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743521
★董卿:对不起,我的善良很贵!——粗鄙世界中的生存哲学
如何在这粗鄙的世界活得坦诚而又不委屈?“央视一姐”董卿认为,这个世界,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所以,请丢掉“好人卡”,照顾好你的善良,ZUI好让它开出玫瑰,用刺保护它的美!
★一本给那些善良到软弱的年轻人定制的“善良的方法论”。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没有态度就容易吃亏。《愿我们的善良,都带点锋芒》不是向读者灌输善良的美好,而是善良的正确使用方法,教读者不讨好、懂进退、有原则,设置好自己的心理边界,用对的方式,释放ZUI好的善良。
★处世箴言:你的善良,要有边界
在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关系中,42个典型场景告诉读者“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学会人际关系断舍离,活得从容,且有底气。
人啊,请设置好你的善良边界。该什么时候行善,对什么人行善,行善到什么地步等,越过了边界,伤人也一定伤己!
★立身格言:做一个不好惹的好人
不委屈自己,才能把吃的亏变成福。若你委屈自己,任谁都能刻薄你。取悦别人,就是亏待自己。对不值得的人和事,我们要敢于“零容忍”,或远离,或拒绝,或抗争。
请做一个坚硬而有锋芒、善良而有原则的好人吧!
善良是很珍贵的,我们当然要做善良的人,但善良并不等于不辨是非、没有原则或者被利用。如果你的善良成了别人得寸进尺的砝码,就应该果断露出棱角来。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
《愿我们的善良,都带点锋芒》是一本给那些善良到软弱的年轻人定制的心灵排毒书。作者用犀利而深刻的文字,辅以极具说服力的真实事例,直截了当地戳中了“我们喜欢做老好人”这一内心深处ZUI隐秘的痛点,并针对痛点带来的困惑和挣扎进行了层层剖析,有些当头棒喝的劝诫意味。让读者在幡然顿悟的同时,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既能保有善良又能坚定做自己。
第一章 当你是你自己,世界才会记住你
你的好脾气,暴露了你的好欺负
为什么我怕得罪人
“斯德哥尔摩式”善良,其实是心魔作祟
我拿你当室友,你却拿我当傻子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胖虎定律”在冷笑
不懂拒绝的好心,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
愿每一段善良都有回响
第二章 没有原则的善良,让坏人笑,让好人哭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万步万劫不复
我只是善良,并不代表没有脾气
我这样惨,你忍心不管吗?忍心!
江歌的善良到底错在哪
为什么有人把你的善良当软弱?原来善良也需长牙齿
善良,要以维护边界为前提
格局太小,善良就会变成一种添乱
第三章 他(她)能有多坏?也许善良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一段伤你钱的关系,早晚会伤你的心
孔子说“以德报怨”?其实,下半句才是重点
善良给错了人,也是一种助纣为虐
有人习惯了你的大度,就忘记了收敛
你所遇见的讨厌人,都是被你的“好”惯出来的
务必远离一种悲剧:“失败者的愤怒”
第四章 你的付出重如泰山,为何在别人眼里轻如鸿毛
这些年,我为善良交的那些智商税
所有的情感绑架,都是耍流氓
过度付出,小心“扎心”
为什么我那么善良,人缘却不好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
你低到尘埃里去了,可谁会去爱尘埃里的你呢
第五章 有一种善良,让大家都很受伤
溺爱不是“过度的爱”,溺爱是“带来伤害的爱”
亲情杀:谁说父母皆祸害
经过无数妥协,终于活成盗版的自己
善良,原来有另一种方式
低智商的善良像砒霜,有毒
第六章 自带气场的善良,才更有光芒
别那么懦弱,培养起你强大的气场
理查德·费曼: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当“被善良”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阿德勒:每个人都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不,我拒收“好人卡”
爱对方最好的方式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
第七章 致善良者:守住你的底线,才能真正赢得世界
如果心安理得,不必刻意善良
适度自私的意义:有利于恢复爱和付出的能力
善良的第一个层次:独立并分享
善良的第二个层次:自尊不自轻
善良的最高层次:自爱而后爱人
你的好脾气,暴露了你的好欺负
在一家企业做行政助理的凯西最近很是糟心,上周五领导要开一个会,需要行政部准备一份材料,这本来是同事文文的工作,却央求凯西帮忙。凯西当时正忙得不可开交,她想拒绝文文,却实在说不出口,结果忙中出错,把上个月的会议资料发送给了领导。
领导把凯西叫过去一顿狠批,让她周末好好反省反省,想不清楚就离职走人。凯西真不明白,自己兢兢业业地为公司服务了六年,就因为这一个失误,几乎就要被炒鱿鱼。但她又不敢说那本来是同事的工作,自己只是代劳,否则不是出卖人家吗?
下班回家的路上,老公电话通知凯西去婆婆家聚餐。她匆匆赶到婆婆家,与以往一样,鸡鸭鱼肉已经买好,摆满了厨房,大家都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等她回来做饭。凯西二话没说就进了厨房,挽袖子洗手开始忙活。
开着水龙头哗哗洗菜的间隙,凯西听见婆婆在客厅里夸她:“咱家这个儿媳妇真是能干,一手好厨艺,每次有多少人做多少饭,特别有准儿,一点儿也不多,一点儿也不少……”
凯西的心情好了一点儿。
周一早上,夫妻俩起床后急急忙忙准备上班。老公起晚了,嫌凯西没有叫他,大发其火,把袜子扔到她身上。
闹钟明明响了好几次,是老公自己赖床。但是,凯西什么也没说,她好脾气地给老公递上衬衫、西装和公文包。老公下楼后,凯西发现他忘了带车钥匙,赶紧追到楼下去送。
按照惯例,凯西知道,晚上老公下班回来仍然会若无其事地跟她说话,不会有任何歉意,似乎早上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其实,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婆家,凯西的口碑一向不错,大家都觉得她没脾气、没性格、善解人意、有求必应。但是凯西心里明白,自己并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快乐,在无休无止地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也不像表现出来得那么轻松。
想到一会儿到了公司,还得面对上司那张臭脸,凯西在出租车后座上默默地哭了。
你迁就人迁就事,你越来越懂事,可谁又懂得你这懂事背后的委屈?
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凯西这样的人,或许我们本身也是这样的人——过分友善。为人处世以取悦别人为目的,害怕别人的不满和差评,生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结果走进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跟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保持很好的感情和互动,对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最后成为一个“老好人”,累到吐血。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把这种心态称为“友善病”。他认为,这些善良的人,过分地害怕敌意,用取悦他人来获取认可和接纳,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希望感到被人需要”,但是自己却一生都有可能被焦虑、迷茫、羞耻感、负罪感、愤怒和痛苦所折磨。
就像凯西,虽然同事貌似都很认可她,但她知道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有时大家不想去食堂吃饭,叫外卖在工位上吃,每次吃完都是凯西默默地帮所有人收拾餐盒,用报纸包着扔到垃圾桶。其他人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凯西的服务,要么刷微信,要么看电脑,对她的举止视而不见,连声“谢谢”都不会说。
在家庭中,老公给凯西最不好的感觉就是,在这个家,她从未受到过尊重,老公处理任何事情,基本都不考虑她的感受。
这也是所有“老好人”容易遭遇的困境——被忽略、被无视、被当成空气,甚至踩一踩你也无所谓,反正你一贯姿态低。
这种“友善病”的形成原因,与原生家庭和个人经历有关。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不自信,在心理上不能悦纳、接受自己,就会格外重视外界的评价。这种性格特点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守不住自己的界限,有时感觉不舒服也不愿提出异议,更别提反抗了。
这种人其实挺可怜的。虽然大家都认可他们的善良,但他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收获更多的是忽略和轻视,甚至是被利用。在亲密关系中,这种情形尤为明显。
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夫妻关系中心的负责人阿布斯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很容易受人欺负。”阿布斯还建议,“‘老好人’要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改变的第一步是,学会说‘我要’‘我想’。回应别人的需求时,不能以违背自身意愿为代价。”
善良是一种美德,是人类闪光的品质,但是我们有时可能会把这种品质理解得过于狭义。像凯西这种“老好人”式的善良,与真正意义上的“心地善良”是有区别的。她的善良有点儿过了,在人际关系中患有完美主义强迫症,但是连老天爷都说“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老天都不能使人人都满意,我们凡夫俗子怎么能奢求在每个人心中都拥有完美无缺的形象呢?
人生的一些“大坑”,有些是我们自己亲手挖的。别人怎么对我们的权利都是我们自己赋予他们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一位好友说,爸爸(兄弟好几个,后辈人也很多)把独自照顾奶奶的责任交给了他,而奶奶也认为这很合理……他心平气和地说着,而我静了下来,身体上感应到了这个‘老好人’的喉头上涌动着一句话——滚!我打断他,替他说出这句话。这也的确是他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而这句话一出来,他的气一下子顺了。”
人生那么短,别太委屈自己!放弃“老好人”的人设吧,让自己活得舒心、快乐,才能带给别人快乐和更多的帮助。一个连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人,即使全身被贴满了“善良”的标签,也无法抚慰孤独的心灵。
王小波说:“我自己当然希望变得更善良,但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做一个善良的人很重要,做一个聪明的善良人更重要。
为什么我怕得罪人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一般都是要与人为善,不争执,少惹事,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
这当然没错,在人际交往中,“亲和”是最保险的原则。但是,“不得罪人”与“不敢得罪人”是两码事。一个从来都不得罪人的人,最终只能被贴上这三种标签:极其平庸、唯唯诺诺、没有立场。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要么被忽视,要么被看不起,要么被扣上一顶“世故圆滑”的帽子,人际关系绝不会如他们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好。
杰瑞就是一个试图从来都不得罪任何人的人。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感觉自己遭遇了职场冷暴力。
有一次,部门开会,杰瑞因为拜访客户而缺席了。同事们因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有人提议说,不然过后听听杰瑞的意见吧,立刻就有人不屑地说:“他的意见听不听都一样。”
殊不知,此刻杰瑞正站在会议室门口,他刚从客户那儿回来,想来参加个会议的尾巴,恰好把同事的这句话收进了耳朵。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确实,以往开会的时候,杰瑞不愿意去驳斥别人的想法,每次发言都尽量拖到最后,和和稀泥,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没想到,因为这样,自己竟被当成了一个没有观点的人。
郁闷了几天之后,杰瑞释然了。他觉得,无论如何自己没有得罪过人,谁找他帮忙都热心帮助,从来都拿出最大的善意与人交往,所以也不会有谁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在职场中,棱角分明不是大忌吗?
没想到,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
不久之后,部门经理离职了,新的部门经理将要在两个部门主管之间产生。一时间硝烟弥漫,竞争激烈,大家纷纷站队,分成两派,力挺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
杰瑞没有站进任何一队,综合分析之后,他认为两个主管都没有明显优势,无论支持谁都风险很大。虽然两个人私下都来拉拢过他,但他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果然,结果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正当内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空降了一个部门经理——两个主管都落选了。原来,公司总部认为,这样下去内耗太大,索性直接派了一个经理上任。
所有人都大感意外,只有杰瑞抚胸长叹,暗自庆幸。他认为,自己这次无比英明,没有支持任何一派,否则必将惹恼另外一派,把人得罪大了!
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落选的两个主管都对他耿耿于怀,认为他不堪重用。从此,杰瑞就在办公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派给他的工作是最棘手的,奖金是最少的,公司的聚餐、游玩都没人叫他,平时也没人搭理他,杰瑞仿佛办公室隐形人一样。
立场模糊的人,也许没有明显的敌人,却也失去了稳健的支持。这样下去,杰瑞觉得,自己离拎包走人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在职场中,衡量一个人能力的硬标准永远都是工作业绩,讨好别人并不是你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想要获得一定的成就,你就不要怕得罪人。越是怕得罪人,越是会有麻烦。敢于得罪人,才能赢得和谐的环境。
害怕得罪人的这种“友善”,会成为阻挡一个人持续成长、获得成功道路上的致命障碍。究其深层原因,一般有三个:
第一,有些人不愿意与别人产生情感冲突,希望可以得到所有人认可,哪怕是在一百个夸赞他的人中出现一个批评的声音,都会令他焦虑不安。
这世上,有些事情的重要性远远胜于别人的感受,如果一个人时刻以照顾别人的情绪为第一目标,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或许能够免于得罪任何人,但也必将得不到任何由衷的欣赏。一个从来都不违背别人意愿的人,注定与成功无缘。
就像杰瑞,小心翼翼地做人,并没有给他带来好人缘,相反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魄力的平庸之辈。结果,他虽然没有得罪任何人,却也不被任何人欣赏和喜欢。
第二,有些人怕被别人打击报复,担心一旦得罪了人,自己无法承担后果。
确实,得罪这个词,常常与“报复”联系在一起。有些人有一个惯性思维,觉得得罪人之后可能会受到惩罚,后果很严重。在这种思维下,得罪人就变成了很可怕的一件事。
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与其活得战战兢兢,整天担忧得罪这个得罪那个,还不如努力修炼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能够应对“得罪人”的后果。在与人产生矛盾时,一味妥协不如接受现状,承认自己遇到了困境,并努力从中破茧而出,敢于维护自己的利益。试着这样做,你会发现,比起逃避,迎战的焦虑感也许更低。
第三,常常是因为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有句话叫作“两座山走不到一块,两个人总会碰面”。有些人觉得,万一得罪的人以后还有利用价值,再见面的时候不好说话,这就是“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其实,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核心价值在于双赢、互利。如果自己对于他人而言,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即使脾气再好、性格再柔,对于人家来说,也未必有多大的交往价值。
人与人相处,不可能完全不得罪人,我们总是有说“不”的时候,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有站队的时候,甚至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时候,这都有可能会得罪别人……
得罪人不等于冒犯人,得罪人也不等于不善良,而是为了保证我们在涉及原则问题的情况下,有尊严、敢发声、敢反驳。千万不要把怯懦、软弱、无原则,当成善良的同义词。一个人,可以既善良,也有独特的个性;可以既善良,也有泾渭分明的立场;可以既善良,也有敢于拒绝的勇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