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09751

目录
碧空中的金子
致巴尔蒙特/003
金羊毛/005
太阳/009
晚霞/010
永恒的呼唤/014
三首诗(其一)/018
不是/020
教堂中/028
田野上/030
世界心灵/032
爱的表白/035
散步/037
废屋/039
回忆/042
退伍军人/045
春天/049
白日噩梦/051
城郊/053
在山上/054
魔法师/057
清晨/059
宴会/061
返航/063
小夜曲/068
独自/070
秋/071
我知道/072
疯子/074
夜晚的祭品/079
致勃洛克/081
爱/086
《灰烬》/088
绝望/089
公路/091
从车窗看去/093
电报员/095
车厢中/102
车站/105
夜晚/109
罗斯的欢愉/111
苦难/114
罗斯/119
祖国/121
相遇/123
感觉/126
村庄/128
绞刑架/130
残疾人/133
春日的忧郁/137
感觉/139
忧郁/141
绝望/143
宴会/145
责备/149
纵火/151
在街上/153
酒神节/155
折磨/157
葬礼/159
死寂的人群上空……/161
夏园/163
走过/166
在田野/169
致母亲/171
田野上的先知/173
安宁/175
滑稽戏/178
在监狱/181
清晨/183
安魂弥撒/184
灵柩边/187
致友人/190
三驾马车/192
生活/194
忘掉一切/196
流氓小调/198
道路/200
回忆!/202
逃跑/204
时间/206
安宁/211
瓮
诗人/219
魔法师/221
冬日/224
争吵/227
回忆/231
死亡/233
我的朋友/236
致她/239
墓园之夜/241
窗下/243
引诱者/244
星星
星星/251
自我意识/252
羯磨/255
致A.M.巴措/260
致阿霞/262
倒塌/264
致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266
致阿霞/268
俄罗斯/269
致俄罗斯/271
致阿霞/273
元素的身躯/275
飞翔的心/276
那水呢?瞬间——明晰……/277
碧空/278
致阿霞/279
“我”与“你”/280
致祖国/282
灵感/284
婴孩/286
致祖国/287
其他
夜/291
七月的日子,闪动着肃穆/293
队伍/295
失眠/297
医院/300
你——影子的影子……/302
金色的“林中空地”(总序)
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的索契落下帷幕,但其中一些场景却不断在我的脑海回旋。我不是一个体育迷,也无意对其中的各项赛事评头论足。不过,这次冬奥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上出色的文艺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迄今仍然为之感叹不已。它们印证了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由衷的热爱和自觉的传承。前后两场典仪上所蕴含的丰厚的人文精髓是不能不让所有观者为之瞩目的。它们再次证明,俄罗斯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赢得足够的尊重,并不是凭借自己的快马与军刀,也不是凭借强大的海军或空军,更不是所谓的先进核武器和航母,而是他们在文化和科技上的卓越贡献。正是这些劳动成果擦亮了世界人民的眼睛,引燃了人们眸子里的惊奇。我们知道,武力带给人们的只有恐惧,而文化却值得给予永远的珍爱与敬重。
众所周知,《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的巨擘托尔斯泰所著的一部史诗性小说。小说的开篇便是沙皇的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家的舞会,这是介绍叙事艺术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经典性例子。借助这段描写,托尔斯泰以他的天才之笔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一一拈出,为以后的宏大叙事嵌入了一根强劲的楔子。2014年2月7日晚,该届冬奥会开幕式的表演以芭蕾舞的形式再现了这一场景,令我们重温了“战争”前夜的“和平”魅力(我觉得,就一定程度上说,体育竞技堪称是一种和平方式的模拟性战争)。有意思的是,在各国健儿经过数十天的激烈争夺以后,2月23日,闭幕式让体育与文化有了再一次的亲密拥抱。总导演康斯坦丁·恩斯特希望“挑选一些对于世界有影响力的俄罗斯文化,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于是,他请出了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引以为傲的一部分重量级人物:伴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布尔加科夫、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等经典作家和诗人在冰层上一一复活,与现代人进行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像雪片似的飘入了每个人的内心,滋润着后来者的灵魂。
美裔英国诗人T.S.艾略特在《诗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一文中说:“一个不再关心其文学传承的民族就会变得野蛮;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文学,它的思想和感受力就会止步不前。一个民族的诗歌代表了它的意识的点,代表了它强大的力量,也代表了它为纤细敏锐的感受力。”在世界各民族中,俄罗斯堪称为关心自己“文学传承”的一个民族,而它辽阔的地理特征则为自己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一大片培植经典的金色的“林中空地”。迄今,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的作家与作品已不计其数。除上述提及的文学巨匠以外,19世纪的茹科夫斯基、巴拉廷斯基、莱蒙托夫、丘特切夫、别林斯基、赫尔岑、费特等,20世纪的高尔基、勃洛克、安德列耶夫、什克洛夫斯基、普宁、索洛古勃、吉皮乌斯、苔菲、阿尔志跋绥夫、列米佐夫、什梅廖夫、波普拉夫斯基、哈尔姆斯等,均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进入了经典的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奇异的美与力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两个巨人式的邻国,相似的文化传统、相似的历史沿革、相似的地理特征、相似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为它们的交往搭建了一个开阔的平台。早在1932年,鲁迅先生就为这种友谊写下一篇“贺词”——《祝中俄文字之交》,指出中国新文学所受的“启发”,将其看作自己的“导师”和“朋友”。20世纪5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的接近,中国与俄国在文化交流上曾出现过一个“蜜月期”,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俄罗斯文学几乎就是外国文学的一个代名词。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些名著,如《叶甫盖尼·奥涅金》《死魂灵》《贵族之家》《猎人笔记》《战争与和平》《复活》《罪与罚》《第六病室》《丽人吟》《日瓦戈医生》《安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静静的顿河》《带星星的火车票》《林中水滴》《金蔷薇》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曾经是坊间耳熟能详的书名,有不少读者甚至能大段大段背诵其中精彩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翻译成中文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已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汉语中的经典文本,就像已广为流传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喀秋莎》《山楂树》等一样,后者似乎已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民歌。迄今,它们仍在闪烁金子般的光芒。
不过,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中文中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其中,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洛赫维茨卡娅的激情,索洛古勃与阿尔志跋绥夫在绝望中的希望,苔菲与阿维尔琴科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等等,大多还停留在文学史上的地图式导游。为此,作为某种传承,也是出自传播和介绍的责任,我们编选和翻译了这套《金色俄罗斯》丛书,其目的是进一步挖掘那些依然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可以说,被选入本丛书的均是经过了淘洗和淬炼的经典文本,它们都配得上“金色”的荣誉。
行文至此,我们有必要就“经典”的概念略做一点说明。在汉语中,“经典”一词早出现于《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朝是华夏民族展示凝聚力的重要朝代,当时的统治者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希望在文化上设立标杆与范型,亟盼对前代思想交流上的混乱与文化积累上的泥沙俱下状态进行一番清理与厘定。客观地说,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说也因此带来了“罢黜百家”的重大弊端。就文学而言,此前通称的《诗三百》也恰恰在那时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被确定为后世一直崇奉的《诗经》。关于“经典”的含义,唐代的刘知幾在《史通·叙事》中有过一个初步的解释:“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这里,他将圣人与前贤的文字著述纳入经典的范畴,实际是一种互证的做法。因为,历史上那些圣人贤达恰恰是因为他们杰出的言说才获得自己的荣名的。
那么,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经典呢?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这样的释义:1.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经典。2.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不同于词典的抽象与枯涩,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归纳出了十四条非常感性的定义,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其中两条:其一,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其二,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参照上述定义,我们觉得,经典就是经受住了历史与时间的考验而得以流传的文化结晶,表现为文字或其他传媒方式,在某个领域或范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典范性,可以成为某个民族,甚或整个人类的精神生产的象征与标识。换一个说法,每一部经典都是对时间之流逝的一次成功阻击。经典的诞生与存在可以让时间静止下来,打开又一扇大门,带你进入崭新的世界,为虚幻的人生提供另一种真实。
或许,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确实如卡尔维诺所说:“读经典作品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步调不一致,我们的生活步调无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时间或空间让给人本主义者的悠闲;也与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不一致,这种精英主义永远也制订不出一份经典作品的目录来配合我们的时代。”那么,正如沙漠对水的渴望一样,在漠视经典的时代,我们还是要高举经典的大纛,并且以卡尔维诺的另一段话镌刻其上:“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我们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另一些应该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愿《金色俄罗斯》能走进你的藏书室,走进你的精神生活,走进你的内心!
致巴尔蒙特
1
灿金色的远方
云朵,宛如红宝石,——
云朵,宛如红宝石,飘过,
仿佛沉重、鲜红的冰。
而雾幕笼罩着
平静如镜的水面,
炽焰的神迹
在心中——长存。
黑暗中,
地平线拥紧怀抱。
你说:“湛蓝的汪洋
仍与我们同在,啊兄弟!”
别害怕月光,
点燃的夜幕之网,
沉思中忧郁的孩子
笑对——神圣的春天。
如同往日,远古的喧嚣,
隐隐的不安闪过心际。
那月亮,宛若灯笼,
火红的光将我们照亮。
而你向天空举起双手
沉浸于世界的欢腾。
你与我们相亲近
天鹅绒般蔚蓝的苍穹。
1903年4月莫斯科
金羊毛
献给梅特纳
1
苍穹沐浴着金光,
燃起喜悦的火焰。
大海之上落下
缓缓消失的金色盾牌。
阳光映照的海面,
无数根金色火舌在颤抖。
在忧郁的涛声中,
四处闪烁着金币的光芒。
悬崖峭壁矗立于,
颤动的金色锦缎。
太阳落了。悲劫的哭泣
充塞着信天翁的呼喊:
“太阳之子,重归冷漠!
它消失了——
金色的,古老的幸福——
金羊毛!”
金币的光芒褪去。
太阳渐渐黯淡。
但耀眼的紫红色火焰
吞没了太阳的光芒。
1903年4月莫斯科
2
大火笼罩苍穹……
阿尔戈英雄们为我们吹响
起飞的号角……
注意听啊,听啊……
痛苦已足够!
穿上金色锦缎
织成的铠甲!
阿尔戈兄弟们
在身后高呼,
金色的
号角
高唱:
“追寻太阳,追寻太阳,我们热爱自由,
疾驰在蔚蓝的
苍穹!”
阿尔戈兄弟们盼望太阳之宴,
吹响
灿灿金光的宇宙。
天空泛出红宝石之光。
太阳火球已安眠。
天空泛出红宝石之光。
在我们之上。
群山之巅,
我们的阿尔戈,
我们的阿尔戈,
拍击金色的翅膀,准备飞翔。
大地消失了……
宇宙之
酒
燃起
烈焰
又一次:
升起
闪耀着炽热的星球。
金
羊毛
闪烁,
闪闪发光。
太阳,
被光芒笼罩,
是重新燃起的火焰,
疾驰着,
追赶着。
重新追上
自己金色的
羊毛……
1903年 10月莫斯科
太阳
致《像太阳一样》作者
心灵被太阳点燃,
太阳,是奔向永恒的疾驰,
太阳,是永恒的窗口
朝向炫目的金光。
玫瑰插在金色的鬈发中,
玫瑰温柔地摇曳,
沐浴着金光的玫瑰,
溢满火红的激情。
贫乏的心饱受灾难,
它们被烧毁,被磨碎。
我们的心灵——是一面镜,
映出灿灿的金子。
晚霞
1
远方——漫无边际。麦田在低语,
慵懒地摇摆。
而心又在不安地等待
一切依旧是梦。
在苍白的,如酒般金光流溢的忧郁中,
笼罩着乌云
勾勒出火红的弧线,
与炽热的银光,
赤金色的太阳落下……
神圣的激情
又一次掠过金黄的田地,
麦田在低语:
“平静吧,心灵:金色的宴会中
一天已结束。
而旧日多雾的田野里
夜幕降临。
疲惫的世界充满静谧,
前方
春天已很久无人期待。
你也别再等待。
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将不会存在……
而你也要逝去……
这世界消失了,上帝把他遗忘。
你究竟还等待什么?”
如镜般平静的远方,火红的光辉中,
笼罩着乌云
勾勒出火红的弧线,
与炽热的火光,
硕大的球体,落下,燃烧
在殷红的玫瑰园上空。
夜幕降临。慵懒地摇摆,
麦田在低语。
1902年6月银井
2
我弯着腰,垂着头,
疲惫地回到家中。
我听得见,那来自远方故乡
迟来的呼唤。
向我呼喊:“你的悲伤已逝去,
梦一般消散。”
我看向远方——灿烂的金色丝线
编织成网
铺向蔚蓝……
向我呼喊:
“岁月蜿蜒,如卷轴……
一切在梦中……
为了晶莹的泪,与心的欢愉,
为了存在
我早夭的儿子,与我流着相同的血的儿子,
我呼喊着你……”
那样幸福又驯顺。
遥远的田野上
展露于尘土迷蒙的云中
琥珀般的金光。
1902年6月银井
3
低垂的麦穗,风中摇曳。
传来夜晚清凉的气息。
微弱的嗓音痛苦地呼喊
向着远方苦难的年代。
他不安地呢喃,
向着空中宫殿,
云朵轻盈的光团,
从田野上空飘向东方。
落日鲜红的印痕
在远山背后渐渐暗淡。
环绕着我们的金色海洋,
在一片醉人的光辉中喧嚷。
而世界,在盛宴中,燃尽,
这世界赞美圣父,
而风儿在爱抚,亲吻。
无休无止地,把我亲吻。
1902年3月莫斯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