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58672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相关产品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目 录
自 序
第一部分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心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
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世纪最需要的种人才
第二部分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
中国软件业的机会——抓住机遇、挑战未来
网络是泡沫吗?
新一代互联网的七大趋势
微软的成功之道
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领“网络生存”的新型创新
我的人才观
对话——你是人才吗?
对话马英九
科技、人才和教育——旅美三十载经验谈
Google和中国——追随我心的抉择
第三部分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我的教育观——融会中西、完整均衡
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
美国大学启示录
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活琐忆
李开复谈成长
给家长的一封信
做最好的父母——《中国考试》节目实录
第一部分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心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
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世纪最需要的种人才
第二部分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
中国软件业的机会——抓住机遇、挑战未来
网络是泡沫吗?
新一代互联网的七大趋势
微软的成功之道
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领“网络生存”的新型创新
我的人才观
对话——你是人才吗?
对话马英九
科技、人才和教育——旅美三十载经验谈
Google和中国——追随我心的抉择
第三部分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我的教育观——融会中西、完整均衡
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
美国大学启示录
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活琐忆
李开复谈成长
给家长的一封信
做最好的父母——《中国考试》节目实录
免费在线读
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同时,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像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的那样。
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21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所以,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谈到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那些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大学生活琐忆
困为懂计算机成了校园里的牛人
失去了哈佛、法律、数学,我的未来之路将往何方?幸好还有计算机。其实,我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我很幸运,学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机器,当时是 1977年。大一时,我很惊讶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于是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得到了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 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扬,我还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一生的意义呀!
大一期末,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计算机中心打工,他们会按时间付点钱给我作为酬劳,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鼓励。同学们如果谁有什么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会来找我解决,而且当时“会计算机”在学校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惰,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太C00L了。
当然,我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做程序去猜别人的密码。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密码是可以被破译的,当我“黑掉”别人的账户以后,就用他的名义发一些恶作剧的信。有一次,我用一位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表了一个“单身女郎征友”的启示,害他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估计他到今天还不知情,下次见到他我一定要记得告诉他,那个启示是我发的。
当时,哥大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设的一个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因为在我之前有很多范本,我可以照着规划。而选择计算机专业,我甚至连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不出来,当时也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并没有让这些现实就业的问题影响我。于是大二时,我从“政治科学”转到“计算机科学”。当时,一个物理系的同学开玩笑说:“任何一个学科要加‘科学’做后缀,就肯定不是真的科学。看看你,从一个‘假科学’跳到另一个‘假科学’,跳来跳去还是成不了科学家。”
每天两毛五,游戏打到9999
我还有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专长”:打电子游戏在学校是NO.1——没人打得过我。
以前的电子游戏比现在简单多了。我常玩的一种游戏叫做即ace Invader,屏幕下面有四个堡垒,可发射子弹,上方是很多妖怪,需要把他们一一击中。那个时候的游戏机很“笨”,妖怪不是很快地飞来飞去,只是在慢慢移动。这种游戏投币才可以玩,每次两毛五,而我没什么钱,一天两毛五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每天我只带两毛五去玩,上完课去打一次或两次。
这么弱智的游戏,有挑战吗?有!机器中的分数设置只有四位数,最有分数是9999分,之后再得分就会自动回0。而且,每个妖精的分数不一样,有的是1分,有的是3分,有的是10分,所以当打到接近9999时,你就要小心计算了,因为如果错打一个,超过了9999,就会回0,得从头开始了。为了保持我的记录每天都是最高分,我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瞎打一通,而是一边打一边计算自己的分数,打到9999分就自杀,不玩了。这样,游戏就很有难度了。而且我刚开始不可能打得很好,需要一次次练习,这也是很大的“投资”。
最后,我每天两毛五的结果几乎都是9999,已经练到炉火纯青了。我每次都把名字的缩写KFL写上去,让后面来玩的人都会看到这个记录,知道谁是最高分,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时玩游戏的学生很多,甚至还要排队,我若去的话大家都会说:“看,高手KFL来了!”
我在高中时很守规矩,从不玩这种游戏,到了大学,一下子没有了家长的约束,比较自由……
摘自《书摘》杂志 第175期
当我个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方面或网络方面的革新,而是——人类将拥有选择的权利。回顾中国的近百年历史,可以说,今天的中国青年学生是百年来第一次有机会享受先进的教育,同时也不必担心生活、安全和温饱问题,他们第一次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一次在毕业后拥有如此众多的、可以自主选择的就业机会。中国的青年学生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用中庸拒绝极端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庸》也是千年国学的经典。中庸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并拒绝极端和片面。其真谛就是:我们必须用中庸的思想指导自己,把自己的态度限制在完整、均衡的范畴内,兼顾自信和自省、勇气和胸怀、积极和同理心等各方面因素,时刻防止自己在其中某一方面有过于偏激的表现。
我看到过一个负面极端的例子:有位企业管理者建议员工读一读拿破仑传记中的一则小故事。那则故事的大意是,拿破仑小时候常和同学打架,但总是输给对方。他下定决心,即便被打死也不服输,并采用非常规和“自杀式”的袭击与对手较量。结果,这种“拼命”精神终干使对方屈服了。这位企业管理者教导他的员工向拿破仑学习。——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极端。在拿破仑的这则故事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勇敢的英雄,而是一个自大、固执、不自量力的家伙。虽然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恨清楚,这样的事例绝对不值得学习。另外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一个极端的测验:公司在培训课程中,让十个副总裁围成一圈,一个半小时内可以畅所欲言,惟独不可以讲公司的事情、于是,大家开始谈论天气、政冶……其间还出现了争执。在热烈的交谈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后,每个副总裁都按自己心目中对其他副总裁的尊敬程度,为他们排一个序,并把自己安插在合适的位置。排序后我们发现,倒数第一的是从头到尾没有讲话的人,倒数第二是话最多的人。不说话的人可能有想法,但没有表达出来,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没有意见。相反,话太多的人可能有一部分话很有意义,但也讲了许多不该讲的话,这使他无法得到大家的好评。所以,沉默是金和口无遮栏都不可取,那么我们怎么达到“中庸式的智慧沟通”呢?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记得我刚进人苹果公司汗始我的第一份工作时,公司里有一位经理叫西恩,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尤其在开会的时候,他得体的言辞完美地展现出他过人的才学、情商与口才,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钦佩不已。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去向西恩讨教有效沟通的秘诀。西恩说:“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廖贷咨询呢广西恩说:“我会先看看有没有比我懂得更多的人帮我回答。如果有,我会巧妙地把回答的机会‘让’给他;如果没有,我会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去查’,等会开完后,我一定去把问题查清楚。”跟他的一席话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度,选择好说话的时机,就可以得到周围人的尊敬,而且,别人也会从你的话语中了解到你是一个灶博而谦逊的人。
讲了这么多例子,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竭力避免极端,保持均衡的状态,走中庸之路。
用理智分析情景
中庸之道不但强调守诚中道地要求我们择善而从。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先用第一个智慧避免走向极端的陷阶,然后用第二个智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不应认为有关成功的六种态度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既不要片面强调某一种态度,也不要片面强调两种态度之间的“中点”。记得曾有一位青年问我:“我不同意我的老板,我该站起来发言吗?”当时,我的回答是:“这要看情形而定。首先,你的老板是一个愿意接纳异议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么你千万不要乱发言,但是,你可以开始物色一个新工作和新老板了!如果他能够接受异议,那么在老板还没做出最后的决定时,不要怕提出异议;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如果是当众发言,自 己的话就必须有一定的技巧,应当顾虑到老板的面子。老板一旦做出了决定,我们无论有无异议,都必须支持和贯彻,有不同意的地方只可以私下与老板沟通。”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领导艺术也同样需要择善而从。许多人误以为,好的领导都有完全相同的风格,例如:指挥命令、宏观掌控、和谐合作、民主自由、授叶又负责、指导培养。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事情。大家要学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最合适的人用最合适的方法,要学会在做出决定前用理智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倾向。这些东西并不能靠简单的公式来决定。读者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路。青年朋友们,中国是了不起的国家,她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人才中心。这里有无数的机遇在等着你们,只要你们用智慧主动选择,成功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你的身边!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同时,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像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的那样。
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21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所以,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谈到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那些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大学生活琐忆
困为懂计算机成了校园里的牛人
失去了哈佛、法律、数学,我的未来之路将往何方?幸好还有计算机。其实,我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我很幸运,学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机器,当时是 1977年。大一时,我很惊讶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于是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得到了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 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扬,我还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一生的意义呀!
大一期末,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计算机中心打工,他们会按时间付点钱给我作为酬劳,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鼓励。同学们如果谁有什么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会来找我解决,而且当时“会计算机”在学校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惰,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太C00L了。
当然,我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做程序去猜别人的密码。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密码是可以被破译的,当我“黑掉”别人的账户以后,就用他的名义发一些恶作剧的信。有一次,我用一位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表了一个“单身女郎征友”的启示,害他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估计他到今天还不知情,下次见到他我一定要记得告诉他,那个启示是我发的。
当时,哥大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设的一个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因为在我之前有很多范本,我可以照着规划。而选择计算机专业,我甚至连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不出来,当时也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并没有让这些现实就业的问题影响我。于是大二时,我从“政治科学”转到“计算机科学”。当时,一个物理系的同学开玩笑说:“任何一个学科要加‘科学’做后缀,就肯定不是真的科学。看看你,从一个‘假科学’跳到另一个‘假科学’,跳来跳去还是成不了科学家。”
每天两毛五,游戏打到9999
我还有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专长”:打电子游戏在学校是NO.1——没人打得过我。
以前的电子游戏比现在简单多了。我常玩的一种游戏叫做即ace Invader,屏幕下面有四个堡垒,可发射子弹,上方是很多妖怪,需要把他们一一击中。那个时候的游戏机很“笨”,妖怪不是很快地飞来飞去,只是在慢慢移动。这种游戏投币才可以玩,每次两毛五,而我没什么钱,一天两毛五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每天我只带两毛五去玩,上完课去打一次或两次。
这么弱智的游戏,有挑战吗?有!机器中的分数设置只有四位数,最有分数是9999分,之后再得分就会自动回0。而且,每个妖精的分数不一样,有的是1分,有的是3分,有的是10分,所以当打到接近9999时,你就要小心计算了,因为如果错打一个,超过了9999,就会回0,得从头开始了。为了保持我的记录每天都是最高分,我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瞎打一通,而是一边打一边计算自己的分数,打到9999分就自杀,不玩了。这样,游戏就很有难度了。而且我刚开始不可能打得很好,需要一次次练习,这也是很大的“投资”。
最后,我每天两毛五的结果几乎都是9999,已经练到炉火纯青了。我每次都把名字的缩写KFL写上去,让后面来玩的人都会看到这个记录,知道谁是最高分,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时玩游戏的学生很多,甚至还要排队,我若去的话大家都会说:“看,高手KFL来了!”
我在高中时很守规矩,从不玩这种游戏,到了大学,一下子没有了家长的约束,比较自由……
摘自《书摘》杂志 第175期
当我个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方面或网络方面的革新,而是——人类将拥有选择的权利。回顾中国的近百年历史,可以说,今天的中国青年学生是百年来第一次有机会享受先进的教育,同时也不必担心生活、安全和温饱问题,他们第一次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一次在毕业后拥有如此众多的、可以自主选择的就业机会。中国的青年学生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用中庸拒绝极端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庸》也是千年国学的经典。中庸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并拒绝极端和片面。其真谛就是:我们必须用中庸的思想指导自己,把自己的态度限制在完整、均衡的范畴内,兼顾自信和自省、勇气和胸怀、积极和同理心等各方面因素,时刻防止自己在其中某一方面有过于偏激的表现。
我看到过一个负面极端的例子:有位企业管理者建议员工读一读拿破仑传记中的一则小故事。那则故事的大意是,拿破仑小时候常和同学打架,但总是输给对方。他下定决心,即便被打死也不服输,并采用非常规和“自杀式”的袭击与对手较量。结果,这种“拼命”精神终干使对方屈服了。这位企业管理者教导他的员工向拿破仑学习。——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极端。在拿破仑的这则故事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勇敢的英雄,而是一个自大、固执、不自量力的家伙。虽然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恨清楚,这样的事例绝对不值得学习。另外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一个极端的测验:公司在培训课程中,让十个副总裁围成一圈,一个半小时内可以畅所欲言,惟独不可以讲公司的事情、于是,大家开始谈论天气、政冶……其间还出现了争执。在热烈的交谈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后,每个副总裁都按自己心目中对其他副总裁的尊敬程度,为他们排一个序,并把自己安插在合适的位置。排序后我们发现,倒数第一的是从头到尾没有讲话的人,倒数第二是话最多的人。不说话的人可能有想法,但没有表达出来,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没有意见。相反,话太多的人可能有一部分话很有意义,但也讲了许多不该讲的话,这使他无法得到大家的好评。所以,沉默是金和口无遮栏都不可取,那么我们怎么达到“中庸式的智慧沟通”呢?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记得我刚进人苹果公司汗始我的第一份工作时,公司里有一位经理叫西恩,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尤其在开会的时候,他得体的言辞完美地展现出他过人的才学、情商与口才,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钦佩不已。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去向西恩讨教有效沟通的秘诀。西恩说:“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廖贷咨询呢广西恩说:“我会先看看有没有比我懂得更多的人帮我回答。如果有,我会巧妙地把回答的机会‘让’给他;如果没有,我会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去查’,等会开完后,我一定去把问题查清楚。”跟他的一席话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度,选择好说话的时机,就可以得到周围人的尊敬,而且,别人也会从你的话语中了解到你是一个灶博而谦逊的人。
讲了这么多例子,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竭力避免极端,保持均衡的状态,走中庸之路。
用理智分析情景
中庸之道不但强调守诚中道地要求我们择善而从。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先用第一个智慧避免走向极端的陷阶,然后用第二个智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不应认为有关成功的六种态度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既不要片面强调某一种态度,也不要片面强调两种态度之间的“中点”。记得曾有一位青年问我:“我不同意我的老板,我该站起来发言吗?”当时,我的回答是:“这要看情形而定。首先,你的老板是一个愿意接纳异议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么你千万不要乱发言,但是,你可以开始物色一个新工作和新老板了!如果他能够接受异议,那么在老板还没做出最后的决定时,不要怕提出异议;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如果是当众发言,自 己的话就必须有一定的技巧,应当顾虑到老板的面子。老板一旦做出了决定,我们无论有无异议,都必须支持和贯彻,有不同意的地方只可以私下与老板沟通。”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领导艺术也同样需要择善而从。许多人误以为,好的领导都有完全相同的风格,例如:指挥命令、宏观掌控、和谐合作、民主自由、授叶又负责、指导培养。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事情。大家要学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最合适的人用最合适的方法,要学会在做出决定前用理智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倾向。这些东西并不能靠简单的公式来决定。读者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路。青年朋友们,中国是了不起的国家,她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人才中心。这里有无数的机遇在等着你们,只要你们用智慧主动选择,成功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你的身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