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89560
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 用法治思维指导工作
本套“*”普法教材系列丛书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读者群分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公民、社区居民、农民和企业职工、青少年,根据不同读者群的不同法律需要精心编写而成。
本套丛书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套丛书书用通俗的语言,专业的法律知识,解答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使法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本套丛书旨在帮助各位读者认识和了解法律,促使大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套丛书旨在帮助各位读者认识和了解法律,促使大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章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知识
1.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哪些深远意义?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什么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什么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健全其实施和监督制度?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完善立法体制?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第二章 依法治国知识
1.依法治国是怎么回事?其根本意义是什么?
2.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有哪些?
3.宪法在依法治国中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
4.依法治国对完成祖国统一有何重要意义?
5.如何做到依法执政?
6.如何做到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7.如何做到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8.如何做到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何重要意义?
10.如何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第三章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知识
1.什么是法治思维?其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法治方式?其有哪些特点?
3.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有哪些联系?
4.领导干部要具备法治思维的必要性有哪些?
5.领导干部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6.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7.如何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第四章 法理学知识
1.在我国,法的效力层次有哪些?
2.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一样吗?
4.什么是法治?法治环境需具备哪些条件?
5.“权利本位”与“权力本位”有什么不同?
6.如何理解法的实施?
7.法的适用与法的实施是一回事吗?
8.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是一样的吗?
第五章 宪法知识
1.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有权撤销本级政府的错误命令吗?
2.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逮捕全国人大代表吗?
3.捏造事实检举他人可以被视为行使检举权吗?
4.县长可以干涉人民法院的审判吗?
5.选民是否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人大代表?
6.机关领导能否干涉员工的宗教信仰?
7.在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以威胁选民的手段获得的人大代表资格是否有效?
8.哪些人需要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誓词是什么?
9.我国的文化产业是为谁服务的?
10.国家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什么?它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1.宪法规定国家应通过何种形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六章 行政法律知识
1.乡镇政府有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吗?
2.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有权再转委托行政处罚权吗?
3.当事人因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制裁后,行政机关还可以给予行政处罚吗?
4.环保局能够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行政拘留吗?
5.行政机关可以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再收集证据吗?
6.行政处罚是否有时间限制?
7.行政强制措施可以委托他人进行吗?
8.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权吗?
9.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下,谁应当承担强制执行所需要的费用?
10.环保局错误责令钢厂停产停业,造成的损失是否应予赔偿?
1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吗?
12.行政复议期间,可以停止执行该具体行政行为吗?
13.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在收到申请书副本后能否以口头形式作出答复?
14.行政许可被撤回,被许可人只能自担损失吗?
15.行政许可中,举行听证会应遵循怎样的法定程序?
16.有关机关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应当如何进行处理?
17.信访办的工作人员将检举材料转交给被揭发人的,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第七章 纪检监察法律知识
1.对于党员的纪律处分包括哪些?
2.党员在哪些情况下会被开除党籍?
3.如何区分有关责任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
4.对监察机关作出的监察建议有异议时,应该怎么办?
5.国家公务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应该怎么办?
6.办理与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监察事项时,监察人员应当回避吗?
7.查询涉案人员的存款属于监察机关的权限吗?
8.有关部门可以拒绝采纳监察建议吗?
9.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犯罪的,检察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10.对于出具伪证的被监察人员,我国法律是如何归责的?
11.对于监察机关所提问题保持沉默的被监察人员,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2.哪些原则是一名共产党员需要坚持的?
13.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4.关于公务员向监察机关申诉的期间,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15.对于因违法监察而造成的损害,可以请求赔偿吗?
第八章 国家安全与保密法律知识
1.什么是国家安全,应坚持怎样的国家安全观?
2.哪些部门有权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
3.对即将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情况紧急,可以越级上报吗?
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有多久?
5.哪些情形下国家秘密应当被解密?
6.涉密人员出境应当如何处理?
7.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应严防出现哪些行为?
8.保密工作责任制是怎么回事?
9.单位组织保密培训有必要吗?
10.只有单位负责人才能成为定密人吗?
11.定密人的职责有哪些?
12.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需要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递?
13.单位载有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坏了,可以请外单位的人员来修吗?
14.销毁载有国家秘密的设备或文件时,应该怎样做?
15.泄密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第九章 刑法知识
1.收受了别人的钱财,却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受贿罪吗?
2.滥用职权作决定,造成了损失,是犯罪吗?
3.国家工作人员拥有巨额财产却说不清该财产来源的,能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4.局长儿子收受贿赂为行贿人谋取不当利益构成犯罪吗?
5.“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什么?
6.紧急避险适用于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吗?
7.自首可以减轻处罚吗?
8.挪用扶贫资金应该从重处罚吗?
9.暴力阻碍警方解救被拐卖的妇女构成犯罪吗?
10.伪造国家机关印章是否违法?
11.可以随意将禁止出口的文物送给外国友人吗?
12.窝藏他人盗窃来的赃物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13.醉酒驾车是犯罪吗?
第十章 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1.合作的作品,谁享有著作权?
2.合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如何计算?
3.妻子可以发表丈夫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并署自己的名字吗?
4.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谁所有?
5.一稿多投合法吗?
6.作品被他人抄袭,作者可以告出版社吗?
7.为了教学、科研而翻译他人已发表的文章是侵权行为吗?
8.取得美术作品的所有权就取得了该作品的著作权吗?
9.离职后,以前的发明创造是否还属于职务作品?
10.可否将其他地区的地理标志作为本地商品的商标予以使用?
第十一章 诉讼法律知识
1.威胁证人作证,会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2.难道因自然灾害导致上诉期被延误就不能上诉了吗?
3.原判决是否会因为当事人申请再审而停止执行?
4.当事人故意毁损法院查封的财产,要承担什么责任?
5.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何地法院有管辖权?
6.民事诉讼中,在微博上发现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侵犯,该证据应如何保留?
7.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对与委托人有关的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吗?
8.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吗?
9.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10.被诉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因事不能出庭的,应该如何处理?
11.行政诉讼中,证明原告起诉超期的责任证明由谁承担?
12.行政诉讼中,原告举出的证据不成立,被告需要继续证明其行为合法吗?
13.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故缺席需作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可以作为定案依据吗?
14.行政诉讼中,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新搜集到的证据能否证明原行政行为合法?
15.法院判令行政机关重作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否就同一理由再次作出相同的处罚?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救助法律知识
1.在国外看病的费用是否纳入基本的医疗保险?
2.养老保险待遇会适时调整吗?
3.退休时,养老保险累计缴纳不足十五年,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吗?
4.所有的药品都可以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吗?
5.在退休后,住房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6.允许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的地区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7.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有通报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的义务吗?
8.应该奖励在救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吗?
9.政府在自然灾害预警启动后,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呢?
10.政府应该怎么处理因救灾所征用的挖掘机?损坏的需要赔偿吗?
11.对救灾物资挪用、私分的,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如何处理?
12.用人单位吸纳就业救助对象,政府会给予哪些优惠政策?
13.残疾人如果选择自主创业,国家对其有何帮扶政策?
14.社会救助服务内容可以被政府承包出去吗?
第十三章 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法律知识
1.就业专项资金的用途有哪些?
2.政府有义务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吗?
3.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举办招聘会,可以向劳动者收费吗?
4.政府应该建立怎样的就业援助制度?
5.教育经费支出应该得到特别的“照顾”吗?
6.教育专项资金应着重用到哪些方面?
7.城乡建设规划包含学校的基本建设吗?
8.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9.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有哪些来源?
10.对贫困落后地区如何支付城乡医疗救助基金?
第十四章 市场经济法律知识
1.地方政府可以对外来产品收取高价管理费吗?
2.粮食的订购价格是由谁来决定的?
3.单位内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可以随意拍卖吗?
4.内幕交易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5.政府能对本地品牌进行价格保护吗?
6.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是不正当竞争吗?
7.政府采购招投标中,能偏向本地企业吗?
8.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与供应商存在利害关系的采购人员是否需要回避?
9.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向供应商索求回扣的行为是否违法?
第十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知识
1.环境保护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2.对改善环境有功的单位,政府应该给予奖励吗?
3.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是怎么回事?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环保工作上受谁监督?
5.法律对加强农业环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6.对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有关人民政府应该怎么做?
7.对于农村饮水保护等,政府应该安排财政预算吗?
8.发布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布环境违法者名单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吗?
9.上级发现下级人民政府中的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的,应该如何做?
10.政府工作人员收到举报信后无动于衷,应该受到处分吗?3
领导干部是各单位的核心组成人员。在政治方向上,领导干部发挥着导向作用;在科学决策中,领导干部起着主导作用;在人才选用上,领导干部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班子团结上,领导干部起着核心作用;在廉政建设中,领导干部起着表率作用。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人民而言,领导干部的作用都至关重要。新时期,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策略,领导干部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发挥好带头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否则难以推进法治建设的领导。
实践中,领导干部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思维能力需要强化,即领导干部在作决策、定政策时,不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进行,这样就无法体现出法治要求,不利于推进法治建设;二是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即领导干部在作决策上项目时,没有优先考虑处理的问题是否合法、是否合规,容易拍脑袋下结论,这是法治建设的阻碍。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法律意识已经深入民心,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和诉讼观念也越来越强,如果政府的决策不合法,也难以被人民群众所遵守。因此,领导干部作为决策的“一把手”,一定要把好关。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法律素质迫在眉睫。在此,为了配合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们特别编写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一书。
在内容上,本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案情介绍。我们针对领导干部选取了各种常见案情,用简练、通俗、生动的语言加以整理汇编,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个似乎可以亲眼所见的故事,并引发大家思考,激发大家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第二,法律解析。针对上面的案情介绍,我们以专业律师的角度和水准给大家作出了详细而全面的解答,给大家解惑,使其获得相关的法律知识。
第三,法条链接。在前面案情解析之后,我们又及时地列明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个宏观学习和了解法律专业知识的机会,从而更能加深对某一法律知识点的印象。
在特色上,本书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全面实用。本书囊括了与领导干部有关的各种法律知识,相当全面,并且案情情景与法律知识点都是大家可能面临或遇到的,非常实用。
第二,通俗便捷。本书避开了法言法语,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把法律知识简易地传递给大家;在便捷性上,主要体现为大家能通过对小目录的查找,轻松找到相关的法律知识点,可谓一查便知。
当然,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以案释法版)/全国“七五”普法教材系列》:
5.领导干部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是党首次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应当养成“法治思维”的要求。那么,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呢?
(1)加强学习法律知识。法律知识的储备是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所以,领导干部想要培养法治思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有对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会逐渐对其加以运用,从而有助于法治思维的养成和法治方式的实践。具体来说,领导干部在学习法律知识时要结合自身的工作需要,既要学习法条的明确规定,也要掌握其中的原理所在;既要学习实体法律,也要掌握程序法律。当然,对法律的学习也不能仅局限于字面上的法律,还要学会如何运用法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为培养正确的法治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是培养法律思维的前提所在。仅有法律知识的储备,而无法使法律得到运用,则无法形成法治思维。所以,在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过程中,还要学会积极地参与法律实践,把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与实践中发生的实际事件相结合,使字面上的法律走向实践中的法律。而且,法治思维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开活生生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真正的法治思维方式。这也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对待实践中的事务时,要学会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运用之前掌握的法律知识对之进行剖析,逐渐形成法治思维。
(3)加强法治建设考核。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培养其法治思维,我们有必要把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紧密挂钩。其中,我们要把领导干部是否重视法治思想的培养以及是否坚持依法行政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领导干部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具备应有的法律素质,我们主要可以通过内部调查与外部询问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内部调查是指可以定期组织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考核,以测定其是否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是否积极地去学习、了解法律的变动;外部询问的对象主要是人民群众,通过对人民群众的询问,以了解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依法办事。
(4)改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与法治思维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的,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助于法治思维的培养,而法治思维的培养可以营造更好的法律环境。所以,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我们也要改善法治环境。改善法治环境,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新型纠纷日益凸显,我们要加强立法,为各种纠纷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其次要做到依法执政,领导干部必须以法律为处理事务的根本;后,加大监督力度,既要监督领导干部是否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也要时刻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自己的法律素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