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272799
★国学普及者、文化学者、级畅销作家——于丹汉字文化课开讲啦~
于丹教授普及国学,通俗易懂又妙语连珠,诗词、典故、文章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谈笑间轻松普及汉字、节气和节日的知识以及它们背后的中国观念、中国智慧、中国哲学。
★118个常用汉字 24个节气 14个传统节日
快慢明明说的是速度,为什么用表示心理的竖心旁?
“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一个人美,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她的美,反而要去说花朵和云彩?
“宇宙”为什么是宝盖头,它们也和房屋有关吗?
……从这些汉字出发,开启中国文化之旅。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节气不仅是关于农业、养生的经验之谈,而且蕴藏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至今仍在我们身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统节日历久弥新,风俗习惯代代相传。团圆和祭祖,传统节日的两大主题,折射出家庭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图文 于丹讲汉字小视频,有趣有料
随书附有小视频二维码,扫一扫即可播放,看于丹老师讲汉字,轻松串联起汉字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打开对汉字想象的大门,真真切切感受汉字之美,并且透过汉字,一步步向我们生动展示节气和节日的魅力。
★随文注释 古诗词解读 生僻字注音
字——诗词——文化,基于这个思维导图,对汉字追根溯源,讲字形字义的发展演变,并辅以相关的古诗词,了解汉字、节气、节日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制作精美
内文双色印刷,第二本的插图采用联合国申遗作品——二十四节气图,《中国诗词大会》舞台水墨绘制人、人文摄影师林帝浣代表画作。
★欢迎来到妙趣横生的汉字世界!
心字底、竖心旁、宝盖头排排站好,甲骨文、金文、小篆先来后到,这些是你都认识的字,却不见得知道的汉字秘密。内文双色印刷,结合讲解,配有甲骨文、金文等不同时期汉字的发展演变,加深理解。
《于丹趣品汉字》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方寸汉字,蕴含的是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
诗词、典故、儒经、史书,累世篇章,诉说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金文、小篆,妙趣横生,诠释国学文化精髓,感受汉字之美。
文字构成文章,文章留住文化,汉字就是中国人的“心”。
和于丹一起,品味汉字的匠心独运,找寻我们的“心之所起”。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
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目录]
《于丹趣品汉字》
心生万物
心·心生万物
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急·春潮带雨晚来急
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志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感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慈悲·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快慢·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性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懦·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恨·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家·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安定·此心安处是吾乡
宇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宗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文字·天雨粟,鬼夜哭
宝藏·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贫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疾病·心病还须心药医
老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嫁娶·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妻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丈夫·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口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言语·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听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相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盼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指东问西,说南道北
先后·不为先,不耻后
顺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东西·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南北·南北东西春总好,杜鹃何苦劝人归
田畴·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山丘·登泰山而小天下
劳动·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典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食即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玩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彩虹·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光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节气篇
春
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春分•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谷雨•花开时节动京城
夏
立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小满•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小暑•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
大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秋
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处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秋分•落花听雨,折桂香远
寒露•褭褭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霜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冬
立冬•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小雪•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
大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小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
大寒•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节日篇
元 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腊 八•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除 夕•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春 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上巳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端午节•五色新丝缠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
七夕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元节•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中秋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寒衣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下元节•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现在的中国人在对文化和精神的认同上有一种缺失感,精神上需要支持,想从历史文化中寻找根。于丹教授对于汉字的理解恰巧能和中国人的困惑、话语方式、生活经验相重合,容易引起共振和认同。于丹教授的表达方式也很巧妙,能跟大众达到*的契合,她无疑是厉害的知识传播者,擅于从传播者的角度把浓得化不开的东西加以稀释,使之更易为大众接受,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下,还用生动的方式来表达这些珍贵的学术成就。
——喻国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正文试读]
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论语》里有一句我们都熟悉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思”。人一天的日子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有所思”。但是“思”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汉字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密码呢?
“思”的篆文字形是这样的:
《说文解字》里说:“思,容也,从心囟声。”我们过去都以为思的上半部分是个“田”,其实不是。从篆文字形来看,上半部原来是囟门的“囟”。我们知道,刚出生的婴儿,颅骨上方有一块尚未完全闭合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囟门。“思”字上方现在演化成“田”的这个部分,原本是指人的头脑;而下面是心字底。说白了,就是头脑加心灵共同工作的状态,才叫有所思。
大家或许会问:你说“从心囟声”,囟门这个“囟”跟我们今天思想的“思”读音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可能用“囟”去表示“思”的音呢?钱玄同先生在《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1这本书里,曾经专门说过这个问题。他说:“囟思双声。”原来在上古音部里面,囟跟思的字音,声母相同。所以就把它们的读音归在了一类。《说文解字》不是说“思,容也”吗?它其实是一种安静的、深入的、有容量的思考。
不管我们看见了什么,在现象上每个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人这一辈子见过的世界有许多是相同的,但思考出来的结论却有天壤之别。很多人都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到过,为什么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很多人都看过水壶开的时候,壶盖子扑扑在跳,为什么瓦特从中发现了蒸汽机的原理?并非我们平时没有见过苹果落地和壶盖跳动的现象,是因为我们没有像牛顿、瓦特他们一样思考。
这个无所不在的“思”,后来又有了其他的意思,我们今天日常也都感受得到,比如说思念、思慕、相思。也就是说,“思”除了思考这个意义是比较理性的,更多时候它是一种特别感性的状态。
唐代诗人王维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红豆是相思子,上面承载着相思、相恋的情感。
汉乐府诗里面有一首《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看看诗中这个民间女孩,她在爱一个人的时候,什么样的珠宝翠玉都可以送给你;但是知道恋人有二心之后,就要把它砸碎了,用火烧了,烧了以后还要在风里把灰给扬走。这么痛绝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从“有所思”到“相思与君绝”。想一个人的时候,那个玉上面缭绕的所有装饰就如同人心上缭绕的思念一样。而人想要断了心里的念想,就不惜把它砸碎、烧成灰,再给扬得找不到痕迹。然而人心的相思哪是那么容易除去的呢?人在物质世界里面,扔一样信物很容易,但是人心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羁绊,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人头脑里有逻辑,这是思的上半部分;人心灵中有情感,是思的下半部分。理性、情感融而为一,才能包容万物。
说到思往往就会联想到“想”,也会想到“怀念”,所有这些字里都有“心”。它们又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想”。《说文解字》解释说:“想,冀思也。”“冀”是希冀的冀。带着一种希冀、一种盼望去想,所以“想”里面一定有假设的部分。我们现在常常说理想、梦想、幻想,这里面既有假设,也有形象性。还有一个词叫“想当然”,是说这是你想出来的“应该有的美好”。我们时常会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之中,所以才会觉得有所冀思,带着希望在想象中描绘的才是我们向往的那个未来。李白给杨贵妃写的《清平调》词里说:“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一个女人有多么美,不直接写她的形态,而是说彩云都想成为她身上的衣袂,牡丹花都想拥有和她一样的姿颜,在人和物之间也可以有这样的通感。
“思”跟“念”从来都是放在一起的。我们从小谁没有背诵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在异乡,心已经飞回到家园了,这就是思念。《说文解字》说:“念,长想也。”长想,就是念念不忘,反反复复时时刻刻都在想。所以《释名》解释这个“念”字说得特别有意思:“念者,黏也,意相亲爱,心黏着不能忘也。”我们今天总说念念不忘、心心念念、碎碎念,都是说有一个念头在黏着你,挥之不去。有时候念叨起一个人,是无法自己停下来的。说和尚在“念经”,是因为他一遍一遍黏在经文上,这个声音一直在重复。说小孩儿要“念书”,念念英语,念念古文,要一遍一遍大声念出来。从心念到声念,黏在一起、念念不忘、碎碎念这个状态,描摹得多么生动啊!
除了思念、思考,还有思虑。《说文解字》上说:“虑者,谋思也。”为谋划一件事情反复深入地思考,仔细地推敲,这样一种状态就叫作思虑。《论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史记》上也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长远、周密、透彻的思考,才叫“虑”。看看我们今天的人,善于深谋远虑吗?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判断力也有所提升。信息量过多、过剩,反而容易造成误读和误判。所以虑者从心,人要从看见到思考,后才能做到深谋远虑。
其实这个道理,古人早就教导我们了,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一个非常细腻的推导过程。人要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境地,才能志向坚定不动摇;志向坚定了,做事才能沉静不急躁;做事沉静不躁,心态才能安定平和;心态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终才能有所收获。在今天,沉静、安定真是一种生产力。人在沉静、安定中,才能从向外看转向向内看,由外感转向内省。而一个人只有经过独立的思考,才能真正有所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真能像《大学》里面说的那样,能够明辨是非、知所先后吗?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学和思,逐渐接近“大道”吗?我们那种柔软的悸动、绵长的相思寄托在哪里?我们终将经由深沉、理性的思考,达到什么样辽阔的境界?读懂这些字,跟着这颗心,去思去想,去念去虑,一步一步走过来,也许我们能够还给自己一种充实、圆满的状态。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
大家好,我是于丹。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节气很招人喜欢,冬去春来,立春了。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个节气,一般在阳历的2月3号、4号或者5号,大约在农历的春节前后。立春节气过后,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我们还是从汉字说起,什么叫“立”呢?
“立”字的甲骨文字形,下面那一横是地平线,像不像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所以它的本义就是站立,引申的意义有确立、建立、设立等。立春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日子,表示春天正式来了。
再看“春”字,甲骨文的字形有点复杂,像不像一幅画?上面是什么呢?就是一株刚刚钻出地面的柔嫩的小草,写作“屮”(chè)。两个“屮”在一起,就是现在的草字头,写作“艹”,也是草木初生的样子,象征着地上毛茸茸的、刚刚发出来的小草。中国人对草本和木本的东西都抱有非常深的感情,因为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是大地给我们带来了生机,不仅有美好的景色,还能为我们提供饮食。
再往下看,除了上面的小草,旁边这个字是什么?是“屯”字。它也是个象形字,就像一株正在破土而出的子芽,你看这个弯曲的弧度像不像豆芽?所以《说文解字》里面就说,“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当然,“屯”在这里也作声符。除了“草”和“屯”,还有个什么字呢?还有个日头。也就是说,在阳光的照耀下,种子拱出了地面,小草破土发芽,万物初生都得益于太阳。所以“春”字从草、从日、从屯,屯亦声。整个“春”字就像一幅大地回春图,阳气从地底萌发,阳光蒸腾着,种子拱出了地面,小草破土而出。字形逐渐演化,到金文和小篆,分别写成这个样子:
这样一幅大地回春图,一定是带着生机和动力的。所以《说文解字》解释“春”是什么?“春者,推也。”有一种阳气蒸腾的强大力量推动它生长,它“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得时草生也。”也就是说草木是应着季候生长的,从立春以后不负春光、不负阳气,万物迅速生长。
看一看白居易写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草一开始刚没马蹄,到后来蓬蓬勃勃长出来了。当春天草木繁盛的时候,就像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时,不仅仅是草本植物在生长,木本植物也都开花了。万物生春的那种烂漫,就是人们所喜欢的一派春光。人的心要迎合春天,什么叫“沐春风而思飞扬”呢?这个时候人开始生出梦想了,生出豪情了,往往喜欢喝点酒,中国人特别喜欢用“春”字做酒名。过去说酒酿出来以后是黄绿色的,这个颜色不就是春天的青草、芽尖的颜色吗?所以春色似酒。
在很早的时候,《诗经•豳风•七月》里面就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用这稻谷酿成了春酒,用这个春酒来求长寿。你看那个时候就酿春酒了。李白在《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中,追念善酿酒的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就算是到了地下黄泉,忘不了的事儿就是酿酒。这里的“老春”就是指酒。“老春”两个字多生动,它有那种蓬勃的劲道,又有那种掩盖不住的豪情。为什么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春天有半开到盛开的花,而人饮酒的时候有微醺到酩酊的情,春与酒之间是有这种关联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过:“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整个春天的开始,一个节气分三候,立春的十五天是哪三候呢?“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也就是说东风送暖,大地解冻。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这三候可以说是相当生动地概括了立春节气的特点。
立春节气不仅要迎来春风浩荡,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民俗节日。从皇室到民间都取个吉祥,毕竟一年伊始嘛,所以“打春”、“咬春”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俗话说的吃春饼,就是“咬春”。民间的老百姓有各种时令小吃,你看烙出来热气腾腾的春饼,里边有卷豆芽的、卷鸡蛋的、卷黄瓜木耳的、卷韭菜的,卷各式各样的菜,咬一口,春天的生机通过饮食就能够让人精神一振。过去生活不好的时候,民间过个节总要吃点好东西,它既表示对节日的重视,同时也是对人的一份犒赏。
汉代的农书《四民月令》1里面说过,立春要“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春天吃什么味道的东西?一说是“春吃芽”,各种新枝嫩叶的芽。另外呢,东汉的时候,应劭的《风俗通义》2里面就说,春天要吃点味道重的辛辣菜。过去立春要吃的“五辛菜”是什么?葱、姜、蒜、韭菜、香菜,都是味道很重,咱们现在多用作调味品。古时候很多人家卷春饼都是要吃这些东西的,要借着自然的新鲜生气,促一促人的精神,排一排五脏六腑里的陈旧晦气。还有一点,五辛这个“辛”既是味道的意思,也谐音
“新旧”的“新”,一切都是新鲜的,这不是讨个好口彩嘛!
这一天还要“打春”。你说打春天的哪儿呢?其实是打春天的牛,叫“鞭春牛”。当然不是真牛,是用陶土之类的东西做出来的象形的牛,肚子里边塞满了五谷。大家捶呀打呀,用这么一个仪式,打烂它那个肚子,其实就跟扑满罐似的,稀里哗啦,五谷流淌,大家捡谷穗、捡各式各样的粮食放回到自个儿家谷仓,寓意新年仓满钵满,粮足家富。这个时候还没有春耕,所以“鞭春牛”也是开始要春耕了。
正月初七是个好日子,立春也是好日子,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年正好赶上初七那天立春,不由得兴发感慨,写下这样的诗句:“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春去春来,过了那么多的春天,似乎是有无限的年华。可是人生有限,在属于自己的春天,一定要让自己长大成人。什么叫“克己”?就是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如果你在人日立春之时,有这样的一种觉悟,一切还来得及。诗人愧对过去蹉跎的岁月,而今幡然悔悟,发誓说我要洗心革面,我的面容要像窗外的梅花一样焕然一新,来迎接一年的新面貌。大家看,春天来了,我们感觉到岁时的更迭、心愿的更替,感觉到大地上万物蓬勃,人开始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让去年的一切归零,无论它是遗憾的,还是欢喜的。那些遗憾的东西即使再感叹,也来不及了。那些欢喜的东西,再眷恋,它也留在了过去的年光里。一切要从今天开始。在大地上阳气涌动的时候,让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希望像破土而出的小草一样开始生长吧。只要我们耕耘,就一定会有收成。我们今天能不能做到“颜与梅花俱自新”呢?给自己一个新的心愿,给自己一个新的容颜,那才真是不辜负这叫“立春”的日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