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085203
PART 1 如何对孩子实施积极管教
父母最重要的作用是爱孩子,给他安全感和自信心,使他觉得自己是家庭的正式成员,甚至须臾不可或缺。这是管教真正的坚实基础,否则,管教便依然停留在仰仗外界压力。倘若孩子因行为不当而受罚,那确实会暂时破坏和谐的氛围,但千万不可使孩子产生“我做错了事,所以他们不要我了”的感觉。
chapter 1 管教的本质
chapter 2 服从的三个层次
chapter 3 包办孩子意志的成人观
chapter 4 留意恰当的管教时机
chapter 5 拓展孩子心灵的原则
PART 2 赏与罚的原则
把大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是无济于事的。惩罚再多,也不会带来长期的服从。如今的孩子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愿意接受各种严重程度的惩罚。从大人的角度看,迷惑不解的父母总是错误地希望惩罚始终有效,却认识不到他们采取的方法其实根本行不通。从惩罚中大人充其量只能获得短暂的效果。
chapter 6 奖赏与惩罚
chapter 7 错误与改正
chapter 8 吸收性心灵的本质
chapter 9 让兄弟姐妹相亲相爱
PART 3 家庭中的手足情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孩子多少都会生活在兄弟姐妹的阴影里,时常觉得处境不妙。哪怕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也难以避免这种感觉。或许他嫉妒别人家的孩子,希望自己也有兄弟姐妹;或许他还会嫉妒父母之间亲昵的举动。
chapter 10 为什么孩子会嫉妒
chapter 11 兄弟姐妹
chapter 12 家庭排行对孩子的影响
PART 4体能训练
如果留意观察孩子,你会清晰地看出他的智力培养是通过运动实现的。我们在世界各地都对孩子进行过面对面的观察,结果证实,孩子通过运动来提升理解能力。活动有助于智力的培养,而智力的提高往往又能在运动和活动里找到新的依据。
chapter 13 活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chapter 14 童年之秘
chapter 15 适合在家进行的幼儿运动
chapter 16 乐在步行
PART 5电视与儿童
电视屏幕的主要危险并不在于它制造什么,而在于它阻碍什么,电视机一打开,孩子转变成大人的道路便会关闭。从好处看,“电视体验”似乎与孩子的需要没有关联,但从坏处想,它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倘若为了家长和孩子而努力把电视节目制作得更有吸引力,那就只会导致家长更加放心地让电视当“保姆”,而孩子则更会受到电视的禁锢。
chapter 17 问题不在于你看什么
chapter 18 活动、智力和手
chapter 19 想象力、电视和较大孩子
PART 6饮食问题
均衡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不需要每天都摄取,这一点很少有母亲明白。此外她们必须注意,只要孩子经常吃的某种食物吃腻了,就应当果断地让他停吃几天。孩子体内储存的丰富养分,足以满足他们不吃某种食物时的营养需要,而当他再次觉得想吃这种食物时,自然会高高兴兴地去吃。
chapter 20 孩子的自主性饮食习惯
chapter 21 家庭饮食环境
PART 7孩子的天性
每个新生儿都是人类学习新鲜事物的桥梁,只有他们能让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并显示出更强的创造力。然而,进入20 世纪之后,人类不仅创造了生活中太多的美好事物,同时也累积了太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人类经过若干世纪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越来越难传递给下一代了。究其原因,不只是因为知识和技能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更是因为存在所谓的“学习障碍”。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儿童的普遍看法。
chapter 22 让孩子自由
chapter 23 以自然为师
chapter 24 徜徉在自然世界
chapter 25 促进孩子心智发展的花园
chapter 26 深究孩子的自然哲学
chapter 27 自然、宇宙与历史
PART 8家居环境
为孩子设计适宜的家居环境,是父母向孩子示爱的重要途径。在布置家居环境时,父母不仅要致力于加快孩子的独立,更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对他的尊重和关注。
chapter 28 孩子的家居环境
chapter 29 为孩子营造合适的环境
chapter 30 日常生活练习
chapter 31 让我帮忙吧
chapter 32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chapter 33 让孩子勇于面对危险
PART 9创造力的培养
当今性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没有触及“减少性行为”这一课题。性教育普遍谈到青少年应进行“更负责任的”、“更明智的”、“更有计划的”以及“更谨慎的”性行为,却从不提及应当减少性行为。性教育建议青少年必须小心、谨慎,却从不建议他们自我控制。
chapter 34 创意、自我与环境
chapter 35 教育的四个阶段
chapter 36 艺术与发展
chapter 37 出生至12岁的音乐教育
chapter 38 创造性潜意识
chapter 39 想象力与文化
PART 10儿童的性教育
管教的内涵当然远不止维持秩序,可以说,它是使孩子朝着令人满意的自控方向逐步成长的过程。大人应该懂得,孩子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而在每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大人的帮助。
chapter 40 了解生命历程的自然教学法
chapter 41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chapter 42 青少年的性教育
管教的本质
管教的内涵当然远不止维持秩序,可以说,它是使孩子朝着令人满意的自控方向逐步成长的过程。大人应该懂得,孩子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而在每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大人的帮助。
对大部分人来说,“管教”意味着对孩子丰富、欢乐的生活强加钳制。对“管教”这个词,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更加符合孩子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新解释。审视一下相关的几个字,或许有助于更完整地了解“管教”所蕴含的意义。在英文中,“管教”叫做“discipline”,还有一个由同一字根衍生出来的词叫“disciple”,意即热心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共同工作者。由此看来,“管教”的真正含义是致力于培育合作氛围的艺术。
大人的职责是为孩子塑造内在纪律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今,我们在努力为孩子提供最佳环境时,都知道孩子需要有同龄的伙伴,以激励自身的发展、学会解决社交问题,同时还能掌握复杂而微妙的社交艺术。过于粗野和极具攻击性的少年,或者过于害羞和极度沉默寡言的孩子,都不能成功地掌握这种社交艺术。
老师想出一种得体的管教方法时,知道如何替生性崇尚攻击的少年设定有效界限,也知道如何化解害羞孩子的胆怯心理。只要孩子缺乏自信的弱点不变,管教就无能为力。另一方面,那些在家中或课堂上无力维持秩序的成年人,和那些不能给胆怯孩子以鼓励的人一样,在维护纪律方面都是不称职的。管教蕴含着一种又微妙又灵活的平衡,不仅要力避放任自流,而且要防止过度控制。管教的内涵当然远不止维持秩序,可以说,它是使孩子朝着令人满意的自控方向逐步成长的过程。大人应该懂得,孩子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而在每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大人的帮助。
幼儿行为的自发性与引导
幼儿的行为具有自发性,缺乏内在力量的引导。无论是未来的圣人还是明天的罪犯,在初到人世时都没有自觉意识。幼儿做事会“由着性子来”,例如,他会触摸能碰得到的一切物体,甚至把它塞到嘴里。过了一段时间,积累的经验使他变得越来越聪明,同时也为他进入第二阶段做好了准备:如果妈妈在屋里,并且正在盯着他,他就有所收敛,于是教育初见成效。之后便进入第三阶段:就算屋里没有人盯着,他也不会去拿垂涎已久的糖果。
沿着这一轨迹,教育逐渐培养着孩子的纪律性。孩子最后终于接受大人对纪律的要求,即使大人不在现场监督,他也会自动做到有规有矩,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就可以说,孩子形成了一股指引自身行为发展、确立是非善恶观念的内在力量。当然,我们也知道,不少人从未进入这一阶段,只是凭借外在的强制力才得以保证不做错事。
孩子看见诱人的糖果而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他单独留在房间里,却没有利用这一“天赐良机”,又该如何解释?他的欲望消失了吗?绝对不是。
从心理学角度看,他并非独自一人,因为妈妈和他“在一起”。如果他们之间在感情上联系紧密,那么在这一阶段,妈妈的命令、定下的规矩,就都融入了他的内心。无论他走到哪里,妈妈的这些教导都会如影随形。即使这些教导有时并不干预他去做不该做的事,也会影响他做这件事时得到的乐趣。
我们把这种由外在约束向内在控制转变的过程,看成孩子正常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这一过程的确很重要。孩子经常在各方面调整自己,并严格按照周围爱他的人提出的要求,去塑造内在的自我(简称“内我”)。事实上,他与身边人感情上的紧密联系非常重要,否则,管教便成了毫无人情味的禁令。唯有爱才能让孩子将父母的要求如数牢记在心。
停留在较幼稚层次的孩子,只会任由外力来决定自身行为;长此以往,他将要面对不幸的人生。当然,正常而健康的孩子偶尔也会违拗大人的意愿,但总体上看,他们多半还是会遵从而不是执拗。如果孩子发现自己和共同生活的大人没有感情,那么便会在一种双重不利的环境中成长:他不仅失去了爱,缺少被人接受和被人需要的安全感;并且由于年轻和不成熟,他还觉得不应对接近自己的大人怀有对抗情绪和厌恶心理。在这种双重心理的折磨下,他会深感罪恶。这种感觉将成为孩子日后人生旅途的最大障碍,因为能全心全意将爱回馈给百般呵护自己的大人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孩子。
孩子当然爱父母(或者那些取代父母位置的人),肯定也强烈希望被父母爱,还希望长大后像他们那样。“喜欢”某人并希望“像”他那样,其潜台词是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父母没有爱心,即便能对孩子横加限制,也永远不能“教育”他,因为孩子绝不会以他为榜样。惩罚见效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大人和孩子之间有情感交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联系和交流,顺从和服帖才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育工作者能从对心理分析的思考过程中获得许多有益观念。其中有一种观念是,人的情感由各种互不相同、或相互冲突或和谐一致的冲动和兴趣组合而成。人的内心会潜藏着欲望、希望和惧怕之情,这些情感难免相互冲突。我们在戏剧中经常能清楚地感觉到:主人公在经历某个戏剧性的冲突时,他性格里的某两种要素会激烈地斗争,令他左右为难。如今我们知道,内心的挣扎不仅会发生在每个大人身上,也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这些力量的排列组合,以及大人在孩子人生中帮他们组合这些力量的方式,将决定年幼的孩子日后是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还是成长为一个精神病人甚至犯罪分子。
父母的作用
父母(或取代父母位置的人)的作用在于为孩子提供种种标准,让孩子能根据这些标准塑造“社会的自己”(即“本我”)。这种作用像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一样重要。但遗憾的是,相比之下,这种作用太不可捉摸,也太不明显。试图建立这些标准时,父母经常会走进两个误区:其一,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以至于他们没有机会锻炼自立能力;其二,假如他们面对错误行为带来的结果感到后怕,从而导致没有真正自我决策的余地,那么会继续完全依赖父母,而无法培养出任何自我引导能力。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可能性格反复无常,不能恪守规定;有些父母可能在童年尝过家长严加管束的滋味,因此决心不在自己的后代身上犯同样错误,结果对孩子听之任之。他们被相反的想法所左右,根本不为孩子制定行为准则,也完全不限制孩子的本能冲动。这类家长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比比皆是,他们没有看到,这种过分纵容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过于宽松的控制和过于严格的控制都会产生破坏性后果,因为这是孩子不能承受之重,行为准则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存在。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今后可能由于存在许多性格缺陷而痛苦不堪。
引导和权威是孩子希望在父母身上看到的东西,没有这两样,孩子就无法生活下去。然而,父母最重要的作用是爱孩子,给他安全感和自信心,使他觉得自己是家庭的正式成员,甚至须臾不可或缺。这是管教真正的坚实基础,否则,管教便依然停留在仰仗外界压力。倘若孩子因行为不当而受罚,那确实会暂时破坏和谐的氛围,但千万不可使孩子产生“我做错了事,所以他们不要我了”的感觉。一个3岁大的孩子表面上会说:“别那么瞧不上我,我再也不做那种事还不行吗。”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不要板起这样一副严肃的面孔。”
大人的赞许对任何孩子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受罚之后,父母或老师应该尽快和他“冰释前嫌”——千万不要让惩罚留下后遗症,更不能回过头再次责骂或批评孩子。应该让他觉得你还打算和他做朋友,同时也不会再翻旧账。对那些已经失去父母的孩子(无论永久还是短暂失去)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部分安全感。所以很重要的是:必须再三强调他的确被那些取代父母位置的人爱着、包容着。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