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社会科学社会学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ISBN: 978730022087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0.99

类别: 社会学 SKU:5c23b421421aa985877acc3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20871丛书名: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了一个解释现代性及其与自我关系的新框架。作者延续了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极盛”或“晚期”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其特征是一种发展了的制度反身性。在当下,现代制度的全球化趋势伴随着一种日常生活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又对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自我变成了一种“反身性规划”,经由一种可被修改的有关自我认同之叙述而实现和维持。作者试图通过本书向读者说明,自我的反身性规划乃是一种控制形式,它与现代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对未来的殖民”的总方向并行不悖。然而,这种控制形式也带来了一种质疑上述总方向的趋势,也为晚期现代性的新政治议题提供了实质内容。
吉登斯曾经因忽略一些重要论题而遭到批评,因此在本书中,他重点关注了这些论题,其中包括有关自我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心理学。他的一系列关于现代性的论著是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也必将成为社会理论、政治理论、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文献。
作者简介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男爵,英国社会学家,以社会结构理论与当代社会的本体论而闻名,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学领域中有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曾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现任该校社会学系荣休教授。他的突出成就很多,其中包括与赫尔德和汤普森共同创办的Polity出版社,该社现已成为社会科学方面的主要出版机构。吉登斯与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路”政策也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政策。其代表性著作包括《现代性的后果》和《第三条道路》等。
目  录
导 论/1
第1章 极盛现代性的轮廓/10     
现代性:总体考察 /14     
本土性、全球性与日常生活的转型 /20     
经验的传递 /22     
极盛现代性及其存在性指标 /25     
为什么现代性与个体认同相关? /29
第2章 自我:本体安全与存在性焦虑/33     
本体安全和信任 /34    
焦虑与社会组织 /39     
存在性问题 /44     
身体与自我 /52     
动机 /58
第3章 自我的发展轨迹/66     
自我身份认同、历史与现代性 /70     
生活方式与生活规划 /75     
纯粹关系之理论与实践 /82     
身体与自我实现 /91     
神经性厌食症与身体之反身性 /95
第4章 命运、风险与安全/102     
命运、宿命论、命中注定的时刻 /102     
风险的参数 /107     
主动贴近风险 /116     
风险、信任与保护壳 /118     
风险、信任与抽象体系 /124     
安全、去技能化与抽象体系 /128     
赋权与专业知识之困境 /129     
小结:权威、专业知识与风险 /132
第5章 经验之封存/136     
内部指涉性与生命周期 /137     
制度的影响 /140     
封存的领域 /146     
社会对癫狂的容纳 /149     
疾病和死亡的封存 /151     
激情的私人化 /152     
与外部自然的分离 /154     
自恋与自我 /158     
批判性的观察 /162     
治疗手段的使用 /166
第6章 自我的苦难/170     
风险与怀疑的影响 /170     
本体安全、焦虑与经验之封存 /172     
纯粹关系:压力和负担 /174     
“生活在这个世界”:自我的两难困境 /176     
统一与破碎 /177     
无力与获取 /179     
权威与不确定性 /182     
个人化经验与商品化经验 /184     
基本动力机制:无意义感造成的威胁 /188     
被压抑者的回归 /189
第7章 生活政治的勃兴/195     
何为解放的政治? /196     
生活政治的本质 /199     
生活政治、身体与自我 /202     
个体的生活与全球的需求 /205     
小结:生活政治的议程 /208     
相关性与意义 /210
概念词汇表/216
索 引/220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
在20 世纪与21 世纪之交,现代性问题——包括其过去的发展与现时的制度形式——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早已意识到社会学与现代制度的浮现之间的关联,然而,直到今天我们才发现,不仅这些关联比我们以前所意识到的更为错综复杂,而且对现代性本质的再思考也必须与对社会学分析前提之重构并行展开方才有效。
就其能动机制、其侵蚀传统风俗习惯之程度以及其在全球所发挥之影响而言,现代制度与以前的所有形式的社会秩序都迥然不同。然而,这些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转型:现代性事实上彻底地改变了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实质,也影响了我们经验中为个人化的那些方面。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来对现代性加以理解;然而,由现代制度所引起的日常生活之嬗变,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与个体生活融合,进而与人的“自我”(self)交织在一起。事实上,现代性的显著特征之一就在于外延性(extensionality)与意向性(intentionality)这两极之间日渐增多的相互关联:一极是全球化的诸多影响,另一极是个人的禀赋。本书的目标即分析上述这种相互关联的实质,并提供一套用于思考这些问题的概念框架。在导论中,我将尝试对本书所要研究的主题在整体上给予总括的概要论述,所以我也期望读者能容忍这种写作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个别性的重复。
尽管本书的核心关注点在于自我问题,但它毕竟不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本书所要突出的重点是考察一种新的自我认同机制的出现。这种新的机制,一方面由现代性的诸多制度所形塑,另一方面也同时形塑着现代性诸制度本身。自我并非一个被外在影响所决定的被动实体。在人类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不管他们行动的特定背景如何具有地方特性,每个个体都会对那些在后果和启示上均带有全球性的社会影响有着直接的促进和增强作用。
社会学,以及在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科学,都是现代性的制度反身性(institutional reflexivity )之内在要素,而这些内在要素也恰是本书所要讨论的基本现象。除了学术研究之外,其他所有形式的操作手册、辅导指南、治疗著作及自助性调查都有助于现代性的反身性之形成。因此,在一些不同情境中,我会大量地参考社会研究成果与实际的“生活指南”,这一策略并非一种为了一个确定的主题提供文献佐证之手段,实际上其本身就是我所要寻求确认的社会现象或发展趋势的一种征候。这些成果和指南不仅仅是“有关”社会过程的作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建构社会过程的素材。
总体而言,本书的核心更多地体现的是分析性而非描述性特征,并且,在论述的一些关键之处,我会依靠理念形态的(ideal-typical )研究路径来阐明我的观点。我试图在现代性的核心部分寻找出一些与自我反身性进行互动的结构性特征,但我并不准备从细节层面去讨论上述过程在特定情境中会如何进行,或存在何种例外与反向趋势。
开篇章便为整个研究划定了一个框架。以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为例证,该章节评估了现代性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除了制度反身性之外,现代社会生活的特征还包括时空重组这一深刻过程,并辅之以脱域机制(disembedding mechanisms )的扩展——该机制将社会关系从特定场所的控制中强行解脱出来,并通过宽广的时空距离对其加以重新组合。时空重组,加之脱域机制,使得现代性所固有的制度特质变得化和全球化,也导致日常社会生活的内容与实质发生转型。
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的秩序,然而在这种秩序下,传统和习惯等秩序保证机制并未被理性知识的必然性所替代。怀疑,即现代批判理性的普遍性特征,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哲学意识当中,并形塑了当代社交世界中一个总体的存在性维度。现代性将怀疑的原则制度化,并坚持认为所有知识都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理论假设存在着,即某些观点理论上可能非常正确,但原则上却随时可被修正,在特定时刻甚至有可能被丢弃。日益积累起来的专门知识体系既构成了重要的脱域影响,同时亦体现着权威的多种来源;这些来源处于经常性的相互竞争状态,并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在我所谓之“极盛”现代性或“晚期”现代性(即我们现今所处的世界)的情境下,自我以及自我所赖以存在的更为宽泛的制度场景,便不得不以反身性的方式出现。然而,这个任务必须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化的选择与可能性中方能得以完成。
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多重选择的情形下,信任(trust)与风险(risk)这一组概念有着特殊的应用性内涵。我的观点是,信任是人格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般性现象,它与脱域机制和抽象体系的世界也有着显著及特定的关联。在其一般的表现形式中,信任与个体对本体安全感的早期获得直接相关。婴儿与护理人员之间所建立起的那种信任提供了一种“疫苗”,使其得以屏蔽掉潜在的威胁和危险,而即便是日常生活中单调平凡的活动也难以避免这些威胁和危险。在此

抢先评论了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乡土中国—清华大学校长推荐,语文课外必读图书!畅销十年!费孝通著作!累计评价10万+

EUR €17.99
加入购物车

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乡土中国(精装修订版)

EUR €19.99
加入购物车

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配光盘)

EUR €3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