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821658
这里向各位书友推介的是被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先驱者的胡适先生称为“奇书”的《哈佛经典》。这是一套集文史哲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大型丛书,共50册。这次出版,我们选择了其中的《名家(前言)序言》《名家讲座》《英美名家随笔》《文学与哲学名家随笔》《美国历史文献》,这些经典散文堪称是经人类历史大浪淘沙而留存下来的文化真金,每一篇都闪烁着人类理性和智慧的光辉。有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因为在建校370多年的历史中,哈佛培养出7位美国总统,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政界、商界、科技、文艺领域的精英不计其数。但有一点,他们都是铭记着“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的校训成长、成功的。正像《哈佛经典》的主编,该校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所言:“我选编《哈佛经典》,旨在为认真、执着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从古代直至十九世纪以来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作为一个二十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地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荒蛮发展为文明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这些文字是真正的人类思想的富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
从文献价值上看,它从*古老的宗教典籍到西方和东方历史文献都有着独到的选择,既关注到不同文明的起源,又绵延达三个世纪之久,尤其是对美国现代文明的展示,有着深刻的寓意。
从思想传播上看,《哈佛经典》所关注到的,其地域的广度、历史的纵深、文化的代表性都体现了人类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思想*,并用那些伟大的作品揭示出当时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实际高度。
从艺术修养的价值来看,《哈佛经典》涵盖了历史、哲学、宗教论著和诗歌、传记、戏剧散文等文学样式,甚至随笔和讲演录也是超一流的,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精品中的精品。
《哈佛经典》第19卷《浮士德》中有这样一句名言,“理论是苍白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让我们摒弃说教,快一点地走进《哈佛经典》,尽情地享受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智慧的快乐,真理的快乐。
书稿内容是哈佛大学专门组织该校著名学者对不同学科以通识讲座的形式作的权威讲解。本书囊括了诗歌、小说、戏剧、传记等经典作品和代表性人物,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语言优美睿智,可以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开阔视野。
诗歌
诗歌总论003
荷马与史诗025
但丁031
弥尔顿的诗歌036
小说
小说总论045
大众小说065
马洛里070
塞万提斯076
曼佐尼081
戏剧
戏剧总论089
希腊悲剧108
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114
浮士德的传说119
随笔与批评
随笔与批评总论127
以随笔形态出现的诗歌理论143
德国的美学批评151
批评的写作157
诗歌总论
卡尔顿·诺伊斯
卡尔顿·诺伊斯(1872—1950年),美国作家和学者。担任哈佛大学英文讲师和副教授。主要作品有《艺术的乐趣》《欣赏之门》《走近沃尔特·惠特曼》等。
人的内心总是会憧憬着另一个比现在所认识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不论他的精神世界多么黑暗,不论他多么孤陋寡闻,都或多或少会向往更广阔的地平线和更纯净的天空。在某一个幸运的时刻,地球好像为所有人创造了更远大的前景。然而当这一刻过去之后,世界再一次关闭,和从前一样实际、毫无保留而冷漠。但是,有些人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那是一种更锐利、更长久的观察力。世界给他们的心灵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前景。地球为他们穿上了美丽的外衣,无声的状态正诉说着存在,生活的奥秘展现着自己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足可捕捉那灵光闪现的瞬间,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刻却是转瞬即逝;而且,他们被进一步赋予了造型的力量,可以用持久的形式重现那个瞬间。凡是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大多数都是预言家,是先知;这些重现启示的创造者,可谓是艺术家和诗人。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和追求着什么,诗人已经找到。我们要迈步时,却对方向感到茫然,而诗歌具有跨越性。在我们长年积累的经验中,并不是没有发现世界的美,也并不是没有感知到事物在某个地方呈现出的意义。诗对这种美和这种意义做了丰富和形象的揭示。诗人让我们看到这个我们已经有粗浅认识的世界的另一面,虽然它是一个被美化了的世界。诗人从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但有些异乎寻常的积累中提取他所需的东西。诗人的视觉更清晰、更具洞察力,可以把事实美化,能展现那些未知的美。诗人对这种美的清新观察,激活了他身上那种惊奇的、快乐的情绪,并使他将其表达出来。在这种重新组合中认识这个世界,诗人从公共积累的经验中选择那些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诗人用语言造塑这些形象,用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他所看到的美,并透过外表赋予其更为深远的意义。正因为他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感受得更强烈,所以他才是个诗人。另外,正因为他有能力用震撼人心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而这些文字可以在我们的心底激起想象和意义。于是,诗人创造出了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借助诗人的艺术,我们永远拥有了这个世界,如果这是诗歌的职责和任务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它到底从什么地方得到灵感?借助什么达到高远的目标?
叙事诗的起源与流变
一个民族的古老诗歌都是以一个故事为蓝本而创作的。孩子们大都喜欢听故事,由于小小的心灵总是通过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来找到安慰,逃离他还理解不了的现实世界。而年轻人的想象力,还没有被世俗的现实所纷扰,所以对现实的束缚还不认同。精神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客观对象,他们总是为自己的内在生命所感动。自然力量可以随意影响人的命运。一个比其他人更狡诈、更有能力的人,成了英雄或被神化,久而久之便成了传说。一个孩子就是用这种方式赋予他小小世界里的寻常事物以勃勃生机,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和他那活跃且富于幻想的目的相适应。他把自己也安排进游戏中充当角色,上演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孩子们围绕这些角色编织起来的。孩提时代的想象力是有情节的,一般是人们以往的行为和讲过的故事——众神和英雄的奇幻冒险,王子和少女,骑士和被俘的贵妇,神仙和精灵混乱纠缠的命运。神话就这样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诞生了。
人类对故事的热情从未有过半分的消减。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中,在整个漫长的历史中,诗歌对生活中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然而诗歌的小溪来源于众多源流,在自己淌过的河道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从《伊利亚特》到《伊诺克·雅顿》,主题和形式,都经历了诸多深刻的变化。这种趋势,如同各民族发展自己的艺术和文化,也是从一般到优秀;从整个民族的利益,到个体的私事。从整个民族激昂和奋斗的表达中,个体艺术家或诗人逐渐发展出来。
原始诗歌的特征
在更久远的年代,所有人都在一起劳作和休息。部落的单个成员或个体公民都融入在部落或城邦的统一体中。他的福祉取决于群体的福祉,他的利益与整个社群的生活不可分割。这一事实可以对任何民族早期诗歌的范围和特性做出解释。所有民族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开始,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的时期。因此,“早期”这个提法有相对性。早期诗歌的典范,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虽然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而不是开始,但是比较早;此外还有英格兰的传统歌谣。从时间上来看,这两个实例彼此相隔了差不多2000年,然而作为早期诗歌,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这些作品都不属于任何个人。像这样的诗歌不是被创作出来的,而是自然产生的,它是群体生活中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整个民族共同关心的一个事件,涉及所有人命运的一个形式,为故事提供了原因和契机。一定会有一个人,无论是谁,甚至是无名无姓的,会给它开一个头。于是故事被不断地讲述:从不同人的嘴里被一次次地演化。后,又是一个人,无名无姓的一个人,确定了它的形式。于是,诗歌就这样被记载、保存下来。然而它依旧是一个民族的诗歌,不属于任何单独的一个人。
这样的诗歌通常有某些特征,可以证明它是大众的或是民族的。像《伊利亚特》和《贝奥武甫》这些范围更大的诗篇,通常来处理宏大的情节。诗歌颂扬的是宗族或种族共同拥有的英雄,或者是国王,或者是孔武有力或骁勇之人,并在民族的传说中广为人知。而众神也没有被忘记,他们在故事中一般扮演占支配地位的角色。同样,在口耳相传的民谣中,故事中的人物,虽然出身卑微,却产生了传奇般的魅力,从而成为颇具代表性的人物,而且通常在故事发展中非常重要。这类诗歌被民族的宗教信仰,或者被有关事物的性质和意义的模糊问答所刻画,并被赋予色彩。它通过这种类型的人物,开始丰富生动起来,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所感受到的激情,使得诗歌成了全民族想象的美好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它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解释与述说。
除了有韵文的形式以外,这些故事还具有使得它们成为诗歌的一个特征:它们追求与怀念的那个世界被美化了。它们的产生,是为了迎合人们对故事的喜爱,但它们所表现的情节,并非日常的细小事务,而是被提高被美化的,蕴含着所谓的“浪漫的魅力”。自由的想象在驰骋,为的是创建一个更美好、更深刻的世界。它们描绘的故事属于久远的过去,那是一个快乐幸福的黄金时代。它们认为,这才是世界的真正面目,要是现在和从前一样,或者能够重返过去,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放下不切实际的渴望,隔着遥远的距离,遥望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清新的晨光,远古时代的人们被英雄的模型所刻画。他们的贤德、他们的热情,以及他们的弱点,都比普通人更加尊贵。他们身处的那个世界,是一个更明朗的地方,可以呼吸更自由的空气。这种对事物的美化,使之变得光明、猛烈、富有更深远的意义,这就是诗歌的精神所在。
个人主义的发展
随着文明的发展,个体开始渐渐地从其所在的群体中显现出来。群体通过共同努力创造了生活的艺术,通过努力使得文化更加丰富了。随后,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即:各种各样的分工越来越倾向于分配给部族中的个体。终于有一天,出现了一个有着歌唱天赋的人。因为他意识到如今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运用父辈们曾经讲过的故事,用线把这些古老的传说串联起来,又把它们组成新的图画。像早期的诗歌一样,来表达集体理想,此时的诗歌由个体创作者在自己特殊的环境中酝酿而成,赋予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并反映了他自己眼中的那个世界。如此,诗歌成了他对个人生活的反映。
于是,叙事诗产生了一种新的精神。它的自发性、非个人性和客观性变得越来越少,它越来越多地向一种刻意而自发的艺术方向发展,诗人的自我感觉决定主题和表现形式。他选取素材的范围离他的生活越近,他笔下的人物就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具有感染力。支撑情节的人物更恰当、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想法与感受。他之所以选择描绘这些人物,是因为他们具体地展现和说明了他对某个耐人寻味的场景所形成的想法。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记述神话中的英雄贝奥武甫,以及他与海怪格伦德尔战斗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诗人网罗了形形色色的人,高贵的、低贱的、僧侣、俗人等,都是以一种幽默且忠实的态度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他们讲述在朝圣途中的所见所闻,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谈到诗歌的这种新走向,典型的要数修女讲的关于牧师的故事:
从前有个穷寡妇,青春不再,已过中年,
住在一间狭小的草屋里,
坐落于溪谷中,依傍在森林旁。
故事的主人公竟然是一只公鸡,名叫“乔恩特克里尔”!这只公鸡摆出一副很有学问的姿态来讲述他的梦,为了表现权威性,他还借用了一些古代伟人的名字。然而他还是无法逃脱无情的厄运(由“狐狸拉塞尔”来表现),而仓院内的居民们则为他的悲剧而齐声吟唱。从他模拟的豪迈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是在讽刺浪漫史诗的那种宏伟叙事方式。不过,它所提示的远不止是这些形式上的诙谐,诗中反映了乔叟对生活的批判,虽然有些尖锐,但实际上是很友善的,令人十分享受这种与诗人个性的亲密接触。自觉艺术的所有叙事诗都是这样的,不管是《仙后》《失乐园》,是济慈的《恩底弥翁》,还是《伊诺克·雅顿》;不管它是描绘浪漫传奇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是关于上帝之路与人类之路的奇妙辩论,或者是底层小人物的悲剧,我们都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更夸张的、更鲜明的世界,它始终为诗人表达自己设想的生活方式来服务。
抒情诗的兴起
在表达方式上越来越个人化这一形式彻底改变了叙事诗的意义,同时也促使一种性质和目的都与从前不同的诗歌的产生。当个人带着明确的自我意识在人群中崭露头角的时候,他就清楚地意识到,他所面对的生活,与其他人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激情,事件跟他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意义。头顶上广阔的天空,一片蔚蓝或点缀朵朵白云。广袤的土地向各个方面延伸,无数的色彩、形态、声音和骚动,汇成一幅宏伟的画卷。在所有活力所交汇的一点上,站立着一个在思考、感知和憧憬的人。来自周围世界的所有有影响力的光芒都聚集到作为焦点的这个人的身上。在对这些冲击做出回应的时候,他意识到,在这躁动的感觉和闪光的理念之中,有一种出人意料的美的和谐,他的存在充溢着丰富情感。他的愉快、惊异、敬佩之情,在内心波涛汹涌,渴望表达。在混乱之中,他建立了一种新的秩序,得到了他所感知的形象。他以文字为媒介,将这一形象在物质形态中具体化,让它根据自己的感知成形,把它塑造得与自己的情感相契合。大自然的充沛脉动使他放声高歌,用和谐的音符表达他的观察和感受。就这样,在世界的美及其内在意义的促进之下,抒情诗从此诞生。
它不在那洒满阳光的山冈上,
也不在那光芒四射的阳光里,
既不在奔腾的浪花里,
也不在那静静的溪流里。
但有时蕴藏在人的灵魂里,
渐渐地穿越他的痛苦。
那优美朦胧的月光
洒满了他的脑海和心田。
如此,客观世界一直用美好编织着玄妙的图画,有时极为含蓄,但基于面对人类心灵的热忱探求,后总是会坦露它们的秘密。虽然,抒情诗看上去好像是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但往往是从面对世界的满腔喜悦中爆发出来的。
夏天来到了我们中间,
鹧鸪鸣叫,
麦田发芽,草地开花,
林木也葱郁,
鹧鸪在歌唱!
母羊在与小羊赛跑,
牝随犊奔,
牯羊在跳舞,雄鹿在欢跳,
鹧鸪在和鸣!
鸪鸟,你啼得美妙,
不要停止。
鸟呀,你婉转的歌声
将万世飘扬!中世纪英格兰著名抒情诗,朱湘译,参见《番石榴集》,第14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对鸟的啼鸣,诗人做出了反应,他的喜悦、热情自然流露,并化为形象,他的音乐奏响了春天的旋律!上面这首诗是早期的一首英语抒情诗,不论是从它的精神、形式,还是从它的内容来看,它都是名不虚传的极具抒情诗性的春天的赞歌。
因为抒情诗发乎情。所以,歌唱是它感人的精神。
我吹着牧笛从山谷走来,
我吹出欢乐的乐章,
我看见云端上有一个幼童,
他笑着对我说:
“吹一曲羔羊的歌!”
我就愉快地吹了起来。
“吹笛人,请再吹一遍。”
我又吹着,幼童流下了眼泪。
“放下那欢乐的笛子,
唱起你那快乐的歌儿。”
我再唱起那支歌,
他听着,泪眼儿汪汪。
“吹笛人,把他写成一首诗,
好让大家都能看到。”
他说着就从我眼前消逝,
我拿起一根空心的芦草,
用它做成土气的一支笔,
蘸着清清的水,
写下了快乐的歌曲,
让每个小孩听出了欢乐。袁可嘉译,参见《布莱克诗选》,第3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抒情诗来源于对音乐的冲动。但抒情诗那脆弱的、精美的载体,更有能力承载无穷的变化和无比丰富的内容。它可以抓住刹那间的情感,就像一缕芳香;也可以把它放到成熟的经验里。抒情诗更适合:唱出来,它是自由的,从广阔无边的天空和大地,到内心深处隐秘的角落。
抒情诗的范围
抒情诗是诗人的情感丰富的表达,比起任何其他诗歌形式,它更能反映诗人的心境,表达他的情感程度。但它也能担负思想的重荷,的条件是:应该给思想插上翅膀,让它冲破抽象的束缚,化作充分具体的生命,并有着温暖生动、丰富多彩的形象。从简单的意义来看,抒情诗只是一声呐喊。一份出人意料的对美的生动设想,释放了欢乐的深度之源,而情感,和着优美旋律的节拍,发展成汹涌、热情的文字。
你好啊,快乐的精灵!
你似乎没有展开翅膀,
从天堂或天堂的旁边,
以波澜起伏的乐章,
自然淳朴的艺术,倾吐你的衷肠。
向上,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飞翔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空,
永远歌唱着飞去,歌唱着飞去。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光芒,
晴空里霞光万丈,
你沐浴着阳光飞翔,
你是充满喜悦飞向远方的精灵。江枫译,参见《雪莱诗选》,第120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一只云雀在歌唱,拨动了诗人那乐于描绘和点缀性情的琴弦,幻化成一支难得一听的乐曲。它让我们浮游在鸟儿的歌声之上,这就是诗歌的精神。
另一位诗人更直接地表达了这种对美的刹那感受:
轰响的瀑布
似激情;震荡着我的心,
高崖、峻岭和苍翠而幽深的树林,
那斑斓的色彩激起我欲望的冲动,
这是一种激情、一种仁爱,
没必要思维提供间接的魅力,
无需用双眼换来情趣。黄杲圻译,参见《华兹华斯抒情诗选》,第79~8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清晰直观的视觉可以伴随着洞察力让诗人看得更深远,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并把更丰富的蕴意倾注到他那宝贵的诗行中:
我学会了观察自然;
不再像粗心的年轻时那样,
我时时倾听着无声而忧郁的人性之歌。
这阴柔的歌声
却蕴藏巨大的力量,
使心灵变得如此纯洁平静。
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打动,
让我感到灵魂升华的快乐;
这是种庄严感觉,
感到落日的余晖、浩瀚的海洋、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和人类心灵,
已经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激励着所有的人,
在世界一切事物中前行。黄杲圻译,参见《华兹华斯抒情诗选》,第80页。
作为诗歌,这些韵文本身并不仅是冲动的抒情。它们和庄重的音乐相类似,能使平静的心灵升华。在诗中“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变成了“宁静心境中的回想”。但是,它们描写,而非述说抒情的心境。它们依旧充满了情感,正是这种情感,提升和增强了构成这些诗的实际素材,因此,它们才是真正的诗歌。但是,思想的重担通常会阻碍那种感情的升华,而这种升华才是抒情的本质。
人类的精神能力制约了抒情诗的范围,它的范围与人的精神和心灵的高度与深度是相同的。一首抒情诗,就是诗人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语言形象的魅力。通过创作音调和节奏,使灵魂能够歌唱,对美、奇迹和深奥的秘密所作出的某种阐释,是根据他所认识和感受到的事物对生活所做的诠释。它可以用生动的短语描绘一只蝴蝶或一个世界;它好像可以在灵光闪现的一刹那,用内涵丰富的词语揭露出生活的巨大秘密,并发现真理。抒情诗可以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歌曲;它也可以是一支有力的颂歌,解决争执,赞美万物。没有哪一种心境会抵制抒情诗,欢乐和悲伤,希望和悔恨,号啕大哭和放声大笑,全都囊括其中。它典型的格调是突出的个性。但真正的诗人往往把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属于自己的一隅美景幻化为宇宙的图画,向无边无境的远方展开,把他个人的快乐和痛苦转变为强大而普遍的激情,让每个人都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
诗歌形式的要素
跟其他人相比,诗人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他看待生活的方式更富有激情、更具有美感。大自然通过展示斑斓的色彩和多变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他被这种展示所带来的壮丽或柔情深切感动,对塑造生动形象的世界深切感知;对人类目标和命运不断变化的意义的深刻洞察,激活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他的情感驱使他表达自己的认知,同时巧妙地传达思想的负荷,用语言符号组织起井然有序的画面,这一画面再现了源自外部世界的形象,但赋予它们以想象,蕴含了更深远的意义。
闪光,
从未有过的光芒,无论陆地还是海上,
那是给神的献礼,是诗人的梦想。
就这样,在感情的驱动下,凭借洞察力,他改变了世界和生活,这就是诗人的魅力和秘密。因此,诗歌的范畴可以扩展到整个宽广而复杂的经验世界,从中获取灵感,搜集材料。可是,生活能够用诗歌来设想,而观念却要用文字来表达。要想赋予诗歌的表达,韵律就必须贯穿整个主题,不管它披着什么样的外衣,都有强烈的情感爆发,刺激诗人用语言的画面来表达他的想法,这种词语的画面就是一首诗。
诗的冲动,来自想象和情感,表现为语言,然而语言是依照有节奏的律动流淌的,在它的规则中浇铸成型。就如同吟咏诗歌旋律的素材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这些要素同时也构成了后的总体形式。这一形式,由词语的有节奏的律动和它们在词语画面这种把诗歌比作一种“画面”的联想,还要感谢JW麦凯尔教授在牛津大学所作的关于诗歌的讲座。中的终排列而形成,这就是诗歌。而且,这一形式既非偶然,也非随意,而是被人类心灵和精神的本性所激发的。
韵律的性质及来源
在每一首诗歌里,都有一种韵律在跃动,如同活体内奔涌着血液的一样,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灵魂。实际上,韵律就是世界的心脏。白天黑夜,潮起潮落,春去秋来,我们的一呼一吸,天空中的斗转星移,都回荡着它雄壮的音乐。不论是生活中一些渺小的事务,还是地球在恒星间的运动,在这其中,韵律永远都是一项运动原则,一切连续不断的活动都自然而然地遵循这一原则。它使得运动更自如,如同劳动者——不论是铁匠的锤子在铁砧上的有节奏的敲打,还是纤夫漫长而整齐的号子。士兵迈着一致的步伐,减轻了长途跋涉的辛劳。运动有了韵律变成令人愉快的一件事,犹如轻歌曼舞。所以,对外部事物中的韵律感受,是轻松而愉悦的。所以,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来说,韵律本质上与人的精神是相协调的。
情感像宇宙的秩序一样充满了生动的韵律,只要不停止,它通常会在韵律中表达自己。对美的感悟所带来的情感,或者是深刻观察生活真理所伴随的兴奋,都使人心跳加快;这种激情迸发的状态转化为文字的表达,再现了它们那种本源的刺激性和有节奏的跳动。如此,一首诗诞生了。有些学者曾经说过,从其初形态来看,诗歌仅仅是工作和游戏中身体运动的韵律所带来的有节奏的声音参见弗朗西斯·B格梅尔——“诗歌的缘起”。。一个女人在两块石头之间碾压玉米,通过没完没了的吟唱、毫无意义的语言来保持节奏。一支古老纺纱歌谣的片段回响在奥菲莉娅不知所云的语言中:“你得唱啊噢,你叫他啊噢。嘿,翻来覆去,多么协调!”此处为卞之琳译文,参见《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第14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一些男人高声吼唱着他们的战歌,同时踏着舞步转圈。少男少女交替吟唱一首歌谣的诗行,不断重复着叠句。整个漫长年代里诗歌的发展变化也同样适用这个原理。从早期的到近的诗性冲动的表现中,在物体运动的本能音色中,在成熟艺术高度精练的创造中,事物核心中那深刻的音律得到了表达。
看噢,与古人一起,
人的本性之根,
纺织着歌谣
那永恒的激情。
在世界心灵的深处
坐落着它的根基,
与万物纠结在一起,
与万物孪生。
而且,除了向着音乐,
向着和谐的声音和韵律
无休无止地接近,
什么才是自然的本身?
端坐在宝座上的神祇
是老的诗人:
整个宇宙都向着
他的节奏靠近。威廉·沃森。
这就是诗歌中韵律的开始和缘由。不论诗人的心情怎么样,不论它是满腔喜悦的爆发,还是深思熟虑的宁静,他的诗行都是其情感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可以听得到。同时,向着和谐的韵律迈进。荷马的六音步抑扬格诗行那快速而持久的音符,讲述着英雄们的所作所为;弥尔顿的五音步抑扬格诗行那肃穆典雅的行进,表达着天堂和地狱的戏剧。雪莱的云雀冲入云霄的翱翔,还有勃朗宁的疯狂骑行中沉重的蹄声。不论是向前猛冲,还是稳步行进,或是展翅高飞,诗歌的轻快节奏都传达了紧张的情绪及其内在的张力。
韵律的效果
诗歌把自己的能量传递给听者,并引起他情感的共鸣。诗歌跟其他各类文学有很多共性。散文能够展现得到升华的世界图景,如同在长篇小说中一样;它也能够激发行动,如同在演讲中一样。事实上,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在其内部都可以有一种持久不变的因素。能够把诗歌与散文区分开来的,主要是这一因素当中明确的韵律。借助韵律,诗歌的感染力变得更直接、更强烈。心理学家会说,在我们的有机体内,“模仿活动”在运行,在我们身上唤起相应的情感。韵律还使得感知更简单,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源泉。如果控制得当,它还对强调诗行的智性内容有所帮助。诗歌形式中的韵律并不是一种机械的装置,而是内在激情的必然反映。在正常状况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并不是一连串交替节拍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或者说是“单调的节奏”不断回响,而是通过重音的微妙变化,与情感的推动和词语的意义相结合,它可以在起伏的波动中展开。内在潮水的波涛汹涌,可以在舞动的波浪上停止,光与影的不断变化,在中心统一体的表面之上呈现。音节在不断变换步幅,附和着内在的规律。
来吧,美丽而使人心安的死亡。
围绕着世界如波浪一样起伏,并安详地走来,走来,
在白天,在黑夜,对全体,对个人,
轻灵的死亡迟早会来临。赵萝蕤译文,参见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第58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就这样在一首特别美丽的诗歌中穿行。音节在这里并非主角,但我们还是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一种深长的律动紧紧抓住了我们,把我们带进了它的感情中。对这样的诗,我们心怀感激赋予诗歌之名。
但是,一首诗仅有韵律是不够的。只是不知所云地、单调地重复一些词句,并不是诗歌。重复中一定要有前进,重复一定要把自己构建成一个图案。哪怕是点滴的体会,也要真正理解,至少要有所领悟,一定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在外部世界的纷扰中,人的精神要追寻秩序和意义。大自然使诗人在寻找自己的韵律,这就是他的灵感。当今,诗人都设法使大自然顺从于自己的表达目的,这是他的技艺。他的性情气质在宇宙的势力范围内有所震撼;而今,他的灵魂,也就是形成他的感知和意志的控制力与组织力,进入了一个统一体。在与韵律的组合,他创造了和谐。就这样,他的诗展现了印象的全貌。他所描绘的图画是通过重复单一因素建立起来的:音步组成了诗行,诗行组合为诗节,诗节模仿一个常见的设置,逐一推进,直到后。这里,结构也不是机械的或任意的,每一行诗的节奏都与感情的起承转合相契合,整首诗的形式是一致,符合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观念。
诗中的语言
诗的载体,或者说表达方式,是语言。画家创作时使用色彩,雕塑家用形态,音乐家用音符。作为感觉,色彩、形态和音符本身是令人愉悦的,它们依据它们想要表达的对象达到的力量,进而变得更美,并且更有意义。语言也一样,其本身就具有价值。当它们被用来表达美和感情的工具时,它们便能够给一首诗的韵律添加旋律。这一般通过押韵来实现,进而达到完美和谐。除了给语言增加音乐价值之外,如果娴熟地把握押韵的话,对诗歌的内容表达,突出语言的意义也有益的。旋律因素中不太重要的成分有半谐音、头韵和音色。半谐音是音节内同一元音的重复,但跟随不同的辅音,比如“形状”和“伙伴”。头韵,结合重音,是盎格鲁—撒克逊诗歌根本的韵文原则,如今人们冒着由于过度装饰而掩盖意义的危险来使用它。音色的旋律品质更加深奥玄妙,它是通过声调的品质及其音节的音值来表达词语的意义,比如,在“在充满芳香的昏暗中,她的头发松懈开来”这句诗中,元音音质的缓慢变化好像给形象带来一种声音上的朦胧感。这些都是诗人的全音阶中的音符,是诗歌全音阶的注释,用来加强其技艺在感官上的感染力。
然而诗歌不只是在情感和感官上的表达。依据词语这一载体,它适用于表达智性的观念——从某种程度来看,绘画、雕塑和音乐的艺术并不适合表达这样的观念。但是,在表达这些观念时,它并不是依靠抽象的词语、而是用具象的方法来增强其表现力。词语不是色彩或形态,但它们能够依靠形象来暗示色彩或形态。情感一直有一个对象,它唤起情感,表达情感。诗人用词语中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有着相似情感的其他人来说,这也是象征和默契。观念就是这样使自己变得具体、温柔而生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触发他们的情感。语言的这种激发想象、唤起情感的力量,正是诗人的技巧,很难对其进行分析。它依附于语言音节的声调之美,表现在语言的本身和韵律的组合中。它来自于生动的形象,源自于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就如同浸入肺腑的空气附着在语言的四周。
灿烂的星!我祈求像你那样坚定——
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辉映,
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
像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
不断望着海涛,那大地的神父,
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约翰·济慈著,查良铮译,《穆旦译文集》,第3卷第41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这种语言音乐的魅力很难说得清!它只能意会。所以,除了遣词造句的普遍意义之外,语言还有更丰富的表现力。这种意义就是诗人的创作,通过他对文字进行恰当地运用,将人们所熟悉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诗人的技巧就如音乐家的谱曲。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诗歌的形式通过它的韵律,唤醒整个生命并与之产生共鸣;通过旋律优美的音符,使读者感到快乐;它和谐优美的和声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通过文字形象唤起大脑的想象力。所以,诗歌通过事实增加了它的自身价值,以及它的感情价值。然后,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在抒情诗中,这种融合为紧密。我们可以体会到,用其他方式,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诗歌的精髓和奥妙在于歌唱。
一首诗便是生命在一个瞬间化为圆满的片段。它使人的感官所唤起的印象变为美的形式,并由此幻化出一个更美好的事物。它在事物的核心捕捉有力搏动的韵律,使它们成为赏心悦目的图画;它的文字旋律唤醒了人们灵魂中所渴望的天籁之音。它用非同一般的光亮映照着生命,但它也是虚幻的,这是由于它所表现的超越了大自然的真实,了解了人们内心总是愿意相信的美好是上帝永恒的华丽服饰。诗歌其实是现实了更高,更明朗的形象。诗人会围绕生活,并很好地把握它。他既不是一个自然过程的观察者,也不是一个被动的观众,只是冷静观看人类命运的看客,他倾心他的所见所闻。就如同对一个情人。世界在他的手里生产出了诸多美好。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视觉力量,他从客观角度看待生命,虽然只是惊鸿一瞥。灵感幻化为完美的形象。对诗人来说,真实是作为美而展示出来的,但这种展现没有止境。所以,一切伟大的、真正的诗歌,都是灵感的呐喊。它是一个不断实现而又不断想要超越世界的梦想。用一位智者的话说:“诗歌是所有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像人的心灵一样千古不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