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41165丛书名: 自然生态保护
1、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
2、显著的成绩与堪忧的问题
3、政府的重视与现实的无奈
4、对遗产价值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其特性
2.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概念
2.1.1国内外研究综述
2.1.2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价值体系
2.2 本底价值
2.2.1 科学价值
2.2.2 历史文化价值
2.2.3 美学价值
2.3 直接应用价值
2.3.1 科学研究
2.3.2 教育启智
2.3.3 山水审美
2.3.4 旅游休闲
2.3.5 实物产出
2.4 间接衍生价值
2.4.1 产业发展
2.4.2 社会促进
2.5 遗产价值体系的特性
2.5.1 类型的多样性–全面认识
2.5.2 要素的有机性–整体保护
2.5.3 系统的层次性–保护为先
2.5.4 发展的阶段性–有序演替
2.5.5 主体的差异性–统筹兼顾
2.5.6 利用的公平性–永续利用
第三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因由
3.1 表象问题
3.1.1 错位的开发
3.1.2 超载的利用
3.1.3 低下的效益
3.1.4 多头的管理
3.1.5 多样的破坏
3.2 深层因缘
3.2.1 异化的思潮–哲学的解释
3.2.2 认识的偏差–社会学的解释
3.2.3 公地悲剧–经济学的解释
3.2.4 权力失衡–行政管理学的解释
3.2.5 监管失效–法律上的解释
第四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
4.1 严格保护本底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原则
4.1.1 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内涵
4.1.2 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4.2 适度利用直接应用价值–综合效益原则
4.2.1 功能综合利用
4.2.2 产品综合开发
4.2.3 产业综合发展
4.3 大力开发间接衍生价值–催化效应原则
4.3.1 间接衍生价值作用的特点
4.3.2 空间结构关联效应
4.3.3 产业发展乘数效应
第五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5.1 一个主线–科学的区域发展观
5.1.1 不能”就遗产论遗产”
5.2 两个核心–遗产地经济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
5.2.1 遗产地经济的概念
5.2.2 遗产地经济的空间布局划分
5.2.3 遗产地经济的空间消长规律
5.2.4 遗产地经济空间布局的原则
5.2.5 遗产地经济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2.6 遗产地门内经济的发展
5.2.7 遗产地门外产业的发展
5.2.8 遗产地域外产业的发展
5.3 三个层次–点、线、面
5.3.1 历史的真实体现–景点的保护
5.3.2 布局的景位指向–服务网点的布局
5.3.3 合理的城镇体系–居民点的发展
5.3.4 内外有别的纽带–道路交通线
5.3.5 动物迁徙的通道–生态走廊
5.3.6 强制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5.3.7 健全的管理机制–管理层面
第六章 实例研究
6.1 苍山洱海风景资源形成的区域自然文化背景
6.1.1 自然背景
6.1.2 人文背景
6.2 苍山洱海风景资源的价值体系
6.2.1 本底价值
6.2.2 直接应用价值
6.2.3 间接衍生价值
6.3 苍山洱海风景片区现状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6.3.1 旅游开发区的问题
6.3.2 违背真实性、完整性的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6.3.3 城镇建设的问题
6.3.4 旅游的问题
6.3.5 矿产、水利资源开发的问题
6.3.6 整体生态环境的问题
6.3.7 管理体制的问题
6.4 苍山洱海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主要对策
6.4.1 正确的认识
6.4.2 科学的大理城市群空间结构
6.4.3 合理的功能分区
6.4.4 详细的整治规划
6.4.5 深层次的价值利用
6.4.6 建立统一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