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47357
本书作者多年生活在日本,本书是他长期阅读、观察日本的随笔,从日本人的感情、生活、工作、阅读、娱乐等多方面结构日本,告诉读者一个更深层的日本。
本书对日本人的娱乐、情感、生活、工作、阅读等方面都有细致入微的探讨解析,是作者长期阅读、观察、思考的记录;另一方面,这些文章虽不乏以中国人的关注角度为切入点,但仍然较多地采用日本人的自我认知的视野,来立体呈现一幅日本的生存状态的画面,所以全书行文既不失去日本的内部脉络,避免落入中国人对日本的惯性认知的窠臼,又可反映出中国人对日本的独到关切和见解。
形型日本
日本人的美德从何而来? 003
为什么说机甲是日本动漫不可缺少的元素 014
为什么日本人也造假? 030
日本人为什么热衷对加害者再施加害? 043
日本人对死刑的追问 054
“3·11”:一个国家的祭日 069
村上日本
不关心日本的村上春树 083
当人生没有出口,村上春树会疯吗? 099
村上和他的提问者:网上的惊世骇俗 111
“8·15”日本战败日:历史的记忆与失忆 120
观念日本
日本人其实也不知道天皇是做什么的 137
日本人不喜欢德川家康的深层原因 147
日本人是喜欢左还是喜欢右? 157
奥姆真理教犯了思想罪? 168
像风一样逝去,留下的是情爱 180
无印良品是性冷淡的代言? 190
独女与独男:一人主义的后性时代 202
爆买日本
爆买日本背后的精神胜利法 221
为什么到了日本就喜欢上日本? 228
鲁迅骂没骂过日本人真的很重要吗? 240
日本还是吗? 253
他才是“爆买”的先驱 265
“熟悉的陌生人”始终就在你身边
我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依旧是日本。
因为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尽管太阳已经沉入地平线,但还有晚霞,还有残红,还有薄
晖,还有微明。这些词语,歌德和尼采都曾乐意使用。如歌德就
曾经感叹地说过一句话: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
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尽管太阳已
经沉入地平线。
对日本重新加以思考,它的语义转换就是你所知道的日本究
竟是个怎样的日本。那么究竟是个怎样的日本呢?这里笔者结合
近半年来日本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来看看吧。
“肃然起敬”一词也显得贫乏苍白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日本防卫省(相当于国防
部)日前向东京大学提出协助改良自卫队新一代运输机C-2的飞
行强度,但是遭到了东京大学的拒绝。据日本媒体报道,防卫
省又通过主管学府的文部科学省希望对东大施压,但文科省则以
“尊重大学自治权”为由婉拒。这迫使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
在7月4日的记者会上宣布,防卫省部署C-2运输机的计划将推迟
两年。
这条新闻是个什么概念呢?说白了就是国防部命令大学协助
科研。这当然来自于政府的旨意,来自于执政党的旨意。如果从
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如果从权贵主义的立场出发,如果从祖国
强盛的观念出发,大学怎么能拒绝呢?大学的校长你还想干吗?
你的政治立场不遭到清算才怪。再说,国防部有的是钱,就是从
学校创收和个人创收的角度来说,大学也不应该拒绝,这可是赚
大钱发大财的好机会呀。但是东京大学依旧说出了一个“NO”
字。理由就是一条:与东京大学“禁止军事研究的方针”相抵
触。而这个方针制定于1959年。一个制定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方
针,在没有修正前,一代一代的东大校长们要做的一件事就
是坚守。面对这样的不为权势所动的著名高等学府,“肃然起
敬”一词也显得贫乏苍白。
因为你军演又算老几?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横滨地方法院日前做出一项
判决,禁止自卫队的飞机在神奈川县的军事基地进行早晨和夜间
的飞行训练。居住在神奈川县厚木基地附近的居民,近年来不断
被战斗机的起降噪声所困惑,因此向横滨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
法院在判决书中认定噪声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危害,命令
自卫队的战斗机不得在早晨和夜间起降。
厚木基地是日本自卫队在首都圈的空军基地。一个地方
法院能够左右空军基地的军演,你不能不说这是个相当到位
的司法独立吧?你不能不说这是很精准的法治社会吧?就连日本
政府对这一判决也毫无办法,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只能惊叹这是
“十分严峻的判决”。
这就是现实日本的政治生态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东京都八王子市的一所公立
高中,在今年1月的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中,出现了批判安倍首
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考题。考题为:
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遭到了中国和韩国的严厉批判。
对这一问题:
,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表意见;
第二,中国和韩国为什么批判?
第三,中国、韩国与日本的关系是“战略互惠关系”,但是
为什么安倍首相无视这种关系前去参拜?美国为什么“表示失
望”?
请针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要知道安倍还在台上,自民党还在执政,一个公立学校竟然
敢出这样的考题,用我们的惯性思维,怎样想都是想不通的,怎
么想都是震撼的。但这就是现实日本的政治生态——你有表演
权,我有批判权。后的结局是相逢一笑,消解归零。可不,校
长非但没有受到处分,更没有判罚政治不合格,反而还振振有词
地说,我是根据学校订阅的《每日新闻》出的考题有何错?也就
是说,我批判领袖人物是有依据的。
何谓汗颜?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日前日本爆出一条引人注目
的社会新闻,住友不动产公司开发的两栋11层的公寓楼,由于地
基打得不扎实,大楼出现倾斜。这两栋大楼位于横滨市西区,已
于2003年建成并出售完毕。该公司承认,建成并已出售的6栋公
寓楼中,有两栋楼因为地基下沉而出现倾斜。经过调查,原因是
支撑公寓楼的地基桩头长度不够,没能到达坚固的基盘部分,因
此造成了大楼的倾斜。住友不动产公司发表声明说,对于出现这
样的问题,作为开发商深感对不起广大住民。公司从6月份开始
对于出现倾斜的两栋大楼的住民实施搬离,并免费向他们提供住
处。对于另外4栋公寓楼的安全情况也将展开调查。
这里的看点在于:首先开发商并没有为自己作“无罪”辩
护。倾斜?这个微微的倾斜并不影响坚固性呀。你看,“3·11”
大地震都经历了,大楼也没有丝毫的损伤。安心地住吧,没问
题。其次,公寓建造已经超过10年,但还能找到开发商。不但能
找到开发商,而且开发商一点也不踢皮球,揽下全部的责任,并
保证解体重建后,住民再搬迁回来。这善后处理还有什么可指责
的呢?开发商没有用“重利主义”的经商之道视倾斜而不顾,而
是将诚实守信放置于端。而诚实守信恰恰是儒家精神治产的
结果。而我们生为儒家之人,有时倒反把儒家的精神遗产给弄丢
了。这恐怕就是“汗颜”一词好的解释了。
更不乱花百姓的税金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建筑材料
价格的上升,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所需的排球等三个场馆的建
设计划将予取消。根据的测算,东京都建设奥运比赛场馆
所需要的经费,已经比原计划增加了1538亿日元,达到3800亿日
元,这给东京都的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奥运结束以后的
场馆处理带来许多麻烦。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不摆花架子,不做面子工
程,更不乱花百姓的税金,是这一新闻的看点。通过这个看点,
日本领导层的务实与重民精神令人敬佩。
一块厚重的民主主义基石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冲绳县新知事选举将于今年
11月举行。日前一位经营商务咨询公司的社长大城浩(48岁)在
那霸市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我当选冲绳县知事的话,我
将会宣布冲绳独立。那样的话,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的事情就会
消失。”大城浩是位公开表明要参加知事竞选的人,也是历
年来位将“冲绳独立”作为公约的竞选者。
再仔细想想,将自己国家的一个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硬性
拿出来独立,并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居然没有任何的政治压力
和牢狱之灾,这要有一块怎样厚重的民主主义基石放置于人们的
心中才行呀。当然这位竞选者是否能选上是另一回事,或许他仅
仅是“傻瓜”一个,自我表演一番而已,但是他的存在则表明日
本人的成熟度与市民社会的宽容度。
伸手必被捉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一位东京地铁公司的部长,
因为使用公务IC卡用于个人消费,近日被宣布解雇。东京地铁公
司称,这位50多岁的部长从2008年4月至2013年6月,使用公司用
于公务乘车的“Suica”支付不属于公务出差的交通费并购买饮
料等,使用金额约为5万日元(约3000元人民币)。这位部长将
部分的私人消费作为公务来报销,属于贪污行为。
5年花了公款5万日元,而且基本是购买饮料用。这在我们的
贪污行列中,还算得上一件事吗?恐怕拿出来晒都觉得要脸红。
但这就是日本社会,不属于你的,一分一厘也不能动用。伸手必
被捉。
讲的是一种怎样的道义?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日前,以前首相小泉纯一郎
和细川护熙为核心的反核电运动人士,在东京宣布成立“自然能
源推进会议”。小泉指出,核电站并不安全,无法理解政府为何
要强行推进核电事业。他表示,自己一直到死都会高举反核电的
大旗。细川前首相也在发言中认为,安倍政府对于福岛核电站的
核泄漏事故毫无反省之意,无法理解他为何还要重开核电站。
明明知道核电仍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明明知
道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源的博弈,明明知道一
些大国还在扩建核电站,以致不输于竞争对手。但是为了国家的
安全,为了国民的安全,宁可放弃速度放弃增长放弃GDP,也不
能推进核电。也就是说,宁可使自己的国家积贫积弱,也要废除
核电。这样的政治家,有一种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讲的是一种怎
样的道义呢?而我们又能理解多少呢?这仅仅能解读成与安倍现
政权作对吗?或者这仅仅能解读成寻找机会在国民面前再开小泉
剧场吗?哦,恐怕不行。这就像若问:一归何处?若答:一归于
无。那就失败了。不及格了。把它还原于观念论的逻辑学,那就
太无味了。
更不用说出门封路了
你所知道的日本是否是这样的:一名33岁的日本女性,日前
清晨侵入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家中,要求见小泉的儿子进次郎。
神奈川县警察本部以“不法侵入罪”将这位女性逮捕。
这位自称是“近藤章代”的女子,来自栃木县足利市,她于
清晨7时25分,未经许可侵入位于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小泉前首
相的家中。消息说,小泉的家人一早发现一楼的客厅有声响,于
是下楼细看,发现客厅的沙发上坐着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子。家人
立即通知家门口站岗的警察,将这位女子扣押。事发时小泉前首
相正在出差,不在家中。
活泼的标题跃动着严肃的思考,潇洒的笔调描绘出完整的现实。——作家 李长声
我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依旧是日本,阅读日本时我们绕不开的一位写作者是姜建强。姜先生笔下的日本,既可以是普世的日本,也可以是去政治化的声色日本,更可以是探究人性幽微之处的日本。
——历史写作者、腾讯· 大家专栏作家 张明扬
美德不是吹出来的
《腾讯·大家》曾刊登野岛刚先生的《日本人的美德不是吹出来的》的文章,又引出了日本人论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美德不是吹出来的,那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令人想起村上春树小说《奇鸟形状录》里的一段描写。
加纳克里特,这位妓女从来不羞于自己的职业,男人们也把她当作一般的概念来接受——一位妓女而已。不过,当她感到某个嫖客正关注着她,并企图试探她的灵魂时,害羞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让她再也没有勇气面对这名嫖客。这也就是说,当有外在的不熟悉的目光转向自己的时候,日本人就会有种不自觉的约束力,将原本属于耻的行为收敛于恰到好处之间。而一旦将耻收敛于恰到好处之间,表露于外界的行为,或在外人看上去就是所谓的美德了。
如果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日本人的日常行为,与其说是美德之举,还不如说是一种来自外在的无可奈何之举。何为来自外在的无可奈何之举?也就是说,日本人所喜欢的“世间”这个词生出的世间之眼,时刻紧盯着你,电车里打电话,排队插队,都会有周围人的眼光投向你。而感冒戴口罩,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也不得不这样做。至于爱清洁和爱洗澡,则是日本文化中去除污秽的问题,根本与美德无关。世间的眼光使得你感到不好意思,使你感到羞耻,日本人常用来责问人的一句话类似于“你还要脸吗?”
日本剧作家岸田国士早在战后不久就写下《畸形的日本人》一书。在书中他写道: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有在电车里踩到别人或被别人踩到的经历。当踩到别人时,我们会觉得那是无法避免的。可当被别人踩到时,却会心生厌恶。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经常被踩的人往往也是经常踩到别人的人。也就是说,它们是相同精神状态产生的偶然的不同结果。说得一点,就是因为日本人过于小心害怕被别人踩到,所以终才会踩到别人。“好痛。你注意点。”被踩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可有些日本人根本意识不到对方是在说自己,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自己不要被别人踩到。如果这种精神状态如同慢性疾病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发作的话,我们就只能称其为“精神畸形”了。那么这种精神畸形是不是也是一种美德呢?这是问题的所在。公耻与私耻,他律与自律
日本社会学家正村俊之在1995年出版的《秘密和耻辱》(劲草书房)中说,在西欧文明中,耻辱是和裸体相连的,这是一般的看法。在德语的Scham或Schamgefuhl的词义里也有赤身裸体的意思。而且Scham这个词也是专指生殖器的复合词的一个部分。
问题在于在日本耻辱并不与裸体或性器相连。这也就是说,对日本人而言,能构成耻辱的是自己的面目和名誉。在世间,或在日本人所独有的“场”,如果被人歧视,被人轻看,这才是致命的。就像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的小说《阿部一族》中的阿部,外部的眼光给予他的信息是:你之所以没有领到主君的殉死之令,是因为你是个怕死鬼,是个对主君不忠之臣。这才是奇耻大辱,这才是要命的。所以后阿部切腹是必然的。一个是一死了之,一个是以死表示自己的受冤。这也就是说,日本人的羞耻产生于不同集团意识中的目光交错,受制于强烈的场所支配。而日本另一位学问大家丸山真男则将名誉感分为“外面”和“内面”的两个侧面。对外的场合是对名声、评判在意的立身出世(对世间的)的“个人主义”(可理解为以家为代表的个人,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对内的场合是被自尊心所支撑的独立和自由的“个人主义”(参见《丸山真男讲义录五》,岩波书店,1998年)。丸山说这就是日本人的“原型”,或叫“古层”,也叫“执拗低音”。日本人喜欢读的历史读本《太平记》里说,出生武门之辈是惜名而非惜命。在日本,父母教育小孩不要偷东西不是因为犯罪行为的本身,而是偷东西会被人看不起。
偷东西之耻,就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内在的克制和约束机制。
但日本人也一直不服气的是只讲他们的公耻——他律,而不讲他们的私耻——自律。只讲在大庭广众之下,日本人知耻羞耻,但在无人之境,日本人就原形毕露。日本人说捡到皮夹上交,就是无人之境的自律的好检证。但捡到皮夹上交,与其说是道德自觉,还不如说是法律的张力,因为日本法律明文规定捡到东西不上交与偷盗无疑。伦理学里有“慎独”这个概念,说的是人在无人之境能自觉地做有人在时的事情。这当然是道德的。日本人在无人之境的犯罪,日本人在无人之境的使恶,日本人在无人之境的放纵,足以表明他们还缺乏私耻——自律的自觉,与“慎独”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在日本公德心成了死语这何以见得?
企业作家、道德私塾·心学校校长三浦兴一在2009年出版了《失去道德和良心的日本人》(荣光出版社)一书。在书中他说“公德心”一词在日本已经成了“死语”。他在厚达412页的整本书中,用大量可信的材料和数据描述了日本人公德心的缺失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这里限于篇幅只举少数几例。在公园和郊外的国道、县道、高速道沿线,将大型资源垃圾、家电垃圾、家具等不法投弃的日本人在激增。2007年东日本、西日本和中部日本的三家高速道路公司的调查表明,在高速道的服务区域(SA)和停车区域(PA)的垃圾处理费用,在2005年是15.6亿日元。三社的调查还表明,2006年度的740所SA和PA堆积的垃圾总量是2.59万吨。回收、搬运和处理的费用高达26.1亿日元。日本在2000年实施家电废旧品回收有料化。一些不想出回收费用的日本人就在高速道上的SA和PA乱扔家电垃圾。图书馆的图书被盗和图书破损也激增。据调查,2007年日本
全国主要城市的公立图书馆中的570家,去向不明的图书达到了284421册。损失金额在4.1亿日元以上。仅东京都内四个区就有1万册以上的图书被盗。此外将杂志和图书中需要的部分撕下或开天窗的事例就更多了。
中小学校学生的伙食费滞纳总额在2006年达到了约23亿日元。在调查的31921所学校中有13907所学校发生了滞纳现象。而幼儿园的滞纳费在2006年达到了83.7亿日元,涉及8.5万人。家长抱着能赖则赖、能拖则拖的心态,表露出日本人在付款问题上的
信用度极差。
另据日本都道府县所在地的290家公立医院统计,看病不付钱的费用在2002至2005年之间的三年内达到了85亿日元,平均一家医院摊上2940万日元。而能统计到的5570家私立医院,三年的未收金是853亿日元以上。2006年医院暴力在被调查的1106家医
院中的577家医院中有发生,身体暴力达到了2315件,医患间的性骚扰也有935件。
日本学者作田启一在《耻的文化再考》(筑摩书房,1967年)中断言,本尼迪克特所说的耻是“公耻”,这只是表面的耻意识。日本人的耻还有内化的“私耻”:即对于即使从所属集团的标准来看并不值得特别轻蔑的有关行为,也一味苦于羞耻。在比善恶更重视用优劣作为社会规范的社会中,容易产生羞耻,而私耻把人引导进孤独的内心生活。但是看看上述的这些例子,我们确实很难看到日本人的这种私耻,更难看到因这种私耻而导致的道德内化。
耻文化的道德装置日本北海道有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用刀杀害了自己47岁的母亲和71岁的奶奶。这名少女被逮捕后,札幌地方检察院对她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了鉴定,同时将这位少女递交刑事裁判所进行裁判。但是,这名少女的同学和家长们认为,这名少女之所以产生杀人动机,是因为家庭教育过于严厉,近乎虐待。因此他们组成了“希望给予拥有未来的少女适当裁判的住民之会”,呼吁社会各界签名拯救这名少女。从10月10日开始到11月3日,签名人数已经达到10534人。这个会将1万余人的签名递交到札幌地方检察院,希望将少女送交家庭裁判所,而不是刑事裁判所,以给少女一个希望。札幌地方检察院接受了这一份厚厚的签名书,并表示理解大家的心愿。
这里的问题点是:一个17岁的少女杀了两人。而且两人都是
亲人。杀死亲人是所有杀人罪中为大逆不道的罪行。而1万多名市民为这样的杀人犯求情免于刑事裁判,不管出于怎样的动机怎样的缘由怎样的同情心,都是日本人集体道德失范的一个典型。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就联想到罪文化和耻文化的问题。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就在《菊与刀》中给予了迥然有别的二分论的说明。这当然是老话题了。但老话题新论的是:罪文化和耻文化本质的不同在哪里?细加分析的话不难看出,如果是罪的场合,通过自己的忏悔、赎罪等可减轻罪过,还可依据神的旨意有被宽容的可能。但是耻的场合,即便是自己再怎样告白,再怎样忏悔也不会减轻或消失。这也就是说罪是自己内部被深深自觉着的,而耻则是被他人所觉察着的。前者可以主观作为,后者主观作为无效。那怎么处理这个耻呢?在日本也有雪耻的说法。如
何雪耻呢?日本人的通常做法是一死了之——自杀。但能不能因雪耻而生出复仇呢?一般不会。
因为耻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基于一种外在的强制力的善行。就像真正的罪的文化是一种基于内在的罪的自觉的善行一样。因为是善行,所以因受耻而杀人会耻上加耻。你只有了断自己才能洗耻,才能将耻返回于给予你的人,让他也负有耻辱感而不得安宁。这就如日本哲学家中村雄二郎所说,这种“厌脏知耻”的高度美学意识与“避恶省罪”的伦理观念非常接近(参见《日本文化的罪与罚》,新潮社,1993年)。所以耻文化有时也是日本人的一个道德装置,一个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行为不出大格的道德装置。
但引人注目的是这位北海道的17岁少女,在家人那里蒙受了耻辱,她并没有按照耻文化的范型模式了断自己——自杀,而是走向了杀他。但用杀他的手段来雪耻,就引出了复仇的概念。而问题在于复仇并不是耻文化的内在要求。所以这位少女只能使自己蒙受更大的耻辱——弑母耻辱。这是做人的耻辱,因为它使得维系人伦纲常的纵向关系走向崩溃,同时也暴露出日本人凶残的本性,在现代文明的荡涤下并无太大的改观。而面对这个耻辱,1万多日本人又袒露出一大片罪耻不知的文化和道德真空。在这个真空如何寻觅美德?在这个真空如何谈论美德?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