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3906
中国比发达国家增长快也许不奇怪,但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比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更快?这就是“中国增长之谜”!
那么中国的增长优势是否可持续?我们对中国未来20年增长该持怎样的预期?
中欧商学院朱天教授从全球比较的视角,层层揭开中国增长之谜,为你指明当今观察中国经济的认知陷阱和误区。钱颖一、李稻葵、张军、许斌、徐立新、周黎安联袂推荐!
1978年以前,没人预测到中国会是过去30多年里世界上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今天,很多人都将这个成就归功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但是,改革开放只能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在1978年后快过1978年之前,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时也远快过其他国家。而且,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很多国家的市场化程度比我们还要高,但为什么没有国家的发展速度超过中国?
中国比发达国家增长快也许不奇怪,可以说是因为原来的基数低。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比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更快?
这,就是中国增长之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将从全球比较的视角,就这一谜题六问中国:
中国的增长究竟有多快?
中国的体制与政策优势有多大?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优势究竟是什么?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吗?
中国增长的前景如何?
中国真正的挑战是什么?
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中国增长之谜》从体制和文化两个角度为大家揭开中国经济的非凡增长之谜,指明当今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认知陷阱和误区。
序
言
章
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快?
全球比较看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GDP 数据有多可信?
从消费结构变化推算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中国增长之谜是东亚增长之谜的一部分
第二章
中国增长奇迹的几个流行解释
基数低的国家增长就快?
人口红利究竟有多大?
中国增长是靠出口拉动的吗?
中国人真的更加勤劳聪明?
第三章
中国的体制与政策优势有多大?
改革开放能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吗?
是中国模式还是东亚模式?
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
揭开中国增长之谜:为什么文化才是关键?
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
地理因素、民族多元化与经济发展
文化才是揭开中国增长之谜的关键
第五章
中国的文化优势在哪里?
为何说中国人更加勤俭?
为何说中国人更加重视教育?
中国人何以更加重视教育?
第六章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吗?
消费真的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吗?
投资拉动增长乃应有之理
中国的消费被低估了多少?
中国的投资是如何被高估的?
第七章
中国增长的前景如何?
中国创新不足吗?
中国会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今后20 年的增长预测
结
语 中国真正的挑战是什么 ?
后
记
注 释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只有运用全球比较的视角,并通过对经验数据的严谨分析,才能获得令人信服的洞见。朱天教授的这本书正是从这两方面入手,质疑了多种通常的说法,并提出了文化因素,尤其是通过储蓄和教育这两个渠道,是解读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关键。所有关心中国增长前景和研究中国增长问题的读者,都会从阅读这本书中受益。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真的增长那么快吗?快速增长还能持续吗?中国人能终过上发达国家百姓的好日子吗?朱天教授立足于自己多年系统的研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像福尔摩斯破案一样,为你解开《中国增长之谜》!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
在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表现的逻辑上,朱天教授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出自他这位训练有素、学风严谨的经济学家,这本书的每一篇章都经得起推敲。
——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朱天教授的这部著作秉承了学术研究的“纪律性”,通过尽可能全面的数据比较和文献梳理,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考证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若干流行观点,并构建出他自己独到的观点。同样难得的是,本书行文流畅,深入浅出,读来是一种享受。强烈推荐一读!
——许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
《中国增长之谜》是我所读过的关于中国经济好的书之一。丘吉尔说他读书只为了有益或者有趣,朱天教授这本书则益趣兼得。作者广博大胆,独立严谨,直中要害。强烈推荐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徐立新,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面对众多关于中国增长之谜的解析,朱天教授独辟蹊径,重新拾起文化论的观点,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成就一家之言。
——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教授
序言
如果有人跟你说,过去3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你大概会说这是废话。但如果他接着告诉你,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全世界快的,不是一般的快,而是远远地、好几倍地快于世界平均水平,那你或许会有点诧异。假如你是一般读者而不是经济专家,这个说法你甚至有可能是次听到。事实上,即使是近年7%左右这一对于中国来说相对较低的增长率,仍然是的速度。如果给你一点时间思考,你可能会说中国增长这么快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数本来就很低,增长比人家快并不奇怪。是啊,正如一个聪明但不用功的学生,成绩很差,一旦用功起来,成绩提高得就会很快;而本来成绩就好的学生要再进步自然就难多了。毕竟,中国高速增长了这么多年,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还是很落后吗?
的确如此,即使考虑了物价水平的差别,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只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4左右。但是,收入低的国家经济增长自然就会很快吗?事实并非如此:1980年以来,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总体说来反而比发达国家还慢。中国的增长速度不只是远远高于像美国、德国和日本这样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也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中等收入国家如巴西、土耳其或菲律宾,还是低收入国家如海地、肯尼亚或孟加拉国。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已经从世界上穷的穷国之一变成了富的穷国之一。这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中国增长之谜”——谜面不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比发达国家快很多,而是为什么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快很多!
1978年的时候没有人预测到中国会是此后30多年里世界上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更不用说会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今天,我们都将这个成就归功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但是,改革开放只能解释为什么1978年后的中国经济增长快过1978年之前,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时也快过其他国家(除了靠石油致富的非洲小国赤道几内亚),不只是快一点,而是快很多。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很多国家的市场化程度比我们还要高,但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超过我们。为什么中国能够持续多年地高速增长,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同一时期都增长缓慢呢?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之谜,提出并试图解释中国增长之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增长的原因,还有助于我们预判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近些年来急剧下滑,引起很多人对未来前景的担忧。那么,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究竟还有没有优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理解是什么造就了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30年里年均10%的增长速度。
在学术界,提出一个问题常常比给出问题的答案还重要。一旦提出中国增长之谜这个问题,我们看中国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经济、社会现象就会有更理性的认识,就不会总是问中国的毛病在哪里,还会问中国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对中国的前景也许就会更加乐观一点。
内容与结构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增长之谜本身可能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快过其他国家这个判断是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得出来的。统计局的数据也能相信吗?中国的GDP统计数据出入很大似乎已是众人皆知,但问题还不那么简单。GDP总量有出入与GDP增长率有出入还不是同一回事,而且关键的问题是出入究竟有多大?我们在本书章会探讨这个问题,结论是: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率虽然很可能被官方数据高估了,而且任何一年的GDP数字和增长率都不一定可靠,但几十年平均下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还是首屈一指的,快过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
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很多流行的解释,包括前面提到的基数低和改革开放。其他一些流行的解释包括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出口拉动等。我们将在第二章分别对这些解释进行评价和分析,在这里只需要指出:如果这些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几乎所有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可以实现高速增长,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做到呢?与发达国家相比,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数都比较低,劳动力都很廉价,生育率都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也都可以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不会像中国这样容易成为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者及其政策的攻击目标。也有不少人将中国的增长奇迹归功于中国人更勤劳或者更聪明,但我们在第二章里将指出,勤劳本身其实只影响到产出的水平而不是产出的增长,更主要的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中国人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更勤劳聪明。
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呢?许多人从体制和政策的角度找答案,我把他们统称为制度派,其中又有两派观点比较流行,姑且称之为“自由市场派”和“中国模式派”。这两派都承认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根本原因,他们的差别在于,自由市场派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还是不够自由、不够开放,如果不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经济增长即使不会崩溃,也难以为继。中国模式派则主张通过强势的政府积极干预市场来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速度、策略完全正确或者基本正确,他们尤其欣赏中国的政治体制。这两派观点孰是孰非,我们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自由市场派的观点无法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因为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并不比多数发展中国家高;中国模式派也同样不能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因为世界上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唯有中国找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的可能性太低了。
如果制度因素也不能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同时也不太可能是地理、气候的原因,那就只可能是文化的原因了。我们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将试图证明,儒家传统文化对节俭和教育的重视是中国经济以及整个东亚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原因。文化论的观点本身并不算新颖,但要证明它却不容易。何以见得别的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更节俭、更重视教育呢?而且,如果中国文化那么有利于经济发展,为什么我国的经济腾飞只是发生在过去的30多年里呢?我们将在第四、五两章详细地回答这些问题。
你也许同意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成就,甚至可以说是个奇迹。但这不一定会改变你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担忧。你可能听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严重失衡的,尤其是内需和消费不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不可能靠出口来解决需求问题,而以投资为主的增长已经导致产能过剩,终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在本书第六章,我们将剖析这些流行的观点错在哪里。
你还可能听说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但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不再便宜,资源也不再廉价,所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除非能够迅速走上一条以自主创新推动的增长模式。然而你非常怀疑中国的创新能力能否胜任这个任务。你还知道中国已经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也听说只有极少数中等收入国家曾经成功地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所以,你可能担心中国是否会也会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将在后一章回答这些问题,并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做一个预测。
全球比较的视角
在研究中国经济的过程中,我感到中国“经院派”和“印象派”的经济学家和媒体评论家偏多,他们喜欢从意识形态或者理论教条出发,或者在事实还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凭着个人的局部观察或者媒体的报道对各类经济问题妄下判断,较少认真地做实证研究。1在这本小书里,我们将悖其道而行之。首先我们要试图把事实搞清楚,尽量用数据和严谨的研究说话,用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澄清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似是而非的观点。其次我们将采用一个全球比较的角度和方法来考察、研究中国经济。
西方一位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李普赛特(Seymour Martin Lipset,1922—2006)曾经说过:“只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其实一个国家也不了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在庐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李普赛特的意思是要主张比较研究。这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在观察、研究中国问题时,不只是就中国论中国,而要把中国与其他国家放在一起比较起来看。当然,多数人都知道做简单的类比。我们常常说,你看人家外国怎样怎样(例如环境多干净、政府多廉洁、法制多健全、科学家多有创造性),再看我们中国又怎样怎样。我们在说外国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基本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要知道,世界上发达国家是少数,不发达国家才是大多数。在行动上向好的看齐,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当然是应该的,但在做比较分析的时候,简单地与某一个国家或某一类国家比较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将摒弃这种简单的类比,而是采用全球比较的角度和方法,把中国放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去做比较分析。
我们做全球比较的目的不是为了搞什么排行榜,更不是为了在“比上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比下有余”来自我安慰,而是为了理解这些“排名”背后的原因,发现一般性的规律,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和现在,也帮助我们预测甚至改变未来。简单的类比是无法发现和证明一般性的规律的,用学术语言来说,就是样本数太少,不具有代表性。
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做全球比较时必须区分总量的比较和人均量的比较,还要区分发展水平的比较与发展速度的比较。比总量,中国很大,对做中国市场生意的企业很有意义。总量在国防上、在所有以国家为单位参与的竞争中也都有意义,例如奥运会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权力和地位。但在讨论经济发展问题时,比较总量通常意义不大。常有人说,中国太大了,经济发展不容易,就好像新加坡发展起来只是因为国家小。殊不知世界上有太多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小国家,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恰恰是过去20年里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也常有人说中国每年要给几百万的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非常不易。大学生找工作确实不易,但并不是因为有好几百万人,毕竟这几百万人并不是都在上海或北京找工作,而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葡萄牙每年几万个大学生也一样不好找工作。如果人口多事情就难办的话,那是不是让每个省都独立了问题就好解决了呢?所以,一般说来,在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时,比较人均量才有意义。
通常我们用人均GDP来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代表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比较发展水平时,我们很自然地会与发达国家比,一下子就比出了差距,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一个是负面的、悲观的:中国很落后,问题很多。另一个是正面的、乐观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说明我们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增长的速度还可以很快。前者是静态的角度,后者是动态的角度。比较发展速度就是做动态的比较,与发达国家比,中国增长速度更快,有人将此作为中国制度优越于西方的证据,但这是少数人的观点。多数人会认为中国速度快是应该的,因为基数低。但是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比较,那就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发展速度,结果当然是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几乎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原因何在呢?这才是难解释的,而这也正是本书所要研究的中国增长之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