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10303
编辑推荐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贪婪、恐惧、英雄主义与比利时的非洲殖民地》这部入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终选名单的著作讲述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治下的非洲殖民地——刚果自由邦这个国家从建立到结束的完整的发展历史。除了基本按时间线推进的历史事件外,本书还有丰富的历史和人物细节——不仅有对刚果地区的地形,原住民具体生活的描写;还有对利奥波德是如何以一个个初期建立的基站为核心展开了对刚果的占领,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利用自己的外交手腕多次平息对自己的指控,在大国之间闪展腾挪的描写;并且,*重要的还有对人物深入的挖掘:利奥波德的成长经历如何造就了他后来的种种孤僻、没有安全感且残忍的个性。这些丰富的描写让单个历史事件更加丰满,让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了血与肉,有了让人可以信服的做各种事情的动机。
内容简介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贪婪、恐惧、英雄主义与比利时的非洲殖民地》19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夺取了刚果河周围的辽阔土地。他在刚果实行种族灭绝式的掠夺、压榨,*终让这一地区的人口下降了1000万。与此同时,他却将自己塑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霍赫希尔德写作此书时使用了大量原始资料,向人们娓娓讲述了利奥波德二世利欲熏心、骇人听闻的罪行。该书还用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了那些奋起反抗利奥波德的探险家、蒸汽船船长和军人等。
目 录
引言
序言:“那些生意人掳走了我们的人”
第一部分 走入火中
1.“我绝不半途而废”
2.狐狸过溪流
3.大蛋糕
4.“条约必须承认我们提出的所有条件”
5.从佛罗里达到柏林
6.在游艇俱乐部的旗帜下
7.第一个异端分子
8.没有《十诫》的地方
9.遇到库尔茨先生
10.流泪的树
11.秘密杀人团伙
第二部分 国王陷入困境
12.大卫和歌利亚的较量
13.冲进强盗的巢穴
14.曝光他的行为
15.死亡人数推算
16.“新闻记者是不会给你打收条的”
17.法庭上没有亲疏之分
18.胜利真的到来了吗?
19.有意识的遗忘
后记:往事回顾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前 言
这个故事的开始可以上溯到很久以前,但是它的回响在今天仍然清晰可闻。不过,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璀璨耀眼的关键时刻,一个照亮了前后几十载的时刻,是一个年轻人良心发现的一瞬间。那是1897年或1898年的事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迈着轻盈的步子,从往来海峡两岸的蒸汽船上走下来,他孔武有力,身材魁梧,留着八字胡须。他虽然信心满怀,谈吐得体,但是他的英式英语里没有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毕业生的那种高雅。他穿着考究,不过衣服并非来自邦德街的高档服装店。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抚养妻子和供养家庭,他不是那种轻易被卷入理想化事业的人。他的想法是非常传统的。他看上去完全像——事实上也的确是——一个做事认真、为人正派的公司职员。埃德蒙·迪恩·莫雷尔(Edmund Dene Morel)是一家利物浦船运公司深受信赖的雇员。该公司的一家子公司拥有往来当时被称作刚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的所有货物运输业务的独家经营权。刚果自由邦那片广袤地域位于非洲中部,是世界上唯一被一个人声称拥有所有权的殖民地。此人就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一位因“仁慈”而在整个欧洲广受赞誉的君主。他热情欢迎基督教传教士前往他的殖民地。而且,据说,他的军队与欺压当地百姓的奴隶贩子英勇作战,并打败了后者。十多年来,欧洲报纸一直在赞扬他如何将个人财富投入非洲公共工程中,让非洲人广为受益。因为莫雷尔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公司每隔几个星期就派他去比利时,监督往来刚果的货船装卸货物。虽然莫雷尔接触的那些政府官员对这种船运业务二话不说就予以放行,但是他注意到了一些让他深感不安的事情。在巨大的安特卫普港的码头上,公司船只入港的时候,船上满载的价值不菲的橡胶和象牙一直顶到了舱盖的位置。但是,当身穿制服满怀期待的年轻人在船上护栏边站成一排,货船在码头上军乐队演奏的乐曲声中离开港口驶回刚果时,船上装着的却主要是军官、枪支和弹药。两地之间没有什么“贸易”,用来与橡胶和象牙进行交换的商品很少或根本没有。看到这些价值昂贵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被运往非洲与这些商品进行交换,莫雷尔意识到,这些产品的来源只有一种解释:奴隶劳动。直面罪恶后,莫雷尔没有选择无动于衷。相反,目之所见让他确定了今后的人生轨迹,也确定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20世纪第一场伟大的国际人权运动——的发生。历史上很少有哪个人,如此充满激情,如此能言善辩,并拥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近乎超人般的精力,几乎仅靠一己之力就让某个话题占据世界主要媒体的头版长达十多年。距离那次站在安特卫普码头仅仅几年之后,埃德蒙·莫雷尔就出现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进言,强烈呼吁美国在刚果事务上承担特殊责任。他还多次组织代表团前往英国外交部,动员从布克·T.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阿纳托尔·法郎士(Anatole France)到坎特伯雷大主教加入他的事业。在他的组织或影响下,美国各地举行了200多次抗议刚果奴隶劳工的大规模集会。英国也举行了类似集会——高峰期达到每年将近300次——最多时吸引了多达5000人参加。在伦敦,一封投往《泰晤士报》(the Times)抗议刚果奴隶劳动的信函获得了11位英国贵族、19位主教、76位议会成员、7个商会的会长、知名报社的13位编辑、英国所有被英王授予特殊地位的市长的亲笔签名。即使在遥远的澳大利亚,也能听到控诉刚果国王利奥波德暴虐行为的演讲。在意大利,两个人因为这件事进行了决斗。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Edward Grey)爵士——这是一个素不夸张的人——郑重地说:“至少30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外部问题引起这个国家的民众如此强烈和激愤的反应。”本书讲述的就是那场运动、作为该运动反对目标的野蛮罪行、罪行之前长时间的探索和征服,以及近代史上的那场被世界所忘记的大规模杀戮。
媒体评论
“一部有关欧洲各国在中部非洲错误行为的简史。”—— 杰里米·哈丁,《纽约时报书评》
“霍赫希尔德这部巨著有力地展示了,刚果的巨大丑闻预示了我们的这个时代……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尼尔·阿舍森,《洛杉矶时报书评》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很多层次上都达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水准。*次阅读时,它像当年《黑暗的心》那样让我震撼——而且原因也是一样的:揭露了刚果背后的那段恐怖历史。”——保罗·泰鲁
“用娓娓道来般的小说语言讲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了利奥波德国王及其爪牙耸人听闻的累累罪行。”——米基科·卡库塔尼,《纽约时报》
“令人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性格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紧张激烈的冒险、掩人耳目的阴谋、无所畏惧的真相揭露、波澜壮阔的正义热潮……一部历史作品,读起来如同小说般扣人心弦。——默尔·鲁宾
“基于深入的调查和严谨的行文,《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做到了一部好的历史作品可以做的一切 —— 扩展人类的历史。”——弗里茨·拉纳姆,《休斯敦纪事报》
“霍赫希尔德完成了一部独特的史学作品。100年前,一些了解真实情况的西方人对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大屠杀义愤填膺……当然,在阅读这本出色作品之前,今天很少人知道当年的那场风波是怎么回事。”—— 塔里克·阿里,《金融时报》
“用引人入胜的笔触介绍了那位古怪、贪婪、残忍的君主,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怎样建立比属刚果……一本让人掩卷难忘的书。” —— K.安东尼·阿皮亚,《纽约书评》
“霍赫希尔德将*有力的事实和熟稔的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对世纪之交欧美社会政治细微差异的深切洞悉,创作出一部出色的、深受欢迎的史学作品。” —— 盖尔·格哈特《外交》
“霍赫希尔德写了一部让人深思,揭示作恶虽得逞一时但必将失败的好作品。他笔下的利奥波德可以被加入现代文明的公敌之列。”—— 阿尔吉斯·瓦柳纳斯,《美国观察者》
“霍赫希尔德依托伟大新闻记者的才华和狂热呼吁者般的热忱讲述了这个故事。他展现了1900年前后出现的这种理念:以人权的名义表现出的民间压力,可以让权势让步。这对我们都很重要。” —— 吉恩·苏伯林,《世界报》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拥有引人注目的出场人物——英雄、坏蛋、小配角,他们一个个都不同凡响,神经质和野心的纠缠让作品妙趣横生,每个人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罗南·贝内特,《观察家》
“这是一个充满了苦难的故事,语言明快犀利……先前我们多少知道一点有关这块殖民地不可告人的龌龊之事……但不知道事情如此丑陋。”—— 查尔斯·尼科尔,《每日电信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