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001100
《基因战争》结合了对人类繁衍机制的深刻分析,以及对家庭成员行为的复杂性的独特观察,通过受孕失败、分娩之苦、手足之争、父母偏心、单亲扶养以及青春期叛逆等生活场景的描述,深刻揭露家庭冲突的表象背后深层的基因奥秘——以牺牲他人利益确保自己基因存续的意志。
作为一名知名生物学家,罗宾贝克站在演化生物学的角度探索家庭冲突的根源,其理论极具说服力。正如书中所言,“在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里,内在冲突是一种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且重要的特征,少了冲突,大多数人将无法从此经验中得到更多利益”。
家庭是战场的前沿。虽然我们的意识里都渴望平静的生活,但我们内心的驱动力却无法平静地处于争夺之中。为人父、为人母、教养与照顾,在这些深层的人类本能之下,存在着另一种更深奥的寂静——以牺牲他人来确保我们自己基因存续的意志。
第1章 暗潮汹涌
场景1 肥皂剧
第2章 准备就绪
场景2 受孕计划
场景3 战役时刻
场景4 达阵成功?
第3章 大功告成
场景5 怀孕期的鱼水之欢
场景6 害喜
场景7 分娩
第4章 婴儿战争
场景8 哺喂母乳
场景9 无眠的夜晚
场景10 产后忧郁
第5章 胜负之争
场景11 公平竞赛
场景12 质胜于量?
场景13 弧注一掷
第6章 家庭冲突
场景14 手足之情
场景15 父母亲的偏爱
场景16 乱伦
场景17 儿童虐待
场景18 单亲抚养
第7章 迈向祖父母之路
场景19 打好基础
场景20 反叛、探索与离家自立
场景21 伴侣的选择
第8章 为人祖父母
场景22 祖父母的照料
场景23 繁衍之后?
场景24 家庭的协助者
第9章 人生的尽头
场景25 后贡献
谢辞
进阶阅读
亲子关系与家庭生活影响着每一个人。大多数人都曾经历亲子关系的两面:先是为人子女,然后在二三十年后为人父母。很多人对家庭生活充满怀念,但也有许多人宁愿遗忘。为人子女与为人父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在和谐的家庭中,日常生活的压力与紧张氛围还是会时常出现。事实上,对有些人来说,家庭生活原本就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战争。而在所有的家庭里,婴儿都意味着战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当发生家庭冲突时,许多人会倾向于责怪自己(或者配偶、父母或祖父母),怀疑自己或他人没有尽职尽责。本书将带你了解,在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里,内在冲突是一种正常、不可避免且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冲突,大多数人将无法从此经验中得到更多利益。这种矛盾是本书所欲阐述的主旨之一。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和我前一本讨论人类性行为的著作《精子战争》(Sperm Wars)一样,每个主题都将以一段案例分析般的小说式场景揭开序幕。本书中的场景描绘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或成长经验中的某个阶段,并凸显此阶段的一些议题,接着就是关于场景中主角们行为的解释。有些主题是很常见的,比方说受孕计划、害喜、分娩之苦及无眠的夜晚,有些则是对非法行为的探讨,例如乱伦、虐待儿童等。
本书同《精子战争》一样,以演化生物学的观点作为讨论的理论和哲学视角。此观点将是所有讨论的基础,因为我们将从演化起源的角度解释人类的种种行为,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只是其中的两个主题而已。其他学科,诸如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都是以人类特有的构造、化学物质及行为模式为前提,继而追溯其因果关系。相反,演化生物学所关心的却是产生这些构造、化学物质和行为模式的基因程序设计是如何形成的。
演化生物学的技巧非常简单。不管讨论的对象是人类行为的哪一个方面,演化生物学家首先都会着眼于此行为对于繁衍产量(也称为繁衍成果)的影响。我们认为,某种行为之所以会普遍存在,必定是因为该行为能够提高繁衍成果。这听起来似乎相当直截了当,但正如我们将在书中所看到的,可能提高繁衍成果的行为方式并不总是明白可见。演化生物学家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解释它。他们的做法是,将某项解释置于人类祖先的环境脉络(也是演化出现代人类情境的时空脉络)里加以判定,然后再从其他物种的脉络里寻求佐证。如果同样的行为在相当广泛的人类文化和其他物种中都普遍存在,而且在所有情境下该行为提高繁衍成果的方式都一样,那么演化生物学家便能够确认此项解释是合理的。他们通常也就能据此假定,与这项行为有关的化学、神经及细胞基础已经由演化过程而被设计到人类的基因构造之中。
从媒体与大众对《精子战争》的反应可以明显看出,对于许多人而言,该书主要揭露了即使像性行为这样复杂的人类行为,也有可能是被自然选择预设好的。我们预期本书的读者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虽然这点相当重要,但如果让本书读者对于为人父母的行为思考到此为止的话,是非常可惜的。演化生物学家对这一行为的分析之所以令人着迷,主要是因为这种分析可以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存在于每个人经验当中的这些行为和情境。为何女性会为害喜现象所苦?为何婴儿的哭声如此凄厉?为何兄弟姐妹的意见总是相左?为何青少年有反抗及流浪的欲望?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身就非常有趣,它们同时也是人类亲职行为演化过程的全体图像的一部分。
如同大家所意料的,支撑演化生物学家这种研究取向的思想基础,是达尔文物竞天择的演化论。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演化,和长久以来无数讨论生命意义的哲学论文所聚焦的主题完全无关,本书所关心的自然选择并不涉及这类哲学性辩论。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演化甚至不是生物学的:它仅仅是一种数学,也就是说,它是不开放论证的。
演化生物学的原则如下。如果某些行为事例与基因因素有关,并且具有某种相关基因形式的个人,比具有其他基因形式的个人拥有更高的平均繁衍成果,那么基于数学的确定性,人口终将由前者主宰。我们当中大多数的人,都是那些在当时繁衍成果为辉煌的祖先的后代;只有少数是那些较不成功者的后代;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人是那些根本没有繁衍者的后代。亲职行为在人类繁衍成果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这代人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往那些质父母的后裔。
这个原则不容否认,且应当广为大众接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似乎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尽管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他们的身体构造和健康状况是其自身基因的产物,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接受其行为与基因有任何关系。他们毫不怀疑自己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和肤色是由父母的基因所决定的,也相信许多疾病(比方说,乳腺癌、纤维囊肿)遗传自父母。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依然拒绝相信,我们的行为也有可能,是由从先祖那儿遗传来的基因所决定的呢?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行为受到基因的影响甚至控制。举例来说,男性的性偏好、杂交的性向,以及性格中的暴力倾向等,受到体内制造的睪丸素数量或其他男性激素作用的影响。这部分与睪丸的大小有关,而睪丸的大小由基因控制。再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双性恋。这很显然是基因上的遗传,只有偏见会否认这样的观念。很多心理症状现在也被认为与基因遗传有关,例如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也是一个例子:有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尤其是美洲印第安人或日本人的后裔,以及某些欧洲人后裔,遗传了无力对付酒精的基因。当今的遗传学家甚至认为,暴力及反社会行为也与基因有关。
不能接受行为具有基因基础的原因之一,是人们不愿承认我们的行为由某种化学物质而非理性所驱使。我们倾向于认为大脑是主控者,仅仅因为感觉起来是如此。但研究逐渐揭露事实并非如此。试问那些被忧郁症困扰的患者,他们能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施以多少心智上的控制;再问问那些季节性忧郁症(一种因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过少所引发的忧郁症)患者,答案呼之欲出,对此完全无能为力。这两类患者的真正病因,是脑中所含的某些化学物质过低(例如血清素),他们的感受会随着化学物质和脑部被影响的区域而有不同。或者问问某位女性,她能对月经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情绪反应做出多少控制呢。答案是类似的。她在情绪上与行为上的所有变化,都受到化学物质和激素作用的影响,而这些物质的产生是由基因控制的。
即使那些能够接受其身体构造、化学物质及行为与基因有关的人,往往还是很难接受他们没有能力控制自身基因的观点。任何暗示他们仅是其基因机器下的一个底盘的假设,都会让他们感觉很不舒服。就算他们不介意做个底盘,也起码希望自己同时是个驾驶员。当然,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类是其基因的承载工具:人们带着基因移动,并在人生旅途中的不同旅站让它们的复制品(存在于精子或卵子当中)下车。但是,基因的驾驶员是其自身——是基因让一个人从受精卵长大成人,是基因决定一个人的性别。如果是男性的话,基因会决定他应当长成什么样子,应当如何被组合起来,脑子应当如何构造,激素应当有怎样的质量……而且,通常还会决定他应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甚至,连承载基因到处跑的底盘也是由基因构成的。不管喜不喜欢这样的论调,我们都无法回避这样的结论:行为是基因协调的结果。
当然,这并不表示环境与经验对人类行为不具影响力。大脑就是由基因配线并灌入程式以记忆过去的经验,在置身于新的状况时,能够运用这些经验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如果这项反应不太合适,默认的程序会告诉大脑吸取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基因甚至早在生命初期就已在大脑中设好程序,让大脑能根据其早期经验调整好它的“线路”。
大多数时候,人类的身体都会自行运作组织,不需麻烦到大脑,方便大脑专心做好它擅长的工作——监控和记忆那些可以被看到、闻到之类的东西。大脑同时也被设计成可以记忆我们身处何处、将东西放置于何处、我们与谁在一起,以及如何从某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等信息。它会尽力确认我们不会被老虎吃掉,或跑到公交车下面,这些是大脑的专长。身体事务给大脑的干扰越少,它的表现就越好。不过,偶尔还是会有身体必须跟大脑合作的时候。
以人类身体需要补充食物为例。事实上,身体一旦产生饿的感觉,通常在检查过现有的化学物质,以及缺少什么蛋白质、维生素或其他的东西之后,才会有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饥饿感。此时身体会产生一个想法送到意识之中:“也许来根香蕉不错”“不要苹果——是香蕉”。的状况就是,此时大脑会开始回忆(或者是理解),哪些距离自己近的地方可能会找到香蕉,然后把时间、地点等信息传给身体。当然,大脑认为整个想吃香蕉的过程是它自己的主意,事实则不然。想吃香蕉是因为身体已经产生了上百万次对化学物质的检查,而这些检查是由基因预设的——基因设定化学物质的量到多少时,该通知大脑驱使身体去寻找香蕉。让整个程序有点不同的是机会主义作祟的时候。如果眼睛看到附近有一根香蕉,大脑会告诉身体,身体在快速检验之后会说:“是的,化学物质已经快到安全库存量了,吃吧。”或“不,已经够了,先等等吧,不过如果看到苹果的话……”
性、亲职行为,以及行为的其他所有方面的运作方式都和饥饿如出一辙。基因会提供指示,身体会带着它们,一旦需要,就会请大脑记忆或计算,如何将适当的反应表现得好。至于我们的基因,则一直受制于自然选择曾经对待我们祖先的方式,不管我们扮演的是父母、情人、学者、勇士、竞争者或生命中的其他任何角色。本书探讨的大多数行为,包括潜意识驱使而成的行为,都受基因和体内化学物质而非大脑的控制。本书不关心人们如何在意识层面上,合理化他们所作所为的原因。演化生物学关心的是人类实际做了什么,而不是他们想什么、说什么或感觉什么。在本书中,我们特别关心的是人类行为影响其繁衍成果的方式。
人类在潜意识里就被预设好该如何为人父母,而且,如同先前提到的,他们被预设好要成为优良且成功的父母。为什么呢?因为几千年来,那些不成功的父母,或是从不曾为人父母的祖先,仅留下极少(甚至没有)后代可继承他们的性格。而我们这些成功父母的产物,则全都带着那些催促着自己该生下一代的基因。这些基因在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为我们如何胜任父母的角色做好了准备,引领我们在中年时期克服为人父母的种种困难,并在年老的时候反省自身成败。当然,这本书的读者有许多不会或还没有为人父母,也许其中很多人会坚决地说,为人父母不是他们毕生所求;同时,也有些人其实非常想为人父母,却始终无法受孕。所有这些人可能都会觉得,他们的例子足以作为反例,因此无法推论人类确实是天生被预设要为人父母的。但是如同我们将会看到的,这些避免或无法为人父母者在这个故事中所占的分量,与那些拥有两位数子女的“大地之母”和“大地之父”是不分轩轾的。
人类在为人父母这件事上,拥有相当多样的程序设计和基因策略。这种多样性不仅奇妙,也是自然选择据以持续运作在现代人类身上的原料。某些基因预设程序运作得比其他程序更好,所以有些人可以成为比其他人更成功的父母。
对于演化生物学家而言,为人父母是一种竞赛——一种基因之间的竞赛。当然,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基因在比赛,但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之间、个体之间的竞赛!其实两者是相同的。在每个世代里,基因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套装,每个组合又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每个基因都期望能和其他基因组合,以便制造出一个繁衍能力好到足以让该组合中的每个基因都能取得优势地位的后代,从而达到其繁殖的目的,实现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野心。从这个观点来看,每个套装组合,也就是每个个体,都是基因的实验。在每一个世代里,都有些实验相当成功,有些成就平平,有些则彻底失败。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讨论差异性的问题。如果自然选择已经严格地在每个世代中筛选出成功的行为,为什么人类的行为不采用同样的方式(甚至日臻完美)?事实上,有许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演化并非如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区分出这个过程中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其一涉及演化的机制:在某些情况下,自然选择会预先安排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为,但这些行为都具有同样良好的繁衍成果。其二涉及演化过程的一项特征:自然选择发现要塑造出一种完美的反应是非常困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行为各不相同,而且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成功。
接下来,让我们考虑以下事实:,自然选择设计让人类的行为有所差异,以取得同样良好的繁衍成果。举例来说,在《精子战争》中我们曾经详尽讨论为何有些人是异性恋,有些人是同性恋,而有些人则是双性恋;为什么有些人会为金钱出卖身体,而有些人会成为强奸犯——这些全都是达到繁衍目的的不同方式,并各有着其独特的优缺点。某种行为能否成功,经常取决于有多少比例的人追求这种方式,而演化就是决定这项比例的因素。更有甚者,演化不但决定了每个不同行为方式的比例,而且会让每个策略都能达到同样的繁衍平均值。的确,人类由成千上万个个体所组成,当每个人都在潜意识中追求繁衍上的成功时,就可能会有某些人的策略与常见的不同。因此,演化往往导致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性,而非共同性。
第二,人类之所以能借由不同的行为表现达到相同的成果,是因为自然选择使人类可以运用情境策略改变其行为,以适应周遭环境。我们在基因上被设计成能检验自身所处的情况,并据以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意味着不同个体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他们的环境不同,但所有的表现都是在此情境下的反应。当然,旁观者也许很容易误以为情境策略根本与基因无关,人类的行为表现完全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但事实是,那些先行侦查情况然后据以反应的指令,就同其他所有策略一样,都受到严格的设定,并且是基因上的设定。
现在让我们继续讨论第二个层面——自然选择发现要设计一种完美的反应相当困难。这有几个原因:,自然选择无法快速地除去比对手稍稍逊色的基因。较不成功的基因终究会在世代交替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可能需要好几百年才能完全消失。与此同时,人类还是会持续地从他们较不成功的祖先那里继承这些基因,也因此表现得比同一代的其他人不理想。
第二,新的基因由突变而来,而突变的概率是很低的。但是既然我们身上有这么多基因,总有人会带着一个或多个从父母或祖父母那里得来的突变基因。大多数突变的基因也许只会对我们的行为表现造成些许影响,偶尔会有某个突变基因,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制造严重的问题。有时候突变也可能带来进展,为我们和子孙带来超越同代人的优势。此时,自然选择便会在未来增加此种有利基因的占有率。但除非某个基因一开始便经由突变产生,否则自然选择是无法产生拥有完美策略的后代的。与此同时,既然自然选择只能在现有基因之中求取表现,即使是成功的人在策略上也不是完美的。
我们曾经说过,人的行为并非完全由环境所决定,但是环境的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我们之所以无法一直采用完美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正是环境的不同,包括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的不同。在某时某地获得极大成就的基因与行为表现,在另一个时空却可能完全行不通。五十万年前,人类还赤裸着身体,过着猎食、采食的生活。现如今我们具有的许多基因,正是世世代代从先祖特殊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在那之后,许多人类社群经历了数万年的穿衣文化,以及一万至一万五千年的畜牧和农耕生活;近,也有许多社群经历了为期数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当然,有些基因可以历经上述各种情况的考验而始终耀眼成功,那也将是我们今日大多数人所拥有的基因。而某些基因虽然在原始或农业时代臻于,接着却只能挣扎求生甚至消失无形。我们之中仍保有这些基因的人会发现,想在现代环境中与其他人竞争其实并不容易。
有可能在我们所拥有的基因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其中或许有某些是近期的突变结果)有助于我们适应现代的工业环境,而这样的基因很可能十分零星而且不一致。举例来说,某个人可能会同时拥有一个能强化其肺部功能以适应空气污染的基因,以及一个对人造化学产品极其敏感的基因;另一个人可能具有一个让她可以抵抗现代性传染疾病的基因,以及一个会令她对药物产生依赖心理的基因,从而妨碍她的繁衍。让大多数人都能全部拥有适合现代生活环境的基因,还要好长一段时间。然而到那时,环境很可能再次转变。演化也许一直在追求完美,但很少有时间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无法全体达到完美的后一个原因是,演化不只为人类服务,它同时也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服务。我们逐渐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每件事的成功,从简单的生存到错综复杂的择偶,都仰赖于我们的基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仰赖于我们的基因兵团在人类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与成千上万突然侵袭我们的有机体的战斗成果。这些有机体包括病毒、细菌、绦虫及其他寄生虫等,它们都想利用我们的身体达到生存、成长及繁衍的目的。有些疾病症状明显,例如麻疹;有些则不那么明显,症状小到我们从来不曾注意。但它们都有可能让我们丧失活力而横生意外,而且影响生育能力与外表吸引人的程度。因此拥有抵抗疾病基因的人,会比其他人达成更高的繁衍成就。
同样,可以以计谋胜过人类基因与生理机能的有机体是成功的。当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可以抵抗疾病的基因时,它同时也偏好那些人类抵御不了的有机体。宿主期待以计谋取得演化上的胜利,让寄生虫灭绝;寄生虫则期待有朝一日让宿主灭绝。不过大多数时候,双方都被封锁在演化的竞赛之中,两边都试图发展出完美的基因以终结对方的抵御,与此同时,双方也都在相互钳制的不稳定平衡中共存着。结果是,双方终其一生和终其世代都无法臻于完美。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想法:现代人似乎已站在演化之外,自然选择已经无法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然而这是一种迷思。事实上,自然选择对当今人类的影响程度,和它长久以来对人类祖先的影响毫无二致——改变的只是这种力量的本质。自然选择在基因借由不同个体演化与普遍化做出贡献之前,不会停止它对任何物种的努力。现代人类的状况距离这个境界还很远。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都将对大部分仍得仰赖于我们携带的个别基因的后代产生贡献。现如今,我们当中越多的人遗传到上一代的成功基因,我们之中成功的基因便越能主宰我们的后代。同理亦适用于亲职行为及其他任何事务。这是不容置喙的,亦不容感情的介入——这只是基础数学的残酷真相罢了。
《精子战争》让我这个有着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背景的人,从很纯粹的生物学角度思考异性恋本能是很神奇的事情。《基因战争》把这种神奇引入家庭,自认为定力和接纳度皆宜的人可以认真一读。——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学博士,北京五洲医院女性性健康学科带头人,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甄宏丽
本书作为《精子战争》的姐妹篇,从生物学角度深入阐述家庭生活中伴侣关系、亲子关系所有冲突,全面展示每个人行为是如何受到幕后主人——“基因”的影响甚至控制。视角新颖,文笔风趣,可读性强,尤其是每章前生动形象的开篇故事,总让人在会心一笑中看透基因的策略。不管你是被家庭冲突所困扰,还是应对冲突完全自如,本书都会成为你的好帮手。—— 性心理及婚姻咨询师、两性关系专家 马丽
能把生物学知识写得像危险关系的小说那样环环相扣、透析人性的,也只有罗宾了,他的讲述把两性博弈在基因层面如何展开这一过程画出了回廊式全景。—— 果壳阅读创始人、作家 小庄
男人站起来发表演说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泪水。环顾前来参加儿子庆生会的每张面孔,他知道此刻这种骄傲的感觉——如鲠在喉——随时有可能被自己破坏。于是他停顿了一下,拿起一杯饮料。吞咽的动作帮助他清了清喉咙,然而即使如此,当他勉强挤出几个字时,声音仍然有些颤抖。
男人感谢宾客们前来与他们夫妻俩一同庆祝这个特别的盛会。面对着妻子,男人微笑着告诉在场的人,她是很棒的伴侣和母亲。此外,她一直很美丽,但没有任何时候比她怀着孩子的时候更美丽。他更忘不了次将儿子抱在怀里的感觉,多么奇妙。
他告诉那些听得如痴如醉的宾客,他的儿子一直是一个“模范宝宝”——他总是那么开朗、有责任感,而且是妹妹的好玩伴、好朋友和好帮手。讲到这里,他看了看坐在儿子身旁的女儿,他们看起来多么像分不开的好朋友。
在充满感情的后时刻,男人不忘再一次称赞儿子良善的性格及帅气的外表,然后谦逊地声称他不知道上辈子积了什么德,可以拥有这两个小可爱。他邀请在场的每位宾客一同干杯,祝福他的宝贝儿子永远健康。
在场的人无不为此番演说动容而热泪满盈,此时男人的儿子也站起来回应父亲。比起父亲那番感性的致词,他显得较为理性、坚定。同样,他也以由衷感谢宾客前来为他庆生作为开场白。当他在讲话的时候,在场许多年轻女性的眼神不经意间透露出她们内心的幻想:期待能和他,或像他一样优秀的男人共谱爱曲。演说后,他转身向父母举杯,感谢父亲一直是他的良师益友,而母亲则总是如此沉着、包容。他欠父母的实在太多了,尤其是他们永不止息的爱。就像呼应着父亲的话一般,他说不知道自己上辈子做了什么好事,可以拥有这么一对好父母,而且他知道,终其一生他都会向父母看齐。
就在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前门被砰的一声关上。坐在电视机前的两位观众——女人和她正值青春期的女儿——交换了一个眼神和笑容,拭去眼中的泪水。此时传来男人的吼叫:“大厅地板上到处都是泥巴!”客厅的门被突然打开,一个高大且怒气冲冲的男人站在门口,不断吼叫:“地板上都是泥巴!”“你们在干吗?只知道坐在那儿。大厅地板上都是泥巴!”突然,他意识到电视上正播放着连续剧的片尾主题曲。就在他命令她们关掉“那个垃圾”的同时,他自己已经动手关了它。他对着两个女人,教训她们懒散成性而且一事无成,只知道坐在电视机前面。他指了指那脏污的地板,怒喝着他们的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若他再不开始找工作,将一事无成,后只会落得在街上闲晃惹麻烦的下场。而且很明显的,他的这种个性全都遗传自他老妈。
女人受到刚刚那出感人连续剧的催眠,跳起来吼了回去。她数落男人是个坏胚子,说他才是全家懒惰的,而她完全清楚儿子是从哪里继承的这种懒散的个性。他们的女儿大声地叫他们不要再吵了,一边喊着“她受够了”,一边跑出屋子。女人指责男人的坏脾气破坏了一切,一边说她真希望从来没有遇见他,一边碎碎念他今晚为何没有像平常一样醉死在外面算了。男人一边嘟囔着,一边旋风般往外走。
男人打开前门的同时,儿子从他身旁擦身而过,不发一语地进入屋里。他刻意忽略他父亲的毒誓:如果再看到儿子把泥巴带进屋里,就把他宰了。当母亲叫儿子瞧瞧自己干的好事,并大声要求他把地板清干净时,儿子却一边应诺着,一边跺脚走上楼,留下比他出去时更多的泥巴。
女人跌坐到沙发上,当听到儿子在楼上吵闹的声音时,她把头往后一甩,大叫着,痛彻心扉地大叫着:“你们通通给我闭嘴,都给我走开!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传统的浪漫观点中,所谓的为人父母是指男性与女性在长期一夫一妻关系的状况下,一起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家庭,并且养家糊口。在女人怀孕期间,男人会关怀和注意女人日渐隆起的肚子,平静地等待那个他们满心期盼的新生命的降临。父母会爱护和养育每一个小孩,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也会尽其所能地鼓励每个小孩发挥各自全部的潜能。反过来,孩子之间也会相互帮助,并且以不断的感恩与敬重来回报父母过去和现在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当然,这样浪漫的时刻与情境总是有的。在肥皂剧中出现的完美家庭模范,有时也会短暂地出现在真实世界里。然而,所有为人父母者都知道,在真实世界里,日复一日的亲子关系与家庭生活往往是十分困难的。伴随怀孕、生产而来的痛苦和不适、育儿的困难,小孩之间的争吵及青春期的麻烦事,是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曾经历过的。如果是单亲家庭,生活就显得更艰辛了。有些家庭后父母离异,成为有继父继母关系的家庭;而少数父母甚至具有潜伏性的毁灭行为,如乱伦、忽视、凌虐甚至谋杀。
大多数时候,养育小孩并不会产生非常的情绪,多只是焦虑苦恼。然而,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一触即发。家庭生活宛如活在剃刀边缘,只有父母控制得恰当,爆发点才有可能转化为仅仅是冲突或忧虑而已。
为何亲子关系往往伴随着危险?为何自古至令,如此基本的人类繁衍模式竟然有许多潜在的危机?人类和他们的灵长类祖先至今已经繁衍了几百个世纪,这应该让我们有理由说从此能一帆风顺了吧?事实绝非如此——本书的目的就是运用演化生物学家的哲学与科学观点,来解释为何事实并非如此。
简单地说,父母与小孩能相互合作就能双方获益,若同时各自都能为提高自我福祉考量的话,双方会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几乎在亲子关系的每一层面都会产生生物上的利益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酿成了所有父母都会经历的难关。结论就是:婴儿代表战争——父母亲之间的战争、亲子之间的战争,以及手足之间的战争。
场景2 受孕计划
炎热的夏季刚过,空气里已经有些许秋天的凉意了。这对伴侣从酒吧出来时,他们选择不搭出租车,穿过公园小路走回家,这个主意让他们在酒后感觉舒服多了。散步能让他们说服自己有持续健身的感觉,虽然比不上在健身房跑步、塑身的那种认真。事实上,女人特别被叮嘱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而这样散步刚好比较像是边吹口哨、边爬楼梯那种防止肌肉松弛的运动。总之,今晚一路从酒吧走回家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大约走了几百米之后,他们就离开街道,转身经过栅门,想穿越公园。在白天,这个公园就像水泥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今晚,不仅微弱的灯光由翠绿转为浓暗,就连凉爽的空气也形成了薄雾,氤氲盘旋于脚边。
穿过公园回家近的小路会经过一个儿童游乐场。这个游乐场被篱笆围了起来,以防孩子们发生意外。他们把吊门拖开,闯了进去。女人忍不住荡了几下秋千。当两人来到旋转木马前,她央求男人推一下,让她玩一会儿。随着清凉的微风吹来,女人感到兴奋,但是男人却开始觉得无聊而停止动作,此时她央求他再转几圈。这一次,男人在木马转动的同时跳了上去,一手抓着中间的铁杆,一手抱着女人的腰,跟她一起转呀转。
也许是这样亲密的接触造成的,当旋转木马逐渐变慢时,两人涌现了同一个念头。伴随着童年的记忆,他们互望着,“这个地点真是太妙了”,两人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如果能在这里做爱,那该有多好!就像童话一样”。
不过,怎么做呢?如果旋转木马可以同时转动着,他们马上就同意这么做,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如果要完美的话,木马就必须同时旋转着。女人试着跪起来,头朝下屁股朝上。不过男人一开始转动木马,她就往一侧跌落。的办法只有她躺着,手臂高举过头,抓着杆子。女人觉得这种姿势应该选好,只要男人动作快一点就没问题了。接着,她站起身,完成了不脱鞋就褪去内裤的高难度动作。
男人则有点迟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6个月前,只要他裸着身体又很兴奋的话,他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勃起,而且能持续半个小时,但近几次的性爱却让他信心动摇。不过,就在女人将内裤塞进包包的同时,她也表达了对男人能力的强烈信任。
他想试试看穿着衣服能不能做,结果行不通。然后,他一边紧张地环视黑漆漆的公园四周,一边脱掉了长裤和内裤。当他身着长衬衫,站到女人面前时,她忍不住笑了出来。也许是因为男人紧张及稍有凉意的空气,又或许是今晚酒精作祟,他的阴茎并没有勃起,反而像躲在鸟巢里的一颗紫色小蛋,温暖而安全地缩在他的体毛里。女人一边说着“你需要一点点的帮助”,一边把男人拉向自己。她两脚跨坐在木马边缘,把男人的阴茎放到嘴里。一开始,她等了一会儿,不过后她湿热的温唇勾起了男人的反应。她终于看到了应有的强烈勃起。她见时机成熟,便立刻就位,拉起了外套和裙子,抬起双腿把头靠在马头铁杆上。虽然这姿势不是他们所想的完美情境,但却是女人可以掌控又舒服可行的姿势。
男人开始推动旋转木马,兴奋异常,同时享受了跑步时阴茎拍打到肚子上的感觉。他找准时机,跳上座板,当木马旋转得越来越快时,他趴到女人身上。即使有点儿困难——她还没有很湿润,男人仍然想办法要将阴茎插入。插入困难,射精更不容易。事实上,在他次射精之前,木马早已经停止旋转了。但几周后他们讲述给朋友们听的时候都宣称,当时木马其实还在转动着。
虽然这样的姿势不太舒服,男人还是直到确信后一滴精液射出之后,才抽出阴茎。女人此时兴起一个念头:如果她立刻走回家,可能会流失一些得来不易的精子。当她将这个想法告诉男人时,男人灵光一现:利用离心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他建议,如果女人将头朝向旋转木马的外围,而他尽可能地高速转动木马,离心力也许会把精子送进她身体里更深的地方。
他们说到做到。眼前的一幕让在公园里游荡、找地点亲亲抱抱的两个青少年男女呆住了,他们快速经过,保持距离,以免破坏了这场奇异仪式。他们看见有一个女人躺在木马上,双腿举起,脚朝向中央的旋转轴心,手抓着马头铁杆。一个男人则半裸着,双腿隐蔽在雾中,一圈又一圈奋力奔跑推着木马,他的长衬衫不停地拍打他的阴茎及屁股。
在这对伴侣决定生小孩之前,他们已经在一起8年了。两个人回忆起过去避孕的日子,每次做爱时都提心吊胆,怕女人忘了吃避孕药,或者怕保险套不管用。现在,6个月过去了,他们性交的次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也不再采取避孕措施,但她还是没有怀孕。当他们开始决定要生小孩的时候,没有防护措施的性交刺激和对怀孕的期望燃起了他们的性冲动,让已经变得委顿且例行的性交恢复生气——他们可以连续几个星期每天做爱,对男人而言,尤其宛如置身天堂。以往他想要射精的次数远远超过女人想要的性交次数,因此每隔几天他就必须自慰。现在,他得到了让女人受孕的全权委托,再也不需要自慰了。此外,在女人体内射精反而是他们性交首要的目的。男人甚至不需顾虑她有没有高潮,或何时达到高潮。对他们而言,至少在初期,性交就是女人躺着,双腿张开,然后他在她体内射精。
不过,事情在女人开始受孕计划后的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月经来了又走之后,发生了变化。两人开始看书,询问有生育经验的朋友,也开始感到忧虑。他们不禁怀疑起男人的生育能力。不过,从男人高超的性能力和数量可观、看似健康的精液来看,他的生育能力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们推断,问题也许出在女人身上。他们开始怀疑,等到她已经30岁才决定生小孩可能是一个错误,也许她已经不能制造卵子了。
他们试着使用从药房买回来的排卵预测棒,它不仅昂贵,而且测出的女人月经周期内的排卵日落点都不尽相同。后,她在众多的怀孕书籍中发现一个看似有用的图表,于是开始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自测体温。即使她做出的体温变化表与书上的看起来不吻合,但她还是不间断地量着体温。这样做既不用花钱,也让两人感觉到些许安慰,起码自己做了积极性的努力,总好过毫无作为。
根据一些朋友的建议,他们从每天性交改为两天性交一次,接着三天一次。一开始男人自动恢复在性交之间自慰的习惯,不过他强迫自己戒掉这个习惯,以免降低精子的质量。禁欲确实难熬,有时不免屈服于冲动,但他已经非常尽力去克制自己。在看过一篇报纸的报道以后,他开始不洗热水澡,也穿起了宽松的内裤。
女人和她的配偶不同,她很少自慰,不过也担心偶一为之会成为问题。她想,也许在性交中达到高潮很重要。女人通常只有三分之一的概率在自慰中获得高潮,当受孕成为首要目标后,在密集的性交期间她已经很少自慰了。为了尽快受孕,女人完全放弃了自慰,两人也会为了让女人在性交中获得高潮而做特别的努力。但是,越是如此尽心尽力,她就越难有所反应。他们只好不情愿地让一切顺其自然,不再以她的高潮为重心。不过,她还是会在性交之后把脚靠墙立起,静止不动地躺着,好让精液在她的阴道中多留一会儿。无论如何,这些努力都白费了,女人的第四次月经还是如期而至。
女人了解到,趴卧着会比仰躺着更容易让精子进入子宫,自此以后,也就是当计划进行到第八个月的时候,每次性交男人都会从后方插入。她有时候在床上趴着,分开双腿;有时跪卧着,翘起臀部。完事后,她也总是继续俯身半小时。
整整一个月,男人试着在达到高潮时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地将精液射入她体内更深处。几乎就在同时,男人发现自己开始对她感到“性趣”索然。大概有三次,当女人感到蠢蠢“欲”动,觉得时机正对的时候,男人却完全没有反应。无论她如何帮忙,就是无法令他勃起。更多的时候,他们发现得借由新奇的事物才能激发性冲动。一个周末,他们安排整天裸着身体待在家中不外出,以便随时他有感觉的时候,都可以性交。这招也的确奏效了。看着女人清理厨房水槽,全身只戴着一双橡皮手套时,男人勃起了。她打开腿,稍稍半蹲着,当她向前倾靠于水槽上时,男人从后面进入了,尽管有点困难。看色情录像带的时候,他们也性交了。当两人庆祝无避孕措施性交第八个月的纪念日时,希望又被另一次月经的来临毁灭了。
他们能想到的都试了——改变性交频率、衣着和姿势。失望之余,他们开始觉得是地点不对。虽然他们都是理性的人,但仍归咎于是这间房子导致受孕计划失败。他们设想着,如果到更“自然”的地点去做爱,受孕的事也许就会水到渠成。
在计划实行第九个月初期,他们裸着身子,偷偷摸摸地溜到花园里,垫着毯子,在星空下做爱。在男人插入的同时,女人对着天上亮的星星许了个愿。两晚之后,他们在暴风雨来临时发疯似地跑出去,冒着雨在草地上办事。女人深信当闪电划过夜空的那一刻,男人正要射出,而当轰隆隆的雷声回响于地平线时,男人正好结束。他们越来越大胆,甚至大白天就到院子里的草皮中间做爱。
两人都感觉到那种可能被窥见的刺激感,因而开始考虑在花园里的各个地点做爱。一方面,找寻性冲动的出发点已经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因为迷信越大胆的地点越可以把女人“震”到怀孕。
上周末,他们开车到乡下一片他们以前去过的森林,设定一个新的情境:假装男人是一个命运坎坷且独居的青少年。他们手提着装有衣物的袋子,裸身穿越森林,只要有人接近,他们就赶紧躲到树后面。他们的目的地是几里外的河边,而且途中不能被人看见,或者至少不能被人逮到。他们成功了,不过却被一只远离主人视线、兴奋又好奇的小狗发现,并且它不断地舔着他们的腹股沟。经过了裸身和任务达成的刺激,后他们跑到河边,躺在高草丛中,有了几个月以来满意的一次性交。
此时此刻,他们刚刚在充满孩童欢愉气氛的游乐场里做完爱。当他们整理好衣衫走回家时,两个人都想着,如果这个月还不成功,那他们大概永远不可能有小孩了。
这一章让我们比较清晰地了解到,成为父母亲的步——受孕。对许多伴侣而言,这一步很简单,一下就跨越了,因此他们不怎么注意这个阶段。对于其他的人,就像场景2中的这对伴侣,受孕需要积极性的计划,同时伴随着许多问题与担忧。在接下来的三个场景中,我们将继续追踪这对伴侣未来两年的时光。
谈到受孕,好像是一件普通平常的事,但对本场景中的这对伴侣来说,并非如此。让人不禁认为,自然选择是一股没效率且又带有恶意的力量。怎么会这样呢?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演化,自然选择让每个世代有那么多的受精卵,然而他们要生小孩却为何如此困难?有很多可能的答案,但是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一个基本的事实——受孕是一场战争,不是一对伴侣跟其他(有传染性的)有机体之间的战争,就是配偶彼此之间的战役——即使本场景中的男人和女人有相互合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