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75189丛书名: 精神分析经典著作译丛
精神分析之母:安娜·弗洛伊德经典著作首次完整译成中文
精神分析中,在分析儿童和分析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安娜·弗洛伊德在进行儿童分析时更强调自我的重要性。成人治疗和儿童分析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回忆早期的创伤性经历。相反,他们所展现出的是正在发生的成长经历。儿童反映出的这些问题阻碍了他们正常的成长。
在《自我及其防御机制》这部有影响的力作中,安娜强调了自主的自我机能。在本书中,她详细描述了那些曾由她的父亲和其他人所描述过的自我防御机制,并且使每种防御机制和特定的焦虑类型(客观的、神经症的、道德的)联系了起来。然而,传统的精神分析学家(包括她父亲)都认为自我防御机制阻碍着对潜意识的理解,而安娜却认为,自我防御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安娜表明了这些防御机制通常是如何被用来调节社会性需要和生物性需要的。
部分
防御机制的理论
章 自我作为观察之地 /
第二章 运用分析技术研究心理机构
/
第三章 自我的防御行为作为分析对象
/
第四章 防御机制 /
第五章 面对焦虑和危险的防御过程走向 /
第二部分
回避现实痛苦和现实危险(防御的前体)的例子
第六章 幻想中的否认 /
第七章 言语和行为中的否认 /
第八章 自我限制 /
第三部分
防御类型的两个例子
第九章 与攻击者认同 /
第十章 利他主义的形式 /
第四部分
驱力强度下对焦虑的防御(青春期实例的描述)
第十一章 青春期的自我和本我 /
第十二章 青春期的本能焦虑 /
结语 /
注释 /
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与防御机制》是一本篇幅不长的小书,此书出版以来广为大家所知,在很多精神分析的培训和课程中,此书是书目。译者根据自己对此书的理解,简单做一个介绍,供大家参考。
在196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英文版序言中,安娜·弗洛伊德写道:“此书专门探讨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自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应对不愉快和焦虑,并控制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冲动。”在此书中,安娜·弗洛伊德开创性地将自我作为精神分析的工作任务确立了下来。这也为精神分析中自我心理学的开端奠定了基础。1939年海因茨·哈特曼(Heinz Hartmann)出版了《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这两部作品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意义。随着二战时期大量精神分析师移居北美,自我心理学开始在北美影响甚巨。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的主席爱丽丝女士将此书列入批翻译的书目,其中也有这样的渊源。
《自我与防御机制》按照理论、分类和实例的架构可以区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至第五章)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审视了自我的作用,在理论上确立了自我作为分析实践的重要部分,并将“防御机制”描述为自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部分(第六至第十章)对各种防御机制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两种新的防御方式——“与攻击者认同”(第九章)和“利他主义的形式”(第十章)。第三部分(第十一至第十二章)讨论了青春期防御机制的特殊形式。
安娜·弗洛伊德和哈特曼的工作成功地让精神分析团体意识到不仅要分析本我,而且还要分析自我和它的防御机制,以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调整问题、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等等。自我心理学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与普通心理学进一步靠拢。近在国内出版的乔治·范伦特的著作《自我的智慧》有关自我和防御机制的观点更像是对外在幸福的实用性和技术或策略性的追求,普通心理学的倾向相对明显。但是,这些并不是安娜·弗洛伊德的初衷。在某种程度上,她完全忠实于父亲的理论框架。在《自我与防御机制》部分中,安娜·弗洛伊德扩展了父亲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强调精神分析的注意力需要从对无意识的愿望、冲动和情感的本能冲动领域研究中扩展出对自我的研究。安娜并没有放弃本能理论,承认快乐原则对于人类心理功能的重要性。在论述自我对精神分析工作的重要性时,安娜·弗洛伊德从自由联想、梦、移情,以及自我分析和本我分析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明。至于为什么安娜·弗洛伊德会强调自我的重要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分析的对象很多都是儿童和青少年。传统的精神分析在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时出现了很多困难。安娜·弗洛伊德写道:“当我们必须放弃自由联想,使用象征解释简化分析过程,以及在治疗的过程中开始延后移情的解释时,三种发现本我内容和自我活动的关键入口将会关闭。”原初对本能的分析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分析中变得更加困难,对自我和防御的分析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在第二部分中,安娜·弗洛伊德列举了十种重要的防御机制: 压抑、退行、反向形成、隔离、抵消、投射、内射、转向自身、反转和升华,并用了一个案例集中来阐述。另外,安娜·弗洛伊德在这部分介绍了两种“新的”防御机制——与攻击者认同和利他主义。这两种防御机制的提出是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理论的特别贡献。我们简单地看一下与攻击者认同这一防御机制。“与攻击者认同”的概念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它提供了一种思考儿童攻击性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依赖于先天的“攻击本能”或“死本能”的概念。在这一点上她和克莱因的观点不同,安娜·弗洛伊德也强调本能在理论上的重要性,但是她更关注性本能在冲突和症状中起到的作用。安娜·弗洛伊德也更倾向于对外在现实世界的关注。所以,无论是应对来自内部的威胁,还是来自外部的威胁时,防御机制都是一样的。当威胁或危险被识别出来,自我激活某种形式的防御策略,旨在减少威胁,从而避免痛苦或快乐。“与攻击者认同”的概念同时提供一种思考早期超我发展正常过程的方式。通过将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客体内化,儿童会承受来自内部的批评,但这一过程也是被外部化的。
另外,安娜·弗洛伊德还介绍了一种防御的前体——否认。她用了两个章节来阐明幻想、想象、白日梦和游戏在儿童面对现实时所采取的策略。“儿童期的自我在很多年的时间里都能够摆脱令人不悦的现实影响,并能保持现实检验能力。自我限度保持这种状态,不仅仅将自身限制在纯粹的想象和幻想中,即不光想,而且做。它利用了各种各样的外部物体来戏剧化地改变它的真实情况。”在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幻想和游戏并入了防御的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幻想和游戏处在理论的从属地位。这和克莱因的无意识幻想概念的旨趣有很大的不同。或者,现实检验的概念在安娜·弗洛伊德的那里是非常重要的。安娜·弗洛伊德或许是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儿童世界的。
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了青春期防御机制的特殊状态。虽然早期的精神分析师非常关注性本能的发展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青春期这一发展阶段在安娜·弗洛伊德之前令人惊讶地被忽视了。安娜·弗洛伊德认同青春期是婴儿性心理的第二次重演的观点,她进一步阐明,之所以忽视青春期现象的原因在于早期的精神分析师没有考察青春期自我的变化性。一旦关注到青春期自我剧烈变化的特征,青春期作为一个具有特征性的时期就会显现出来。在本能力量的高涨所带来的压力状况下,所有的防御手段都被发挥到极致。对许多青少年来说,这可能导致的防御系统,包括完整的本能排斥,如理智化和禁欲主义。一切显得摇摆动荡,充满矛盾。青少年会突然沉迷于他曾极力排斥的事情上。安娜·弗洛伊德认为,在自由与克制之间,或反抗与服从权威之间的这种摇摆,是“正常”青春期的特征,不应被视为病态。
《自我与防御机制》这本书篇幅不长,但是整个框架结构相对完整,其中涉及大多数精神分析的主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并对后续精神分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和思想。所以,这本小书还是值得仔细阅读和研究的。
囿于自身的德语水平,我恐怕难以完全胜任呈现这本经典著作原貌的任务。如果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帮助,我也心满意足了。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后,感谢施琪嘉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此书所作的推荐序。感谢彭呈军分社长一再宽容我的懒癌症,终促成此书的出版。
精神分析的定义——在精神分析学说发展的某些阶段,个体的自我理论研究是极不受欢迎的。不知为何,很多分析师产生了这样的观点: 如果有人想在分析中成为优秀的和科学的治疗者,他越是对精神生活更深层次进行关注,那么他就越能成功。每一次从精神更深层次到表浅层次兴趣的增加,以及每一次从本我到自我的研究都将被认为是对精神分析完全背离的开始。精神分析应当持续地对无意识精神生活的新发现保持热情,为获得压抑的本能冲动、情感和幻想的知识而努力。诸如儿童或成人对外界的适应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道德或恶习等价值概念,精神分析不应有所涉及。精神分析的对象只能是成年期持续的婴儿幻想、想象的快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惩罚恐惧。
精神分析这样的定义在分析文献中并不是太难找到,这可能是所使用语言的方式使然,而这些语言方式在精神分析和深度心理学领域中一直被使用着。或许过去就站在你身边,在精神分析早期,人们认为那些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教义,首当其冲的是有关无意识的心理学。按现在的表述就是: 它即本能。但当人们在运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时,他将迅速地失去每个正当性的诉求。分析治疗的对象从一开始就是自我及与自我相关的障碍,本能的研究和它的工作方式一直是手段性而非目的性的。目的始终是同一的: 症状的消除和自我完整性的恢复。从《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和《超越快乐原则》开始,弗洛伊德的工作方向发生了翻转,从对自我不分析的状况转向了对自我机构明显地关注。此后,分析研究工作方案可以不再用深度心理学的名义加以掩盖。我们通常这样来界定: 分析的任务是获得所有三个机构中尽可能深远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外部世界的知识,据此我们整体地理解精神人格的组成。这意味着自我涉及的范畴包括内容、程度、功能和与外部世界关联的历史,以及本我和超我。而本我涉及本能的描述、本我的内容和本能转换的结果。
自我感知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我们都知道,这三种机构可以通过非常不同的观察方式得以获悉。关于本能——更早的无意识(Ubw)系统——的知识,依赖于我们后续对前意识(Vbw)和意识(Bw)的考察。当本能处在平静和满足的状态时,本能冲动没有动机为获得快感而与自我遭遇,也不会在自我那里产生压力和不愉快。因此,我们也没有机会获取某些关于本能的内容。至少在理论上,本能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接近和观察到的。而对于超我来讲,情况就自然不同了。超我的内容在更大的程度上可以直接意识到,并能通过内在心灵的感知直接获取。然而,超我表象的获取还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自我和超我彼此紧密黏着在一起。我们可以这样说: 自我和超我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超我作为单个机构,在这种状态下,对于自我觉察和观察者来说,是不可识别的。很清楚的是,超我对自我怀有敌意,至少是批评性的,其结果是紧随其后出现在自我中的批评,如清晰可查的内疚感。
自我作为观察者——这意味着,自我是我们的观察必须不断引导的实际区域。自我即是所谓的中介,通过它,我们可以尝试去理解其他两个机构的图景。
观察者的角色在于用比较好的方式,实现自我和本我和睦的边界往来。个人的本能冲动总是不断地从本我渗透到自我中;在那里,本我获得了运动结构,借助于此,本我可以获得它自身的满足。在幸运的情况下,自我对闯入者没有异议,并赋予它力量,同时谨慎地追踪: 它记录了本能冲动的冲击,压力的持续增高,并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以及当满足实现时,压力终得以缓解。对整个过程的观察为我们提供了本能冲动、所属力比多的量和本能目的清晰而非歪曲的画面。而允许本能冲动的自我在这一图画中绝不会得以描述。
遗憾的是,本能冲动从一个机构逾越到另外一个机构时,将带来所有可能的冲突,同时破坏本我的监察。当本我冲动以它的方式得以满足时,它必须符合自我的底线。这样,本我陷入了诡异的气氛中。所谓的“初级过程”在本我中占据了主导,表象不能通过整合相互地联系在一起,情感是移动不定的,矛盾的两面互不干扰或重合在一起,凝缩(Verdichtung)轻而易举地产生了。欲望的达成作为原则统治着整个过程。与此相反的景象是,自我中的表象相互的传输存在着严格的条件过程。这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所谓的“次级过程”。在此种情况下,本能冲动不那么容易获得满足。它们被告知要考虑现实的要求,伦理和道德的法则,并以超我的准则规定自我的行为方式。本能冲动会陷入异质机构挫败它们的危险中,蒙受拒绝和批评,并被迫调整所有的形式,因为和睦的边界往来已经结束。一方面,本能冲动以其自身的韧性和能量坚持它们的目标,着手入侵自我,并期望撼动和制服自我。另外一方面,自我对本我逐渐变得不信任,并开始反制,将其驱赶回自己的区域。自我的目的在于,通过适当的防御机制持久地使本我失去功能,这些防御机制为了确保自我的边界而产生出来。上面的图景虽然不易理解,但具有深远的价值,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在这一过程中监察活动的概况。这些图景向我们展示了某个时刻两个机构的活动状况。至此,我们能看到的不再是未成形的本我冲动,而是被自我的防御机制修整过的本我冲动。现在,分析的观察者面前的任务是将上述的状况,以及两个机构之间的妥协进行调解,并再次辨认哪些部分是属于本我的,哪些是属于自我的(或许也是超我的)。
本我的推力和自我的推力作为观察的材料——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从不同观察角度来看,两个方向上的推力有着非常不同的价值。所有自我针对本我的防御行为都是默然无声和悄然无形的。我们总是可以事后重构,但从未真正捕捉到。例如,成功的压抑就是明证。自我对自己一无所知,人们只有当缺失出现时,才开始确信为真。也就是说,关于个体客观地评估缺少明证性。人们只能期待本能冲动为了获得满足而出现在自我中。如果它一直未出现,人们别无选择,只能认为,本我冲动进入自我的通道持续关闭着。也就是说,本能已屈服于压抑。在压抑的过程中,我们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现。
成功的反向形成(Reaktionsbildung)也同样如此,它作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持续地对抗本我来保护自我。看起来,防御机制在儿童发展的某个时刻不经意间出现在自我中。人们不能总是说,具有反抗性的本能冲动事先就存在于自我注意力的中心点上。自我通常不知晓内在的拒斥和整个的冲突,而这些拒斥和冲突导致了新的特质产生。如果没有充分的针对它们反应性的明示,以及背后隐藏着先前冲突确定性的指征,那么在分析的观察中,人们将把防御机制视为自我的一种自发延伸。不管怎样,对这些防御形式的观察不会重复预测到防御产生的过程。
我们注意到,在对推力的研究中,我们总是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即从本我到自我层面)得出所有重要的结论。成功的压抑有多不透明,伴随压抑之物逆行和回归的压抑过程就有多不透明,就如我们在神经症中观察到的情形一样。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本能冲动和自我防御之间冲突的每一个阶段。类似地,当反向形成逐渐分解时,也是容易研究反向形成过程的时机。在这里,本我推力存在于原始本能冲动的力比多投注中,这些冲动被反向形成掩盖,并加以强化。这样,本能冲动被推向了意识。很快,本能冲动和反向形成同时可以在自我中看到。另外,自我的综合能力努力将分析性观察中非常有益的状态停留更长的时间。然后,本我衍生物和自我活动之间产生了新的战争,并决定: 谁占上风?相互之间要达成什么样的妥协?如果从自我产生的防御通过提高占据的能量而获得了胜利,那么本我的推力就会停止,那些不能观察到的内心潜伏状态将再次出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