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2921
★海洋世界的“啪啪啪”大观。和海洋动物的性比起来,《爱经》什么的简直弱爆了。小丑鱼是“变性者”;龙虾的尿是强力春药;鮟鱇鱼用生命践行死了都要爱;船蛸的那话儿可以像矛一样抛射出去;交配中的鱿鱼采用的是高难度背对背69 式。*长的丁丁(按比例算)是雄性身长的8倍!
★拟人化写作手法,语言诙谐,将科学事实完美融入故事中。“诱奸”“群p”“偷情”“性奴”……有点污,,但这些情节无不是根据严谨的科学研究来设置。
★每章配有幽默漫画,点睛传神;每章根据主题推荐有背景乐、全书共27首“助兴”歌曲,视、听、读一体,使阅读成为惬意享受。
★不仅是本满足好奇的书,更充满人文关怀、海洋环保正能量。几十亿人的食品安全、药物研发和经济发展,都需要丰富的海洋物种来保证。这也是为什么关心海洋中的“性事”是如此重要。
《鱼什么都知道》
鱼的记忆不止7秒。
颠覆已有认知的鱼类科普力作,重新认识潜藏水下的神秘物种。
每一条鱼,都是跨越3亿年的演化奇迹。
★美国知名动物行为学家耗时四年科普力作,一本书颠覆你对鱼类的认知:上市斩获美国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十佳科普读物,入选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长名单,《出版人周刊》《纽约书评》等多家媒体好评推荐。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历经3亿年演化的神秘高智商生物:鱼类共有33000种,超过陆地上所有鸟类、两栖与哺乳动物种类之和。它们智商超群,能够感受快乐与孤独,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能够交流。和人类一样,每一条鱼都是进化的奇迹。
★从家养鱼缸到水族馆,从溪流湖泊直达海洋深处,宏观呈现震撼人心的蓝色奥秘:全书详录百余种形态各异且生存技巧各不相同的鱼,它们遍布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从赤道到两极,共同构成宏大且瑰丽的地球生命史。
★国家海洋局专家审校并倾情推荐,知乎众多海洋类大V推荐,呈现深入浅出的鱼类科普:结合国际领先的动物行为学科研成果,为国内大众科普注入新鲜血液,带领我们重新认识遥远的水下同伴。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情色”,一半是“科学”。本书以拟人化的诙谐笔法和科学严谨的写作,描写了海洋中各种动物不可思议的性行为。比如,石斑鱼会举办盛大的满月性派对,蓝头鱼每天要来150次闪电式性爱,美国龙虾的尿液是强力春药,银汉鱼喜欢上演五十度灰的戏码,庞大的灰鲸会憋着气在水下进行3P大战……
在带我们走近海洋动物咸湿而狂野的生活的同时,玛拉·哈尔特又引领我们认识到,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和污染都在影响海洋动物的繁殖,而海洋中的性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类:关乎数十亿人的食品安全、健康、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
《鱼什么都知道》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高智商动物。
这种种类比陆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数还要多的神秘物种,在3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人知。它们有意识,有情感,能够交流,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讨好与欺骗。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动物行为学及生物学领域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水底深处的秘密。
前言 咸湿的海洋 Ⅰ
幕 约会游戏
章|寻觅: 如何在汪洋大海中找到另一半 3
寻爱策略1: 去单身酒吧 5
寻爱策略2: 利用一点磁场的吸引力 12
寻爱策略3: 回到老地方 14
寻爱策略4: 追随悦耳的男中音 20
寻爱策略5: 让水花四溅 27
第二章|诱惑: 如何博得情人的芳心 31
诱惑的香气 34
性感奶爸的魅力 41
爱巢的吸引力 47
扇舞调情 51
且舞且歌 54
高超的伪装偷情术 60
第三章|变性: 灵活转换你的性别 67
暂时的性别转换策略 69
性别转变的来龙去脉 71
马林变“马琳”: 雄性先熟的雌雄同体 74
皇后变皇帝: 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 78
擅长数学的变性者 80
“受冷落的妻子变成男人和隔壁老王的老婆私奔” 82
善变者: 多次变性的物种 85
猎物、寄生虫和污染物对性别转换的影响 88
第二幕 搞定
部分: 交配
第四章|阴茎: 性是一项身体接触运动 95
阴茎击剑 98
古老的阴茎 102
柔韧的阴茎 106
长和短 111
不走寻常路 114
可分离的阴茎 119
双重生殖器 124
第五章|内室: 从内到外影响性 129
物理障碍: 鲸的阴道独白 132
把种子带走: 有自己精子库的雌性 137
谁是爸爸?交配之后的精子筛选 141
性的邀约: 3P 和高跟鞋的诱惑 146
侏儒和女王: 雄性成为雌性的性奴 149
终极内室 153
第二幕 搞定 第二部分: 体外受精
第六章|海中狂欢:大家一起上 161
银汉鱼的五十度灰 163
好色的鲎部落 166
集体喷发: 鱼类产子大聚会 170
第七章|性同步: 邻里之间的风流韵事 177
魔鬼在细节里: 需要临界人数的性爱 179
完美的时机: 固着者的性成功 188
第三幕 高潮之后
第八章|提升性趣: 如何点燃海洋中的性欲之火 201
减轻焦虑: 缓解过度捕捞的压力 203
讲述故事:“有故事”的海鲜 206
供应链透明化: 可追溯的交易记录 209
水产养殖: 海鲜也可以来自养殖场 209
给它们一些隐私: 大范围海洋保护区的兴起 212
保证安全: 保护海洋中的性的技术 214
因地制宜: 关于有价值区域的海洋管理 217
他们的生计: 支持渔业的替代行业 219
达到自然状态: 解决污染和沿海开发问题 221
为性创造条件 223
结语 海洋是一个性感的野兽 225
《鱼什么都知道》
章 被误解的鱼
第二章 鱼的认知
第三章 鱼的感受
第四章 鱼的思想
第五章 鱼的社交
第六章 鱼的繁衍
第七章 离水之鱼
前言 咸湿的海洋
这闻起来像是性的味道。我漂浮在海面上,看着月光照耀着不断扩大的浮油—那是长夜里性的残留物—不禁有几分浮想联翩。一股明显发霉的味道扑鼻而来。我不应该如此惊讶,因为我刚刚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观察珊瑚的产卵过程。但是,这跟性交根本不是一回事,以至于我从不曾期望它闻起来有性的味道。
我从头发里扯出一缕缕黏稠的珊瑚黏液,和其他研究人员交换了下眼神,他们也像我一样忙着清理黏液。我们相视一笑,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大家漂浮在大自然中的性狂欢残留物上时,某种亲密的关系就此产生了。
这就是海洋中的性。这是一种对我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性,不过还是会有熟悉的味道,虽然也只是一点点。就绝大多数而言,波浪下的性看起来跟我们想象中的性行为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然而,这就是经历了几亿年的激烈竞争所产生的奇特现象—一切都是为了繁殖尽可能多的后代。
从的礁石顶到深的海沟底,繁殖与逃生是这个星球上的动物关心的两件事。因此,大自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性和生存上面。生命终的目的—成功地将一种生物的美丽外表以及伴随的全部基因传递给下一代,所依靠的就是这两者。但是,两者并不平衡。一个机敏的幸存者可以活得长久,但是独身生活也使其在进化博弈中失去了机会;一个情场高手,虽然善于吸引和获得配偶,却需要活得足够长才能完成繁衍。
终,所有一切归结于性。
因此,在大自然中,有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来搞定这件事。我并不是要说印度《爱经》里各种有创意的性交体位。那只不过是一些姿势的微调罢了。真正的性进化是在荒野中完成的,而在野外,没有哪里比海洋更咸湿、更狂野。毕竟,那儿才是性的发源地,也是自然母亲练习她的生殖创造力时间长的地方。
在海里,传教士体位是少数派。即使是陆上熟悉的动物交配的画面—邻家的狗会疯狂地拱你的腿—也是极少见的。相反,性交也可能看起来像握手一样;或者许多个体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爱人环;又或者一个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雄性,寄居在巨型配偶的肾脏内,然后排出精子。你可以偷偷地深入那微微发光的海面之下,你会见到蠕虫的阳具大赛、满月时的性派对、日落时闪电式的产卵以及可能是全世界规模的3P(情人们全程都屏住它们的呼吸)。
每一种生殖策略都与物种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相匹配:有寒冷、黑暗、深海的爱巢,也有温暖、光亮、多礁的爱巢;群居的、吵闹的鲸也与喜欢独处和安静生活的鲨鱼形成了鲜明对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体形和活动的桡足类与巨型蓝鳍金枪鱼史诗般的旅程也有着巨大反差;既有日日产卵如涌的锦鱼,也有一生只有一次性聚会的鲑鱼。每一种方式在岁月的磨合下都化了成功繁殖的概率。那是带有咸湿的性交响乐,让湛蓝的大海保持年复一年的活力,世世代代,直至今日。
大约一个世纪以来,海洋中的性开始变得……有点不太对劲。这对于我们以及淫荡的大比目鱼而言都不是个好消息。
海洋生物在海水深处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它关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沿海发展、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拿食品安全来说,几乎有30 亿人以鱼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中一半的鱼来自海洋。为了满足这么多人口的需要,每年需要大量的鱼成功地产出大量的小鱼。
不过,那不是鲷鱼和沙丁鱼对性生活感兴趣的理由。
沙滩游客和海景房主们请注意:跟中世纪保护着城池的城墙一样,那些由无数牡蛎和珊瑚构成的强大水下暗礁保护和稳定了海岸。这些自然屏障削弱了海浪的能量,帮助海岸线免受风暴和巨浪的侵袭。而且它们是活的墙,不会随着时间消逝,而是会生长,有时甚至会上升到海平面以上。如果失去了这些暗礁建造者,不久之后,沙滩就会退化,沙子会回流到海中。
建造和维护那些巨大的礁石群对动物来说是极其耗费能量的。加上它们还必须抵抗海洋酸化、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所需要消耗的能量,那么可以投入到性的能量已经所剩无几了。这就像长时间的工作劳累而筋疲力尽的人一样—性对于睡眠而言,只能退而居其次了。
我们要依靠甲壳类动物的快速繁殖来给鱼类提供食物,然后鱼类再为我们提供食物。我们也要依赖珊瑚虫大规模的产子来创建珊瑚礁,为成千上万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再让这些生物为我们提供药物、食物以及简单的享乐。
我们依靠牡蛎、蛤蚌以及其他贝类的强大繁殖力来过滤和净化沿海水域。无论是否能找到下一个抗癌化合物,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食物,抑或是助推经济增长,我们都要依靠极大丰富的海洋生物来供给—而海洋生物的丰富程度要取决于许许多多的性。如果海洋中没有成功的性,我们就会陷入巨大的麻烦。这就是弄清楚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
研究生活在远离海岸、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动物的性生活,不是一件省钱、省力的事。不过,科学家却乐此不疲,日渐进步。就在几年前,我们还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海洋生物,有些物种我们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现在,我们对其中一些生物私密的事也一清二楚。研究人员手头上有更加先进的工具来监测海洋栖息者的繁殖行为。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引发了“色情”科学作品的激增。从深海鱿鱼的杂技般的性交姿势到找出一条雌性鲨鱼(至少)睡了多少雄鲨鱼,如今,科学论文里充满了性的故事。
这本书会着手探索其中的精华,将近如火如荼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里带到你面前。这些故事包含了从次约会到“大功告成”的一整套流程,并总结了在海洋中提高性成功率的方法。这是一次在蓝色大海中穿越红灯区的大胆行动,或许它会令你感到些许惭愧,但也会让人心存希望。
毕竟性是生命延续的方式—它是物种生长和丰度的原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增加了多样性—自然应对环境突变的保险单。我们对性懂得越多,就越能帮助指导这股力量朝着恢复海洋生产力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给它设置一个巨大的障碍。
在这里你可以轻松地获得一些灵感,来提高你自己作为陆生动物的艳遇机会,把它当作一种额外的奖励吧……
?
某些章节开头的小片段所描写的故事都是虚构的,里面的角色不代表或反映任何特定的人或动物。这些文字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敬请各位读者领会精神就好。至于每章开头推荐的“性海背景乐”可以用来助兴和营造氛围。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鲸、鲨鱼、鱿鱼、龙虾、鱼及受过专业培训的海洋专业人士的帮助,请不要在家中随便尝试案例中的行为。——作者注
《鱼什么都知道》
八岁那年,我在多伦多北部参加夏令营时,曾和年长的营长一起爬上一艘铝制小船。他将船开到距离浅海湾24千米的地方,在之后的两个小时里,我们一直在钓鱼。那是一个宁静的夏夜,水面如镜。我次乘着小船,在如此广阔且泛有微波的暗黑色水面上行驶,惬意至极。我不禁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生物隐藏在水下。每当我的原始鱼竿——一根挂着线和鱼饵的削了皮的小树枝——突然晃动时,我总是激动不已,这意味着有鱼上钩了。
那天我一共钓了16条鱼,把其中的一些放生之后,我们留下较大的鲈鱼作为第二天的早餐。纳尔逊先生承包了所有的脏活,他把扭动的蚯蚓挂在有倒刺的鱼钩上,从鱼嘴上解下鱼线,将刀插进鱼的头骨。干活的时候,纳尔逊先生的面部总是奇怪地扭曲着,我不知道他是因为厌恶还是仅仅太过于全神贯注。
我对那次旅程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作为一个对动物怀有恻隐之心的敏感的孩子,那艘小船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让我感到困扰。我暗自担心那些作为鱼饵的虫子,也因鱼会感受到的疼痛而烦恼。当顽固的鱼钩从它们瘦骨嶙峋的脸上被拔出来时,它们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或许有些鱼暂时躲过了刀子,但也只能被困在小船一侧摇晃的铁丝网里慢慢等死。但是坐在船首的那位善良的人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于是我也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合理的——更何况第二天早晨鲜美的鱼肉将前一天的不安冲淡了很多。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有过多次和鱼有关的记忆,而想到这些冷血亲戚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占据的位置时,我总是感到很矛盾。在多伦多读小学四年级时,我曾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被选去搬运物料,我们需要将东西从教室搬到附件的另一个房间,这其中有个玻璃鱼缸,里面住着一条孤独的金鱼。鱼缸里有四分之三的水,搬起来很重。考虑到其他搬运者很可能做不到像我一样关心它,我主动提出将鱼缸运到目的地,也就是另一个房间里临近水池的柜台上。
多么讽刺!
我用小小的手紧紧抱着鱼缸,稳稳地走出房间,下楼穿过大厅,再走进新的房间。当我小心翼翼地靠近柜台时,鱼缸突然从我手中滑落,摔在坚硬的地板上。那一刻,我的恐惧如慢动作播放一般蔓延。玻璃碎片散落一地,水溅得到处都是。我站在那里,愣住了。有同学反应过来,马上抓起拖把,把玻璃和水扫到一边,我们四个人开始在地板上搜索金鱼。然而一分钟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生命迹象。这一切就像一场噩梦,就好像那条金鱼已经体验过作为生命的狂喜,现在升入了天堂。后,终于有人发现了那条金鱼。它蹦到了散热器后面,卡在靠里的边缘处,距离地板有五厘米高,完全脱离了我们的视线。它还活着,呆呆地睁着眼睛。我们迅速把它转移到一个盛满自来水的烧杯里。我想它应该是活了下来。
金鱼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过去了四十年,我依然记忆犹新,可即便如此,我仍然没有对鱼产生更多的同理心。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钓鱼,与纳尔逊先生一起出游后对钓鱼产生的一点点热情,也很快在我需要自己挂取鱼饵的时候消耗殆尽。我不觉得自己在斯特金湾唐突钓上来的鲈鱼和我在艾迪斯维尔小学失手掉的那条可怜的金鱼之间有什么联系,更不用说那些我在家庭旅行中、在麦当劳里吃掉的麦香鱼三明治里默默无闻的鱼。那时是20世纪60年代晚期,麦当劳已经在宣传“为十亿人送上过美味”,但一提到这个数量,总让人觉得是在说提供给消费者的鱼或鸡,而非消费者本身。就像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我很幸运地远离了那些动物,那些曾经鲜活但终变成人类午餐的动物。
十二年后,我在大学读生物专业的后一年选了鱼类学课程,直到那时,我才开始认真思考我和动物的关系,包括我和鱼类的关系。一方面,我被鱼类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吸引,另一方面,我又因那些呆滞的、需要用解剖显微镜和分类检索表进行研究归类的鲜活个体而感到不安。期中时,班级组织大家去参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加拿大著名的鱼类学专家之一,由他带领我们参观博物馆的鱼类收藏。他打开一个大木箱上的锁,掀开盖子,展示了一条保存在油性防腐剂中的巨型湖红点鲑。这条重达46.7千克,足以破纪录的雌性鱼于1962年在阿萨巴斯卡湖[2]被人发现。通常,雌鱼的能量会耗费在艰巨的产卵任务上,但对它而言,由于激素失衡导致的不孕,这些能量转而堆积成了硕大且丰满的身躯。
我很同情它。就像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一样,它没有名字,身世成谜。它应该有更好的归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储存在木箱子里。在我看来,它还不如被人类吃掉,至少这样它的身体可以再次回到食物链的循环当中,而不是几十年漂浮在黑暗、污浊的化学液体里。
介绍鱼类的书籍已经有很多了,比如有关鱼类的多样性、生态、繁殖、生存策略等,介绍如何捕鱼的书籍和杂志也能装满几书架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本书能够代表鱼类发声。我并不是指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对濒危物种所处困境或对鱼类资源过度开发进行的谴责(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过度开发”这个词已经将开发进行了合法化,“资源”一词也将动物降级为如小麦一样的商品,似乎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补给)。这本书将前所未有地从鱼类的角度发声。感谢动物行为学、生物社会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如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鱼类眼中的世界,了解它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在针对这本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一直想把科学知识和人类与鱼之间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后面的章节中我也会进行分享。这些趣闻逸事对于科学家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可信度,但能给我们提供灵感,探索那些科学尚未涉及但或许动物可以做到的事,也能引导我们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本书所探讨的是一种拥有深刻内涵的简单的可能性。简单的可能性是指鱼类[1]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独立个体,也就是说,鱼类的价值与人类眼中的实用性价值(比如作为食物或观赏对象)并无关联,而其中深刻的含义在于,这一特性会让其成为人类道德关注的对象。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作为一个种群,鱼类是世界上被捕捞(以及过度捕捞)严重的脊椎动物。其次,有关鱼类感知与认知的科学飞速发展,是时候转变思路、重新考量我们思考及对待鱼类的方式。
对鱼类的捕捞有多严重呢?根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对1999年至2007年间渔业捕捞数据的分析,作家艾利森·穆德估算,人类每年捕杀鱼类的数量在10000亿至27000亿之间。为了更清楚地理解10000亿条鱼的概念,可以假设每天被捕的鱼的长度与一美元纸币(15厘米)的长度相当,我们将所有被捕的鱼首尾相接,连起来的长度足以完成一次地球和太阳间的往返旅行(约29920万千米)——还能有几千亿条鱼的剩余。
穆德的估算结果出人意料,因为鱼类的捕捞量很少按个体数量计算,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估算的2011年的商业捕鱼量为1亿吨。鱼类生物学家史蒂文·库克和伊恩·考克斯是为数不多的列举鱼类个体死亡数量的人,2004年,两人估算全球每年约有470亿条鱼以娱乐垂钓的形式被捕上岸,其中36%的鱼类(约170亿条)被杀,剩下的得以重回水域。如果我们将每条鱼的预估平均重量(0.635千克)放在商业捕捞的1亿吨鱼中,可以估算出商业捕捞量为1570亿条鱼。
某项研究表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过去60年里全球鱼类捕捞量的官方数据分析比实际缩水了一半以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常常被人忽略的小规模捕鱼、非法捕鱼、其他不确定捕鱼以及被遗弃的副渔获物。
但不管你怎么分析,被捕鱼类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它们死得并不优雅。致使商业捕鱼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由于缺水导致的窒息,因环境压力变化出现的身体减压,在巨大渔网中承受的数千条同伴的挤压,以及一旦上岸后即被取出内脏的现实。
不管你选择相信哪种说法,这些令人晕眩的数字似乎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每条鱼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它们不仅拥有生物属性,更有自己的生平传记。就像每条翻车鲀、鲸鲨、蝠鲼以及东星斑都有独特的外貌特征,能够让你一眼从外表上辨认出来一样,它们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而这其中也体现了人和鱼类之间关系的变化轨迹。生物学认为,每一条鱼,就像每一粒沙子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但与沙粒不同,鱼是有生命的。这一差别有着重要意义。当我们逐渐将鱼作为有意识的个体去理解时,或许会和它们形成一种全新的关系。就像一位不知名的诗人所写的不朽名言一样:“一切都没变,只是我的态度变了,于是一切都变了。”
繁衍后代是大部分生物的头等大事,为了繁殖,它们穷尽了所有本事。这本书记录了海洋动物千奇百怪的求偶方式,翻译科学准确,值得一看。 ——“博物君”张辰亮
关于海洋的《金赛性学报告》。—— 《奥普拉杂志》
性与海洋,皆深不可测。两者的结合更是爆炸性的。了不起的精彩奇谭。—— 保罗·格林伯格,畅销作家
我以前完全不知道海洋里的性生活竟然可以这么有创意……一本相当有趣且令人兴奋的书,而且是对海浪下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的全新诠释。 —— 理查德·布兰森爵士,维珍集团创办人
《鱼什么都知道》
巴尔科姆带领我们从鱼的视角探索世界,他用详尽的案例证明,鱼知道的东西很多。——《纽约书评》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很多作品会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了解这个星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但乔纳森·巴尔科姆的《鱼什么都知道》则会让我们在万物面前变得谦逊起来。——《观察家报》科妮莉亚·芬克
研究详尽,文笔优美,一次保护鱼类的道德伸张。——《纽约客》南森·海勒
巴尔科姆的论证很有说服力,文字简洁明了,时而轻松愉悦。他通过令人称奇的逸事和科学事实,揭示了鱼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创新性。在这本书里,你能找到无数惊人的发现。——《华尔街日报》阿兰·德·凯罗斯
一本极具启发意义的著作,《鱼什么都知道》会改变我们看待鱼、看待鱼类世界的方式。——《赫芬顿邮报》马里潘·贾瓦哈拉尔
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作品中,揭示了鱼类不为人知的复杂行为。他写到鱼类的知觉、意识、对工具的使用,很多细节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比目鱼眼睛的迁移以及小虾虎鱼对潮间带地形的记忆等。——《自然》芭芭拉·凯泽
鱼不会尖叫,并不意味着它们感受不到痛苦。鱼和我们长得不一样,也并不意味着它们感受不到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情感。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鱼其实和人类一样。——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巴尔科姆的书会让人懂得欣赏地球上的生物。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并学会欣赏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蓝色星球上的同伴,不管它们样貌如何,是生活在水里还是其他环境中。通过这本书,我们得以观察鱼类间的亲密关系,得以了解鱼类的生存技能,了解它们为适应环境而生的感官与知觉——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无法拥有,也无法真正体会的。在我们把仅剩的鱼从水里捞出来之前,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这本震撼人心的书改变了我看待鱼类的方式,也改变了我看待许多之前我们以为“麻木”的动物的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被摆在所有卖鱼的宠物店里,这样人们会意识到它们有多么神奇。鱼能认出我们,它们有朋友,而且大多数鱼都有情感。一本强烈推荐的书。——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性海二三事
● 大海里有着众多的微型单身酒吧。
● 拿骚石斑鱼喜欢在岛礁边缘举行性派对。
● 在这个星球上,因为渴望雌性而形成的的器官并不是阴茎。
● 雄性蓝鲸是海中的情歌好手。
性海背景乐
1.《 找个人来爱》—佛莱迪·摩克瑞
“Somebody to Love”— Freddie Mercury
2.《没有爬不过的山》—马文·盖伊
“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Marvin Gaye
3.《得不到你足够的爱》—巴里·怀特
“Can’t Get Enough of Your Love, Babe”— Barry White
4.《心动》—海滩男孩
“Good Vibrations”— The Beach Boys
啊,寻觅爱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如果你觉得在陆地上寻找一个配偶很难,那么在整个海洋中找到合适爱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在陆地上,我们只须应付二维空间(毕竟人不能飞到空中),而且陆地只有地球表面(大部分都不适合人居住)的四分之一。另外,我们还有网络,大量的约会网站使用成熟的运算法则可以确保有共性的个体取得联系。
海洋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不仅仅是没有婚恋网站那么简单。
大海是如此的浩瀚,覆盖了地球上99% 的宜居空间。当然,会有一些物种生活在小小的礁石上,与它们的“甜心情人”约会。不过,对于从鲸到刺鲅的众多物种而言,它们的个体广泛分布于整个大洋盆地之中。在这个无边无际的空间里,即使是地球上有史以来的动物蓝鲸,也不过是一池巨大水塘中的一条小鱼。从高处看,这个二百多吨的庞然大物的光滑轮廓也不过是无尽汪洋中的一个小斑点。而那也仅仅是表面看起来的样子。鲸之下是纵深几千米的海洋,或者有许多动物从中游过,或者什么也没有。
而对于海洋中小的成员—微型食草生物和食物网中底层的捕食者来说,一桶水就相当于整个太平洋。
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让个体能够找到彼此。这种寻觅配偶的过程就像寻找圣杯和亚瑟王一样,大多数海洋动物—无论大小—必须承受这个使命,至少一生一次。而且经过了无尽的岁月,它们中有足够的个体成功了。
海洋中旋转移动的球体由无数的沙丁鱼组成,迁移的蝠鲼群可长达几千米,牡蛎礁上蜿蜒的墙体堆叠之高,即使潮位时也可以突出在水面上—这些令人震惊的景象证明了一个事实,即使概率再小,从小虾到抹香鲸的各个物种,无一不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合适的伴侣。对于某些物种,胜出的搜寻策略就是洄游到某个海域,那里是日常或季节性聚会的热闹场合。对于其他一些物种而言,相逢是孤立事件,需要复杂而长距离的宣传才能使其中一方找到另一方。并且,有时需要两者紧密地结合: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方,再让其他个体知道你的出现。
寻爱策略1:去单身酒吧
【他遥望整个拥挤的城市。她就在那里,某个角落,保持低调,不想吸引太多的注意。明智之举。但是,这也为他的搜寻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他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不过,如果他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她早就为他留下一连串的线索来供他追踪。确实,这是他生命中重要的案子,也是的挑战。不过,如此一来,别人也能追寻到她的踪迹。他的使命就是在其他人之前找到她。那可不容易。问过多的问题、过多地暴露行迹,都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因此不能这么做,这个案子需要极强的判断力和高超的追踪技巧。如果遗漏了一个线索,他可能几个星期内都找不到她的踪迹了。
他知道时间不多了。他们两个可能会在几天内死去。】
这可以是亨弗莱·鲍嘉电影的开头,也可以是海洋里体形小的居民的约会回忆录。在海里寻找一个微型的对象就像是在草堆里找一根针一样,只不过草堆有珠穆朗玛峰那么大。想想桡足类动物,作为虾的远亲它为海洋食物网提供了食物。有的只有芝麻粒那么大,有的大概像指甲盖那么长。
即使在普通家庭水族馆那么大的地方,一只雄性桡足类一年内随机碰到雌性的机会大概也只有一次。而且,有的个体能活几个月,有的却只有几个星期的寿命。
而在整片海洋中,这种比一粒大米还小的动物究竟是如何在茫茫无尽的海洋里找到一个跟它一样微小(且透明)的对象的?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彼得·弗兰克斯博士(Dr. Peter Franks)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当然了,它们会去单身酒吧。
第三章 变性:灵活转换你的性别
马林变“玛琳”:雄性先熟的雌雄同体
为了理解为什么现实世界中尼莫的故事读起来更像古希腊传奇而不是皮克斯工作室的版本,首先你必须认真考虑这个事实:雌鱼长得越大,她就可以产更多的卵。这种“更大等于更多的卵”的理念跟人是完全不相干的。人类女性生来大概有同样数目的卵子—约100 万个。无论她的身高、体重、民族等,在她出生之前,也就是在子宫内大约十二周之后,她就拥有了这辈子所有的卵子。随着她长大,卵子的数量会下降。等她到了青春期,她一生的卵子大约只剩下一半(多数不会发育,并且会被身体吸收,只有大约300 ~ 500 个卵子会终发育成熟)。
……
作为一种颜色花哨、一口就可以吃掉的鱼类,在到处是捕食者的礁石上,小丑鱼(也称为海葵鱼)倾向于待在它们海葵之家的安全范围内。水母的远亲海葵有着柔软的身体,外面围着带刺的触手。小丑鱼可以藏在海葵挥动的触手内,这对它们形成了完美的保护。但是好的海葵难以觅得。
如果你是一只成年的小丑鱼,决定去寻找一个新的家,其他的小丑鱼可能会把你从它们已经占用的住处赶走。旅馆内没有多余的房间给你。但是作为一只幼鱼,你看起来非常无辜,不会和占统治地位的成鱼形成竞争,因此,除非那个海葵特别拥挤,你还是有留下来的希望的。这样,年轻的小丑鱼用它们的嗅觉找到一个好的海葵,并且一旦被允许加入一个种群,它们就会待下来。
由于受到海葵的限制,这些鱼只能和原先住在那里的其他鱼纠缠不清。这就像被迫与隔壁的女孩或男孩约会一样。但是,尽管大约有4 ~ 6 个个体住在海葵周围,却只有两个的个体会交配:的一个雌性和的雄性。那么,这时成为一个大个儿的雌性就有用武之地了。通常而言,即使是小型的雄性,产生的精子也能让雌性所有的卵子受精,那么,雌性产的卵越多,这对夫妇可以产生的后代也就越多。因此,较大的雌性体形对于雌性和雄性而言都是有利条件。初,一只小鱼开始是雄性身份,在体形较小的时候与一只大的雌性结合,可以生出许多后代。然后,当比他年长、体形更大的伴侣死了的时候,他就可以转变成一个雌性角色,得到一个新的伴侣,并且继续产出大量的后代。这才是小丑鱼一生的故事,真实世界里的尼莫跟电影一点都不像。
不过,一只小丑鱼想要成功,不只需要性别转换,还要防止其他成年小丑鱼与它们的配偶偷情。的雄性和雌性双方都会进行心理战,霸凌其他定居的小丑鱼,并且让它们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阻止它们的性发育。
这是一门精巧的艺术,真的。雌性会折磨的雄性,防止他长得过大(并且有可能长成有竞争力的雌性),但也不会过度威胁他,那会压制他的男子气概。被雌性折磨的雄性对第二大的个体呈现出攻击性,但是,他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使其进入发育停滞的状态。被威胁者之后也成了威胁者,转头控制下一个的个体,然后以此类推,保证每个个体知道它在强弱秩序中的位置,并且停留在未发育的阶段。
对年轻、矮小的小丑鱼而言,生活可能是不易的,但是,所有的折磨也有好处。当雌性死亡,头等雄性可以快速转变成雌性并收获繁殖红利:队伍中紧随其后的幼鱼地位自然就上升了。然后新的夫妇继续上演这一出戏,没有人必须走出海葵的安全地带去冒险找一个配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