样,拥有过于微妙、易于激动的心理和十分敏感的神经。
若说是胆小,也没错。可是,这种胆小会同时转化成异常的勇气。他的勇气不是因为大胆,而是从这股异常中得来的吧?
(若我比别人胆小一百倍,就可以产生比别人多一百倍的勇气吧!)
他这么认为,也用这样的话来鼓励自己。义经的异常之处在于他的倔强,他这种倔强的性格,常常能将胆小转变成勇气。现在,他对船中的营火感到害怕,越是如此,接下来转化成的勇气就越大。
“休息吧!”他下令。
鹎越是攻击一之谷的后准备地点,前方还有无穷尽的险恶路途在等着他们。
前往一之谷的路程有三里,中间只有一小段樵夫走的路,其他地段都是要披荆斩棘才能通过的密林,连樵夫都说不知道路。
——去问山里的猎人。
义经等人出发了。不久,弁庆发现一栋猎人的小屋,屋里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你知道前往一之谷的路吗?”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少年曾经在这里到一之谷之间架设了捕兽陷阱,这真是义经他们的幸运,他差点就要大喊出声。
义经太高兴了,还说要收这个少年当部下,并当场送他盔甲、马、太刀,赐他名字,甚至将自己名字中的“经”字送给了他,称他为“经春”,真是恩宠有加。猎人称这座山峰为鹫尾,于是这个武士的名字就叫鹫尾三郎经春。
少年很聪明,开始动作敏捷地引导全队人马前进。越过尾根,过了山谷,可是,在来到没有路的地方后,他也茫然了。
“走!”
义经鼓励这位少年。他问:“鹿会不会经过这座山呢?”“会!”少年回答。丹波高原的鹿在下雪时会转移到没有雪的播州,这个时候,它们应该会从这附近经过。
“连鹿都能走,马不可能过不去。”
义经随后吐出这几句话。鹿和马都是四只脚,所不同的只是尾巴上是否有毛和蹄子的形状。义经激励众人不要退却。
在这期间,有好几匹马跌落山谷。
不能放下它们不管,只好一匹匹救上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还是没有办法吗?)
连畠山重忠都开始绝望了。
到达高尾山山麓时,附近突然明亮起来,天亮了。
(不停下来吗?)
所有的人都这么想。
一之谷已经开始会战了吧?可是,要到达一之谷,还必须越过好几座山峰,而眼前已经连像绳子那么细的路都没有了,只有一块块岩石。
义经无言地握着缰绳,走在岩石上。这位在奥州长大的年轻人的马术,连坂东武者都咋舌称奇。他的马是号称源氏的青海波,是藤原秀衡请佐藤兄弟送来给义经的。
“事到如今,只好相信义经了。”三浦义连对畠山重忠说。
重忠已经下马徒步行走了,他牵着马,不想让马疲倦。
从树缝间已经能渐渐看得到铁拐山的山峰。
“山的另一边,就是一之谷。”少年用手指着。
接下来的路更是崎岖难行,连弁庆都累得昏倒在地,喝了泉水后才醒过来,每个人都很疲倦。有些地方甚至花一个多小时才走得了几步,而且,让他们更紧张的是,已经可以听到山下某个地方传来会战的声音。不知道谁会战胜?不过,开战至今,已经过了两小时了吧?
他们终于过了铁拐山,发现一个小小的山峡,其中有细小的水流,虽然干涸了,但是顺细流而下,就可以到达平地了吧?
“殿下,真令人高兴!”
弁庆对着义经的后背大喊。过了这里就好了!就差一点点了!弁庆好像在安慰他似的。在这段崎岖难行的路中发现细流,他感到无比高兴。
——就差一点点了。
大家互相鼓励,马蹄踢着细流中的小石前进着。
可是,很不幸的,细流突然中断了。没有山,没有大地,只有天。
(这……)
走在前面的几匹马噤声了。山峰垂直削落,眼前有个令人吃惊的断崖。众人下马爬行前进,往断崖下观看。令人惊讶的是,下方已经是一之谷城内。看来这一带似乎是本城,临时房舍到处林立,还围着好几处栅栏,栅栏里养着许多马。到处都是红旗,没有源氏的白旗子。
一之谷城东西宽三里,从这里不能鸟瞰整座城,所以无法了解战况,然而可以听到东西两方的会战叫喊声。源氏正在一之栅、二之栅附近与平家交锋,陷入苦战中了吧?毕竟人数相差太大了,虽然不知道是否战败,可是大家都怀疑着:
——是不是输了呢?
开战至今已经过了两个小时,可是,眼前的平家大本营却毫无动静。义经也下马观看。
“殿下,找别的路吧!”弁庆喘着气说。
若不尽早行动,尽早入城,会错失会战的时机。
“不!从这里下去。”义经手足贴地,回头说道。
他眯着眼睛,嘴唇紧闭,看起来非比寻常,眼中隐有疯狂的神采。他喊着:
“下去!”
随从们都惊讶万分。义经继续喊着:
“害怕了吗?害怕的人就在这附近徘徊找路吧!我要下去。”
他要人牵来两匹有马鞍可供换乘的马,此举证明他神智清楚。
“把这匹马逼下去!”他下令。
伊势义盛扬着鞭不断鞭打,大声催促马匹前进,终于让马跳下悬崖。马儿滚落崖底,扬起一阵沙尘。一会儿,在遥远的悬崖下方,已有一匹马站了起来,抬起头嘶叫着,可是另一匹仍倒着,没有站起来。
“看到了吗?还是有机会。”义经说。
他决定自己先下去,并要众人仔细看他的马术。
弁庆本来想制止他,可是义经已经在马上了。而且,除了他先下去再带领全队下去之外,也别无他法。悬崖下有八成的地方是沙层,其他的则露出岩石,像棚子似的。
——下断崖要靠缰绳。
义经操纵着缰绳,慢慢引导马蹄和马屁股,踩着马镫,离开悬崖边。
他自己开始往下掉后,才看到小松树往上弹,摩擦着盔甲的袖子,打到了膝盖,接下来根本无法运用马术,一切只能靠马蹄乱踩。但是,途中马滑倒在岩石上,后腿断了,马上又挣扎着站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困难。
义经好像耍杂技般,指挥马一脚一脚地往前走。这期间,武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往下冲。下方的平家军队极其狼狈,可能是没想到敌人会从天而降吧?从临时房舍中跑出来的人开始射箭。箭的咻咻声反而带给源氏无比的勇气,让他们忘了滑下悬崖的恐惧。
他们一个接一个下来,人和马都从岩石上滑下,然后在地上牵马起来,开始他们擅长的骑射。
平家立刻陷入混乱,四处溃散奔逃。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