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纸质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13522
编辑推荐
《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特色一:情报与反情报丛书008;美国情报研究方法“红宝书”,情报分析经典奠基之作;情报专业教育和培训规范读本,国家安全政策制定与战术指南;情报研究与分析工具大全,国家安全从业者素养清单。《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特色二:内容与时俱进。本书基于美国情报界“红宝书”《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前20章的内容,根据“9·11事件”后情报工作的需求做了完善和修订。《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特色三:案例丰富典型。本书援引了许多真实案例,介绍多种研究方法及其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后一章通过受限条件下的典型案例研究,呈现出情报研究与分析的实际操作过程。《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特色四:方法工具多样。运用案例阐述、图表绘制和公式计算等相结合的方式,解析情报研究与分析中的统计分析、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利于分析人员熟悉相关工具及其在情报中的实操运用。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为从越战中脱身,美国亟须对情报分析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1976年,一部名为《情报研究方法论》的著作应运而生,成为情报工作和培训的案头***书。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情报界一致认为,形势虽变,但提升情报研究与分析的质量依然是重中之重。基于此,有识之士对上述作品重新改编精简。这一新版作品着眼于如何思考、撰写和生产有用的情报,系统探讨了如下核心问题:
①情报的两大基本功能:一是解释和说明,二是预测和评估; ②优秀分析人员的***素养:善推理,重准确,讲诚信,好虚心等; ③研究与分析的规范流程:界定问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撰写报告; ④分析的基本原则:确立因果关系,区分定量与定性等; ⑤分析的统计方法:描述统计、抽样理论和推断统计等; ⑥分析的应用工具:类比法、博弈论、外推法、贝叶斯分析等; ⑦情报报告的要求:时间安排合理,文风得当,适应需求等; ……
全书文字简洁,理论与案例并举,生动呈现了情报研究与分析的基本实操工具与过程。这部国防情报学经典力作,享誉业界40载,堪称美国情报培训的“红宝书”,是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教材。它既适合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从业者学习,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士参阅。
①情报的两大基本功能:一是解释和说明,二是预测和评估; ②优秀分析人员的***素养:善推理,重准确,讲诚信,好虚心等; ③研究与分析的规范流程:界定问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撰写报告; ④分析的基本原则:确立因果关系,区分定量与定性等; ⑤分析的统计方法:描述统计、抽样理论和推断统计等; ⑥分析的应用工具:类比法、博弈论、外推法、贝叶斯分析等; ⑦情报报告的要求:时间安排合理,文风得当,适应需求等; ……
全书文字简洁,理论与案例并举,生动呈现了情报研究与分析的基本实操工具与过程。这部国防情报学经典力作,享誉业界40载,堪称美国情报培训的“红宝书”,是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教材。它既适合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从业者学习,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士参阅。
目 录
前 言 章 战略情报的演变和定义 一、有组织的战争以及对战略情报的需求 二、孙子:早论述情报工作的作家 三、被忽略的系统化战略情报生产:一些假说 四、战略情报生产“现代时期”的开端 五、美国情报机构:老俱乐部的新成员 六、值得怀疑的信息和情报需求 七、情报的目的 八、战略情报的类型和组成部分 九、小结 第二章 研究:对研究行为与分析人员的描述一、研究的原始意义和当代演变 二、研究的目的性 三、研究的系统性 四、研究的创新性 五、情报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异同 六、时间限制 七、对变量的控制 八、情报研究人员的特质 九、小结第三章 研究的种类和证明的性质 一、描述性研究 二、描述性研究中证明的性质 三、预测性研究中证明的性质 四、冲突环境中的理论验证 五、模型和科学方法 六、非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 七、情报研究中的预测模型验证 八、专业术语的语义问题 九、小结 第四章 情报研究中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一、定义归纳 二、定义演绎 三、假说—演绎过程中的归纳和演绎 四、小结 第五章 规划研究项目:问题界定 一、问题界定:研究项目的来源和起源 二、有需求吗? 三、定义界限:范围四、职权范围 五、操作型定义 六、宽泛题目还是具体题目:确定可行性 七、问题界定:计划的步而非后一步 八、小结第六章 规划研究项目:查找信息 一、直接信息源和间接信息源 二、有意和无意的事实传播物 三、信息源和潜在的偏差 四、研究信息的来源:人、物品、放射物和记录 五、小结 第七章 分析的基础:一些基本概念 一、分析 二、归纳和演绎:简要回顾 三、验证的七个准则 四、因果关系和关联关系 五、确定因果关系的原则 六、“定量”与“定性”分析:模糊的区别 七、小结第八章 分类: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科学研究与情报工作中的分类 二、为什么要分类? 三、编码:基础的分类 四、分类的两种含义 五、分类的步骤 六、分类体系的测试 七、分类是去掉部分之后对现实的抽象 八、小结第九章 研究与分析中的基本定量方法 一、统计分析 二、数学分析 三、描述统计 四、抽样理论 五、概率概述 六、小结 第十章 描述性分析方法 一、类比:一种常用的分析模型 二、联系分析 三、社会关系计量学 四、博弈论 五、军事演习 六、线性规划 七、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八、作为分析辅助手段的图表 九、小结第十一章 预 测 一、不同类型的现象及其与预测的关系 二、概率描述及其与不同类型现象的关系 三、假定:实用但存在问题 四、德尔菲法 五、多元未来的形成 六、外推法 七、贝叶斯分析八、概率图 九、心理历史学和心理语言学分析 十、形态分析法 十一、模型与建立模型 十二、控制论模型和系统动力学辅助预测 十三、小结 第十二章 报告撰写 一、格式 二、恰当地使用提纲 三、定下工作节点 四、避免干扰 五、多使用主动语态 六、使用简单句 七、写作要适应读者水平 八、脚注和参考文献 九、检查和修改 十、小结第十三章 小型情报研究案例 一、问题的背景和来源 二、规划研究项目:问题界定 三、建立假说 四、信息搜集 五、分析与发现 六、验证 词汇表
前 言
前 言 简·戈德曼
情报分析人员分析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生产情报,可为制定国家安全政策提供有效支持,并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战役和战术层面的指导或支援。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对建立于1947年的情报体制进行了改革,设立了新的机构和部门,并且据称招募了目前情报界60%的人员。没有确切数据显示招募了多少情报分析人员,因为情报分析只是情报规划、搜集、处理和分发整个流程中的一环,因此还招募了其他情报工作人员。 虽然情况发生了变化,但情报工作的本质并没有改变。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美国开始从越战中抽身的时候,美国情报界开始了情报分析方法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研究。1976年,一本厚达382页、红色封皮、公开出版的精装书出现在美国情报界各个办公室和培训中心,书名为《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Intellig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Defense Intelligence),作者为杰罗姆·克劳泽(此处注释见原书)和桑德拉·韦尔(Sandra M. Weir)。(此处注释见原书) 这本书被称为“红宝书”,因为它的尺寸和中国同时期出版的《语录》(在中国被称为“红宝书”)相似,刚好可以放进衣袋中,因此对这个别称进行了戏谑的模仿。当时《语录》印了近10亿册,要求所有中国人人手一册。 《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中的技巧与程序入门》的导论中说:
虽然本书描述了分析过程和问题,但不应被看作培训情报分析人员的教科书。本书旨在指导没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在界定研究问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准备报告时能从迷宫似的程序和步骤中找到方法……关于历史、教育、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有大量书籍出版。本书旨在填补情报研究程序和代表性技巧方面的白……由于书中内容并非针对或适合所有读者,建议读者有选择性地阅读。虽然各类研究的流程都较为固定且相似,但读者应尽量结合情报工作来学习这些研究方法。本书目的不是将读者训练成专业的“方法论学者”,而是使读者了解过去和现在的情报研究和分析方法。
该书重点讨论了研究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导论中说:
本书介绍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它们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但由于许多方法需要大量篇幅才能介绍清楚,本书没有详尽地介绍这些方法……本书没有涵盖所有情报分析和研究方法,因为有些方法的专业性很强,难以在有限的篇幅里详细介绍。例如,要掌握照片与图像判读和信号分析方法,需要数月的学习;而要掌握心理分析法则需要数年的学习。 出于保密原因,本书没有提供某些方法的具体应用案例,需要读者自己推想该方法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的时机和技巧。例如,类比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因为有时研究人员无法获得某些信息,也没有其他资源可用,只能运用类比法根据相似情况进行推断。虽然类比法本身的潜在错误很多……然而根据要求,情报研究人员即使在无法获得可靠信息的情况下也必须做出结论,因此只有依靠类比法。本书没有提供类比法在当今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但读者可以推想,类比法应用得很普遍。 书中援引了许多真实案例,不过出于保密原因,背景被改变了,并常用“某国”代替真实国名。此外,由于情报研究方法论题目很大,为节约篇幅,案例的一些细节被删掉了。
《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是1976年《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的精简版。几年前,我主编了另一本曾经保密的书籍——《预判突袭》(此处注释见原书),作者是辛西娅·格拉博(Cynthia Grabo)女士,内容主要是关于战略预警和分析过程,曾作为提高情报分析人员分析能力的手册。该书目前在很多院校作为教科书使用,用来讲授威胁情境的指示物是怎么产生的,以及要作出预测这些威胁的情报分析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虽然这两本书都写于30多年前,但其主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中仍然适用。 本书旨在提高情报分析人员的情报研究和分析方面的能力素质。本书是《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前20章内容的精简版,删掉部分是关于情报研究初始阶段基础信息的搜集方法,重点是利用图书馆卡片目录和穿孔卡片从参考资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此处注释见原书)由于原书作者无法预见当今资料的海量和信息搜集手段(如互联网)的变化,原书以上内容已过时,不适应信息爆炸的社会和情报界的现实。目前,情报分析人员的问题不是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 本书重点论述了优秀情报分析人员的***素质,同时保留了原书重点,即情报工作思考、写作和生产的方法。正如《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导论中所说:“关于历史、教育、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有大量书籍出版。本书旨在填补情报研究程序和代表性技巧方面的空白。” 本书是将情报工作专业化的早尝试之一,也是基础情报教学的重要读本。就“如何成为一名情报分析人员”这一问题,本书也早尝试回答。本书援引了大量社会主义国家威胁(尤其是北朝鲜对其南邻的威胁)的案例,从内部人的视角,披露了彼时美国情报界如何认知、处理这些威胁的内幕。因此,本书也是了解历史的一扇窗户。虽然一些威胁(例如共产主义和苏联)已不复存在,但有些仍是国际焦点,因此仍具有现实意义。
情报分析人员分析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生产情报,可为制定国家安全政策提供有效支持,并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战役和战术层面的指导或支援。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对建立于1947年的情报体制进行了改革,设立了新的机构和部门,并且据称招募了目前情报界60%的人员。没有确切数据显示招募了多少情报分析人员,因为情报分析只是情报规划、搜集、处理和分发整个流程中的一环,因此还招募了其他情报工作人员。 虽然情况发生了变化,但情报工作的本质并没有改变。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美国开始从越战中抽身的时候,美国情报界开始了情报分析方法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研究。1976年,一本厚达382页、红色封皮、公开出版的精装书出现在美国情报界各个办公室和培训中心,书名为《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Intellig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Defense Intelligence),作者为杰罗姆·克劳泽(此处注释见原书)和桑德拉·韦尔(Sandra M. Weir)。(此处注释见原书) 这本书被称为“红宝书”,因为它的尺寸和中国同时期出版的《语录》(在中国被称为“红宝书”)相似,刚好可以放进衣袋中,因此对这个别称进行了戏谑的模仿。当时《语录》印了近10亿册,要求所有中国人人手一册。 《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中的技巧与程序入门》的导论中说:
虽然本书描述了分析过程和问题,但不应被看作培训情报分析人员的教科书。本书旨在指导没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在界定研究问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准备报告时能从迷宫似的程序和步骤中找到方法……关于历史、教育、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有大量书籍出版。本书旨在填补情报研究程序和代表性技巧方面的白……由于书中内容并非针对或适合所有读者,建议读者有选择性地阅读。虽然各类研究的流程都较为固定且相似,但读者应尽量结合情报工作来学习这些研究方法。本书目的不是将读者训练成专业的“方法论学者”,而是使读者了解过去和现在的情报研究和分析方法。
该书重点讨论了研究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导论中说:
本书介绍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它们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但由于许多方法需要大量篇幅才能介绍清楚,本书没有详尽地介绍这些方法……本书没有涵盖所有情报分析和研究方法,因为有些方法的专业性很强,难以在有限的篇幅里详细介绍。例如,要掌握照片与图像判读和信号分析方法,需要数月的学习;而要掌握心理分析法则需要数年的学习。 出于保密原因,本书没有提供某些方法的具体应用案例,需要读者自己推想该方法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的时机和技巧。例如,类比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因为有时研究人员无法获得某些信息,也没有其他资源可用,只能运用类比法根据相似情况进行推断。虽然类比法本身的潜在错误很多……然而根据要求,情报研究人员即使在无法获得可靠信息的情况下也必须做出结论,因此只有依靠类比法。本书没有提供类比法在当今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但读者可以推想,类比法应用得很普遍。 书中援引了许多真实案例,不过出于保密原因,背景被改变了,并常用“某国”代替真实国名。此外,由于情报研究方法论题目很大,为节约篇幅,案例的一些细节被删掉了。
《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是1976年《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的精简版。几年前,我主编了另一本曾经保密的书籍——《预判突袭》(此处注释见原书),作者是辛西娅·格拉博(Cynthia Grabo)女士,内容主要是关于战略预警和分析过程,曾作为提高情报分析人员分析能力的手册。该书目前在很多院校作为教科书使用,用来讲授威胁情境的指示物是怎么产生的,以及要作出预测这些威胁的情报分析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虽然这两本书都写于30多年前,但其主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中仍然适用。 本书旨在提高情报分析人员的情报研究和分析方面的能力素质。本书是《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前20章内容的精简版,删掉部分是关于情报研究初始阶段基础信息的搜集方法,重点是利用图书馆卡片目录和穿孔卡片从参考资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此处注释见原书)由于原书作者无法预见当今资料的海量和信息搜集手段(如互联网)的变化,原书以上内容已过时,不适应信息爆炸的社会和情报界的现实。目前,情报分析人员的问题不是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 本书重点论述了优秀情报分析人员的***素质,同时保留了原书重点,即情报工作思考、写作和生产的方法。正如《情报研究方法论:国防情报研究技巧与程序入门》导论中所说:“关于历史、教育、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有大量书籍出版。本书旨在填补情报研究程序和代表性技巧方面的空白。” 本书是将情报工作专业化的早尝试之一,也是基础情报教学的重要读本。就“如何成为一名情报分析人员”这一问题,本书也早尝试回答。本书援引了大量社会主义国家威胁(尤其是北朝鲜对其南邻的威胁)的案例,从内部人的视角,披露了彼时美国情报界如何认知、处理这些威胁的内幕。因此,本书也是了解历史的一扇窗户。虽然一些威胁(例如共产主义和苏联)已不复存在,但有些仍是国际焦点,因此仍具有现实意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