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40656
本书适合政府各级部门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及行政管理部门的从业者阅读
本书结合实际、注重应用,详细讲解公务员在公务场合适用的行为规范和交往艺术。
第一章 公务礼仪概论
第一讲 公务礼仪与礼仪
一、公务礼仪的历史演进
二、公务礼仪与其他礼仪的异同
三、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
四、公务礼仪的原则
第二节 学习公务礼仪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一、公务礼仪的作用
二、为什么要学习公务礼仪
三、公务员素质要求
第三讲 学习公务礼仪的科学方法
一、端正健康心态
二、加强理论学习
三、掌握相关规则
四、进行专业训练
五、注重亲身实践
六、要向群众学习
七、要善于自我检查和总结
第二章 公务员个人礼仪
第一讲 公务员的内涵素养
一、思想修养
二、品德修养
三、语言文学修养
四、艺术欣赏
第二讲 公务员个人礼仪定位
一、个人礼仪特点
二、国家公务员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第三讲 公务员仪容要求
一、表情——坦然自若,亲和友善
二、举止——魅力风度,引人注目
三、服饰——身份修养,一目了然
第三章 公务员社交礼仪
第一讲 见面与介绍礼仪
一、守时——诚信重诺,恰到好处
二、称呼——文雅得体,闻者心悦
三、握手——出手不凡,严守禁忌
四、介绍——有先有后,清晰简明
五、名片——方寸之间,扬名你我
第二讲 对话与交流礼仪
一、问候——示人恭敬,暖流在心
二、交谈——张弛有度,谈吐不凡
三、会谈——大方得体,礼数周齐
四、电话——虽未见面,胜似见面
五、网络——规范有度,注意安全
第三讲 文娱与交际礼仪
一、舞会
二、茶话会
三、沙龙
四、禁忌
第四讲 礼尚往来
一、礼品选择
二、送礼的时机
三、送、收礼的表现
四、礼品的处理
五、如何拒礼
六、赠花礼仪
七、探望病人的礼品
第四章 公务员办公室礼仪
第一讲 办公室环境礼仪
一、清洁卫生
二、整齐有序
三、明亮安静
第二讲 办公室人际关系礼仪
一、尊重领导是天职
二、尊重同事是本分
三、尊重下级是美德
四、尊重群众是常识
第三讲 礼貌对待来访者
一、对来访者要热情
二、态度要诚恳
三、按政策办事
四、要讲求时效
第五章 公务员会务礼仪
第一讲 一般会议礼仪
一、常见会议类型
二、会议环境布置礼仪
三、会议礼仪的基本要求
第二讲 工作会议礼仪
一、组织会议
二、参加会议
三、会后工作
第三讲 新闻发布会
一、组织工作
二、参加新闻发布会
三、电视采访应对
四、善后事宜
第四讲 晚会礼仪
一、晚会的组织
二、晚会的出席
第六章 公务员公务往来礼仪
第一讲 迎宾与送别
一、迎宾礼仪
二、送别礼仪
第二讲 公务接待礼仪
一、对正式来访者的接待
二、对临时到访者的接待
三、膳宿安排
第三讲 公务员拜访礼仪
一、大型的公务拜访
二、一般性公务拜访
第四讲 参观与慰问
一、参观
二、慰问
第五讲 谈判与演讲
一、公务谈判礼仪
二、演讲礼仪
第六讲 调研与信访
一、调研礼仪
二、信访礼仪
第七讲 公务场合礼仪
一、庆典仪式
二、剪彩仪式
三、签约仪式
第七章 公务员外事礼仪
第一讲 外事礼仪的定位
一、什么是外事礼仪
二、外事礼仪的基本原则
三、外事礼仪的基本要求
第二讲 外事迎送礼仪
一、接待准备
二、迎送仪式
第三讲 外事礼宾礼仪
一、礼宾次序
二、悬挂国旗
三、使用国徽
四、奏唱国歌
第四讲 外事会谈礼仪
一、会见与会谈的安排
二、会见与会谈的程序
第五讲 外事谈判礼仪
一、外事谈判的定位
二、艺术地听
三、有效地问
四、策略地谈
五、冷静地辩
第六讲 外事宴请礼仪
一、宴请
二、赴宴
第七讲 外事晚会礼仪
一、涉外文艺晚会的组织
二、出席涉外文艺晚会的礼仪
第八章 公务员文书礼仪
第一讲 一般公文礼仪
一、公文的类型
二、公文的撰制
三、公文的行文
四、公文的办理
第二讲 常用文书礼仪
一、书信类文书礼仪
二、致辞类文书礼仪
三、柬帖
四、涉外文书礼仪
第三讲 电子通信礼仪
一、电子通信的特点
二、电子通信需注意的问题
三、网络不文明行为示例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美名远扬。中华民族素以崇礼、重仪著称,重礼、习礼、守礼的历史,源远流长。礼,起源于祭祀,是调节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典节制度、礼节仪式和行为规范。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之礼”,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秦汉时期“忠信敬业、恭敬多让”,到唐宋的礼制习俗;明朝重视整顿——治国先治吏,治吏必重礼;清廷颁布《圣谕广训》——明礼让以厚风俗。“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两千多年来,正是“礼”和“仪”,维系着“华夏”这个文化共同体,并引导它走向繁荣、进步。
《左传》讲:“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孔子主张“为国以礼”,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蕴藏着人类社会丰富的文明瑰宝,林林总总的历代礼仪典制积聚了对国家公务员言行举止的规范性要求。
国家公务员是行政机关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公务员是国家政令的制造者和执行者,是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社会形象大使,是人民心声的代言人。其代表国家和各级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管理国家的各类行政事务,从事公务活动,肩负重要使命。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政策的实施、社会的管理,并直接决定着行政体系的运转效率,影响到国家政令的制造水平和执行结果。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地位使其注定应该成为文明社会的先行者、示范者。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党员的素质,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如何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而公务员礼仪,是公务员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当前我国的公务员来说,学习、普及公务员礼仪,这不仅顺应潮流,更是形势所需。
公务员礼仪,是指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按照有关规定,用以维护个人形象和公务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友好、尊重,在各种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文明规范、准则和惯例。简单地说,就是公务员在公务场合适用的行为规范和交往艺术。它是礼仪在公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也是岗位的特殊性对公务员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务员礼仪既是推进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形式,也是公务员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不但有助于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规范行为,进一步树立和展示公务员在社会公众中的美好形象,更加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必将对转变行政作风、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礼之用,和为贵”。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讲“礼”重“仪”的优秀文化传统,全面推进国家公务员学礼仪、知礼仪、讲礼仪、用礼仪,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规范文明言行,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笔者在广泛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引用了礼仪方面的前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编著了这本《公务员礼仪大讲堂》,与广大国家公务员一起共享、共勉、共进。
本书体例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多彩,顾及全面,结合实际,注重应用,文风清新,文字优美,雅俗共赏。相信广大国家公务员在阅读本书后,更加能够以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礼敬之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一讲 见面与介绍礼仪
见面是人与人交往中的第一步,通常是指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与别人相见。其中第一次见面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首因效应”,它直接影响到今后与对方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要想让对方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掌握初次见面时的礼仪规范。
在日常工作中,公务员要处理很多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务,往往需要接触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各类客人。在工作岗位上会见他人时,公务员既要做到热情、友好,又要讲究基本的见面礼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握好基本的见面礼节,就是公务员对见面对象热情友好的重要表现。对一般的公务员而言,守时、称呼、握手、介绍、交换名片等,是比较基本的见面礼节。
一、守时——诚信重诺,恰到好处
遵时守约不仅是国家公务员工作时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平时行为举止的基本要求。在国际交往增多与国际惯例相互融合的情况下,讲究遵时守约,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守则。
遵时守约,指无论什么活动或约会,应该按规定时间到达。有约在先而不去赴约,是极为失礼的;答应的约会临时取消,会使对方难堪,以至恼怒;迎接客人时,却晚于客人到达机场;文艺节目演出开场后,在幕间入场……所有这些都会使别人产生反感,都是不遵时守约的表现。
遵时守约,国家公务员一定要时刻牢记,宁可自己多费时,也不能失信于客人或主人,对可能造成延误迟到的客观情况,如车辆拥挤、交通堵塞、天气恶劣等,一定要事先充分估计到,作好防范准备。万一有事而不能准时赴约,则必须向主人解释清楚,表示道歉,并设法补救,但这种事越少越好,绝不可常常出现。同时,也不能认为赴约越早越好,遵时的意思是适时,过早到达主人尚未准备好,或正在忙于别的事,你的到来会使别人尴尬。因此,拜见、会谈等约会要准时到达。一般在所约时间的前1~3分钟到;较轻松的招待会、宴会,在所约时间的后几分钟到达,但重大正式的宴会不能晚到;看演出要提前5~10分钟,以安顿座位,调节情绪;而迎送客人一定要提前等候。
在人前打喷嚏、擤鼻涕、掏耳、剔牙、挠痒、抓头皮是极不礼貌的,会晤前应备纸帕,以备不时之需。会晤时抽烟要事先获得允许,问一下主人的意见,在有女士或大多数人不抽烟的情况下,还是别抽烟为好。
在公务活动前注意不吃辛腥食品,嘴里葱蒜一类辛辣味和某些食品腥膻味是公务交往场所的大忌,对人极不尊重,万一觉得嘴里有异味,应设法清除,如使用口腔去味剂或口香糖等。
在患有疾病的时候,如感冒等,就不宜在公务交际中活动。
二、称呼——文雅得体,闻者心悦
称呼,一般是指人们在交往中所采用的相互称谓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既反映着自身的教养,也体现着双方人际关系的程度与状态。因此公务员在正式场合所使用的称呼应当慎重、正式,称谓得体,有礼有序。
(一)得体的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主要有五种形式可供选用:
1.职务称呼
公务员在人际交往中,此类称呼最为常用,一般以对方的最高职务为标准。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如“局长”、“主任”等。但有时也可能因为亲切的原因,以对方的过去某一职务为称呼用语,如“老局长”、“老校长”等等。
2.职称称呼
在工作中为表示对具有技术职称者,尤其是高、中级技术职称者的尊敬,可以直接称其技术职称,如“教授”、“工程师”等。但一定要称对方最高的技术职称。
3.职业称呼
如果和对方不太熟悉,也不了解对方的行政职称和技术职称,就可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警官”等,也可以全部统称“同志”。在我国,较正式庄重的场合中,“同志”的称呼比较适用。
4.尊称称呼
尊称普遍适用于各类被称呼者,诸如“某女士”、“某先生”等,都属于通行尊称。对年长者可以称呼“老王”、“老余”;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可以把“老”字和姓倒置,如“郭老”、“王老”。
5.姓名称呼
称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有时甚至可以去姓称名,以示关系亲近。称呼时态度要诚恳,表情自然,体现出你的真诚。
(二)称呼的注意事项
以绰号相谓。在任何情况下,当面以绰号称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地域性称呼。有些称呼,诸如“师傅”、“小鬼”等,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宜不分对象地滥用。
简化不当的称谓。在正式场合,有不少称呼不宜随意简化。例如,把“范局长”称为“范局”就显得不伦不类。
以生理特征称谓。公务员在工作中,特别在和群众打交道的时候,如果以生理特征相称谓,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比如称呼:胖子、瘦子、瘸子、四眼等。
三、握手——出手不凡,严守禁忌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见面的时候都会运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来表达相互的友好,如日本人见面时的鞠躬、西方人见面时的拥抱等。在多种多样的见面礼节中,最常见的还是握手礼。
1972年,可以说是在世界外交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年。当美国总统尼克松走下飞机,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当时说了一句话:“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随后,中美关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握手的由来
关于握手礼是如何产生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外出为防止遭到野兽或他人的袭击,常常在手上握着石块、木棍等武器。如果不属于同一部落的两个陌生人在路上相遇,相互不存在敌意的话,他们会主动放下手中的武器,让对方摸摸自己的掌心,以表示愿意和对方友好交往。另一种说法是在中世纪骑兵作战时,由于骑兵身着盔甲,只露出两只眼睛,因此,当双方骑兵相遇,若表示友好,就相互靠近,并脱下右臂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这种习惯后来演变成现代握手礼。如今,在见面与告别时,人们通常都会握手行礼。在国内外交往中,握手是最为通行的见面礼节。
(二)握手的样式
虽然握手是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如果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人在握手时候的具体样式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再进一步去思考一下,你会发现握手样式的差异性反映出的是握手者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状态。
1.支配式握手
这种握手也称控制式握手,指的是掌心向下或是明显向左下方握住对方的手。以这种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是想表达自己处于主动的优势地位,一般说来这种人很自信,说话干净利落,办事果断。地位高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使用这样的握手方式。
2.谦恭式握手
这种握手也称乞讨式握手,与支配式握手相反,指的是掌心向上或是明显向左上的方向握住对方的手。以这种方式握手的人往往缺乏自信,没有什么主见,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迅速改变主意。用这种方式握手的人一般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表达的是对对方的尊重、敬仰甚至是畏惧。
3.平等式握手
这种握手也称标准式握手,指的是握手的双方不约而同地掌心向左握住对方的手。这样的握手多见于双方地位不相上下时,它表示的是一种很单纯的礼节性的问候。
4.双握式握手
美国人也称这种握手样式是政客式握手。据说在历届美国总统竞选中,总统候选人对上至亿万富翁,下至普通百性,都采用这种握手方式。它指的是在伸出右手握住对方右手的同时,再用左手加握上去,加握的部位可以是对方的手背、前臂、上臂或肩膀。一般来说,加握的部位越高,表明对对方的友好程度就越高。双握式握手要表达的是一种非帝热情真挚的情感,表示对对方的信赖。
5.捏手指式握手
这种握手指的是握手者有意或无意地只捏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而不是像标准式握手那样虎口相对轻握。一般来讲,女性与男性握手时为了表现自己的矜持,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但如果用在同性之间,就未免显得有几分生疏。这种握手方式的热情程度与双握式握手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握手的顺序
有很多人认为,在社交中,无论对方的性别和身份怎样,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都应该先伸手与对方相握。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那么,握手到底应该遵照怎样的顺序呢?主要是把握“三优先”的原则。
1.长者优先的原则
只有年长者先伸出手,年幼者才可以伸手相握。这种做法,符合社会的“长者为尊”的伦理标准,表示对年长者的尊重。
2.女士优先的原则
只有女士先伸出手,男士才能伸手相握。女士优先的原则起源于西方所提倡的“lady fist”这种规范,体现了现代的文明意识,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
3.职位高者优先的原则
只有职位高的人先伸出手,职位低的人才能伸手相握。
公务员在工作或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握手的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上下级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长幼握手,年轻者要等年长者先伸出手;男女握手,男士等女士伸出手后,方可伸手握之;宾主握手,主人应向客人先伸出手,而不论对方是男是女。总而言之,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在握手时,双方握手的先后顺序很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讲究的是“尊者居前”。即通常应由握手双方之中的身份较高者首先伸出手来,反之则是失礼的。在正规场合,当一个人有必要与多人一一握手时,既可以由“尊”而“卑”地依次进行,也可以由近而远地逐渐进行。
(四)握手的规矩
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
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先握手,然后再伸手。在来者较多的聚会场所,可只与主人和熟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致意就行了。与他人握手时,应当神态专注、认真、友好。在正常情况下,握手时应目视对方双眼,面含笑容,并且同时问候对方。
除特殊情况外,通常应站着握手,而不要坐着握手。握手宜用右手,右臂自然向前伸出,与身体约呈60度角,掌心略向左上,拇指与手掌分开,其余四指自然并拢并微向内屈,轻轻地紧握一下。如果是双握式握手,应先伸出右手,然后左手加握上去,加握的部位视双方的亲密程度和所表达情感的热烈程度而定。握手时,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亲切的微笑,并应视不同的社交场合说诸如“您好”、“见到你真高兴”之类的礼貌的话。
握手力度的大小和握手时间的长短,往往表明对对方的热情程度。一般情况下,握手用力要适当,时间3秒钟左右即可。久别重逢的朋友握手,时间可长一点,力度可大一点,还可上下摇动,但也不必太使劲,以免把友人的手握疼。过分热情,效果会适得其反。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要使用双手握女士的手,也不要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
(五)握手的禁忌
握手是人们常用的见面礼,但握手作为一种礼节有不少的禁忌,这恰是许多人所不知道的。如果不注意礼仪的规范,就会给别人留下没礼貌的印象,甚至会由于这种行为导致别人的误解,很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进行。因此,在行握手礼的时候必须先了解握手的禁忌。
1.忌不讲先后顺序
在正式场合,握手必须遵照长者优先、女士优先、职位高者优先的原则。另外,在家里待客,当客人进门时,作为主人理应先伸手与客人相握,以表示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当客人起身告辞时,应等客人先伸手(这时客人表达的是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谢),否则有“赶人”的嫌疑。
2.忌心不在焉
与人握手时,眼睛应注视对方,这时如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或忙着和别人打招呼,都是很不礼貌的。一只手与对方相握,另一只手应当自然下垂于体侧,不应该甩前甩后或夹着烟甚至插在口袋里。
3.忌戴手套握手
有人喜欢戴手套握手,特别是在冬天,为了御寒不愿意摘下手套,其实这也是在握手礼节中比较忌讳的。在社交活动中,如果女士的手套是其服装的组成部分,允许戴着手套和他人握手,但男士必须在与他人握手前脱下手套。
4.忌用力过重或过轻
在握手过程中,用力过重以致弄疼了对方是不可取的,但用力过轻似乎又给对方感觉太敷衍了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很自然地伸出手,轻重适中地与对方相握,然后微微上下晃动一下。
5.忌握手时间太久
与他人握手特别是与异性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拉着对方的手说东道西,往往会让人觉得热情过了头,不一定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一般握手时间控制在3秒钟左右。
6.忌手不洁净
与对方握手之前,应该保持手部的洁净,手部粘着灰尘或黏糊糊乃至弄得很脏,这样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同时也应避免与他人握手以后用手帕擦手,这是对对方的侮辱。
7.忌用左手握手
特别是在涉外场合,千万要注意不要用左手与对方相握,因为某些国家如印度、阿拉伯,还有一些信仰穆斯林教的教徒都认为左手不洁,不能碰其他人。
8.忌交叉握手
在社交场合,如果要握手的人较多,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近及远或从左到右依次与人握手。西方人尤其忌讳交叉握手,因为交叉握手时形成的十字架图案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
四、介绍——有先有后,清晰简明
介绍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相互认识的基本方式。关于“介绍”一词的来源,有这样的说法:在古礼中,宾方的辅佐人员为介,《礼记?聘义》载:“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主方的接宾人员为傧,有上傧、承傧、绍傧。《礼记?聘义》说“介绍而传命”,又“士为绍傧”。黄以周《礼书通故?觐礼》:“谓傧以命传介,介以命传绍。以次迭传上傧,以告主君。”黄以周认为,绍就是绍傧。后来,“介绍”两字相连成词,意指从中沟通,使双方产生联系的意思。
介绍,就其基本含义有: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如介绍人、介绍信;引进、带入;使了解或熟悉,如介绍情况、介绍经验等。归纳起来,介绍就是从中沟通,使双方或多方相识并建立关系。
介绍,在素不相识的人与人之间起桥梁和沟通的作用,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初次交往,介绍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交流方式。公务员的工作和社交中,经常会需要自我介绍或介绍他人,因此,应该了解“介绍”这一活动的礼仪细节。
(一)介绍的类型
在社交活动中,介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按照社交场合的正式与否区分,有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正式介绍是指在较为正规的场合进行的介绍,而非正式介绍是指在一般非正规场合中进行的介绍。非正式介绍可不必过于拘泥礼节。
按照介绍者的位置区分,有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和为他人介绍。
按照被介绍者的人数区分,有集体介绍和个别介绍。
按照被介绍者的身份、地位区分,有重点介绍和一般介绍。如对于要人和贵宾,可作重点介绍。
(二)介绍的方法
公务员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使用较多的介绍方法有两种:为他人作介绍和自我介绍。
1.为他人作介绍
为他人作介绍,亦称第三者介绍,通常是介绍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或者把一个人引见给其他人。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在介绍他人时,介绍者具体应当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是要十分注意的。公务员当介绍人时要注意以下礼仪:
●掌握介绍的顺序
公务员在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标准的做法,是“尊者居后”,即要坚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的原则,即: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在介绍过程中,先称呼女士、年长者、主人、已婚者、职位高者。介绍上司与下级相识时,应当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例如,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时,可以这样说:“赵局长,这是王伟仪。”然后介绍说:“王伟仪,这位是赵局长。”
当被介绍人是同性别或年龄相仿或一时难以辨别其身份、地位时,可以先把与自己关系较熟的一方介绍给自己较为生疏的一方。例如:“陈恋,这是我的业务伙伴郭海平。”然后说:“郭海平,这位是陈恋。”
●讲究介绍的礼仪
公务员为他人作介绍时,态度要热情友好,不要厚此薄彼。不可以详细介绍一方,粗略介绍另一方。介绍前,应先向双方打招呼,使其有思想准备。介绍时,语言应清晰、准确。此外,手势动作应文雅,无论介绍男士还是女士,都应手心朝上,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朝向被介绍的一方,切忌用手指指来指去。
这里顺便指出,作为被介绍者,在被介绍给他人时,一般都应面向对方,并做出礼貌反应。例如说:“幸会”,“久仰大名”,“认识您非常高兴”等。
另外,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介绍群体的情况。介绍群体,实际上是介绍他人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指被介绍的一方或者双方不止一人的情况。介绍群体时,被介绍双方的先后顺序依旧至关重要。具体来说,介绍群体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单向介绍:当被介绍的双方一方为一个人,另一方为由多个人组成的群体时,往往可以只把个人介绍给群体,然后向个人简要介绍群体的特征、特性,或不再向个人介绍群体;二是双向介绍:介绍的双方皆为一个由多人所组成的群体。在具体进行介绍时,双方的全体人员均应被正式介绍。在公务交往中,此种情况比较多见。它的常规做法是,应由主方负责人首先出面,依照主方在场者具体职务的高低,自高而低地依次对其进行介绍。接下来,再由客方负责人出面,依照客方在场者具体职务的高低,自高而低地依次对其进行介绍。
2.自我介绍
国家公务员在社交活动中,有时需要作自我介绍。例如,由于某种原因,主人对互不相识的客人未作介绍,这时自己可以进行自我介绍。再如,为了结交某位知名专家,自己也可以主动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社交的一把钥匙,务必运用好。
●注意介绍内容的繁简
公务员在一般社交场合,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身份。例如:“我是某某,在某某单位(或地方)工作。”如果与新结识的朋友谈得很投机,双方都愿意更多地了解对方,介绍的内容还可适当增加,例如自己的籍贯、母校、经历等。自我介绍应当实事求是,态度真诚,既不要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也不要自我贬低、过分谦卑。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才会给人以诚恳、可以信任的印象。
在某些场合,自我介绍的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现枚举三个实例,仅供参考。
A.从介绍自己姓名的含义入手。例如某单位新进了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所在科室的欢迎会上,她这样进行自我介绍:“我姓余,连年有余的余;名萍,萍水相逢的萍。父母希望我不遗余力地为伟大祖国平添一道亮丽的风采。不过,我刚毕业,事业刚刚开始,但我相信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成功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借自我介绍之机,恰当地表露自己的谦虚和抱负,不失为聪明之举。
B.从自己所属生肖入手。如在一次礼仪先生、小姐比赛中,一位小姐这样自我介绍:“我的生肖第一,属老鼠,我去年进入西安宾馆工作,今天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五一节’,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比赛,但愿这么多的‘第一’会给我带来好运。谢谢大家。”参赛者的这种介绍,较恰当地引出了自己的年龄、职业、参赛信心,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从自己的职业特征入手。一位公关先生在上述比赛中这样自我介绍:“我叫王磊,在××酒店公关部工作,也许有的人心目中认为公关工作都是一些漂亮小姐担任的,一个男子怎么从事公关工作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关是塑造形象和协调工作的科学,只要具有公关知识和素养,男子也同样能从事公关工作。今后希望各位在工作中多多关照。”一番话,使人了解了公关工作,理解了公关先生。
●讲究自我介绍的艺术
自我介绍要寻找适当的机会。当对方正与人亲切交谈时,此时不宜走上前去进行自我介绍,以免打断别人的谈话。而当对方一个人独处或者与人闲谈时,不妨见缝插针,抓住时机进行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要看场合。如与一人会见,问好后便可开门见山进行自我介绍。如有多人在场时,自我介绍前最好加一句引言,例如“我们认识一下好吗?我是……”作自我介绍时,不要把目光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最好环视大家。然后将目光转向他们中的某个人,大家也会相应地作自我介绍。
此外,进行自我介绍前,也可以引发对方先作自我介绍,诸如:“请问您贵姓?”“您是……”等,待对方回答后再顺水推舟地介绍自己。两人相互认识后希望进一步交往,还可以交换名片,以便今后联系。
五、名片——方寸之间,扬名你我
作为交际工具之一的名片,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清代学者赵翼在其著作《陔余丛考》中记载:“古人通名,本用削本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可见,早在秦汉时期,一些达官贵人便开始使用一种称作“谒”的竹制或木制名片,后改用绢、纸名片。汉末,谒改称刺;六朝时称名片为名;唐朝称门状等;明朝称名帖;清朝称名刺、名片,后统称为名片,沿用至今。
(一)名片的种类
名片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社交名片、职业名片、商务名片。社交名片一般只印姓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职业名片,名片上除了姓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外,还将所在单位、职称、社会兼职等印在上面;商务名片正面内容与职业名片相同,而名片背面通常印上单位经营项目等。
国家公务员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交往对象,应灵活使用不同的名片。按照不同的场合需要,大概可将公务员的名片分为三类:
1.社交名片
亦称私用名片,指的是公务员以私人身份在工作之外的社交场合进行交际应酬时所使用的名片。一般而言,社交名片为个人名片,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本人姓名,以大号字体印在名片正中央,姓名之后无需添加任何公务性官衔。二是联络方式,以较小字体印在名片右下方。具体内容包括家庭住址、邮政编码、住宅电话、电子信箱地址等。一般不宜将自己的手机号留在名片上。社交名片只用于社交场合,通常与公务无关,因此一般不印有工作单位以及行政职务,以示“公私有别”。如果本人不喜欢被外界打扰,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己的联络方式的内容有所删减,例如可删去住宅电话一项。必要时,可以不印任何联络方式,而仅留姓名一项内容。
2.公务名片
公务名片是公务员正式使用于公务活动之中的名片。值得注意的是,身边如果没有公务名片,可用社交名片代替。但如果没有社交名片,则不能用公务名片代替。可见公务名片有着很强的公务性规范。一张标准的公务名片,按惯例应由具体归属、本人称呼、联络方式等三项基本内容构成。一是具体归属。它由公务员供职的单位、所在的部门等内容组成,二者均应采用正式的全称。但一张名片上所列的单位或部门不宜多于两个。如果确实有两个以上的供职单位和部门,或同时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务,则应分别印制不同的名片,并根据交往对象、交际内容的不同分发不同的名片。二是本人称呼。它应由本人姓名、行政职务、技术职务、学术头衔等几个部分所构成。但后面两项内容,尤其学术头衔往往可有可无。名片上所列的行政职务一般不宜多于两个,且应与同一名片上的具体归属相对应。三是联络方式。它通常由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等内容构成,家庭住址、住宅电话、手机号码则不宜列出。至于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内容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印于其上。单位的联络方式同样应与同一名片上所列的具体归属相对应。三项内容既要完整无缺,又应排列美观。通常,具体归属与联络方式应以大小相似的小号字体分别印于名片的左上角与右下角;本人姓名应以大号字体印于名片正中央;职务头衔则应以较小字体印于姓名的右侧。
3.集体名片
集体名片实际是公务名片的一个变种,它通常是指某一政府部门,尤其是那些对外交往较为频繁的政府部门,其主要成员集体对外使用的名片。集体名片在基本内容构成上与其他公务名片没有任何区别,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名片上列出某一集体的每一位主要成员的具体称呼,并按职务高低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使用集体名片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而且还有助于维护和宣传集体。
(二)名片的制作
名片制作得是否规范,往往会影响交往对象对自己的看法,进而影响双方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一张粗制滥造的名片显然不会让人对名片主人产生什么好感和接近之意。
1.材料与规格
名片通常应以耐折、耐磨、美观、大方、便宜的纸张作为首选材料,如白卡纸、再生纸等。选用布料、塑料、真皮、化纤、木材、钢材甚至黄金、白金、白银等材料制作名片是毫无必要的。将纸质名片烫金、镀边、压花、过塑、熏香,也是不合适的。
现代名片的规格一般为10厘米长、6厘米宽,或略小。世界各国名片规格也不统一,如我国名片规格通常为9厘米×5.5厘米,而英国男女皆宜的名片规格为7.62厘米×5.08厘米。制作名片的材料更是多种多样,有布纹纸、白卡纸、合成纸、皮纹纸,以及不锈钢、黄金和光导纤维等。在一般情况下,公务员应以9厘米×5.5厘米的标准订制名片。如果参与的公务活动多为涉外性质,则可采用10厘米×6厘米的规格。若无特殊原因,不必制作过大或过小的名片,更无必要将名片做成折叠式或书本式。
2.图案与色彩
一般而言,名片上除了文字符号外不宜添加任何没有实际效用的图案。如果本单位有象征性的标志图案,则可将其印于归属一项的前面,但不可过大或过于突兀。将照片、漫画、花卉等内容印在名片上,则会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有损公务员的质朴形象。
公务员所订制的名片宜用米白、米黄、浅蓝、浅灰等庄重朴实的色彩,并且选用单一色彩的纸张为佳。切勿选用过多过杂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也不宜采用红色、紫色、绿色、黑色、金色、银色的纸张制作名片。
3.版式与文字
名片上文字的排列版式大体有两种。一是横式,即文字排列的行序为自上而下,字序为自左而右;二是竖式,即文字排列的行序为自右而左,字序为自上而下。一般而言,采用简化汉字的名片宜用横式。同一张名片上,既可以两面均印有文字不同而本意相似的内容,也可以空出一面,而只在一面印有内容。没有必要在名片的一面印上名言警句。两面的内容相同时,不可使其一为横式,一为竖式。
公务员所使用的名片,在正常情况下应采用标准的汉字简化字,如无特殊原因,不得使用繁体字。从事民族工作或涉外工作的公务员则可酌情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语。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或外语同时印刷时,应将汉字印于一面,而将少数民族文字或某种外文印于另一面。不要在同一面上混合使用不同文字,一张名片上不宜使用两种以上的文字。以汉字印制名片时,一般采用楷体或仿宋体,尽量不要采用行书、草书、篆书等不易认的字体;以外文(主要采用英文)印制名片时,一般采用黑体字,在涉外交往中使用的名片亦可采用罗马体,但很少用草体。不论采用何种字体,文字印刷都要清晰易识,不可模糊难辨,不宜自行手写名片,不能在印刷的名片上以笔增减、修改内容。
(三)名片的用途
名片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交往工具。对公务员而言,名片的用途主要有三种:
第一,自我介绍。与人初次交往时,除了口头自我介绍外,还可以名片作为辅助的介绍工具。这样不仅能向对方明确身份,而且还可以节省时间,强化效果。
第二,联系交往。在人际交往中,主动递交名片给初识之人,既意味着信任友好,又有结交朋友之意,而对方一般也会将其名片递过来以礼尚往来,并且名片上大多印有联络方式,利用名片上提供的联络方式,即可保持联系,促进交往。
第三,通报变更。公务员如果变换了单位、调整了职务、改动了电话号码或者乔迁至新居后,都会重新制作自己的名片。向惯常的交往对象递交新名片,就能把本人的最新情况通报对方,以一种更简单的方式避免联系上的失误。
另外,在国际社交场合,名片往往可以代替一封简洁的信函使用。在名片的左下角写上一行字或一句短语,然后装入信封寄交他人。用铅笔书写可由本人亲自递交或托人带给他人;钢笔书写可以采用邮寄方式。书写时多采用法文缩略语,较常见的法文缩略语及其对应含义如下:
n.b.意为“注意”;p.c.意为“谨唁”,凭吊、追悼时用;p.f意为“祝贺”,庆祝节日时用;p.m.意为“备忘”,提请对方注意某事时使用;per.意为“谨谢”,接受礼物、款待、祝词之后,或者收到别人庆祝、吊唁之类名片后使用;p.p.意为“介绍”,向对方介绍某人时用;p.p.c.意为“辞行”,调离、离任时,向同事告别时使用;p.p.n意为“慰问”,问候病人时用;p.f.n.a.意为“新年愉快”。
名片发展至今,已是现代人交往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性、广泛性,便于携带、使用、保存和查阅的信息载体之一。今天,拥有名片不再是高官显贵、名流贤达的特权。无论男女老少,不管地位高低,谁都可以拥有名片。名片不再仅仅是用于通报姓名、身份和结交友人,而且还被广泛用于答谢、邀约(代替请柬)、馈赠、祝贺、挽悼等事宜。例如,当您收到友人的赠礼后,可在名片的姓名下写上“领”字,另起一行顶格写上“谢”字,然后把名片装进信封寄给友人;而你赠人鲜花时可附上一张名片,对方看了名片,便明白是你的心意。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名片的功能越来越多,而名片的制作也越来越讲究。公务员在各种场合与他人进行交际应酬时,都离不开名片的使用,而名片的使用是否正确,已成为影响人际交往成功与否的一个因素。
(四)名片的交换
名片的交换是名片礼仪中的核心内容。参加社交活动时,宜随身带上几张名片,以备用。与初次见面的人相识后,出于礼貌和有意继续交往,便适时递上自己的名片。公务员如何交换名片,往往是其个人修养的一种反映,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与否的直接体现。
公务员参加正式的交际活动之前,都应随身携带自己的名片,以备交往之用。名片的携带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公务员携带的名片一般要确保够用,数量充足;二是名片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能折皱、破烂、肮脏、污损、涂改;三是名片应统一置于名片夹、公文包或上衣口袋之内,在办公室时还可放于名片架或办公桌内。切不可随便放在钱包、裤袋之内。放置名片的位置要固定,以免需要名片时东找西寻,显得毫无准备。
在递交名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递、接名片时,如果是单方递、接,应用双手递,双手接;若双方同时交换名片,则应右手递,左手接。接过对方的名片后应点头致谢,真诚地说几句诸如“幸会”之类的客气话,并认真地看一遍名片。最好能将对方的姓名、职务(称)轻声读出来,以示尊重。要妥善收好名片,可以把名片放进上衣口袋里,或放入名片夹中,也可以暂时摆在桌面上显眼的位置,注意不要在名片上放任何物品。双方交换名片时,应当首先由位低者向位高者递交名片,再由后者回复前者。但在多人之间递交名片时,不宜以职务高低决定发送顺序,切勿跳跃式进行发送,甚至遗漏其中某些人。最佳方法是由近而远、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发送。
发送名片要掌握适宜时机,只有在确有必要时发送名片,才会令名片发挥功效。发送名片一般应选择初识之际或分别之时,不宜过早或过迟。不要在用餐、演出、跳舞之时发送名片,也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多位陌生人发送名片。递交名片的过程,应当表现得郑重其事。要起身站立主动走向对方,面含微笑,上体前倾15度左右,以双手或右手持握名片,举至胸前,并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同时说声“请多多指教”,“欢迎前来访问”等礼节性用语。切勿以左手持握名片。递交名片的整个过程应当谦逊有礼,郑重大方。
公务员最好不要直接开口向他人索要名片。但若想主动结识对方或者有其他原因有必要索取对方名片时,可相机采取下列办法:一是互换法。即以名片换名片。在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后,对方按常理会回给自己一张他的名片。如果担心对方不回送,可在递上名片时明言此意:“能否有幸和您交换一下名片?”二是暗示法。即用含蓄的语言暗示对方。例如,向尊长索要名片时可说:“请问今后如何向您请教?”向平辈或晚辈表达此意时可说:“请问今后怎样与您联络?”面对他人的索取,公务员不应直接加以拒绝。如确有必要这么做,则需注意分寸。最好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名片刚用完,或说自己忘了带名片。但若自己手里正拿着名片或刚与他人交换过名片,显然不说为妙。
(五)名片的保存
在社交活动中,收下对方名片后,应放好,或放进上衣的口袋,或放入名片盒。回家后或回到办公室,则应将接受的名片分类收进专用名片簿。
收到的名片较多时,可按下列三种方法分类收藏,以便日后查找和使用。
第一,按字母顺序分类。外国友人名片可以按英文字母顺序或其他外国文字字母顺序排列,中国同胞的名片可以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或汉字笔画分类排列。
第二,按行业分类。例如,可以把文化界朋友的名片放在一起,把企业界朋友的名片放在一起。
第三,按国别或地区分类。每一张名片犹如一张记事卡,可在名片背面记录收到名片的时间与地点等,但不要在名片上乱涂乱画。
双方交换了名片,意味着彼此之间架起了一座交往的桥梁,但不一定就能够成为朋友。因为此时的友谊犹如一株友谊的幼苗,只有经过双方长期共同培育,才有望长成不怕风吹雨打的参天大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