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3171477
编辑推荐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好的也是*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 ,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说得更彻底、更准确一些,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说得更具体、更实用一些,就是通过培养仁爱助人、主动学习、 认真负责、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个良好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指标的实现。如何有效地去做呢?这套“五个好习惯”丛书及《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就是习惯与人格研究专家学者给予您的极为重要的建议。
——孙云晓
说得更彻底、更准确一些,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说得更具体、更实用一些,就是通过培养仁爱助人、主动学习、 认真负责、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个良好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指标的实现。如何有效地去做呢?这套“五个好习惯”丛书及《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就是习惯与人格研究专家学者给予您的极为重要的建议。
——孙云晓
内容简介
如何待自己、如何待人是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本书围绕着“尊重”这一主题,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尊重好习惯。当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了尊重的行为能力,能够在困惑中把握自己,能够在人格上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顺畅了,也就自然达到了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美好的生活。当尊重成为孩子的习惯,他就获得了通向未来的名片,一定能拥有高品位的人生。
目 录
序言 培养好习惯的六个步骤
尊重,神奇的魅力
第一章 尊重平等的生命
“主角”与“配角”错位
平等是文明的秩序
尊重穷人是文明社会的底线
维护生命的尊严
平等待人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第二章 接纳自己
不接纳自己,烦恼不断
认识自己是人生大智慧
绽放出自己独特的芳香
接纳自己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第三章 超越自己
学习的伙伴不是竞争的对手
阻碍自己进步的敌人是自己
不和别人比
超越自己就是赢
超越自己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 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人
“我”是标准吗?
差异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人
尊重差异有方法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 尊重隐私
别把孩子的隐私不当回事
隐私不是不光彩的事情
把握尊重隐私的“度”
尊重隐私怎样做?
让孩子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
小测试
第六章 不让仇恨的烈火烧伤自己
人若犯我,我一定犯人吗?
不让仇恨的烈火烧伤自己
“以善胜恶”是对付邪恶最有利的武器
变“拳拳相击”,为“拳掌相对”
学会宽容请记住
问题与讨论
第七章 找准自己的坐标
我是谁?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一种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权利
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走出“小我”狭隘,走向“大我”
问题与讨论
第八章 若无其事地帮助人
为什么那么多的“帮助”不被人接纳呢?
让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
帮助人不指望感谢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自己
若无其事地帮助人
问题与讨论
第九章 学会沟通
不说出来别人怎么能知道?
人生的成功,便是人际沟通的成功
积极主动地沟通
有效沟通=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创设沟通的环境
问题与讨论
第十章 学会合作
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合作?
有合作才有发展
培养孩子富足心态
相互合作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后 记 五个好习惯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尊重,神奇的魅力
第一章 尊重平等的生命
“主角”与“配角”错位
平等是文明的秩序
尊重穷人是文明社会的底线
维护生命的尊严
平等待人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第二章 接纳自己
不接纳自己,烦恼不断
认识自己是人生大智慧
绽放出自己独特的芳香
接纳自己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第三章 超越自己
学习的伙伴不是竞争的对手
阻碍自己进步的敌人是自己
不和别人比
超越自己就是赢
超越自己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 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人
“我”是标准吗?
差异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人
尊重差异有方法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 尊重隐私
别把孩子的隐私不当回事
隐私不是不光彩的事情
把握尊重隐私的“度”
尊重隐私怎样做?
让孩子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
小测试
第六章 不让仇恨的烈火烧伤自己
人若犯我,我一定犯人吗?
不让仇恨的烈火烧伤自己
“以善胜恶”是对付邪恶最有利的武器
变“拳拳相击”,为“拳掌相对”
学会宽容请记住
问题与讨论
第七章 找准自己的坐标
我是谁?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一种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权利
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走出“小我”狭隘,走向“大我”
问题与讨论
第八章 若无其事地帮助人
为什么那么多的“帮助”不被人接纳呢?
让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
帮助人不指望感谢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自己
若无其事地帮助人
问题与讨论
第九章 学会沟通
不说出来别人怎么能知道?
人生的成功,便是人际沟通的成功
积极主动地沟通
有效沟通=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创设沟通的环境
问题与讨论
第十章 学会合作
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合作?
有合作才有发展
培养孩子富足心态
相互合作怎样做
问题与讨论
后 记 五个好习惯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前 言
序言 培养好习惯的六个步骤
孙云晓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 ,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说得更彻底、更准确一些,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说得更具体、更实用一些,就是通过培养仁爱助人、主动学习、认真负责、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个良好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指标的实现。如何有效地去做呢?这套“五个好习惯”丛书及《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就是习惯与人格研究专家学者给予您的极为重要的建议。
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他学习不好可能是碰到了困难,孩子需要的是您具体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唠叨或训斥。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其实,许多父母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可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我发现,问题在于有些父母还是把习惯培养当成了说教的内容,而忽略了习惯培养是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
“五个好习惯”丛书及《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是我们 10年课题研究成果与建议的普及版,是关于习惯培养内容与方法最为通俗和实用的读本,同样由我们课题组的专家学者所撰写。这次再版做了许多重大修改和内容补充,可能更适合今天的父母和教师阅读使用。
在这里,我愿意试着分享一下习惯培养的六大步骤,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帮助。过去曾经把提高认识和榜样教育合并为一个步骤,也是可以的,分开讲解的好处是可以更加细致,便于操作。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什么叫坏习惯?坏习惯是藏不住的缺点。比如,“中国式过马路”被视为国耻,一般也难以改变,成为近乎疯狂的坏习惯。据公安部 2012年前 10个月的统计,全国因为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4227起,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导致 26000人死亡。还要死多少人才能改变?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我们培养孩子好习惯需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在家里都不能骂人,孩子如果骂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环境。
家里有个学生,最好的环境就是家庭成为书香之家。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千万别打麻将。有的父母边“哗啦哗啦”打麻将,边说:“儿子,好好学习啊,考北大、考清华。”他能考上吗?
习惯的培养是一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什么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比如不磨蹭、不撒谎、不欺负人等。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义。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有些习惯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像环保,我们就要向孩子学习,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和老师跟孩子的关系越好越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样才有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2013年 11月于北京世纪城
孙云晓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 ,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说得更彻底、更准确一些,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说得更具体、更实用一些,就是通过培养仁爱助人、主动学习、认真负责、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个良好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指标的实现。如何有效地去做呢?这套“五个好习惯”丛书及《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就是习惯与人格研究专家学者给予您的极为重要的建议。
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他学习不好可能是碰到了困难,孩子需要的是您具体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唠叨或训斥。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其实,许多父母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可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我发现,问题在于有些父母还是把习惯培养当成了说教的内容,而忽略了习惯培养是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
“五个好习惯”丛书及《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是我们 10年课题研究成果与建议的普及版,是关于习惯培养内容与方法最为通俗和实用的读本,同样由我们课题组的专家学者所撰写。这次再版做了许多重大修改和内容补充,可能更适合今天的父母和教师阅读使用。
在这里,我愿意试着分享一下习惯培养的六大步骤,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帮助。过去曾经把提高认识和榜样教育合并为一个步骤,也是可以的,分开讲解的好处是可以更加细致,便于操作。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什么叫坏习惯?坏习惯是藏不住的缺点。比如,“中国式过马路”被视为国耻,一般也难以改变,成为近乎疯狂的坏习惯。据公安部 2012年前 10个月的统计,全国因为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4227起,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导致 26000人死亡。还要死多少人才能改变?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我们培养孩子好习惯需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在家里都不能骂人,孩子如果骂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环境。
家里有个学生,最好的环境就是家庭成为书香之家。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千万别打麻将。有的父母边“哗啦哗啦”打麻将,边说:“儿子,好好学习啊,考北大、考清华。”他能考上吗?
习惯的培养是一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什么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比如不磨蹭、不撒谎、不欺负人等。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义。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有些习惯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像环保,我们就要向孩子学习,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和老师跟孩子的关系越好越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样才有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2013年 11月于北京世纪城
免费在线读
“以善胜恶”是对付邪恶最有利的武器
也许,有人问,在生活小事中与人发生纠纷,我可以不计较;对待已经没有进攻能力的敌人,我可以做到宽容大度。但对于邪恶呢,难道也要宽容吗?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案例:
学生齐某在某中学就读,觉得学校收费不合理,便向上级教育部门写信反映。信转到学校,校长非常生气,勒令他转学,说他给学校抹黑。由于齐某和家人奋力抗争,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结局是好的,他们获得了来自各方力量的支持,校长也为此做了检查。
在这里,我们不想过多陈述事情的原委,只想和老师、家长共同思考一个问题:齐某写信反映学校问题,遭到学校的报复,学校的报复给齐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呢?
有老师问齐某将来想干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当官!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当官抓他们。”学校对齐某实施报复,而齐某已将报复伤害他的人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考上大学,将来当官抓他们。
下面,我们就对齐某的这种心态进行分析。在这里,对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进行分析似乎本身就有失宽容,但是我们还是不想放弃这个例子,因为正是因为他弱小无助,所以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心中的愤怒太正常不过了,从而也更能有力地支持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邪恶呢?
其一,尽管齐某和学校是对立的双方,但齐某的想法和学校对他实施报复却秉承着同一理念—“你先这样做了,才有我后面的做法”,先有了齐某的告状信,后有学校的报复,学校的报复又激发了齐某的仇恨,齐某期盼自己强大起来,“将来当官抓他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记住仇恨,不忘雪耻,被人们视为血性男儿。但是,我们想一想,齐某以后的生活就要被这种仇恨所控制吗?
其二,齐某把公平付诸比对方更强大的力量—当大官。以强制恶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你用剑,我制造出比你更锋利的剑;你后台硬,我找比你更大的后台;你官当得大,我想办法当得比你更大。在这种对外在力量的角逐中,赢者永远是强者,弱者永远没有机会,不同的只不过是角色位置的不断变化—今天的弱者可能是明天的强者,今天的强者又可能是明天的弱者。但是不能从根本上为弱者争取到机会。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维克多?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方式
是宽容。”对待邪恶,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更积极的力量,想方设法弄钝害人者的
利剑,而不是磨一把更锋利的剑与之战斗。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间公正,一生中曾16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但他坚守非暴力原则,没有因自己的被凌辱而鼓动武装起义,而且他也痛斥印度人内部的暴力活动和倾向。英国人最终发现向甘地而不是其他势力妥协才是最好的出路。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用道义的力量唤醒白人的良知,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黑人人权的进步。尽管马丁?路德?金的主张也曾受到黑人内部的挑战,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以善胜恶”,他的信念与方法影响了美国黑人。当他被一颗子弹夺去了他年仅39岁的生命时,全国超过一百个城市爆发暴乱,不过马丁?路德?金的理念已深植美国人心底,无数群众,包括白人、黑人,扶老携幼,和平地纪念他的逝世。
“以善胜恶”,是一种强大而公正的武器。马丁?路德?金在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这种武器不仅在使用时不会造成伤害,而且使运用他的人变得高尚。”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曾说:“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而失去。”
“以善胜恶”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明智选择—只有通过爱才能克服恨;只有通过宽容才能建立最弱者应当和最强者有一样机会的民主制度。
也许,有人问,在生活小事中与人发生纠纷,我可以不计较;对待已经没有进攻能力的敌人,我可以做到宽容大度。但对于邪恶呢,难道也要宽容吗?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案例:
学生齐某在某中学就读,觉得学校收费不合理,便向上级教育部门写信反映。信转到学校,校长非常生气,勒令他转学,说他给学校抹黑。由于齐某和家人奋力抗争,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结局是好的,他们获得了来自各方力量的支持,校长也为此做了检查。
在这里,我们不想过多陈述事情的原委,只想和老师、家长共同思考一个问题:齐某写信反映学校问题,遭到学校的报复,学校的报复给齐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呢?
有老师问齐某将来想干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当官!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当官抓他们。”学校对齐某实施报复,而齐某已将报复伤害他的人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考上大学,将来当官抓他们。
下面,我们就对齐某的这种心态进行分析。在这里,对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进行分析似乎本身就有失宽容,但是我们还是不想放弃这个例子,因为正是因为他弱小无助,所以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心中的愤怒太正常不过了,从而也更能有力地支持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邪恶呢?
其一,尽管齐某和学校是对立的双方,但齐某的想法和学校对他实施报复却秉承着同一理念—“你先这样做了,才有我后面的做法”,先有了齐某的告状信,后有学校的报复,学校的报复又激发了齐某的仇恨,齐某期盼自己强大起来,“将来当官抓他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记住仇恨,不忘雪耻,被人们视为血性男儿。但是,我们想一想,齐某以后的生活就要被这种仇恨所控制吗?
其二,齐某把公平付诸比对方更强大的力量—当大官。以强制恶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你用剑,我制造出比你更锋利的剑;你后台硬,我找比你更大的后台;你官当得大,我想办法当得比你更大。在这种对外在力量的角逐中,赢者永远是强者,弱者永远没有机会,不同的只不过是角色位置的不断变化—今天的弱者可能是明天的强者,今天的强者又可能是明天的弱者。但是不能从根本上为弱者争取到机会。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维克多?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方式
是宽容。”对待邪恶,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更积极的力量,想方设法弄钝害人者的
利剑,而不是磨一把更锋利的剑与之战斗。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间公正,一生中曾16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但他坚守非暴力原则,没有因自己的被凌辱而鼓动武装起义,而且他也痛斥印度人内部的暴力活动和倾向。英国人最终发现向甘地而不是其他势力妥协才是最好的出路。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用道义的力量唤醒白人的良知,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黑人人权的进步。尽管马丁?路德?金的主张也曾受到黑人内部的挑战,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以善胜恶”,他的信念与方法影响了美国黑人。当他被一颗子弹夺去了他年仅39岁的生命时,全国超过一百个城市爆发暴乱,不过马丁?路德?金的理念已深植美国人心底,无数群众,包括白人、黑人,扶老携幼,和平地纪念他的逝世。
“以善胜恶”,是一种强大而公正的武器。马丁?路德?金在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这种武器不仅在使用时不会造成伤害,而且使运用他的人变得高尚。”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曾说:“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而失去。”
“以善胜恶”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明智选择—只有通过爱才能克服恨;只有通过宽容才能建立最弱者应当和最强者有一样机会的民主制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