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1709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社会演进的指示器,休闲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休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从跨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学术对谈的方式,探讨休闲理论,剖析休闲现实,尤其是中西方在休闲意识和休闲行为的异同,以期为理解和促进中国的休闲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解释和理论指引。
目 录
序一 寻找大洋两岸休闲价值的共同所在/001
序二 休闲:人的天性,人的共性/001
章 发现休闲
生命里不只有工作和家庭【杰弗瑞·戈德比】/003
中国与休闲/003
本书的设想/005
如何让中国人更好地享受休闲/005
揭示、拥抱和享受休闲【宋 瑞】/008
休闲在中国的兴起/008
个人的休闲研究/009
对本书的参与/010
我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012
第二章 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我们不能假装彼此了解【杰弗瑞·戈德比】/021
社会差异/023
文化差异/025
其他差异/028
中国人的悲怆之感/029
中国人在美国/030
美国人在中国/031
了解中国人/033
怀着尊重之心去理解对方【宋 瑞】/035
我们有何不同:超越简单的二元论/036
我们了解对方多少/037
休闲:了解对方的一种新方式/038
休闲活动中的文化差异/038
我们怎样看待对方:游客认知/040
熟人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043
被空前发展机遇和竞争压力裹挟的当代中国人/043
从“受冲击的文明”到“平坦的世界”/045
如何更好地了解对方/045
第三章 休闲的含义
休闲在西方的含义:在中国也是对的吗【杰弗瑞·戈德比】/051
休闲的含义:中西异同/051
西方的休闲适合中国吗/055
休闲的古代理念仍然适用吗/058
中国梦与休闲/060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休闲意味着什么【宋 瑞】/061
定义休闲的方法与角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062
休闲的背景与形式:古代与现代/063
中式休闲与西式休闲:批判、共存与结合/064
休闲与其他名词术语/065
中国人的休闲态度:一些实证分析/067
工作与生活:从不平衡到平衡/069
第四章 休闲的演进
为中国展望休闲【杰弗瑞·戈德比】/077
集体主义文化的身份认同/077
给予人们想要的,并让他们通过学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080
休闲活动的专业化阶段/082
业余爱好者/083
“畅”体验/083
中国的严肃(深度)休闲/085
休闲的演进:文化、历史、学术和个人的视角【宋 瑞】/087
中国人的休闲体验:学术上的初尝/087
中国人的休闲:独特性背后的原因/088
中国人休闲方式的演进:简要的历史回顾/089
和谐/平衡与自由矩阵:理解中国人休闲方式的新框架/091
中国人的休闲动机:实证研究/092
严肃(深度)休闲、随意休闲与基于项目的休闲/094
“畅”理论:如何适用于中国/096
“文明的”、“健康的”、“理性的”及“科学的”休闲/097
追寻美好的休闲/098
第五章 休闲与日常生活
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杰弗瑞·戈德比】/105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民休闲期待/107
核心性和平衡性休闲活动/108
对三种休闲服务组织的需求/109
休闲服务组织的作用/111
加强中国的核心性休闲活动/112
衡量对休闲的需求/114
增加核心休闲机会给中国带来的好处/114
改善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宋 瑞】/116
要使中国人尽享休闲,需要做些什么/117
哪个更值得期待:核心性需求还是平衡性需求/120
休闲:是一种公民权利还是消费者权益,或者兼而有之/122
中央政府在休闲发展中的角色:西方经验与中国实践/123
休闲政策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127
地方政府在休闲发展中的作用:西方经验和中国现实/130
改善每个人的休闲/133
为全体公民提供支付得起的休闲服务/134
改善全民休闲的政策建议/135
第六章 休闲与城市
休闲城市【杰弗瑞·戈德比】/141
中国的休闲城市排名/141
休闲城市与旅游区/143
创新阶层与休闲城市/145
休闲城市和环境污染/147
市民态度/147
“休闲城市”与城市的休闲功能【宋 瑞】/150
“休闲城市”:源于中国的概念/150
中国的“休闲城市”排名热/151
城市的休闲功能:范例城市研究/153
城市的休闲发展:杭州经验/154
城市化和休闲城市管理:未来展望/155
第七章 休闲与自由选择
给予人们想要的,并使其通过学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杰弗瑞·戈德比】/163
休闲与学习/163
创造性与乐趣/164
休闲的层次/166
休闲赋权【宋 瑞】/167
休闲教育/167
志愿性的自治机构/170
城市的社区中心/171
“休闲下乡”/172
第八章 休闲与承载力
承载力:解决高人口密度问题【杰弗瑞·戈德比】/177
承载力/177
人口小测验/180
拥挤: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183
解决拥挤问题:休闲管理/183
避免拥挤的一些方法/184
拥挤并不总会影响休闲体验/186
人看人,也是休闲体验的一部分/186
承载力:超越数字【宋 瑞】/188
中国的承载力研究与管理实践/189
“黄金周”:承载力问题的普遍关注/189
承载力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代起因/190
承载力问题的需求方因素/191
承载力问题的供给方因素/192
承载力的理论和实践局限性/193
中国旅游、休闲的可持续发展/194
第九章 休闲与街道
要回街道【杰弗瑞·戈德比】/199
对街道的再思考/200
多重用途/202
重新思考汽车/202
燃氢汽车/204
火车和地铁/205
一周四天工作日制度/206
增加核心性休闲活动的机会/206
对高速公路和休闲的重新思考/207
要回街道:可能吗?【宋 瑞】/208
汽车与中国人的生活209
“主动交通”与公共自行车/211
街道与休闲/212
城市绿地系统/213
“休闲街”和商业游憩区(RBD)/216
交通与休闲:中国可以学些什么/218
第十章 休闲与环境
改善环境:我们后的机会【杰弗瑞·戈德比】/225
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225
环境危机带来的威胁/227
环境污染对休闲的影响/229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230
污染问题能否迅速得到缓解/230
改变环境:为了我们,依靠我们【宋 瑞】/233
中国社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233
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235
环境危机对每个人生活和休闲的影响/236
我们必须携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37
第十一章 休闲与未来
畅想未来【杰弗瑞·戈德比】/243
交通/243
环境/244
移民/245
食物和农业/245
住房/246
健康/247
农村/247
大规模定制/248
非政府组织/249
老龄化/250
休闲/250
铸就未来【宋 瑞】/252
人口老龄化/253
更加原子化和多元化的家庭结构/255
大规模的农民进城/256
城市社会:从以单位为基础到以社区为基础/257
日益扩大的不平等/257
中产阶层的崛起/258
技术革命/258
休闲的国际化/260
附录1 世界怎样看待中国:皮尤全球态度调查/262
附录2 休闲服务组织所扮演的角色/270
附录3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75
序二 休闲:人的天性,人的共性/001
章 发现休闲
生命里不只有工作和家庭【杰弗瑞·戈德比】/003
中国与休闲/003
本书的设想/005
如何让中国人更好地享受休闲/005
揭示、拥抱和享受休闲【宋 瑞】/008
休闲在中国的兴起/008
个人的休闲研究/009
对本书的参与/010
我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012
第二章 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我们不能假装彼此了解【杰弗瑞·戈德比】/021
社会差异/023
文化差异/025
其他差异/028
中国人的悲怆之感/029
中国人在美国/030
美国人在中国/031
了解中国人/033
怀着尊重之心去理解对方【宋 瑞】/035
我们有何不同:超越简单的二元论/036
我们了解对方多少/037
休闲:了解对方的一种新方式/038
休闲活动中的文化差异/038
我们怎样看待对方:游客认知/040
熟人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043
被空前发展机遇和竞争压力裹挟的当代中国人/043
从“受冲击的文明”到“平坦的世界”/045
如何更好地了解对方/045
第三章 休闲的含义
休闲在西方的含义:在中国也是对的吗【杰弗瑞·戈德比】/051
休闲的含义:中西异同/051
西方的休闲适合中国吗/055
休闲的古代理念仍然适用吗/058
中国梦与休闲/060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休闲意味着什么【宋 瑞】/061
定义休闲的方法与角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062
休闲的背景与形式:古代与现代/063
中式休闲与西式休闲:批判、共存与结合/064
休闲与其他名词术语/065
中国人的休闲态度:一些实证分析/067
工作与生活:从不平衡到平衡/069
第四章 休闲的演进
为中国展望休闲【杰弗瑞·戈德比】/077
集体主义文化的身份认同/077
给予人们想要的,并让他们通过学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080
休闲活动的专业化阶段/082
业余爱好者/083
“畅”体验/083
中国的严肃(深度)休闲/085
休闲的演进:文化、历史、学术和个人的视角【宋 瑞】/087
中国人的休闲体验:学术上的初尝/087
中国人的休闲:独特性背后的原因/088
中国人休闲方式的演进:简要的历史回顾/089
和谐/平衡与自由矩阵:理解中国人休闲方式的新框架/091
中国人的休闲动机:实证研究/092
严肃(深度)休闲、随意休闲与基于项目的休闲/094
“畅”理论:如何适用于中国/096
“文明的”、“健康的”、“理性的”及“科学的”休闲/097
追寻美好的休闲/098
第五章 休闲与日常生活
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杰弗瑞·戈德比】/105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民休闲期待/107
核心性和平衡性休闲活动/108
对三种休闲服务组织的需求/109
休闲服务组织的作用/111
加强中国的核心性休闲活动/112
衡量对休闲的需求/114
增加核心休闲机会给中国带来的好处/114
改善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宋 瑞】/116
要使中国人尽享休闲,需要做些什么/117
哪个更值得期待:核心性需求还是平衡性需求/120
休闲:是一种公民权利还是消费者权益,或者兼而有之/122
中央政府在休闲发展中的角色:西方经验与中国实践/123
休闲政策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127
地方政府在休闲发展中的作用:西方经验和中国现实/130
改善每个人的休闲/133
为全体公民提供支付得起的休闲服务/134
改善全民休闲的政策建议/135
第六章 休闲与城市
休闲城市【杰弗瑞·戈德比】/141
中国的休闲城市排名/141
休闲城市与旅游区/143
创新阶层与休闲城市/145
休闲城市和环境污染/147
市民态度/147
“休闲城市”与城市的休闲功能【宋 瑞】/150
“休闲城市”:源于中国的概念/150
中国的“休闲城市”排名热/151
城市的休闲功能:范例城市研究/153
城市的休闲发展:杭州经验/154
城市化和休闲城市管理:未来展望/155
第七章 休闲与自由选择
给予人们想要的,并使其通过学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杰弗瑞·戈德比】/163
休闲与学习/163
创造性与乐趣/164
休闲的层次/166
休闲赋权【宋 瑞】/167
休闲教育/167
志愿性的自治机构/170
城市的社区中心/171
“休闲下乡”/172
第八章 休闲与承载力
承载力:解决高人口密度问题【杰弗瑞·戈德比】/177
承载力/177
人口小测验/180
拥挤: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183
解决拥挤问题:休闲管理/183
避免拥挤的一些方法/184
拥挤并不总会影响休闲体验/186
人看人,也是休闲体验的一部分/186
承载力:超越数字【宋 瑞】/188
中国的承载力研究与管理实践/189
“黄金周”:承载力问题的普遍关注/189
承载力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代起因/190
承载力问题的需求方因素/191
承载力问题的供给方因素/192
承载力的理论和实践局限性/193
中国旅游、休闲的可持续发展/194
第九章 休闲与街道
要回街道【杰弗瑞·戈德比】/199
对街道的再思考/200
多重用途/202
重新思考汽车/202
燃氢汽车/204
火车和地铁/205
一周四天工作日制度/206
增加核心性休闲活动的机会/206
对高速公路和休闲的重新思考/207
要回街道:可能吗?【宋 瑞】/208
汽车与中国人的生活209
“主动交通”与公共自行车/211
街道与休闲/212
城市绿地系统/213
“休闲街”和商业游憩区(RBD)/216
交通与休闲:中国可以学些什么/218
第十章 休闲与环境
改善环境:我们后的机会【杰弗瑞·戈德比】/225
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225
环境危机带来的威胁/227
环境污染对休闲的影响/229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230
污染问题能否迅速得到缓解/230
改变环境:为了我们,依靠我们【宋 瑞】/233
中国社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233
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235
环境危机对每个人生活和休闲的影响/236
我们必须携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37
第十一章 休闲与未来
畅想未来【杰弗瑞·戈德比】/243
交通/243
环境/244
移民/245
食物和农业/245
住房/246
健康/247
农村/247
大规模定制/248
非政府组织/249
老龄化/250
休闲/250
铸就未来【宋 瑞】/252
人口老龄化/253
更加原子化和多元化的家庭结构/255
大规模的农民进城/256
城市社会:从以单位为基础到以社区为基础/257
日益扩大的不平等/257
中产阶层的崛起/258
技术革命/258
休闲的国际化/260
附录1 世界怎样看待中国:皮尤全球态度调查/262
附录2 休闲服务组织所扮演的角色/270
附录3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75
前 言
序一 寻找大洋两岸休闲价值的共同所在
宋瑞和戈德比教授合作的这本书,以“交谈”的方式“寻找中国的休闲”,令人充满好奇,也充满期待。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何种方式“交谈”,“谈了什么问题”,“谈论中是否有交锋、有冲突”,“交谈的结局如何”……书稿尚未打开,我的脑海里便冒出了这些问题。戈德比教授发来邮件邀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戈德比教授是我的老朋友,1998年我作为位受邀的中国学者访问了他。在他的助力下,我于当年组织翻译的中国套“西方休闲研究译丛”五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其中有他的两本专著以及与他人合作的一本。这套“译丛”很快在中国售罄,并连续再版。随后戈德比教授便成为刚刚兴起的中国休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并与中国休闲学界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六年来,他成为中国学者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护花使者。
戈德比教授在美国休闲研究领域是受人尊敬的资深教授,《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产业》、与托马斯·古德尔合作的《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与约翰·P.罗宾逊合作的《时间分配的社会学调查与方法》都是他的代表著,对国内外学界影响很大。他善于科学分析当今世界的各种变化,并始终把休闲问题置于人类未来发展的背景下加以观察与瞭望。这已经成了他的学术特色,并独树一帜于美国休闲研究学界。我始终记得16年前接受他邀请时,他在电子邮件中给我提出了若干问题,希望与我讨论,诸如:中国老龄化、城市垃圾处理、留守儿童、移民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劳动用工问题等等。当时,我很是不解——这些问题与休闲有什么关系呢?他对中国问题的高瞻远瞩,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由此可见他学术研究的独到之处,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深远思虑。这么多年以来,他倾心于研究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休闲问题,倾心于对中国休闲研究的扶助及人才的培养。他的良苦用心在这本书中处处可见。
我与宋瑞也相识十余年,亦是朋友。她多年来从事旅游与休闲的交叉研究,近些年一直主编“休闲绿皮书”系列,在业界、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年前赴美国访学,并师从戈德比教授。这本《寻找中国的休闲:跨越太平洋的交谈》可以看作是她此次访问的重要收获。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宋瑞的勤奋与刻苦,其次是她良好的英语优势为这次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虽为二人合作,却是在同一主题下各抒己见,在体例上似乎有些“另类”。因为是“交谈”,所以尽显灵活、轻松,显得形散而神聚;因为要“寻找中国的休闲”,所以二人纵横捭阖,不乏真知灼见。
书中,他们共同关注了休闲与日常生活、休闲与城市、休闲与自由选择、休闲与承载力、休闲与街道、休闲与环境、休闲与未来等话题。这种内容设计很符合戈德比教授一贯的学术追求和学术风格——在务实中延展战略思想,而战略思想却又实实在在地扎根于现实与生活之中。在过去16年中,戈德比教授数十次来访中国,多个城市与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更留下了他对中国人休闲生活方式、休闲与可持续发展、休闲与人文关怀的深切思考。
在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他眼见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忧虑城市居民的游憩空间严重不足。因此,他以美国为例,提出“核心性休闲活动”的建设,甚至提出可以提供“可移动”休闲服务,比如邀请艺术家到社区表演等形式,不仅丰富市民生活,减少社会冲突,还可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社会形象。他对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很感兴趣。一次在北京,我带他到附近的公园,看见很多人在跳交际舞,我们驻足观看,他也受舞者之邀,与人共舞。他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奔放。然后,他对我说,北京作为特大城市,休闲场所不足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民众因地制宜创造了各种休闲形式,并愉悦了自己的生活,这是很好的休闲方式,以“非正式的市民团体协助解决了休闲制约问题”,“就休闲、娱乐、公园、文化生活、运动和相关领域而言,中国必须创造出自己的变革模式。这种变革模式会让中国变得更美丽,因为它扩展了闲暇时间人类得到成长和愉快的机会”。(见《休闲与日常生活》一章)
再比如,关于休闲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他对中国“休闲城市”的评定另有看法。他认为,“目前中国难有真正的休闲城市,这个概念在中国很难付诸实施”(见“休闲与城市”一章)。他的坦诚是一贯的,他从不附庸某些时髦或功利的噱头。作为学者,他喜欢调查、观察、体验、获得手资料,然后建言献策。这些细微之处,足见他的人品与学品。
记得有一次我陪他去河南的路上,火车途经河北一带时,他指着窗外散落的农舍问我,这一带农户家的厕所怎么解决?我如实地告诉了他。他说,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休闲问题不是学者笔下所谈那么轻松、那么单纯。我们可以从本书多个篇章中看到,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带给他的或欣慰或忧虑的情绪。中国犹如他的第二故乡,让他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休闲与街道”一章中,他说,汽车,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更像一个哲学问题;汽车正在终结中国作为一个高度集体化的社会的历史。同样,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情况更为严峻。不仅如此,街道作为社区和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却因交通对街道的扩张,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让孩子们没有了玩耍的空间……
他在书中还直言不讳地讨论了中国的环境问题。他说得很干脆——“中国的污染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其他事情都免谈!”“中国环境污染程度之深令人难以置信”。他查阅和引证了中国权威部门的大量文献和数据,比中国学者搜集到的还多。可见他是花了大功夫的。16年前,当他与我谈到城市垃圾问题时,他手头就有一份“垃圾包围中国城市”的资料。那份忧心,犹如对待自己的家。正如宋瑞所言:戈德比教授擅长从广阔的视角和人类长期社会发展进程出发去研究休闲、展望未来,他运用想象力带领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宋瑞在与戈德比教授对谈这些话题时,也表现出了“对话”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其特点正如宋瑞自己所言:“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践措施;既有宏观发展背景,也有个体微观体验;既有理性思考,也有强烈感情;既具有数据,也有感触。”(见章“发现休闲”)在某些观点上他们有共识,但似乎也有“冲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多元“对谈”场景。在休闲理念、休闲赋权、休闲与日常生活、休闲与城市、休闲与自由选择、休闲与承载力、休闲与街道、休闲与环境、休闲与未来等问题的对谈中,宋瑞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戈德比教授以及众多的西方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文化传统、中国当代社会都有重要帮助。戈德比教授说:“她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我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显然,她能够引导我理解中国的休闲。”(见章“发现休闲”)宋瑞在一年的访学时间里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听了许多课程,这使她眼界大开。在这本书里,她把相关文献、资料、数据有机地穿插在文中,每个细心的读者都会从中获益。书的后面还附录了“世界怎样看待中国: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和“休闲服务组织所扮演的角色”两个文本。这些对于中国研究者和相关决策部门都会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人的休闲在哪里?戈德比教授说:每一种文化都发明着休闲,每一个时代也都如此。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休闲生活方式,这并不是文化的优劣,而是他们有各自的传统。作者希望让中国人明白——你们应该相信自己,展望你们的未来,找到改善生活的现实道路。这并不意味着摒弃所有的外来事物,只是想提醒一下,好点子来自全世界,当然包括中国自己。宋瑞说:预测总是有风险的,没人能准确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憧憬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那里,人们更加自由、有效、平等地享受休闲。
作为两位作者共同的朋友,我对他们的作品有幸先睹,并从中受益。感念戈德比教授在古稀之年,依据他几十年的教学智慧、咨询经验和多种文化阅历为当代中国发展出谋划策。我想,无论是学界、业界乃至各级决策者都应当倾听他的声音,分享他的思想。宋瑞作为年轻才俊正在步入事业的盛年,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说小一点是为中国人休闲生活方式寻找路径而尽学者之责;说大一点如果能在休闲理论上有所突破,那么对正在转型的中国——无论是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律法生态、人文生态还是文化生态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而现实的影响。
毕竟,中美两国,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在很多方面没有可比性,当然很多方面也不用比。但是,休闲发展终究是有“准星”的,这个“准星”应当是——休闲:文化的基础(皮普尔)。休闲,是人类文化中古老的理念;休闲能成全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亦能拖累甚至毁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谈论休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无论在历史上、当代还是将来。“寻找中国的休闲”仍然任重而道远,希冀二位矢志不渝,在中美文化交流的互动中,找到大洋两岸休闲价值的共同所在。
中国休闲研究中心主任
马惠娣
2014年11月25日
序二 休闲:人的天性,人的共性
宋瑞博士和杰弗瑞·戈德比教授的新著《寻找中国的休闲:跨越太平洋的对话》即将付梓,宋瑞瞩我写一些话,于是我在出差途中,借助高铁安静的环境,读完了这本书,感慨良多,写下来,不敢称序,只能算作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好看也很好玩的书。两位作者,一老一小,一西一中,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休闲理论,尤其是中国和西方休闲意识和休闲行为的不同,借助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分析工具,又通过调查统计等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了一番,如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说了十一个题目,引人入胜。
戈德比先生我见过几次,次是在北京,当时马惠娣老师组织了一套“西方休闲研究译丛”,共计五本,把五个作者请到中国,开了一个会。这是我次系统接触休闲理论,颇有收获。在会上我提了一个问题:这套书,从人类思想史上的休闲,说到21世纪的休闲,甚至说到妇女休闲和残疾人的休闲,为什么没有提及休闲经济或者休闲产业?戈德比先生的回答是,“我们已经超越了那个阶段”。我当时感慨,这就是阶段性差距,不在于技术环节,根本在于理念。之后,又几次见到老先生,风度翩翩,知识渊博,见解深刻,尤其是他对中国的感情,显然是从文化品位出发的,具有超越性。我与宋瑞也接触多年,她勤奋治学,俨然成为学霸,也隐隐有大家气度。这自然也和文化追求直接相关。
时至今日,悠悠15年时间过去了。在此期间,我参与了大量的中国休闲发展的实际工作,深切感到,这种阶段性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在学术界,理念基本接轨,至少能与老外对话了。在具体项目上,差距仍然较大,用传统观光旅游方式做休闲项目的现象很普遍。在政府部门,差距更大,多数官员人云亦云,不知休闲为何物,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从顶层到基层,在官本位的传统和现行体制下,以战争年代和革命时期的方式对应和平年代和建设时期,也确实很难理解休闲。这本书视野开阔,条分缕析,比较透彻地说清了这些问题。
仔细想来,中国的休闲似乎也没有那么复杂。休闲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共性,不分中外,无论古今。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说法不同。
,关于好吃懒做。骂一个人好吃懒做,是很严重的批评。其实,好吃懒做是人的天性,没有人天生就勤快,只是因为有了社会评价,刻苦耐劳才变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是从社会生活来看,好吃懒做恰恰是进步的动力。因为好吃懒做,大家才绞尽脑汁研究如何吃得好,如何少干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好吃”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追求,自古民以食为天,先是吃饱,再是吃好,所以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就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至今仍然是吃货们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技术条件局限之下,好吃之徒不能不勤快,扩大食材范围,丰富烹饪做法,所以勤快就演变成为一种道德。懒做是工业化时代的主要追求,三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机械革命延长了人类的四肢,动力革命增长了人类的力量,交通革命扩大了人类的出行范围,电子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大脑,信息革命扩大了人类的视野。即使在中国,短短30年之内,重体力劳动基本淘汰,社会生产力以几何级数增长。方便食品大行其道,傻瓜系列层出不穷,好吃加上懒做,成为真正的可能。创造正在形成真正的社会主流。那么,人类解放出来的体力和时间如何打发呢?这就形成了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追求,好玩玩好。休闲生活开始大行其道,精神生活的花样越来越多,多元化多样化成为常态,移动终端成为须臾不可离手的重要工具。美人香草是屈子的譬喻和寄托,其实就是对人生美好的追求,无论是好吃懒做还是好玩玩好,几千年一以贯之,老百姓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不必戴什么大帽子。生活方式变了,生活态度变了,思维方式自然也要改变。
第二,关于休闲文化。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是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有各种活动作为载体,以各种物质条件作为支撑,但是人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的是个性张扬和自我实现,所以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一个人的休闲是个别活动,但对于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由于休闲是个性化选择,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系列鱼目混珠的行为,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我们不能把休闲这样一个文化现象挂在天上,必须把它落到地上,变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休闲需要文化的支撑。无论世界各国,还是国内现在培育起来的休闲企业,凡是做得好的都有强烈的文化支撑,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都注入了一系列的文化内容。正因为这样的注入,休闲作为一种文化追求才得以实现。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休闲的全球化也是其中应有之义。现在有很多人很担心,在这个过程中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这个规律是不可扭转的,现在欧美的文化、西方文化还是强势文化,尤其是在休闲文化方面,已经形成了主导性潮流,这种主导性的潮流迅速向发展中国家扩充,中国接受这些也是很自然的。这样就形成了新的问题——西方休闲文化的侵入。按理来说不应该用侵入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有一定的贬义,有一定的是非评价或者道德评价,可是不用这个词不足以描绘现在这种现象。可以说,国际休闲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而且迅速形成主流文化。但是我相信,下一步肯定会有一个转变,主流文化进入以后要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交融状态。有些事情我们用不着呼吁,但是要用我们的根来对应外来的东西,在对应过程之中嫁接、变种,达到融合。对于休闲文化的侵入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把它看作是文化侵略。持有这样的心态,说到底还是弱势民族的弱势心理。中华民族的传统休闲文化,如果真正做到位了,就无惧外来文化。之所以现在担忧这些问题,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虽然有其根基,但是对应现代社会的现代休闲需求,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如果这个改造完不成,传统智慧只会局限于书本上,而不会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第三,休闲的特色应当细分。一个国家的休闲特色的形成,涉及多种要素,包括历史、阶层、地域、民族、空间等等。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更不宜笼统而言。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对我们的传统休闲文化需要反思,传统的休闲文化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类是贵族式的休闲,主要体现在宫廷。如唐代就有马球,而且是宫廷贵妇热衷的休闲方式。这方面也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文,但那是少数人的,贵族化的。这种贵族化的休闲文化传统现在已经完全断代了。欧洲虽然也经历了大革命,经历了工业化,一直到现代化,但是贵族化的文化传统一直得到传承,而且成为西方休闲文化的高端,而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断代了。第二类是士大夫的休闲文化,琴棋书画,这种休闲文化历史上还有所遗存,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各种运动,尤其是破四旧,也使得这一块也基本断代了,只是在一些老人身上还有遗存,新一代人基本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因为士大夫的休闲文化代表了社会的生活追求,代表了一种优雅,代表了一种品味。希望发展到一定时代,会有一个“文化复兴运动”,大家重新来体味传统休闲文化。第三类是市井的休闲文化,打牌、喝酒、斗蛐蛐、听评书,这一套东西是老百姓的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是本土生出来的东西,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所以如果对传统的中国休闲文化进行反思,不能只看书本上的论述,要从社会生活来看。目前一系列新型的休闲文化正在中国形成,比如普遍的广场舞。这样的休闲文化看起来不土不洋,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是不三不四,但是恰恰孕育了将来的发展,也正是这样一个新型的休闲文化从本质上把休闲与文化结合起来了。现在,中国人休闲的问题是休闲空间严重不足,尤其书中谈到的核心性休闲,空间成为短缺资源,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如果下一步城镇化发展再挤压市民的休闲空间,恐怕只能靠移动式休闲了。
第四,中国的根本特点。中国的根本特点,一是人口多,二是国土面积大,尤其是两者叠加,常常令人瞠目结舌。因此,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往往在中国很难适应。作为个体的选择,休闲的多样性是必然的,但是这里边要考虑一个问题,中国人的多样性往往体现为集群性的多样性。比如一个领域可以区分出一百种多样性来,但是对应几亿人的市场,每一个个性化都有一群个性化,的个性化在我们这里极少,甚至是不成立的,可是这种集群性的个性化是我们市场上的一个根本特点。对应集群性的个性化,同样也可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的普遍性需求,首先要研究普遍性,形成产业化、集群化,同时要研究规模化、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标准是底线,个性是高线,创造是无限的。
第五,是要形成休闲文化的自觉。要把外来的休闲文化和中国的休闲文化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新型的休闲文化。以我们这么多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将来培育出的中国的休闲文化在世界上也会独树一帜。这样才会促进整个休闲产业的发展,通过休闲活动的普遍化,达到一个普遍休闲的社会,使中国人真正享受好的生活。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新的起点,给读者更多启迪。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魏小安
2014年秋
宋瑞和戈德比教授合作的这本书,以“交谈”的方式“寻找中国的休闲”,令人充满好奇,也充满期待。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何种方式“交谈”,“谈了什么问题”,“谈论中是否有交锋、有冲突”,“交谈的结局如何”……书稿尚未打开,我的脑海里便冒出了这些问题。戈德比教授发来邮件邀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戈德比教授是我的老朋友,1998年我作为位受邀的中国学者访问了他。在他的助力下,我于当年组织翻译的中国套“西方休闲研究译丛”五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其中有他的两本专著以及与他人合作的一本。这套“译丛”很快在中国售罄,并连续再版。随后戈德比教授便成为刚刚兴起的中国休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并与中国休闲学界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六年来,他成为中国学者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护花使者。
戈德比教授在美国休闲研究领域是受人尊敬的资深教授,《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产业》、与托马斯·古德尔合作的《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与约翰·P.罗宾逊合作的《时间分配的社会学调查与方法》都是他的代表著,对国内外学界影响很大。他善于科学分析当今世界的各种变化,并始终把休闲问题置于人类未来发展的背景下加以观察与瞭望。这已经成了他的学术特色,并独树一帜于美国休闲研究学界。我始终记得16年前接受他邀请时,他在电子邮件中给我提出了若干问题,希望与我讨论,诸如:中国老龄化、城市垃圾处理、留守儿童、移民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劳动用工问题等等。当时,我很是不解——这些问题与休闲有什么关系呢?他对中国问题的高瞻远瞩,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由此可见他学术研究的独到之处,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深远思虑。这么多年以来,他倾心于研究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休闲问题,倾心于对中国休闲研究的扶助及人才的培养。他的良苦用心在这本书中处处可见。
我与宋瑞也相识十余年,亦是朋友。她多年来从事旅游与休闲的交叉研究,近些年一直主编“休闲绿皮书”系列,在业界、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年前赴美国访学,并师从戈德比教授。这本《寻找中国的休闲:跨越太平洋的交谈》可以看作是她此次访问的重要收获。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宋瑞的勤奋与刻苦,其次是她良好的英语优势为这次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虽为二人合作,却是在同一主题下各抒己见,在体例上似乎有些“另类”。因为是“交谈”,所以尽显灵活、轻松,显得形散而神聚;因为要“寻找中国的休闲”,所以二人纵横捭阖,不乏真知灼见。
书中,他们共同关注了休闲与日常生活、休闲与城市、休闲与自由选择、休闲与承载力、休闲与街道、休闲与环境、休闲与未来等话题。这种内容设计很符合戈德比教授一贯的学术追求和学术风格——在务实中延展战略思想,而战略思想却又实实在在地扎根于现实与生活之中。在过去16年中,戈德比教授数十次来访中国,多个城市与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更留下了他对中国人休闲生活方式、休闲与可持续发展、休闲与人文关怀的深切思考。
在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他眼见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忧虑城市居民的游憩空间严重不足。因此,他以美国为例,提出“核心性休闲活动”的建设,甚至提出可以提供“可移动”休闲服务,比如邀请艺术家到社区表演等形式,不仅丰富市民生活,减少社会冲突,还可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社会形象。他对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很感兴趣。一次在北京,我带他到附近的公园,看见很多人在跳交际舞,我们驻足观看,他也受舞者之邀,与人共舞。他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奔放。然后,他对我说,北京作为特大城市,休闲场所不足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民众因地制宜创造了各种休闲形式,并愉悦了自己的生活,这是很好的休闲方式,以“非正式的市民团体协助解决了休闲制约问题”,“就休闲、娱乐、公园、文化生活、运动和相关领域而言,中国必须创造出自己的变革模式。这种变革模式会让中国变得更美丽,因为它扩展了闲暇时间人类得到成长和愉快的机会”。(见《休闲与日常生活》一章)
再比如,关于休闲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他对中国“休闲城市”的评定另有看法。他认为,“目前中国难有真正的休闲城市,这个概念在中国很难付诸实施”(见“休闲与城市”一章)。他的坦诚是一贯的,他从不附庸某些时髦或功利的噱头。作为学者,他喜欢调查、观察、体验、获得手资料,然后建言献策。这些细微之处,足见他的人品与学品。
记得有一次我陪他去河南的路上,火车途经河北一带时,他指着窗外散落的农舍问我,这一带农户家的厕所怎么解决?我如实地告诉了他。他说,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休闲问题不是学者笔下所谈那么轻松、那么单纯。我们可以从本书多个篇章中看到,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带给他的或欣慰或忧虑的情绪。中国犹如他的第二故乡,让他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休闲与街道”一章中,他说,汽车,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更像一个哲学问题;汽车正在终结中国作为一个高度集体化的社会的历史。同样,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情况更为严峻。不仅如此,街道作为社区和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却因交通对街道的扩张,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让孩子们没有了玩耍的空间……
他在书中还直言不讳地讨论了中国的环境问题。他说得很干脆——“中国的污染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其他事情都免谈!”“中国环境污染程度之深令人难以置信”。他查阅和引证了中国权威部门的大量文献和数据,比中国学者搜集到的还多。可见他是花了大功夫的。16年前,当他与我谈到城市垃圾问题时,他手头就有一份“垃圾包围中国城市”的资料。那份忧心,犹如对待自己的家。正如宋瑞所言:戈德比教授擅长从广阔的视角和人类长期社会发展进程出发去研究休闲、展望未来,他运用想象力带领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宋瑞在与戈德比教授对谈这些话题时,也表现出了“对话”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其特点正如宋瑞自己所言:“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践措施;既有宏观发展背景,也有个体微观体验;既有理性思考,也有强烈感情;既具有数据,也有感触。”(见章“发现休闲”)在某些观点上他们有共识,但似乎也有“冲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多元“对谈”场景。在休闲理念、休闲赋权、休闲与日常生活、休闲与城市、休闲与自由选择、休闲与承载力、休闲与街道、休闲与环境、休闲与未来等问题的对谈中,宋瑞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戈德比教授以及众多的西方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文化传统、中国当代社会都有重要帮助。戈德比教授说:“她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我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显然,她能够引导我理解中国的休闲。”(见章“发现休闲”)宋瑞在一年的访学时间里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听了许多课程,这使她眼界大开。在这本书里,她把相关文献、资料、数据有机地穿插在文中,每个细心的读者都会从中获益。书的后面还附录了“世界怎样看待中国: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和“休闲服务组织所扮演的角色”两个文本。这些对于中国研究者和相关决策部门都会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人的休闲在哪里?戈德比教授说:每一种文化都发明着休闲,每一个时代也都如此。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休闲生活方式,这并不是文化的优劣,而是他们有各自的传统。作者希望让中国人明白——你们应该相信自己,展望你们的未来,找到改善生活的现实道路。这并不意味着摒弃所有的外来事物,只是想提醒一下,好点子来自全世界,当然包括中国自己。宋瑞说:预测总是有风险的,没人能准确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憧憬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那里,人们更加自由、有效、平等地享受休闲。
作为两位作者共同的朋友,我对他们的作品有幸先睹,并从中受益。感念戈德比教授在古稀之年,依据他几十年的教学智慧、咨询经验和多种文化阅历为当代中国发展出谋划策。我想,无论是学界、业界乃至各级决策者都应当倾听他的声音,分享他的思想。宋瑞作为年轻才俊正在步入事业的盛年,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说小一点是为中国人休闲生活方式寻找路径而尽学者之责;说大一点如果能在休闲理论上有所突破,那么对正在转型的中国——无论是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律法生态、人文生态还是文化生态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而现实的影响。
毕竟,中美两国,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在很多方面没有可比性,当然很多方面也不用比。但是,休闲发展终究是有“准星”的,这个“准星”应当是——休闲:文化的基础(皮普尔)。休闲,是人类文化中古老的理念;休闲能成全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亦能拖累甚至毁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谈论休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无论在历史上、当代还是将来。“寻找中国的休闲”仍然任重而道远,希冀二位矢志不渝,在中美文化交流的互动中,找到大洋两岸休闲价值的共同所在。
中国休闲研究中心主任
马惠娣
2014年11月25日
序二 休闲:人的天性,人的共性
宋瑞博士和杰弗瑞·戈德比教授的新著《寻找中国的休闲:跨越太平洋的对话》即将付梓,宋瑞瞩我写一些话,于是我在出差途中,借助高铁安静的环境,读完了这本书,感慨良多,写下来,不敢称序,只能算作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好看也很好玩的书。两位作者,一老一小,一西一中,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休闲理论,尤其是中国和西方休闲意识和休闲行为的不同,借助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分析工具,又通过调查统计等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了一番,如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说了十一个题目,引人入胜。
戈德比先生我见过几次,次是在北京,当时马惠娣老师组织了一套“西方休闲研究译丛”,共计五本,把五个作者请到中国,开了一个会。这是我次系统接触休闲理论,颇有收获。在会上我提了一个问题:这套书,从人类思想史上的休闲,说到21世纪的休闲,甚至说到妇女休闲和残疾人的休闲,为什么没有提及休闲经济或者休闲产业?戈德比先生的回答是,“我们已经超越了那个阶段”。我当时感慨,这就是阶段性差距,不在于技术环节,根本在于理念。之后,又几次见到老先生,风度翩翩,知识渊博,见解深刻,尤其是他对中国的感情,显然是从文化品位出发的,具有超越性。我与宋瑞也接触多年,她勤奋治学,俨然成为学霸,也隐隐有大家气度。这自然也和文化追求直接相关。
时至今日,悠悠15年时间过去了。在此期间,我参与了大量的中国休闲发展的实际工作,深切感到,这种阶段性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在学术界,理念基本接轨,至少能与老外对话了。在具体项目上,差距仍然较大,用传统观光旅游方式做休闲项目的现象很普遍。在政府部门,差距更大,多数官员人云亦云,不知休闲为何物,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从顶层到基层,在官本位的传统和现行体制下,以战争年代和革命时期的方式对应和平年代和建设时期,也确实很难理解休闲。这本书视野开阔,条分缕析,比较透彻地说清了这些问题。
仔细想来,中国的休闲似乎也没有那么复杂。休闲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共性,不分中外,无论古今。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说法不同。
,关于好吃懒做。骂一个人好吃懒做,是很严重的批评。其实,好吃懒做是人的天性,没有人天生就勤快,只是因为有了社会评价,刻苦耐劳才变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是从社会生活来看,好吃懒做恰恰是进步的动力。因为好吃懒做,大家才绞尽脑汁研究如何吃得好,如何少干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好吃”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追求,自古民以食为天,先是吃饱,再是吃好,所以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就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至今仍然是吃货们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技术条件局限之下,好吃之徒不能不勤快,扩大食材范围,丰富烹饪做法,所以勤快就演变成为一种道德。懒做是工业化时代的主要追求,三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机械革命延长了人类的四肢,动力革命增长了人类的力量,交通革命扩大了人类的出行范围,电子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大脑,信息革命扩大了人类的视野。即使在中国,短短30年之内,重体力劳动基本淘汰,社会生产力以几何级数增长。方便食品大行其道,傻瓜系列层出不穷,好吃加上懒做,成为真正的可能。创造正在形成真正的社会主流。那么,人类解放出来的体力和时间如何打发呢?这就形成了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追求,好玩玩好。休闲生活开始大行其道,精神生活的花样越来越多,多元化多样化成为常态,移动终端成为须臾不可离手的重要工具。美人香草是屈子的譬喻和寄托,其实就是对人生美好的追求,无论是好吃懒做还是好玩玩好,几千年一以贯之,老百姓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不必戴什么大帽子。生活方式变了,生活态度变了,思维方式自然也要改变。
第二,关于休闲文化。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是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有各种活动作为载体,以各种物质条件作为支撑,但是人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的是个性张扬和自我实现,所以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一个人的休闲是个别活动,但对于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由于休闲是个性化选择,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系列鱼目混珠的行为,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我们不能把休闲这样一个文化现象挂在天上,必须把它落到地上,变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休闲需要文化的支撑。无论世界各国,还是国内现在培育起来的休闲企业,凡是做得好的都有强烈的文化支撑,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都注入了一系列的文化内容。正因为这样的注入,休闲作为一种文化追求才得以实现。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休闲的全球化也是其中应有之义。现在有很多人很担心,在这个过程中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这个规律是不可扭转的,现在欧美的文化、西方文化还是强势文化,尤其是在休闲文化方面,已经形成了主导性潮流,这种主导性的潮流迅速向发展中国家扩充,中国接受这些也是很自然的。这样就形成了新的问题——西方休闲文化的侵入。按理来说不应该用侵入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有一定的贬义,有一定的是非评价或者道德评价,可是不用这个词不足以描绘现在这种现象。可以说,国际休闲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而且迅速形成主流文化。但是我相信,下一步肯定会有一个转变,主流文化进入以后要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交融状态。有些事情我们用不着呼吁,但是要用我们的根来对应外来的东西,在对应过程之中嫁接、变种,达到融合。对于休闲文化的侵入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把它看作是文化侵略。持有这样的心态,说到底还是弱势民族的弱势心理。中华民族的传统休闲文化,如果真正做到位了,就无惧外来文化。之所以现在担忧这些问题,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虽然有其根基,但是对应现代社会的现代休闲需求,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如果这个改造完不成,传统智慧只会局限于书本上,而不会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第三,休闲的特色应当细分。一个国家的休闲特色的形成,涉及多种要素,包括历史、阶层、地域、民族、空间等等。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更不宜笼统而言。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对我们的传统休闲文化需要反思,传统的休闲文化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类是贵族式的休闲,主要体现在宫廷。如唐代就有马球,而且是宫廷贵妇热衷的休闲方式。这方面也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文,但那是少数人的,贵族化的。这种贵族化的休闲文化传统现在已经完全断代了。欧洲虽然也经历了大革命,经历了工业化,一直到现代化,但是贵族化的文化传统一直得到传承,而且成为西方休闲文化的高端,而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断代了。第二类是士大夫的休闲文化,琴棋书画,这种休闲文化历史上还有所遗存,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各种运动,尤其是破四旧,也使得这一块也基本断代了,只是在一些老人身上还有遗存,新一代人基本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因为士大夫的休闲文化代表了社会的生活追求,代表了一种优雅,代表了一种品味。希望发展到一定时代,会有一个“文化复兴运动”,大家重新来体味传统休闲文化。第三类是市井的休闲文化,打牌、喝酒、斗蛐蛐、听评书,这一套东西是老百姓的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是本土生出来的东西,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所以如果对传统的中国休闲文化进行反思,不能只看书本上的论述,要从社会生活来看。目前一系列新型的休闲文化正在中国形成,比如普遍的广场舞。这样的休闲文化看起来不土不洋,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是不三不四,但是恰恰孕育了将来的发展,也正是这样一个新型的休闲文化从本质上把休闲与文化结合起来了。现在,中国人休闲的问题是休闲空间严重不足,尤其书中谈到的核心性休闲,空间成为短缺资源,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如果下一步城镇化发展再挤压市民的休闲空间,恐怕只能靠移动式休闲了。
第四,中国的根本特点。中国的根本特点,一是人口多,二是国土面积大,尤其是两者叠加,常常令人瞠目结舌。因此,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往往在中国很难适应。作为个体的选择,休闲的多样性是必然的,但是这里边要考虑一个问题,中国人的多样性往往体现为集群性的多样性。比如一个领域可以区分出一百种多样性来,但是对应几亿人的市场,每一个个性化都有一群个性化,的个性化在我们这里极少,甚至是不成立的,可是这种集群性的个性化是我们市场上的一个根本特点。对应集群性的个性化,同样也可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的普遍性需求,首先要研究普遍性,形成产业化、集群化,同时要研究规模化、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标准是底线,个性是高线,创造是无限的。
第五,是要形成休闲文化的自觉。要把外来的休闲文化和中国的休闲文化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新型的休闲文化。以我们这么多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将来培育出的中国的休闲文化在世界上也会独树一帜。这样才会促进整个休闲产业的发展,通过休闲活动的普遍化,达到一个普遍休闲的社会,使中国人真正享受好的生活。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新的起点,给读者更多启迪。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魏小安
2014年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