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4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11981
1. 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经典随笔集《像艳遇一样忧伤》全新修订再版,独家收录珍贵私房照及钟立风手写赠语。
2. 知名乐评人李皖作序,李健、汪峰、周云蓬、老狼、张楚、许知远诗意推荐。
3. “当文学遇上音乐,当作家也是歌手”,他的文字中有音乐的韵律,故事里有歌的诗意。
4. 独特64开“旅行口袋书”,适合随身携带;180度可平摊裸背锁线,适合单手掌握,在旅途中随意阅读。
5. 作者献声朗读,扫描随书二维码即可收听;同名歌曲全新录音版已同步推出,扫描随书二维码可试听。
这里有文学与音乐的交集:正如资深乐评人李皖在序中所说,他的“文字里弥漫着音乐的节拍和韵律”“歌曲里遍布了文学的线索”,阅读时一定要配合他的音乐一同感受。
这里有灵感与镜头的交集:费里尼的白马,希区柯克的火车,法斯宾德的敏感与天才背后是童年的一连串梦魇……以诗化语言将读者带入黑白老电影的镜头里,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影评,这是一个连缀着一个的灵光乍现时刻。
这里有轻快与深刻的交集:书里遍布着随想、闪念、幻想、奇遇、离题、奔跑、跳跃、撒欢、飞翔、迷路、遗忘,短得像三分钟的凉水澡,洁净、精微、禅意;同时又长像博尔赫斯的花园,闪亮的、交错的,一个迷宫,一次不断分岔的旅行,考验你的智力和趣味。
这里有民谣式的弹拨抒情,也有华尔兹式的跳跃叙事,既是一部无配乐的纸上轻吟浅唱, 也是一次风景流动的短途旅行。
“他在每一次闲荡和一个个清醒的梦中,捕捉灵感,写出了生活的短歌。”
本书为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的文字精选集,共分为“断章”、“访谈”、“电影记忆”、“随想”、“虚构”五个部分,有诗歌有问答,有漫谈有小说。他谈伯格曼、费里尼,也写大黄猫踩背的温柔;他谈莱昂纳德·科恩与鲍勃·迪伦的不同,也细数着博尔赫斯的八卦。而此中*特色的则是他作为民谣歌手讲述自己的行吟故事——关于文学与音乐之得失,关于旅途和梦境之所见,关于爱和再出发。他写小说一样的散文、散文一样的小说、断章一样的观影后记,画涂鸦一样寥寥数笔的画,而它们全都突如其来,了无头绪,如音乐中的即兴,如诗歌中的断想,如智慧中的顿悟,如突然而起、又突然而灭的一丛丛意外。由此进入的阅读,便成了一场意外之旅。
推荐序 当文学遇上音乐,作家也是歌手(李皖|文)
再版自序 失败者的情歌(钟立风|文)
断章
访谈
A面:生活 你是不是别的某个人
B面:阅读 说出秘密隐藏自己
电影记忆
伯格曼挽歌
费里尼的白马
小说一样的女人
火车怪客
压路机和小提琴
《偷吻》里的女人
齐特琴(Zither)
雾码头
溜进电影院
雾中风景
考古学家和电影演员
死亡之河
罗马妈妈
布努艾尔先生,我又梦见了你
乡村牧师日记
红色沙漠
岛上
随想
一只黑鸟急速地穿过了两三个女人
季节的幻想——Do Re Mi Fa So La Xi
忘记今天,明天已来临
行走的月桂树
爱情重伤
两个人的乌托邦
八又二分之一
创作和欲念
铅笔脸
时间的逃犯
从一个乳房到另一个乳房
用六十种语言和星星打招呼的人
界线
犹豫的选手
踏空弹法和巨型乐器
巴赫、博尔赫斯、伯格曼与《易经》
开心的和不开心的傻瓜
假胸
你好,奇遇
罗西里尼把帽檐压得很低
给C的生日
蝴蝶
空碗
我们不要再联系了
Kiki的慷慨
吹埙的旅人
森茉莉小姐
街角邮筒
露珠和马匹
虚构
你好,摆渡人
黑暗中的音乐
神秘女郎和侦探小说
反调女人
著名的蓝雨衣
狼的时刻
凤凰琴
情事B小调
杀手挽歌
盲人驾驶员
三拍子情人
谁是它的新主人?
四月愚人节——莫再愚弄我
西窗天使
一条性别模糊的鱼
后记
字吸,歌呼
推荐序
当文学遇上音乐,作家也是歌手
李皖|文
一股文学雅韵正在当下的民谣界暗涌。他们衣冠楚楚,神思悠悠,他们唱出的不再是普通的歌词,而是诗。
这其中,钟立风是活跃也是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艺术气息越来越浓。
自《疯狂的果实》,一直到专辑《爱情万岁》,他把他对文学的钟爱推向了极致。他的歌曲像小说,他的断想又像乐句,是谜题般具有断裂和交叉结构的现代诗,是光线强烈而人影模糊的文艺电影。忘掉酒吧里的形象,忘掉在民谣里抚弄琴弦的羞涩男生,这歌声断想里的人不再是人们熟悉的钟立风,而是一位诗人,一位现代主义作家。
出版专辑的同时,钟立风也出书。他的书名叫《像艳遇一样忧伤》。四百页的口袋书,几十篇短短的、通常只占一两个页码的文字:随想、闪念、幻想、奇遇、离题、浅睡;奔跑、冲刺、跳跃、撒欢、飞翔、迷路、遗忘;短得像三分钟的凉水澡,洁净、精微、禅意,考验你的智力和趣味……不易读却奇魅隽永,像博尔赫斯一样,闪亮的、发光的、西班牙式的,一个迷宫,一副散乱的纸牌,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理解止于理解的发端,放下书,发呆,思想游走到更远的远方。
是的,博尔赫斯。钟立风的乐队就叫“博尔赫斯”。任什么也不能取代博尔赫斯对他的吸引力。一个电吉他手,一个沉默、短发、秀美的手风琴女孩,一把贝斯,一套鼓,伴着有温厚的男中音的、像人性一样迷人、像温暖一样忧伤的诗人,定义了民谣的“博尔赫斯”。
钟立风的歌曲里遍布了文学的线索,就像他的文字里弥漫着音乐的节拍和韵律。那是记忆曾经到访而双脚却一步也不曾踏去的地方,但是,它比日常生活更实在,更具有感知和体验的要义。听着他的音乐,看着他的文字,我们仿佛变成了旅人,走到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地方。不可能发生的都发生了,但我们完全地信任它,微微地惊讶,嘴巴不知何时张开,发出了感叹,却没有声音。心里爆响一颗又一颗惊雷,把人生过上几辈子,把梦想做成一千种可能,与虚幻的人一起生活,生活得更高更远,那是一个比真实还真实的世界。
民谣,正在变成一场文学盛事。和这种文学盛事对等,钟立风的音乐和演唱调子,越来越端庄。它郑重、严谨而又嬉戏着,是一次次的神游、入迷、朝圣。可是别指望他说什么直接的苦与乐,他在文学、艺术的美好意象里穿梭,那把嗓子就是魔毯,哪怕他唱的、写的是身边的事情,你感觉也是在小说和电影里。这种东西更接近人心隐秘的一面,是悲伤、情欲、美梦,那么迷人,可能在他眼里这世界就是如此。
当文学遇上音乐,当作家也是歌手——现在遇到的这情形,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校园民歌中发生的,跟罗大佑、崔健歌词里发生的情形,有点不一样。那个时候是一些文学爱好者,拿诗人的诗词来谱曲;或者,是在愤怒青年、抗议歌手琴弦上琴键上流出的歌声里,出现了诗。现在的这些歌词,歌词的属性已经没有了,如果我们不听那音符,将它们光光溜溜印到纸面上,就是纯正的、一点也没走形的诗。而这些歌唱着的歌手,放下吉他,就是品位纯正的诗人、作家。也许,今天,在民谣里,我们正遇上一个从来也没遇上过的风雅时代,比曾经有过的风雅更风雅的时代。
当文学遇上音乐,当作家也是歌手,歌曲变得不一样了。在钟立风这类人物面前,歌坛不再是听众,而是读者;歌声并非响起在秀场、电视频道、舞台,而是一个人的寂寞开启,心思开始漫游——也许在斗室,也许在路途,也许,在一册册书或一部部电影里,远方的人和事物,幻象一般,翩然而至。
音乐,是我忠贞的妻子。
文学,是我的艳遇,它是我骄奢的情人。
两者我都爱,当然爱的方式是不同的。
——忘记这一切吧,我是个犯了重婚罪的人。
钟立风这段话,给这一批人画了像。
钟立风迷恋博尔赫斯,像迷恋博尔赫斯一样迷恋书,迷恋电影、绘画,迷恋伯格曼、黑泽明、巴赫、周梦蝶和塔科夫斯基……他写小说一样的散文、散文一样的小说、断章一样的观影后记,画涂鸦一样寥寥数笔的画。除了小说,它们全都突如其来,了无头绪,如音乐中的即兴,如诗歌中的断想,如智慧中的顿悟,如突然而起又突然而灭的一丛丛意外。
那是些什么意思呢?他这样想着,像我们想他这样地想着。
眼睛明明灭灭,在书房,在旅途,在街头,在田野……在随便什么所在。话说回来,回到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他还是个歌手,以精妙的叙事、镶嵌画般的音乐、富于幻想的人与物、温厚的嗓音和迷人的人性,在中国民谣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这一点并非不重要,但是,读这些字与画的时候,忘掉它。
钟情于幻想,风站起来,向着它看不清的另一个世界遥望。然后,它狂喜地奔下山坡,一路碰响了葡萄、苹果、花、鸟的翅膀、空中的蛋、水纹、帆、火车、电车的辫子、门窗、书、摇篮、耳环……大地上的和不在大地上的事物。
一个读博尔赫斯,也爱庄子的人,钟立风是我*浪漫、清醒而知足的朋友。他弹奏着日常生活的琴键,谱写着爱欲的迷醉和苦闷,性感而深刻。羡慕他一直保持着完好的闲散与迷离,他拥有我一直渴望的行吟气质。
——许知远
在我看来,钟立风是个真正的行吟诗人,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歌手。他将那些世俗甩得远远的,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却能被他描绘得色彩斑斓而不失真实。他一直帮我们发现、捕捉日常生活里常常被忽略的诗意。这种作家式的歌手所展现的世界隐秘而又广阔,让人羡慕!
——李健
钟立风纯粹且独立,他活在自我的一个世界里但又并不封闭,眼界开阔、审美独到、内心富足。他极具自己的特点,有自己非常清晰的世界观,真正热爱并陶醉在自己对于文化、音乐、诗句的那些揣摩和创作当中。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应该像钟立风这样的。
——汪峰
钟立风是一棵植物。所以,他显得比我们都年轻。他的歌里,充满了四季的韵律。春华秋实的气味。有时,他看起来马上就老了,可东风一夜,他就又重新年轻起来。
——周云蓬
小钟真的就像一只小小的马蹄表,无论这个世界发出的声音如何巨大纷扰,他总是滴滴答答地独自旋转,旋转。
——老狼
我买过一本钟立风的书,他又给了我一本(正是这本“艳遇”,但是不同的版本,张楚买到的是没正式发行之前的地下出版物——编者注)。这事像他书中讲的故事……他文字里展现出来的迷人意象,仿佛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活动在眼前的心情……他的文字有一种脱离时代的京剧的美感!
——张楚
钟立风迷恋博尔赫斯,像迷恋博尔赫斯一样迷恋书,迷恋电影、绘画,迷恋伯格曼、黑泽明、巴赫、周梦蝶和塔科夫斯基……他写小说一样的散文、散文一样的小说、断章一样的观影后记,画涂鸦一样寥寥数笔的画。除了小说,它们全都突如其来,了无头绪,如音乐中的即兴,如诗歌中的断想,如智慧中的顿悟,如突然而起、又突然而灭的一丛丛意外。
——李皖
爱情重伤
以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的标题居然能安在博尔赫斯这样一位睿智、深沉的书斋型作家的身上。在我们心里,他一直是这样的形象——“追求平和、宁静和快乐,远离情感、性欲……并由此获得自由。”(《博尔赫斯》詹森·威尔逊著, 徐立钱译)这几天一鼓作气读完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博尔赫斯大传》(埃德温·威廉森著 ,邓中良、华菁译),才知道,这位玄学大师也跟我们这些欲望俗世男人一样,在爱情跟前伤痕累累,吃尽了苦头。当然之前在另外一些文本以及他的很多诗篇里,多少得知他热衷追逐爱情,从他经常把某篇小说、诗歌题献给不同的女士也能略知一二。更有甚者,比如说初版是献给X的,等过了一些年头,也许那一场爱的火花早就熄灭了,等再次出版,他有其他心仪对象,就题献给了Y。他的这种题献方式,有如小朋友,原本把一个玩具送给了好伙伴,结果他们闹掰了,他把玩具又拿回来,送给了新结交的玩伴。在这种赌气似的天真里,似乎也掩藏着一丝失落。
博迷们都知道,博尔赫斯的初次性爱经历很糟糕,给了他一生难以抹去的心理创伤。按照当时阿根廷人的习俗,在他十九岁来临之际,做父亲的必须帮助儿子完成一次“成人仪式”。于是老博叫小博去一趟青楼,他已经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的了……老博在这方面很有门路、经验,那位带有使命、帮助小博“成人”的妓女,十有八九是老博的老相好,博尔赫斯研究者们都这么认为——和父亲分享同一个女人,这叫胆小腼腆的博尔赫斯如何面对?往后生涯中,博尔赫斯纯粹精神式的猎艳记,正是因为这一次的“肉体交易”使他难堪。
毫无疑问,那次成人仪式弄砸了。
但是博尔赫斯的生命不能没有女人,这种不同寻常的强烈需求也许正是父亲遗传给他的。总说“艳遇使人忧伤”。古今中外、书中现实,我们读到、看见过各种离奇、感伤的艳遇故事。但发生在博尔赫斯父亲身上的一场艳遇,比离奇更离奇,比忧伤还忧伤。老博尔赫斯学养醇厚、风流成性。人到中年,与妻子情感生活出现裂缝。就在那时因为家族遗传,视力也开始模糊。有一天在日内瓦街头,一个优雅不俗的女子在他眼前出现了,他马上蠢蠢欲动,走上女人跟前调戏了起来。戏刚开场,就遭到了对方怒叱:“豪尔赫,你能别闹吗,为什么不让我清静清静呢!”天哪,原来被调戏者正是他的妻子莱昂诺尔·何塞维多。这是博尔赫斯的母亲亲口说给朋友们听的关于她“前卫”丈夫的一桩举世无二的风流韵事。
博尔赫斯的情感追逐一点不亚于他的父亲,在这本《大传》里,我们看到不同时期的博尔赫斯总是贴近在不同的女人身边,只是苦命的他啊,总是一次次遭到女人的变心和拒绝。可正是他一次次地迷恋,又一次次地受挫、被打击的经历,带给他了无限的创作激情。在《博尔赫斯八十忆旧》这本书里,采访者巴恩斯通问他,有些失败、错误把人们引向灾难,而有的却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是不是这样?博尔赫斯说,是啊,但这一切又有什么办法呢?所有一切——错误的女人、错误的行为……所有这一切,甚至不幸,都是诗人的工具。挫折、耻辱、失败,都是上天给我们的馈赠,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具有诗意。“我想你不会在高高兴兴的时候写出任何东西。”
那些像流水一样经过博尔赫斯生命的女性,给他带来“爱情重伤”的是诺拉·朗厄。这个充满魔力的红头发女子,出生艺术世家,讲究品位的母亲长期在家中举行周末文学会,诺拉从小被文学熏陶,不到二十岁就出版了诗集《夜色中的街道》。诺拉集魔性与天使于一身,时常恶作剧,时常又流露出温柔的情感,这种情绪反差正是因为父亲的早逝给她带来了严重的不安及渴望。埃德温·威廉森说她十二三岁时拿手的就是披上一件雨布,戴上一顶宽边帽子,爬上屋顶用各种语言喊着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还夹带着骂声和尖叫!这种无人能懂、自行发明的话语,也许正是诗之源头吧。所以她从屋顶下来之后的诗句,满是温柔和充满想象的表达。
不仅是博尔赫斯陷入诺拉的情网,还有很多年轻文人纷纷用诗歌、行动向诺拉表达爱意,有人说她“有一双梦一样的眼睛,充满悲剧情调又甜美万分;有人说她是天使,又说不,是大天使,可以用魔法召唤出闪动着霞光的夜晚,使生和死像一对姐妹那样拉着手走过去”。(《博尔赫斯大传》)
除这些文坛小辈之外,还有一位上了岁数的圈内老将也被诺拉迷住了,但此君是个花花公子,只要碰上漂亮的女郎他都不会轻易放过,因为他也有各种追求女性的资本——风度、才华、财富和江湖地位。待会儿我们再说回这个老家伙。
博尔赫斯有事没事就往诺拉·朗厄家里跑。那时候博尔赫斯二十五六岁。文学聚会中,有诗歌,有音乐,还有诺拉的米隆加舞蹈,那是迷人的文学光景。虽然平常博尔赫斯多少有些学究气、拘谨,但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反而语出惊人,幽默连连,什么话题都能在他的讲述中出奇出彩。诺拉曾写道:“乔琪(博尔赫斯小名)的到来,突然让夜晚变得明亮起来。”很自然的,比博尔赫斯年轻好几岁的诺拉就成了其名正言顺的女弟子。通过诺拉诗歌里的暗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而在这之前,博尔赫斯经历了一场爱情的失败,这失败来自各自家庭的压力,也源于他自身的优柔寡断。幸运的是,接力赛似的,这如今他拥有了真正的缪斯——诺拉·朗厄。
但是好景不长,正当诺拉作为博尔赫斯的女门徒崭露头角的时候,她也将要变心了。就在博尔赫斯带她参加的一次文学沙龙里,有一个人,轻而易举地把诺拉掠了去。他就是上面提到过的那位魅力十足的老男人,叫奥利维里奥·吉龙铎。当时他出版了一部《二十首在有轨电车上读的诗》轰动文坛。吉龙铎以他犀利的眼光洞察世界并给世事以尖锐的抨击。这本诗集,情色意味浓郁,露骨、暴力,直奔主题,令人不敢直视,却又撩动起无数年轻人的心,没有办法去躲避。这位令博尔赫斯有几分“害怕”的吉龙铎正是他的文学劲敌,他们不仅文学观念存在分歧,各自带领一个文学阵营,早前还因为吉龙铎成立出版社,名称侵权了博尔赫斯创办的杂志,造成各种矛盾纠纷。尽管他们都出身高贵,但博尔赫斯属于城市中产阶级,吉龙铎的家族是精英统治阶级。他们的性格非常迥异,博尔赫斯内敛、温和、谦让有加;吉龙铎强势、傲慢、手腕强硬。所以很明显,吉龙铎占了上风。
诺拉被吉龙铎不费吹灰之力地“吸”了过去,就像小说或电影里的画面。不知是凑巧还是神秘,在活动结束之后的聚餐中,诺拉发现自己居然坐在吉龙铎旁边,一开始她就被这个男人性感又深沉洪亮的嗓音所吸引,甚是紧张,打翻了桌上的红酒。吉龙铎在她耳畔轻言一句,使得诺拉动心异常,瞬间被电:“血会在我们之间流淌。”
没有意外,诺拉·朗厄爱上了这个比她大十五岁的文坛领袖,当场丢下可怜巴巴的博尔赫斯,跟了吉龙铎回家。可想而知,博尔赫斯的内心将是多么痛苦、凄凉。如果对手是其他任何一位,博尔赫斯受伤害的程度定会小很多,怎料偏偏就是这个死对头。这真是不幸和耻辱,仿佛上帝开的一个恶毒玩笑。
拜访诺拉·朗厄一家曾是博尔赫斯快乐的时光,也是他值得回忆的事情,这一切留在那首赠给她们姐妹的诗里——
平凡
花园的格栅门打开
顺从如一张
频繁的习惯常加探问的书页
而一旦进入,我们的眼睛
不需要注视那些
在记忆里确切无疑的事物。
我熟知习惯和心灵
和那种隐语行话
每一群人都在编织着它们;
我无需说话
也不必佯装拥有特权;我身边的人们都与我熟识,
我的担忧与弱点他们了如指掌。
这就是那的获取。
上苍也许会将它赋予我们:
没有惊叹也没有胜利
而仅仅是被朴素地接纳
作为不可否定的现实的一部分,
像那些石头和草木。
之后常常光顾诺拉家的人变成了奥利维里奥·吉龙铎。被爱情抛弃的博尔赫斯,自我感觉像是亚当被逐出了伊甸园。可是再往后漫长的岁月中,博尔赫斯依旧毫不退缩地热爱着他的女神,一有机会,便继续出击,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爱的眷顾。前面说过吉龙铎是一个花花公子,他四海为家,经常抛下诺拉周游世界各地采花猎艳,这使诺拉非常痛苦,可是无论怎样,她还是没办法离开他。这样一来,博尔赫斯觉得真是毫无希望了,于是开始追求诺拉的亲妹妹。妹妹非常同情博尔赫斯,也时常帮他排忧解难,但要谈婚论嫁,不行,她同样不留情面地拒绝了这位“伟大的失意者”。这种被逐出伊甸园的一样的失意情绪是博尔赫斯一直到晚年还反复书写的主题。
奥利维里奥·吉龙铎的能力和人脉实在太厉害,也只有这样的大人物能征服得了融天使与魔鬼为一体的诺拉·朗厄。通过一次布宜诺斯艾利斯至挪威的海上之旅,诺拉写了一部情爱历险小说《四十五天和三十名海员》。在这部小说出版之际,吉龙铎为她策划召开了一个奢侈无比的新书发布会。所有参加发布会的客人,必须按照吉龙铎的要求打扮成海员的样子。诺拉像美丽塞壬被众海员围绕起来,而吉龙铎则是“船长”。发布会的海员大合影刊登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各种报刊头条。哪怕博尔赫斯极力回避,他一定也会听得见、看得到这样的文坛盛事。可想而知,他的郁闷和绝望。
这些船员打扮的客人中间,有两个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比博尔赫斯更有知名度的文坛大佬——加西亚·洛尔迦、巴勃鲁·聂鲁达。所以我们知道博尔赫斯一辈子对这两位也没什么好感,甚至还有一些敌对之意。尽管他年轻时读到洛尔迦的诗歌是那么激动、热情。但是,没办法,嫉妒之心可以杀死一切。
聂鲁达和洛尔迦不仅是吉龙铎的好朋友,他们也跟诺拉关系极好,甚至还有些暧昧。《大传》里写到,聂鲁达和诺拉很合得来,经常在公共场合表现出彼此的爱慕。他们在大街上奔走、唱歌。
诺拉喊一句:巴勃鲁,今晚我要和你一起睡。
聂鲁达回应:我会很高兴的。
另一次他们三人悄悄离开夜晚的派对现场,去爬一座高塔。聂鲁达和诺拉在塔顶激情拥抱,他叫洛尔迦下去放哨,结果放哨人比偷情者还激动,不小心把腿崴了,绑着绑腿在异乡的酒店躺了好几个星期,这令洛尔迦很恼怒。
这有什么好恼怒的,如果你加西亚崴个脚也恼怒,那我们受了“爱情重伤”的博尔赫斯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