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30898
整理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揭示了《集古今佛道论衡》重要的学术价值,具体是:(一)宗教史价值。《论衡》一书记载了上起汉魏,下迄唐初的涉及佛道关系的事件和资料,对研究这一时期的佛道发展史有重要贡献。比如,卷丁的资料,可以展现出佛教关注的一些重要义理和玄奘译经僧团在论衡事务中的活跃程度,可以看出道教重玄学的理论思考及其与佛教的关联性。(二)文献学的价值。本书涉及了很多当时的学术问题,如在魏晋玄学与道教的关系上,在《老子》的错简问题上,在成玄英、李荣等重要道士的生平资料和学术思想等记载上,都保存了很珍贵的记录。(三)文化学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丙、丁两卷。比如,唐高祖在佛道论衡场合用儒家礼仪进行释奠,启发学者从宗教与儒家讲经的关联上考虑问题;又如,文献透漏了论衡程序的很多细节;再如,佛道论衡后来发展成为参军戏的一种,本书则为考察这一戏曲形式的演进过程提供了恢复原貌的作用。
《集古今佛道论衡》,唐代律宗巨匠、佛教史学家道宣大师撰,记录了从东汉明帝到道宣所处的唐高宗时代六百余年之间,佛道二教论争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论。全书四卷,收文三十余篇。卷一录东汉明帝、三国孙权、元魏、刘宋文帝、元魏明帝、梁武帝、北齐文宣帝时事各一篇,共七篇,附录曹植、孙盛等论文三篇;卷二录北周武帝时事三篇、北周宣帝时事一篇、隋文帝时事二篇,共六篇;卷三录唐高祖时事三篇、唐太宗时事七篇,共十篇;卷四录唐高宗时事七篇,附录道士郭行真《舍道归佛文》十六章。本书内容包罗万象,提供了不少现存文献中没有涉及的资料,尤其卷三、卷四比较突出,对于研究佛道二教的历史事迹、思想演进具有直接的价值,对于研究当时宗教之外的文化、学术以及今人文献考证亦有独特作用。
此次整理,以《高丽藏》为底本,以《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赵城金藏》、《频伽藏》等藏经为校本,以《广弘明集》、《法苑珠林》、《续高僧传》及他书为参校本,《中华大藏经》、《大正藏》中据以上相应各藏经所出校勘记概予吸收,并对名物、史实做出注释。书末收有《历代主要著录与解题》、《敦煌本佛法东流传整理与研究》两篇附录。
前 言
凡 例
参考书目
序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甲
后汉明帝感梦金人,腾兰入洛,道士等请求角试事一
前魏时,吴主崇重释门,为佛立塔寺,因问三教优劣事二
魏陈思王曹植辩道论附
晋孙盛老聃非大贤论附
晋孙盛老子疑问反讯附
元魏君临,释李双信,致有兴废,故述其由事三
宋太宗文皇帝朝会群臣,论佛理治致太平事四
魏明帝登极,召沙门道士对论,叙佛道先后事五
梁高祖先事黄老,后归信佛,下敕舍奉老子事六
北齐高祖文宣皇帝下敕废道教事七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乙
周高祖登朝论屏佛法,安法师上论事一
周祖平齐,集论毁法,远法师抗诏事二
周祖东巡,灭法已久,任道林请兴佛事三
周天元皇帝纳王明广表开佛法事四
隋高祖下诏述绛州天火焚老君像事五
隋两帝事宗佛理,禀受归戒事六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
大唐高祖问僧形服利益事一
高祖幸国学,统集三教,问道是佛师事二
道士李仲卿著论毁佛,琳师抗辩事三
太宗敕道先佛后,僧等上谏事四
皇太子集三教学者详论事五
辛中舍著齐物论,净、琳二师抗释事六
太宗问琳师辩正论信毁交报事七
太宗幸弘福寺,手制愿文,并叙佛道后先八
太宗敕道士,三皇经不足开化,令焚除事九
太宗诏奘师翻道经为梵文,与道士辩核事十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
今上召佛道二宗入内详述名理事一
上以西明寺成,召僧道士入内论义事二
上以冬雪未降,内立斋祀,召佛道二宗论义事三
上幸东都,召西京僧道士等于彼论义事四
上在东都,令洛邑僧静泰与道士李荣对论事五
上在西京蓬莱宫,令僧灵辩与道士对论事六
又在司成,宣范义頵宅难庄易义事七
郭行真舍道归佛文
附录一 集古今佛道论衡历代主要解题与著录
附录二 敦煌本佛法东流传研究与整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