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7763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作家号召力。村上春树是*受我国读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2. 经典作品脍炙人口。连续畅销18年,发行量逾百万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与后来的《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合称“鼠的三部曲”,描写一个少男在街上“拣”到一个喝醉的少女,把她领回家里,两人发生了一些朦胧的情感,但*终少女还是选择了分手。书中透露出青春的感伤气息,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字技法和文学观念。本书平装本2001年由我社初版,此后于2007年更换了封面,并作了修订。2014年,我社又出版了本书的精装本,再次作了修订。因上一个平装本封面已经10年未变,故第三次更换本书封面设计,使这部名作焕发新的活力。
兰花草 –
记得2000年时候看的第一本村上的书,那本《挪威的森林》,还是漓江出版社的那版。那时这本《且听风吟》还未出林译本吧。记得当时看译序时知道了村上的这本书,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名字,觉得是个很美又带点忧伤的名字。现在看这本书,可能也算实现或者追忆曾经的一些心情吧。书的内容不想在多说了,村上的书看完之后总会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似乎有种感觉萦绕,想对人诉说,然后发现不知从何说起,索性什么也不说了。还是一个人怀念吧。 附带提下,村上的书我觉得还是林译本好,尽管不懂日语,但感觉林译本流畅简洁又令人回味,文字中间流淌着一种年轻、散漫的… 展开评论
记得2000年时候看的第一本村上的书,那本《挪威的森林》,还是漓江出版社的那版。那时这本《且听风吟》还未出林译本吧。记得当时看译序时知道了村上的这本书,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名字,觉得是个很美又带点忧伤的名字。现在看这本书,可能也算实现或者追忆曾经的一些心情吧。书的内容不想在多说了,村上的书看完之后总会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似乎有种感觉萦绕,想对人诉说,然后发现不知从何说起,索性什么也不说了。还是一个人怀念吧。 附带提下,村上的书我觉得还是林译本好,尽管不懂日语,但感觉林译本流畅简洁又令人回味,文字中间流淌着一种年轻、散漫的气息,大概村上原文也是这种感觉吧。看的网上有人推崇台湾赖译本,感觉很差。是的,很差。措辞生硬还透着娘娘腔,实在令人厌恶。
hpotter28 –
实话实说 本人绝对是个百分百的“愤青儿” 对日本人可以说没啥好感 就村上这“小日本儿”来说 我还是挺服的~已经看了他两本书了 每次看完都会反思很久。。。虽然小说中的人物和我可以说没有什么共性(看过他描写的那些人物大家就会知道 主人翁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 处于青少年时期 而且总体性格都比较—怪异)但不知为何 看完后依然会找到共鸣点 而且每次都会反思很多。。。。 总之还是比较推荐大家看看的
雯子的书屋 –
这是村上的处女作,对于一本处女作,我的角度更偏向于了解村上,对于小说本身的内容反而有些淡。 书中的我是个大学生,身为女性而且大学毕业多年的我而言,那样的大学寒假(应该是)生活不可能出现。我至今没有去过上海的酒吧,“我”却三天两头在杰的酒吧罐啤酒吃薯片,我没有听过那么多的外国音乐,准确地说只听中文普通话,最多加个口齿不清的周杰伦,“我”却时不时地冒出N个外国歌名,我没有那么哥们的朋友,最多几个月见上一面,“我”却和鼠终日把时间消磨着,我在大学没有谈过恋爱,甚至没有认识一个亲近的男生,“我”确实可以在不同的机遇… 展开评论
这是村上的处女作,对于一本处女作,我的角度更偏向于了解村上,对于小说本身的内容反而有些淡。 书中的我是个大学生,身为女性而且大学毕业多年的我而言,那样的大学寒假(应该是)生活不可能出现。我至今没有去过上海的酒吧,“我”却三天两头在杰的酒吧罐啤酒吃薯片,我没有听过那么多的外国音乐,准确地说只听中文普通话,最多加个口齿不清的周杰伦,“我”却时不时地冒出N个外国歌名,我没有那么哥们的朋友,最多几个月见上一面,“我”却和鼠终日把时间消磨着,我在大学没有谈过恋爱,甚至没有认识一个亲近的男生,“我”确实可以在不同的机遇下,认识不同的女生,有些活着,有些死了,有些病了,有些走了,可能唯一有些共同点的就是看小说书或者写本小说书。那些大学岁月中的时间,我大致忘了一大半,没有留下任何情感,我几乎不留恋那段时光。“我”在寻找大学时代的剩余残渣,偶尔伤感在那条曾经走过的石头路上,没有这样的记忆,是否会有未来的村上春树呢?
水儿响叮当 –
《且听风吟》,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算是他的成名作吧。从未写作过的村上以这篇小说一炮打响,获得了群像新人文学奖,从此走上文学之路,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早已誉满全球,声名大噪。 除了一本游记(《雨天·炎天》)还没看过村上先生的其他大作,如著名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不过都已列入读书计划中,书也已经放在手边了)。看完这本,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孤独感、虚无感。除了一罐接一罐、不停地打开的易拉罐啤酒外,便是一支接一支的香烟。袅袅升起的不是烟雾,而是说不出、道不完的孤独感、寂寞感啊。 &nb… 展开评论
《且听风吟》,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算是他的成名作吧。从未写作过的村上以这篇小说一炮打响,获得了群像新人文学奖,从此走上文学之路,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早已誉满全球,声名大噪。 除了一本游记(《雨天·炎天》)还没看过村上先生的其他大作,如著名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不过都已列入读书计划中,书也已经放在手边了)。看完这本,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孤独感、虚无感。除了一罐接一罐、不停地打开的易拉罐啤酒外,便是一支接一支的香烟。袅袅升起的不是烟雾,而是说不出、道不完的孤独感、寂寞感啊。 时间在平平淡淡地流逝,相见相识的人们你来我往。人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寂寞和孤独中,人和人之间始终存在着看不见、摸不到的隔阂和距离。这是现代社会的必然吗? 其实,细细咀嚼,字里行间还是有着一丝隐隐约约的温情,像是清澈的山泉水,带着一丝甜意。花点时间,翻翻他的书,有一种别样的轻松感。在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疲于奔命的我们,不妨像他的书名那样,停一下脚步,沏一杯清茶,“且听风吟”。
莫小巧 –
轻灵,忧伤,随性。 或许正像村上说的那样,是因为在厨房里放松精神写就,因此有一种闲话家常的随意感。我是看了之后的作品再回来找其他作品的爱屋及乌者。 看过之后想说这么一句话,所有的故事里,不管主人公叫什么,他们都是那个村上附身的有点古怪但是充满魅力的男子,而这个村上的灵魂,不断在各色的女性之间游走。有点像叼着根烟的沉默浪子,完全不理会人家的脸色,只是这么站着,看着。
平涧诗 –
解读:村上春树和他的书 (2008-11-26 11:25:03) 日本最畅销的作家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树在处女作《且听风吟》中说:“我们要努力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长的尺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这里,暗自伤悲一场。 日本人口,满共也就一亿而已,可是销售量达到1500万册天文数字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不能不叫人为他满心欢喜,因为它完全超越了其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使得… 展开评论
解读:村上春树和他的书 (2008-11-26 11:25:03) 日本最畅销的作家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树在处女作《且听风吟》中说:“我们要努力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长的尺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这里,暗自伤悲一场。 日本人口,满共也就一亿而已,可是销售量达到1500万册天文数字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不能不叫人为他满心欢喜,因为它完全超越了其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使得这两位大师级人物不得不相形见绌了。这就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据说明年2月将由法籍越南裔名导陈英雄来执导,拍摄一部电影大片,这也将是村上春树的首部日本籍导演以外的导演来演绎他的绝唱。有点欣喜,有点感伤,更害怕那样美好的意象繁杂的感觉,被扼杀。如果要让张艺谋来用色彩和音乐的张扬来诠释,或许能够让人获得忧伤和唯美的滋味。 有传说:忘记一个女人,需要用超过和她呆在一起时间的七倍。而渡边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于是,十七岁猛然死去的木月,久久地挣扎在了二十岁的直子心中,也弥漫在十九岁渡边的记忆深处,继而,逝去的直子又始终飘荡在三十七岁的渡边脑海里,那些“奇特的日日夜夜,在活得好好的青春时代,居然凡事都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于是,那首曲子也当然会在不经意间,蓦然突兀出来,随着吉他声声婉转荡漾出那凄美的《挪威的森林》调子。 为此,我到互联网上搜索这支曲子,结果却没有,有的是那种可以肯定根本没有玲子弹奏出来的那一丝一毫味道的,哪里会有如同直子所说的,“一听这曲子,我就时常悲哀的不行。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个人孤单单的,里面又冷,又黑,又没有一个人来救我”,这样“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的滋味,就好像我读完《且听风吟》第一章之后,心头感喟:饥饿的人,只有在漆黑深夜里寻寻觅觅,或许一不小心尚可捡到一块大奶油蛋糕一样,也正如鼠说的“人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一样,无论再怎样拼命挣扎、奋斗,得到的将与那些生来就拥有一切的人一样多,这就够幸福的啦,就怕到头来一切回归原点,你依然一无所获、一无所有。然而,村上春树是幸运儿,第一次写作《且听风吟》就用了以我看来是散淡、空灵、含蓄、疏离、忧郁、迷茫、干净、利落之文笔,表述一份意味深长之韵蕴,而荣获了日本第二十三届群像新人奖。之后,勤奋的他,除掉1991年42岁和1993年44岁到美国大学任职授书未写作出版书籍之外,他一直年年佳作频频。但他已然一开始就清晰:“同宇宙的复杂性相比,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蚯蚓的脑髓而已。”所以,他笔下的那份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就始终贯穿我们四周,如雨如雾如风,无法扑捉,又无所不在,轻盈散淡,又叩击心扉,凉意微微,又温情脉脉,似乎轻声提醒正在日夜兼程的我们,唯有抓住那股“风”。可是,事实上,“风”又是我们能抓住的吗? 在我看来,村上春树是以特有的阐释,在凄美动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中娓娓道来一种表现了东方特有的美感意识,述说了三种不同方式拒绝和反抗媚俗的边缘人故事,细腻温婉地意象纷纭地以东方文学特有的言说方式,表达了对媚俗这一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的透彻见解。 娴静腼腆又多愁善感的直子、精明强干又热情公道的木月和直子那绝顶聪明又温婉体贴的姐姐,都属于消极避世的人儿:木月和直子俩个人“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的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这种下去啊,我们一天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姐姐才会抑郁成疾选择上吊,木月才会突然莫名其妙地选择自杀,直子才会在这样的青春阴影下,一直不想不肯长大,害怕20岁的到来,等到那一天不得不到来的时候,她就彻底失控而崩溃了。之前,还会对渡边羡慕似的说:“真好,你才十九。” 直子说:“所以,对我们来说,你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你的意义就像根链条,把我们同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链条”,虽然渡边非常爱直子, 直子也喜欢他,但直子太“纯粹、纯净、纯真”,而无法和渡边一样,只好最终选择了与木月相同的道路。 二十年后,渡边才明白,悲哀的难以自禁。因为“直子连爱都没爱过我”,而两个人都曾经尽最大的努力去爱过对方,但终究因为不可逾越的那种对待生活的态度造成的距离而失败。因此,直子和木月始终都是最好的一对恋人。 其实,渡边也一直感到了和直子之间的距离,对神采飞扬、野性未脱的绿子更心意相通,因为他们更是同路人,绿子还比他更乐观。“我爱过直子,如今仍同样的爱她,但我同绿子之间存在的东西带有决定性”。渡边和直子都是希望爱,并由于这种“爱”形成了两个人都构筑的幻觉,使得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知道:自己是否爱过对方,一切都是虚无。所以,直子才会念念不忘地要求道:“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记得我曾经这样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