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0773
40年很长,足以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栋梁;40年也很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仅仅是白驹过隙的瞬间。正因为如此,当回首改革开放所走过的40年时,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和事已恍如隔世,但转念一想,又发现这一切好像就发生在昨天。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总是和回忆互相交错,这是时间带来的诗意和力量。本书精心选取了近300幅中外摄影师的作品,多维度、客观地展现了1978年至2018年,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消费理财、社交互联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也许我们没法找回失去的时间,但可以打开影集,通过照片回想这一路走来的快乐和艰辛。
目录
序一 会说话的照片/王文澜
序二 中国摄影的步伐与改革开放40年/李舸
匆匆40年
章壹
衣食住行
衣着 回望全民灰、绿、蓝的岁月
饭桌 从大锅饭到私厨
居住 豪宅与蜗居
交通工具 效率、资源的妥协
荷包鼓鼓
致富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消费 从集贸市场到网购热潮
股市 财富梦想
社交互联
手机 从地位象征到生活方式
文化娱乐 从羞涩到狂欢
人生历程
童年 从“小皇帝”到开放二孩
高考 抓住改变命运的契机
婚恋 两个人的时光
章贰
进城返乡
进城 农民工与打工潮
春运 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
留守儿童 所得所失
新农村 城乡一体化和回乡创业
新城造就
深圳 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上海 改革队伍中的“优等生”
海南岛 面向未来
绿水青山
环境与生态 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的完整标本
序一:
会说话的照片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日报社高级顾问
王文澜 │ 文
一张照片只是一张纸,看上去微不足道;拍照片也很容易,但拍到好照片就难了,难就难在太容易了。如果我们在照片里说的都是假话、大话、空话,那么这张照片也只能是一张纸。
在“文革”那些年里,我无视周围的动荡与浩劫,围着名胜古迹到处拍照,照片里都是自己,充满了“到此一游”的自恋。今天,这些风景依旧,市景却换了人间。40年前,我终于从拍自己到拍别人,把镜头对准了社会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表面上是不易察觉的平静,实际上是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就像是蕴藏在地下急待喷发的岩浆。“文革”时期那种显而易见的场面日渐稀少,日常生活成为常态。为了捕捉这些时代潜影,我们就不能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拍摄大人物需要勇气,拍摄小人物更需要大气。从小到大,积少成多,我们的镜头从扎堆中挣脱出来,逐渐变得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照片中没有了我,但是我从照片中时刻看到自己。照片比我们更会说话。
技术是照片的语法,艺术是照片的境界,生活是照片的灵魂。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照片里长大的:出生、满月、百日、周岁、上学、工作、恋爱、结婚……无数的生命轮回,组成社会细胞血脉的运行。可见,我们真是生活在照片里。
照片是视觉的组成部分,决定性和相对性是瞬间语言的基础。我已经拍了半个世纪,至今仍然沉浸在一锤定音的味道之中。早一点儿或晚一点儿按下快门,就会徘徊在好与差之间,这是一个自我挑战,更是摄影的魅力。我们不拿相机的时候,可以多读点什么,写点什么,看点什么,画点什么——什么都与照片有关,什么都会进入到照片里,这是我们拍照片的理由和按快门的动力。我们的照片可以告诉世界,中国在40年里发生了什么。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碎片,经过历史车轮的碾轧,必将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镜子。老照片是讲年头的,带着时代的“包浆”,而我们现在拍摄的照片,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就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照片。一图胜千言,这本画册就是由千言万语组成的家国与百姓跨世纪的“清明上河图”。
我被这些照片里有滋有味的生活所感动,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身影,都在激活我沉睡的记忆,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品味。我对这些作者充满敬意,他们凝固了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瞬间:许多的诞生,许多的成长,许多的复活,更多的改变。我为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自豪!按动快门是我们共同的呼吸,这些照片是历史时空充满智慧的精神支点。遥想当年,如果司马迁手中有照相机,会给后人留下图文并茂的《史记》。现在我们用镜头遣词造句,顺理成章,共同书写这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影像史记。
序二:
中国摄影的步伐与改革开放40年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李舸 │ 文
1978—2018年,回首中国摄影的40年,就如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所在的城乡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影像不再是“高大全、红光亮”,它从空中渐渐回到人间,从英雄模范渐渐回归普通百姓。自四月影会、星星美展始,摄影人开始在禁锢中渴望一丝突破和解放,这种挣扎和渴求新鲜空气的愿望能够清清楚楚地在摄影作品中得到印证,摄影意识也从塑造、附和逐渐变为创造、表达。正如法国摄影师阎雷说的:“1979年,当中国一夜之间突然向世界敞开它的大门,批准批旅游签证时,我自己仿佛体验了一把神性的经历……与我分享当代中国激变所掀起的引人入胜的巨浪。我所依赖的是时间,是努力,是旅行,是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去发现更多……”
其实变革的萌芽,不光在普通民众中有所体现,作为知识和艺术精英,摄影师群体寻求改变的愿望更为强烈。这种对于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很快在“纪实摄影”中得到体现。在1988年11月的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上,“摄影术发明150年”“世界新闻摄影30年”等展览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摄影次在中国正式展出,由此,报道摄影及纪实摄影的新标杆树立在无数摄影师的心中。随着更多国外摄影作品进入这片饥渴的土地,报道摄影及纪实摄影受到更多摄影人的关注和践行。这可以说是摄影师为直接的责任认知和身份认定:通过报道和创作来影响、改变现实,来实现自我价值和找寻自我归属。“为时代留存记忆”这一为简单的动力和初衷其实深藏在多数摄影者的心中,在个体表达尚未成熟的时代,记录现实无疑是摄影作为整体进行突破的好题材之一。
见证时代,无疑是这部画册中的作品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更多的,还是通过每张照片中的人、事、物,通过被摄主人公的服饰、情感、动作,通过环境、色彩来表现改革开放40年间,我们是如何看待生活环境中的巨大变革的,以及这种改变是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每个个体的。
更有趣的事情是:时间自会带给影像的魔力。当时间无可逃避地附加在一幅摄影作品之上,就有了那种无法控制的力量——摄影师可以调整构图,却无力改变照片主人公周遭的事物从拍摄时的陪衬变为细节中的历史印记;摄影师可以掌控色彩,却无力影响底片经历数十载之后的变色、褪色而给影像带来的情绪——所有这些都为时间对于影像的参与做了好的注解:历史正在从我们身边缓缓流淌。
40年,摄影从稀缺且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变为日常状态,我们的所有“习以为常”和“日常记忆”,居然通过这些来自中国本土及众多外国摄影机构摄影师的记录而得以留存,他们同样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只是他们更幸运,将我们国家新旧交替时期的社会面貌、新旧交锋、人们渴望改变的状态记录下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