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850427
编辑推荐
分析化学(第七版)的作者汇聚了三代分析化学家在其各自专业领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三位作者对分析化学深刻的理解贯穿于全书对分析化学概念或原理的解释中,详细阐述了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该书另外一大特点是在每章内容中增加了来自不同大学的几十位知名教授分享的“教授推荐案例和问题”,这些都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做到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同时,本教材也包含一些利用表格工具进行简单和复杂计算任务的典型资料。要获得更详细的信息,请访问教材网站,从中可以下载表格程序、视频、PPT等资料。相关实验教材可从出版社获取。
内容简介
本书既简明扼要介绍了经典的分析化学内容,又增加了近年来分析化学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分析化学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上)》包括前言、第1章至第11章以及附录A至附录F。内容主要涉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误差和数据处理、化学平衡、酸碱平衡与滴定、络合平衡与滴定、沉淀平衡与滴定和重量分析;《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下)》包括第12章至第26章,主要涉及和电化学相关的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样品前处理、临床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测量过程中的自动化、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和基因组学等。
目 录
第 1 章 分析化学的目标1
1. 1 分析科学 2
1. 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3
1. 3 入门指南:分析过程 7
1. 4 方法验证 17
1. 5 分析与测定 18
1. 6 推荐网站 18
思考题 19
参考文献 20
第 2 章 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操作和工具23
2. 1 实验记录本———你的重要记录 23
2. 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6
2. 3 分析天平———必不可少的工具 28
2. 4 容量玻璃器皿———同样必不可少 34
2. 5 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49
2. 6 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49
2. 7 其他设备———处理样品 50
2. 8 灼烧沉淀———重量分析法 56
2. 9 获取样品———固体、液体或气体 56
2. 10 干燥操作和分析物溶液的制备 59
2. 11 实验室安全 66
思考题 67
习题 67
参考文献 68
第 3 章 分析化学中的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71
3. 1 准确度和精密度:两者不同 71
3. 2 可测定误差:系统误差 72
3. 3 不可测定误差:随机误差 73
3. 4 有效数字 74
3. 5 数字修约 80
3. 6 表达准确度的方式 80
3. 7 标准偏差:重要的统计学数据 81
……
1. 1 分析科学 2
1. 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3
1. 3 入门指南:分析过程 7
1. 4 方法验证 17
1. 5 分析与测定 18
1. 6 推荐网站 18
思考题 19
参考文献 20
第 2 章 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操作和工具23
2. 1 实验记录本———你的重要记录 23
2. 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6
2. 3 分析天平———必不可少的工具 28
2. 4 容量玻璃器皿———同样必不可少 34
2. 5 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49
2. 6 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49
2. 7 其他设备———处理样品 50
2. 8 灼烧沉淀———重量分析法 56
2. 9 获取样品———固体、液体或气体 56
2. 10 干燥操作和分析物溶液的制备 59
2. 11 实验室安全 66
思考题 67
习题 67
参考文献 68
第 3 章 分析化学中的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71
3. 1 准确度和精密度:两者不同 71
3. 2 可测定误差:系统误差 72
3. 3 不可测定误差:随机误差 73
3. 4 有效数字 74
3. 5 数字修约 80
3. 6 表达准确度的方式 80
3. 7 标准偏差:重要的统计学数据 81
……
前 言
《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汇聚了三代分析化学家在其各自专业领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三位作者对分析化学深刻的理解贯穿于全书对分析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解释中。这是一本特别值得借鉴的国外分析化学教科书,详细阐述了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格式新颖。从内容上来看,书中既简明扼要介绍了经典的分析化学内容,又增加了近年来分析化学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分析化学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另外一大特点是在每章内容中增加了来自不同大学的几十位知名教授分享的“教授推荐案例和问题”,这些主要针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做到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从格式上来看,利用网络多媒体(书中共有 200 多个网址和二维码,方便链接至补充资料,或用智能手机登录网站。但遗憾的是,由于部分网址和二维码都在国外的服务器上,打开并不顺利)承载多种学习资料,包括视频、电子计算表格、相关技术的代表性实例、分析技术优势介绍以及实验内容等。由于本书篇幅较大,因此分为上下两册。《分析化学(上)》包括前言、第 1章至第 11 章以及附录。内容主要涉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误差和数据处理、化学平衡、酸碱平衡与滴定、络合反应与滴定、沉淀平衡与滴定以及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学(下)》包括第 12 章至第 26 章,主要涉及和电化学相关的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样品前处理、临床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测量过程中的自动化、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和基因组学等。本次翻译工作由西安交通大学李银环和华东理工大学杨丙成负责组织。参加翻译工作的有华东理工大学杨丙成(前言、第 18 、 19 、 20 、 21 、 22 章)、西安交通大学李银环(第 1 、2 、 7 、 8 、 16 章)、厦门大学马剑(第 3 、 4 、 5 、 26 章)、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黄维雄(第 6 、 9 、 10 、 11 章)、东北大学杨婷(第 12 、 13 、14 、 15 、 17 、 23 、 24 章、附录)、浙江大学沈宏(第 25 章、第 27 章)。杨丙成、李银环进行了译校、统稿和编排方面的协调工作。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厦门大学黄晓佳、东北大学陈明丽、陕西师范大学杜建修给予了很大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在本书翻译出版过程中,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译者水平,译文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深表感谢。译 者2017 年 6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