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060822丛书名: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等方面情况的著作,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一直以来,山海经都鲜有通俗易懂的版本供人阅读了解,本册书即讲《山海经》中晦涩难懂的名词进行了重新描述和解释,对于关注古典文化,喜爱《山海经》的读者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辅助读本。
1.《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和流传
2.《山经》系统
3.《海经》系统
4.《荒经》系统
第二章《山海经》的神话群及其文化类型
1.《山海经》的神话群
2.《山海经》的神话文化类型
第三章
《山海经》与中国文化发展问题
1.《山海经》对中国文化的多层次影响
2.《山海经》对后世中国民间文化的影响
《山海经》的成书及其内容的基本构成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系统早的集成,所以,我们称之为“神话之源”。当然,这并不是说神话是从《山海经》才开始的出现,而是突出于其语言扑朔迷离,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源”的意义在于显示出以原始信仰为基础的原始文明,尤其是其中神话文化与神话生活所具有的混沌特征。
《山海经》作为我国古老神话典籍,其成书是世代积累,薪火相传,不断增删所构成的结果。
1.《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和流传
《山海经》作为纵横上古万千年、神州千万里的文化奇书,无论从时间还是地域上讲,它都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所能完成的。《山海经》包括《五臧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共计18卷,各卷风格并不完全相同,述说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显然这是一部由古人整理的相关典籍的大汇编。犹如一部宏伟的民族史诗,它主要讲述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异常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这使此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
古人为了抬高书的身价,故意托名于远古或近世的圣贤们,从而强化书的神秘性,达到所企求的目的。后世的神怪文化是这样,《山海经》更是这样。如,刘歆(秀)在《上表》中,称《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先铺陈出“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的艰难背景,显示大禹的丰功伟绩,而后有“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的圣举。东汉时的赵晔,在《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中说得更是神乎其神:禹带领益等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所以叫《山海经》。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也把《山海经》看做禹和益的共同作品。为《山海经》作注的晋人郭璞,同样认为是夏代的著作。
打破禹、益作者之说,后世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新的不同见解。如,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楚辞辩证》中说,《山海经》与《天问》的“问”相对,是解答《天问》之作。这样,原说为作者之禹、益就被战国时人所替代。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也坚持认为《山海经》是采《离骚》、《天问》之遐旨及先秦诸书之异闻而作。清代研究《山海经》成为一种热潮,如涌现出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汪绂的《山海经存》、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和吴承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陈逢衡的《山海经汇说》等一大批专著,解开了许多古谜。如,陈逢衡根据《山海经》的内容,断定其为南人“夷坚”所作,“其书留传楚人,至屈原作《天问》时,多采其说而问之”(《山海经汇说》)。近世学者论述者更众,他们基本上否定了作者为禹、益说,从《山海经》所表现的地望等内容阐述各自的见解。如,陆侃如从作品的内容与《楚辞》、《庄子》有相通处,就假定其作者为楚人。袁珂认为,禹、益虽然不是《山海经》的直接作者,但书中的主要内容则很可能是禹、益作为酋长兼巫师口述下来传至后世的[ 袁珂等人文章见《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231-240页。];此书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吕子方以为《山海经》属南方民族作品[ 吕子方:《中国科学史论文集·读山海经杂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蒙文通更详备地说,《五臧山经》和《海外经》是楚国作品,《海内经》是蜀国作品,《大荒经》是巴国作品[ 蒙文通:《研究的一些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3月17日。]。南人说的影响颇大,其主要依据就在于《山海经》中所反映的许多怪物,是黄河流域的作家很难创作的,尤其是《山海经》的主体部分在他们看来是以古代的巴、蜀、楚等地为“天下之中”。当然,这中间不乏偏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