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7261
继《让我说个故事给你们听:里德·奥尔巴赫的篮球人生》《那一拳:改变NBA历史的暴力事件》之后,体坛传奇译丛系列第三部作品隆重上市!
普利策奖得主戴维·雷姆尼克传记力作 一部写给男人的书
再现阿里生涯经典战役 揭露职业拳坛隐秘内幕
记录阿里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到世界拳坛霸主的全过程
英国文学大师、布克奖得主萨曼·鲁西迪作序推荐
极具洞察力……书中写到的细节,甚至连阿里身边*亲近的追随者也未必了解……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著作。
——《纽约时报》
展现了近乎让人心跳加速的叙述能力……这本书是美国社会历史一段时期的重要记录。
——《芝加哥论坛报》
一次愉快的阅读……难以忘怀……如此生动,以至于你甚至可以想象阿里会说“你是怎么钻到我脑袋里把我看清的,你这个家伙。”
——《时代》杂志
远远超越之前所有关于阿里的著作。
——《华尔街日报》
这部作品将被证明是经典之作……文字优美,引人入胜。
—— 《纽约每日新闻》
在所有关于阿里的图书里,这部应该是*接近事实的,展示了人物的复杂性。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引人入胜的重量级著作。拳击场面的描写*精彩,作者的写作饱含激情,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写主题的人才能将之贯穿始终。
——《国家评论》
当卡修斯·克莱在1964年的那个夜晚与索尼·利斯顿一起站上拳台时,在所有人眼中,他只是一个满嘴胡话、招人讨厌的年轻人。六个月后,阿里不仅成为新一届重量级拳王,他更是成为“新一代的美国黑人”。他的存在,很快转变了美国的种族政治和流行文化,他成了“英雄”的化身。
时至今日,不管是阿里,还是当年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都淡化成了一些空洞的符号。但是雷姆尼克在这本书里,将他们还原成了真实而鲜活的人。凶狠的利斯顿、谨小慎微的帕特森、敢于冒险的诺曼·梅勒以及神秘的马尔科姆·X,他们的形象都变得立体起来。
*重要的是,我们在书里看到了一个将速度、优雅、勇气、幽默和活力集于一身的“世界之王”。毫无疑问,阿里是历*伟大的运动员之一。而他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和他在拳击场上取得的成就一样,值得铭记。
序 萨曼·鲁西迪…… 1
前言:身在密歇根 …… 1
部分
章 地下之人 …… 3
第二章 两分零六秒 …… 28
第三章 暴怒先生与格雷先生 …… 45
第四章 被剥夺的人生 …… 71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偷自行车的人 …… 83
第六章 20世纪的过度表现欲 …… 102
第七章 秘密 …… 128
第八章 炒作 …… 147
第三部分
第九章 十字与新月 …… 165
第十章 猎熊 …… 175
第十一章 “收回你们的话!” …… 185
第十二章 改头换面 …… 207
第四部分
第十三章 “救我,乔·路易斯……” …… 223
第十四章 炮火 …… 236
第十五章 决定性一拳 …… 254
第十六章 何为名? …… 269
尾声 火边的老人 …… 286
后记 …… 309
资料来源及致谢 …… 313
我从未去现场看过阿里的比赛,但我和他见过两次面。次是在2000年,那时距离他在后一场比赛中输给特雷沃·伯比克( 这家伙是谁? )差不多已经过去20年了。那是一场本不该进行的比赛,悲哀的十个回合,对手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绿野仙踪 》里胆小的狮子可能会说,他闭着眼睛、一只手被绑在身后上了拳台。阿里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在他的拳击生涯被伯比克( 这家伙到底是谁? )终结的20年后,我正好在洛杉矶拜访友人。我们一起到西好莱坞地区的一家干洗店取衣服,阿里恰好也在店里,他只带了一个身材矮小的跟班,和其他人一样等着取走自己的衣服。
当然,阿里和其他人不一样,干洗店里的其他人都睁大眼睛、目瞪口呆地看着他,我也是其中一个。不过我朋友胆子很大,他对阿里说:“嗨,你好吗?”阿里害羞地笑了笑,然后伸出巨大而颤抖着的手,和我朋友握了手。“很好,我挺好的。”这明显不符合现实。和很多人一样,我在想,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历优秀、速度快、英俊的人会蠢到这种程度,他愚蠢到在拳击场坚持了那么久,他就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无法修复的创伤在他的身上留下永久的印记。可他们都那样,这就是现实,即便是聪明的人也一样。过去他曾说:“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手就触摸不到。”可即便是会飞舞的蝴蝶和能蜇人的蜜蜂,终究也会被人狠狠地拍在地上,留下不可修复的创伤。
“你在洛杉矶做什么?”我问他,尽管我某种程度上已经猜到了答案。电影制片人迈克尔·曼那年正在洛杉矶拍摄阿里的传记电影,威尔·史密斯领衔主演。阿里来洛杉矶大概和这事有关。阿里的笑带上了一点顽皮的味道。“我要教威尔·史密斯先生怎么做阿里跳步。”他说,“我会教那个孩子怎么跳舞。”说完,他拿起衣服走出了干洗店。周围人眼中的星光逐渐黯淡下去,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不过有一次在洋基体育场我算是见了他,那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坐在三垒后差不多20排左右的位置。等待比赛开始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一阵低吼从场地远端传了过来,阿里坐在一辆高尔夫球车上,这辆车沿着球场外围缓慢地开着,阿里朝观众挥手、点头致意。球场里的扬声器也传出了他的名字。穆罕默德·阿里!!!
“制造噪声!”球场里的大屏幕给我们这些观众做出了指示,我们照做了。但是在掌声、欢呼声和“阿——里!阿——里!”的喊声中,却夹杂着相当大的嘘声。尽管嘘声没有欢呼声那么多,但却让人听得一清二楚。这真的很让人震惊。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英雄结束流放、重夺王冠之后,经历了丛林大战和马尼拉之战,听过“阿里,干掉他”和“我会让你们震惊,惊喜/我会打败乔·弗雷泽”,甚至当帕金森症折磨了他这么多年后,仍然有人因为他拒绝参加越南战争( “我才不会跟越共吵架” )、因为他和伊利贾·穆罕默德及马尔科姆·X的关系、以及阿里用自己的人生创造出的巨大反抗形象而朝他发出嘘声,在这些人眼里,阿里是不可原谅的。而导致他被嘘的原因,正是让阿里成为很多美国人及美国以外的人心中英雄的原因。
阿里出现前,我对拳击没有任何兴趣。我熟悉一些名字,比如路易斯、邓普西、弗洛伊德·帕特森、英厄马尔·约翰松,但我并不关心拳击这项运动。在孟买时,我们更爱看摔跤,伟大的摔跤手达拉·辛格是我的偶像。我人生中一次被迫走上拳击台就是在孟买上学时,我吓坏了。我小声跟对手说:“如果你放点水,我也不会想办法打你。”对方点了点头,同意了。但是在比赛开始的分钟里,纯粹出于意外,我打中了他的鼻子,他就像要杀了我一样满场追着我。在那之后,我再也没犯过走上拳击台这种错误了。
约翰·F. 肯尼迪被刺杀时我只有16岁;三个月后,当22岁的卡修斯·克莱在近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不仅战胜甚至羞辱了索尼·利斯顿、夺得世界重量级拳王头衔时,我还是个16岁的孩子。对我这一代年轻人来说,这个拥有“路易斯维尔的大嘴巴( the Louisville Lip )”和“炸弹卡斯( Cass the Gas )”这些绰号、长相英俊、极能吹嘘的年轻拳击手,却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快乐、极有魅力的人。当他拒绝服兵役、拒绝前往越南参战,当他牺牲了拳王头衔,冒着进监狱的风险,为了一个原则而拼上一切时,他就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那个时候,字面意思就是本意,“激发人们崇高的敬畏”,阿里做到了。我们唱着Country Joe and the Fish乐队的歌,“1——2——3,我们为了什么而奋斗”,而阿里这个拳手通过拒绝打拳而实现的,是他永远无法在拳击场上实现的英雄主义,即便他自称是“伟大的拳击手”。
“60年代充斥着愚蠢。毒品是愚蠢的,克利须那教派、东方智慧这些谬论是愚蠢的,越南战争是蠢的。但是在这么多愚蠢中间,仍然存在改变了世界的勇气,女权主义者的勇气,民权运动的勇气,以及穆罕默德·阿里的勇气,这就是我们从‘60年代’学到的教训。”如果我们愿意学习,一切都有可能,通过个人的直接行动,用自己的意志改变世界,去重塑并改善整个社会,带去更优秀的音乐、更崇高的理念和自由。而阿里,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戴维·雷姆尼克的这本书写得极为出色,这是报道和人物素描的大师之作。就像他在书里写的那样,阿里是个避免和黑帮牵扯上关系的重量级拳王,这让其他人有可能沿着他开拓的路继续走下去,使得拳击逐渐摆脱了黑帮的控制。普通大众那时几乎不了解这一变革,但阿里的野性,他对做一个“好黑人”的拒绝( 也就是弗洛伊德·帕特森,至少在阿里看来他就是“好黑人” ),还有他毫无遮拦的大嘴,我们都清楚地看在眼里。这一切,都以他在拳击场上的实力为后盾。拒绝参加越南战争这场斗争,阿里一路坚持到法院并且取得了胜利,他说服了美国法院,让他们在受到来自白宫的巨大压力下做出了支持阿里的判决。这让阿里成了反主流文化的一分子,尽管他很可能不认同反主流文化的大部分主张( 雷姆尼克生动地写出了阿里清教徒般的特点 )。
我还记得当初读阿里自传《 伟大的拳手:我自己的故事 》这本书时的感受。那并不是一本好书,代笔的人写得很差。而在《 世界之王 》这本书的众多优点中,重要的大概就是它比阿里本人的自传讲出了一个更出色、更真实的故事。
在《 伟大的拳手 》中,阿里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在奥运会赢得金牌回到家乡后,在路易斯维尔的一家餐厅戴着金牌时被拒绝服务,因为被当地种族主义者那样孤立,他把自己的金牌扔进了河里。自我神化是阿里常用的方法,而雷姆尼克清楚地写明,那个故事不是真的。尽管有兰登书屋的托妮·莫里森担任编辑,但书中存在那个内容本身,很大程度上与伊利贾·穆罕默德和伊斯兰国度( Nation of Islam )对他的形象塑造有关:阿里被打造成了一个拒绝白人男子文化的黑人反抗者。
《 世界之王 》的一大优点,就是对阿里和伊斯兰国度之间关系的描述,这是伊利贾·穆罕默德制造出的半滑稽、半邪恶、有点像添加了宇宙飞船的伊斯兰教版的原始山达基基督科学派的概念,伊利贾用明确的隔离主义( 白人坏,黑人好 )诱惑了阿里,导致阿里与民权运动及其领袖保持距离,在阿里看来,那些人玩的都是白人的游戏。他还鼓吹性别分离主义,当然,这注定无法实践。雷姆尼克出色地描写了伊斯兰国度中人包围、淹没个体声音的特点以及阿里对他们的依赖。马尔科姆·X和伊利贾·穆罕默德失和时雷姆尼克对马尔科姆·X的分析是这个故事的关键一环。雷姆尼克也很明确,阿里身上“伊斯兰”的标签,导致他这一生对女性的约束甚多,甚至到了冷酷的程度。
《 世界之王 》显然不是一本理想化、吹捧阿里的传记,我们丝毫不怀疑阿里的人生存在污点;但正是这些缺点才让阿里变得人性化,就像索尼·利斯顿的众多巨大缺点让他的形象变得更为鲜活一样。书中的利斯顿跃然纸上,他的形象丰满起来,而我过去从未读过这样的内容。在我们的记忆中,利斯顿是个令人恐惧的巨大存在,他是个杀手,也是一个沉默的怪兽。年轻的卡修斯·克莱本该怕他,却又神奇般地不害怕。我们记得,当时的体育记者们无不担心克莱会在那场比赛里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丧命。在人们的印象中,利斯顿这个凡人一直是一个巨大而黑暗的存在,直到《 世界之王 》的出现。
我们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受到创伤、不善表达、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受困于自身的野蛮,被黑帮控制。他懂得的语言,就是自己的拳头。本书相当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让利斯顿几乎成为和克莱一样能够引起读者同情的角色:悲剧般的沉默与阿里英雄般的能言善辩截然相反,他的毁灭以及滑向贫困深渊的过程,正好对应了克莱/阿里走向命运之地的经过。
回到卡修斯·克莱,我们首先了解到,在阿里口无遮拦的背后,总有着一丝疯狂,总有一些根本上不平衡的感觉。不过戴维·雷姆尼克又一次带着我们透过表象,展现了阿里如何利用咆哮、发泄进行自我暗示,以驱除心中的恐惧和可能被击败的想法,直到胜利成为的可能;雷姆尼克还展现了阿里如何精心策划自己的这种形象。他知道自己就是票房,而那张大嘴巴能为他带来真金白银。但是在镜头之外,阿里是一个非常具有职业精神的人。他努力,努力,不断地努力。同样,这个从未停下训练、全身心投入、努力工作的阿里,我们在过去几乎不曾了解:这个人之所以能够走到,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付出什么,而他投入了所需的精力,把天赋转化为真正的荣耀。
这是一个优秀体育作家辈出的年代,雷姆尼克也提到了其中几人。凭借《 世界之王 》这本书,他足以与普林普顿、塔勒斯、梅勒等人媲美。雷姆尼克以写作为乐,在撰写拳击的故事、英雄与恶棍、崛起与衰落时展现了自己的写作功力,特别是对阿里和利斯顿两次比赛的描写。他带着我们走进了比赛,好像他亲身站在拳击台上,亲耳听到重拳打在人身上的声音,身上沾满汗水和血迹。他就像身在现场为我们发来实时报道一样。这是我读过的关于格斗的精彩的文字。他的文字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阿里走向的各个瞬间,我们好像看到阿里在跳动、利斯顿凶狠的出拳打中的只是空气,而阿里的拳头直中要害;我们看到了震惊的利斯顿拒绝从椅子上( 场比赛 )或者帆布地板( 第二场比赛 )起身;我们了解到了利斯顿拳套里藏着的、差点让阿里失明的( 场比赛 )非法物质的真相,也知道了彻底为两人的争斗画上句号的“幽灵拳”( 第二场比赛 )的事实。年轻的拳王冲着不看好他的体育记者们高喊:收回你们的话!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杰作。序言到此便足够了。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重量级拳王。回合。
( 敲响铃声。 )
萨曼·鲁西迪
章 地下之人
1962年9月25日
比赛当天早上,世界重量级拳王收拾了一个失败者的行李箱。弗洛伊德·帕特森,不论他出拳的速度有多快,不论他在训练馆里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却一直是重量级拳击历受质疑的头衔拥有者。和他一样,世界上有很多失败者、职业竞争对手和受苦的无名者,胜利无法为他们带来快乐,只能帮助他们定期逃离失败和羞辱的深渊。可帕特森是冠军,是历年轻的重量级拳王获得者。
在后几周的训练里,每天晚上,躺在伊利诺伊州乡村一间小木屋的床上,半睡半醒的帕特森听着《 只给爱人的音乐 》这张唱片。幸运的话,他会梦到自己赢下比赛;他能看到自己从半蹲的姿势中跳起,用他那著名的“袋鼠拳”击中索尼·利斯顿。他那标志性的左勾拳总是带着巨大的动能和野心,以至于帕特森总是有可能和对手擦肩而过、穿过围绳扑到有法兰绒包裹的媒体座位上。如果打中,就像曾经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帕特森便胜利在望了。他大概需要等上一会儿才能冒这个风险,至少需要等上几回合,等到利斯顿感到疲劳、而他却能跳起来的时候。然后他要跟进,用右手上勾拳、左勾拳再加一个右勾拳,不停地攻击更高大的对手。帕特森不敢指望一拳就能打倒对手,特别是利斯顿,他的表情就透露出铁一般的力量。帕特森只能依靠自己的天赋,自己的速度。
帕特森知道自己必须小心:利斯顿的左手刺拳就像其他人的勾拳一样,极为有力;有一场比赛,一个名叫韦恩·贝西亚的对手被利斯顿的刺拳打惨了,比赛结束后,贝西亚的助手不得不把他拖回更衣室,从他的牙套里取出了七颗牙齿。血从贝西亚的耳朵里流了出来。而那场比赛只持续了58秒。所以帕特森必须护好头部,他需要躲开利斯顿的刺拳,击打对方的身体。
“我真的以为我能击败利斯顿。”近四十年后,帕特森这样对我说,“就算现在再想,我还觉得自己能找到赢他的办法。有点可笑,是不是?”
可看好帕特森的人并不多。从帕特森14岁开始练拳时就成为他导师的库斯·达马托多年来一直试图避开这场比赛,他想为帕特森安排其他风格较弱的对手。达马托看上去像古时的哈德良皇帝与演员吉米·卡格尼的综合体,依靠以往建立起的权威,他向媒体发表利斯顿与黑手党存在关联的正义言论;他仿佛社会福利工作人员,提出利斯顿需要自我改造,需要证明自己是个文明人,达马托表示,利斯顿若是想冲击拳王头衔,他必须持续良好的表现。不过帕特森心里很明白,他知道达马托认为他面对利斯顿几乎没有获胜的机会。而达马托不是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帕特森之前的一些前任拳王,洛基·马西亚诺和乔·路易斯便是如此。两人为了这场比赛来到芝加哥,下飞机没多久,两人就对记者说,挑战者太强壮、太凶狠了,利斯顿不会输给帕特森。
当然,帕特森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但这种支持更多地只是出于感性:记者们喜欢帕特森,因为他很合作,他非常愿意袒露心声,也很有礼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也支持帕特森,因为他是民权斗士,支持种族融合,是一个有变革头脑的人。而利斯顿有犯罪前科,新闻媒体不约而同地为他贴上了“美国年轻人的坏榜样”的标签。杰基·罗宾逊做出的“帕特森能轻松击败利斯顿”的预测,更多地出于政治上的希望,而非从拳击本身出发。
和往常一样,帕特森决定保持公正态度,包容任何意见,再去做正确的事情。利斯顿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列为强竞争者。他确实因为持械抢劫进过监狱,但他也服完刑了,他理应得到重新开始的机会。拥有社会公德心的帕特森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利斯顿已经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他说,“假如他有能力赢得冠军,这些品质就会被拿到台面上讨论。我觉得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改过自新的利斯顿。”
至少那个时候,利斯顿并不领情。“我会开着卡车碾过他。”利斯顿说。
就这样,满脑子都是失败想法的弗洛伊德做出了安排。他小心地往包和随身箱里装进了衣服、食物和伪装用的道具—— 一个定制的胡子。如果赢下比赛,他当然会和媒体见面,然后返回酒店召开庆功派对。如果输了,他就会戴上假胡子离开科米斯基公园球馆,连夜开车回到纽约上州自己的训练营。
弗洛伊德总是这样。恐惧,尤其是失败的恐惧吞噬着他。他有资格自称地球上强悍的人,但他自己却不怎么相信这种说法。他这个拳王,某种程度上就像曾经做过美国总统的切斯特·艾伦·阿瑟一样,总是差点意思。“我不是伟大的冠军。”帕特森会这样说,“我只是个冠军。”有些人怀疑帕特森太敏感了,他就像一个穿着拳击短裤的精神病患者。一些英国的记者甚至叫他“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帕特森有着充分的理由怀疑自己。到目前为止,他算得上一个幸运的人,1956年11月战胜阿奇·摩尔后,他赢下了拳王头衔。摩尔是个聪明而狡猾的拳手,但是和帕特森一样,他的身型在重量级拳手中算小的,而且和帕特森交手时,他已经四十岁出头,步入职业生涯末年。赢得拳王头衔后,帕特森没有表现出重量级拳王的那种傲慢。他从来也没有展现出对他人的蔑视。我们从他的眼神中总能看到极度的悲伤和脆弱,那是被抛弃的孩子才有的迷茫。他的身型健硕,那是属于劳动阶层的完美身材,但却无法让人产生无往不胜的感觉。
帕特森多算得上是优秀的轻重量级拳手,但为了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而选择增重。比赛时,利斯顿的体重是214磅,而帕特森只有189磅。在拳击场上,如果两个人技术相当,身材或多或少就成了决定因素。就像两辆正面对撞的汽车一样,更大的动能意味着更大的力量,身材更高大的人就像卡车一样,力量更大。如果按照帕特森自己的想法,他会减重,让身型变得更小。他的训练师丹·弗洛里奥说:“如果让他节食,我们很快就能得到一个中量级拳手。”
在卫冕拳王头衔的比赛中,帕特森从未遇到过任何一个像利斯顿这么强大的对手。达马托为他安排的对手,比如皮特·拉德马切尔,是一个奥运选手,之前从未参加过职业比赛;还有布莱恩·兰登,这个矮小的英国人被打得鼻血流了一身。在利斯顿之前,帕特森遇到的有实力的对手,就是来自德州卡特&舒特市的罗伊·哈里斯。报纸上愉快地( 确实是愉快,因为比赛本身实在无趣 )写道,哈里斯从小在家附近一块被称为“大灌木丛”的沼泽地中和鳄鱼打架。他还有一个名叫克里夫的叔叔,和哈米尼、库恩与阿马迪洛三个表兄弟。简而言之,哈里斯就是一个宣传噱头。即便如此,弗洛伊德·帕特森还是用了13回合才结束比赛。而利斯顿击败哈里斯只用了一回合。
所以,尽管帕特森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如何取胜,尽管他进行了大量训练,但他还是为失败做好了一切准备。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他都不存在能让自己产生必胜心态的巨大优势。他输给过比利斯顿更弱的对手——次是在1954年输给乔伊·马克西姆,第二次则是以拳王身份在1959年输给英厄马尔·约翰松。输掉比赛后,帕特森不会像大多数重量级拳手那样怒气冲冲,而是变得抑郁,长时间逃避现实。
和马克西姆的比赛结果充满争议,失利后,帕特森把自己锁在公寓里,几天没有出门。和约翰松的比赛因为场地视野更好,所以帕特森受到的羞辱也就更深。在洋基体育场进行的拳王头衔卫冕战中,就像街头毫不留情的混战一样,帕特森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倒在地。帕特森属于速度型拳手,但是在和约翰松的比赛里,他根本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帕特森好像僵住了一样,而约翰松这个高大但天赋平平的瑞典人,却频繁击中帕特森,约翰松的团队甚至给这种拳头起了“闪电重拳”这样一个招人讨厌的名字。次被击倒后,帕特森从帆布地板上站起来,神情恍惚地朝自己的场角走去。离开中立角后,约翰松在帕特森的盲区发起攻击,再次把帕特森击倒在地。这个动作不像拳击,更像是醉汉试图用酒瓶砸开对方脑袋的动作。到了第四次被击倒时,在地上爬行的帕特森看向围绳外,他盯着坐在场边的约翰·韦恩。盯着演员看时,帕特森感到无比尴尬。尴尬是帕特森标志性的情绪,现在恰恰达到。比赛甚至还没结束,帕特森就开始质疑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拳王头衔,一个比他从小长大的环境更宏大世界的归属感——在现在这一刻是否危在旦夕。他是否配得上任何认可,是否配得上拥有的任何东西?约翰·韦恩会怎么看他?在帕特森第七次被击倒后,裁判卢比·戈德斯坦终止了比赛。
帕特森想藏起来,但他无处可藏。他没带伪装,于是他从助手那借了顶帽子戴上,一直用手压住帽檐,就像希望消失在帽子里一样。他让朋友和家人拥抱他、安慰他,但是他痛恨别人的怜悯。他恨不得周围的人立刻消失,只留下自己一个。家人、朋友和记者离开之后,帕特森回到了纽约的家中。每天,他只是呆坐在关着窗帘的客厅里。“我觉得我的人生结束了。”帕特森对我说。他距离人生开始的地方、距离童年生活的贝福德-史岱文森贫民窟只有一步之遥。他似乎能看到讨债人随时可能冲进自己家里,把电视、烤箱和沙发搬到外面的院子;他的所有邻居,所有白人邻居,都会认为他是一个一文不值的人。
帕特森睡不着觉,至少没法长时间入睡。他在自传中写过,那天晚上晚些时候,他下床后走到书房。过了一会儿,在天亮前,桑德拉在书房找到他。
“弗洛伊德。”她说,“弗洛伊德,坐在黑暗中发呆能有什么用呢?”
“黑暗中躺在床上又有什么用呢?”
不睡觉的时候,帕特森会坐在沙发上看着自己3岁的女儿珍妮盯着自己。他的脸上仍然布满瘀伤,为了不吓到女儿,他紧紧地抱着珍妮。桑德拉说服他上楼真正睡个好觉,可是过了一会儿当她再看自己的丈夫时,她吓坏了。
“你的耳朵怎么了?”桑德拉说。
弗洛伊德的枕头上全是血。约翰松的重拳给他造成了鼓膜撕裂的伤害。
帕特森变得愈加抑郁。他又独自呆坐了好几天,不看书,也不说话,把所有人拒之门外。在三周时间里,他只走出过家门两次。帕特森后来说,他是在哀悼自己作为冠军的死亡。“爸爸病了。”珍妮不停地说,“爸爸病了。”帕特森的抑郁状态持续了近一年。
弗洛伊德·帕特森坚信,拳手,特别是别的拳手,内心总是有害怕的感觉。“我们不害怕受伤,但我们害怕失败。没有什么比在拳击台上失败更痛苦的事了。”帕特森曾经这样说过,“职业拳击手被击倒,或者轻易就被击败,这种痛苦他永远也忘不掉。他在数千证人的关注下,在聚光灯下被人打败。那些人诅咒他,向他吐口水,他知道自己正在被看电视和录像的更多的人围观,他也知道税务官员很快就会找上门——他们总想在他彻底破产前分走一杯羹——而且拳手不能责怪训练师、经纪人或者其他任何人。当然,如果赢了,你敢肯定训练师和经纪人会分享荣誉。失败的拳手输掉的不仅是个人的自尊和比赛,他还输掉了部分未来,他离自己出身的贫民窟又近了一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