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82359
宇宙的史诗——代序 埃米尔·左拉
译者附记 李玉民
山
白朗峰的前厅
白朗峰冰川
冰川之谜
阿尔卑斯山脉
瑞士的眼睛
阿尔卑斯山脉(二)
比利牛斯山脉
比利牛斯山脉(二)
神秘的极地
火山
海
岸边观海
沙滩、石滩和悬崖
沙滩、石滩和悬崖续篇
水圈、火圈——河流与大海
海洋的脉搏
风暴
1859年10月的风暴
灯塔
繁殖力
奶之海
粒子
血之花
世界的建造者
鱼
鲸
美人鱼
万国的新生活
译者附记
一尊大自然的美丽雕像,立在巴黎植物园的大门口,美中不足,未免显得孤零零的,没有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面容。她本应该置身于无比辉煌灿烂的仙境中,坐在天然的雄伟宝座上。那宝座的基础,正是她的批儿女脑珊瑚,连同它们洁白的繁枝、盘曲状和星状的形体;而脑珊瑚的妹妹柳珊瑚,以其波浪似的形状和发丝
,在上面铺了一张温馨的具有生命的大床,深情地爱抚并轻柔地拥抱神圣的母亲,伴随她永远生育的春梦。
这就是米什莱满怀感激的深情,绘出的一幅大自然母亲的形象。
一位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怎么忽然从人类社会转过身去,向大自然顶礼膜拜了呢?
事情虽说突然但不偶然。米什莱21岁获文学博士学位,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是两年后,他获得文学教师资格学衔,却被委派去教历史课。于是,他舍弃初的喜爱,开始钻研历史,首先吸收德国哲学家维科、赫尔德等人的历史哲学的一些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和史学方法。他结合教学与研究,写出《现代历史年表》、《简明现代史》等几部新教材,极受学生的欢迎和史学界的赞赏。此后,他从师范学院的历史教师晋升到法兰西学院教授,以其民主主义的治史思想、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魅力十足的人格力量,始终是受学生欢迎和敬佩的老师。1851年,米什莱敌视野心勃勃的“小拿破仑”,当局便借口他授课的内容论战意味太浓,停止了他的课程,拉丁区大学生立即示威支持米什莱。不久,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称帝,正直的米什莱勇敢地面对,拒不宣誓臣服,遂被解除教职,免去档案馆馆长的职务。他遭受这种政治迫害,始终不屈不挠,显示出忠于正义事业的平民气节。
米什莱写道:“巴黎的喧嚣、远远传来的隆隆车马声、流产的革命的冲击和反响,都促使我离开了我从未离开过的巴黎,这座容纳三个世界的城市,这个艺术和思想的家园。”他的书房、他的书籍,当初认定的这些终身伴侣,他只好锁起来,彻底打破他三十年的生活习惯,远离尘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同花鸟鱼虫相伴了。于是就有了他以自然史为题所写的系列作品:《鸟》、《虫》、《海》、《山》,为法国文学史增添了散文佳作,显示他多方面的才智。
米什莱一改三十多年的习惯,亲近大自然,除了政治上受到迫害,还另有缘故。
早在1844年,他的鸿篇巨制《法国历史》就已经出到第六卷,名声大振,几近著作等身。然而,他也受到教会日益猛烈的攻击,不得不暂停《法国历史》的编写,转而研究耶稣会,出版《耶稣会士》,从而脱离基督教,改信“未来的新上帝”。1845年,他又发表揭露忏悔体系的著作:《论教士、女人和家庭》;与此同时,他还在法兰西学院开始法国革命系列讲座。他所宣扬的思想逐渐显露革命倾向,作为自由派教授,也就开始失去当局和报纸的支持。
正是在这期间,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变化,重新确定了他的信仰和目标。他于1846年发表了《人民》一书,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上帝城中的芸芸众生,普通百姓,农民和工人、无知的人和文盲、野蛮人和原始人,以及孩子,甚至包括我们称为动物的另外那些孩子,虽然资格不同,但全是公民,都有权利,都在国民盛宴席上有座位。”这就是他改奉的新上帝将来建造的平等世界。
这种内心的变化,他称为“我的洗心革命”、“迟来的新生命”,逐步引他走向自然科学。不过,他后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关键一步,还是在他写完《法国革命史》之后迈出的。
无论是他内心的这种变化,还是法国政局发展的迫切需要,他必须回顾总结法国民众争取民主和平等的斗争历程。他从1846年写起,到1853年,终于完成他的另一部巨著,六卷本的《法国革命史》。
英勇而惨烈的法国革命史,尤为英勇而惨烈的1789年大革命的那段历史,成为他写作的一座炼狱。他在这座炼狱里走一遭,精神和体力几乎消耗殆尽,走出来的则是一颗脱胎换骨的灵魂。
一颗忧戚的心,走出了野蛮的黑夜,走出了历史的阴影,回到大自然的光天化日之下,感到自然万物是那么丰美和旺盛,自己也有了新的感觉,要在新的感觉中再生,如同死过去一段时间又复活的人。
早在被无情的历史捉住之前,米什莱对大自然就曾有过这种感觉。但是他也坦言,那是“一种盲目的热情,一颗心炽热有余,温情不足”。那时他年轻气盛,只有一腔热忱;现在则不然,他撰写完革命史感到心力交瘁,告别三十余年与笔墨为伴、风雨同舟的生活,又产生孤独与落寞之感,而无情的历史还在他心中留下隐痛和忧思。他拖着病身,随着燕子迁徒到意大利南部荒僻的地方,沐浴在新鲜空气和阳光中,逐渐忘记伤痛,病痛便大有好转。在意大利这位慈善奶母的怀抱中,他同大自然进行富有成果的思想交流,接受了大自然的观念,即一种家庭式的完美和谐。
思想的变化往往是隐秘而神奇的。从国家转向大自然,他猛地憬悟,感到大解脱,大释然了。比起自然界来,人类历史的风风雨雨又算得了什么,不仅渺小而荒谬,而且在永恒的宇宙中不过是一瞬间。由于年龄和工作上的过度劳累,他本来可以死去了,幸而感受到大自然母亲焕发的青春气息,他的心听到了呼唤,每天都应邀参加大自然的盛宴。
万物生灵都有天赋的平等权利,都是大自然盛宴的嘉宾。米什莱在1846年发表的《人民》一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十年后他在《鸟》、《海》等作品中,更加明确也更加系统地阐明,为什么我们高级动物人类要视其他动物为兄弟,要共同遵守宇宙之父所协调的世界法则。作者在这些小书中,并不想把人的精神赋予大自然,而是要力图悟透大自然的精神,叩问每个生灵的小小灵魂的秘密。
前所未有的叩问。鸟儿有灵魂还容易理解,可是昆虫也有灵魂,让人接受似乎就很困难,再说海洋的生物都有灵魂,那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了。
生灵者,生而有灵魂之谓也。法语中的灵魂一词Ame,既指人,也指一切生灵,并非人类专有。在这一点上,古代人出于本能和本性,认识得更为清楚,因而对万物万灵始终怀有敬畏,古代和图腾便是明证。反之,现代人长了知识,却昧了心性,狂妄悖谬到了极点,竟然以世界主宰自居,向鸟类开战,残害各种动物,严重破坏大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现在开始自食恶果了。
鸟儿是神圣的族类,是上天派来保护人类生命的使者,也是世界大轮回的净化使者。如古埃及人所说,鸟儿乃是救护之舟,接收并将死亡的遗骸运走,“送回到生命的领域和纯洁事物的世界”。没有鸟类,害虫就会泛滥,将人类挤出生存的空间。鸟类可以不要人类,而人类离开鸟类就不可能生存。
海洋的动物世界是奇妙的世界,向我们演绎着一幕幕梦幻般的场景。这座魔幻宫殿的原始居民、大海的精灵珊瑚虫,正是世界的建造者。在大型自然博物馆,就能看到从多少亿年之前,珊瑚虫就开始建造世界,而这个世界在它们上面越建越高,越来越富有生命力,上面的居民“进化为高级动物,组织机能健全了,要到陆地上去生活。则为哺乳动物。——在这一切之上,鸟儿,神圣的族类张开翅膀……”没有海洋这些低级生物,也就没有后来的高级动物,当然也就没有人类了。
且看作者以怎样好奇而欣喜的目光,以怎样无限温柔的爱心,来观察并描述“人类这些低级兄弟”:
“海葵表露在外的许多小肺、真蛸漂浮的云雾状的轻网、水母下面波动的敏感的发丝,这些都不仅柔妙,而且令人怜爱。它们形态各异,即纤巧又朦胧,还显得温暖,就仿佛一股气息变得可见了。您会看到一只虹类原生动物眨着眼睛,对它们而言,这是严肃的事情,这是它们的血液。它们柔弱的生命所显示的色调、反光,这些光彩变幻不定,或鲜明,或苍白,轮番吸气并呼气……要当心,不要扼杀默默漂浮的小灵魂:须知它能告诉您一切,能在这种悸动的色彩中,向您呈现它自身的秘密。”
再看他以怎样富有诗意的语言,讲述海洋孕育的动物——鲸鱼: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尘世之花。所有血色苍白、自私而萎靡不振的动物,都相当植物化了,比较起这种沸腾着鲜红血液、有怒有爱的豁达生命来,那就好像没有心脏。高级世界的力量、它的魅力、美丽,就是血液。有了血液,大自然就开始了崭新的青春;有了血液,生命才燃起欲望之火,爱情,而由男性延伸的家庭、种族之爱,又将给生命加上神圣之冕——怜悯。”
米什莱的《鸟》、《海》等几本描写大自然的小书,一出版就取得罕见的成功,一时好评如潮,甚至对他的历史著作持批评态度的人也大加赞扬。于是,效仿者纷纷转向大自然的题材,出炉了许多各种专著,好几家出版社还计划组织出版大自然的百科书和丛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米什莱的这几本书仍是佼佼者,堪称法国文学史上的散文佳作。书虽小,却显示作者的恢宏大气、出众才智和诗人气质。他在历史著作中所体现的民主主义的社会思想、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又进一步发扬光大,扩展到自然科学领域了。早在一百五十年前,米什莱就代表人类,向大自然的灵魂举行了次礼赞,这本书今天读来,我们仍然感到深深的震撼,尤其为当代人的所作所为(如捕杀鲸鱼等)感到羞惭。我们应当记住米什莱的声音:
“让我们睁开眼睛看看事实吧,抛开偏见,抛开已知的、约定俗成的东西吧……把灵魂归还给动物……比起制造机器来,上帝创造人、创造灵魂和意志,不知要伟大多少呢!放弃骄傲吧,承认自身一无所有,承认动物的虔诚灵魂是会使人脸红的亲戚吧。它们是谁?是你的兄弟……是一些刚刚开始的灵魂,是一些还初具生存能力的灵魂。它们正谋求更全面、更广泛、更和谐的生活。”
“毫无疑问,这本书有许多弱点,但是在温情和信念上却很强。它是一体的、一贯和忠实的。什么也不能使它偏离。它爱鼓翅飞翔,超越死亡及其虚假的分离,穿越生命及其掩饰统一的面具,从一个巢飞向另一个巢,从一只蛋飞向另一只蛋,从爱飞向上帝的爱。”
我在这里复述这几段,只为重申对作者的无限敬意。
在《山》这本书中,他带着我们攀登那些纯净自由之风劲吹的山峰。对他而言就是这样,自然科学总是持续揭示进步的法则。他坚定地相信,等到我们终于相互了解的那天,我们就会如兄弟般相爱,而科学一旦阐明事物和生物密切的亲缘关系,世界就将沉浸在一座大熔炉里了。
——埃米尔·左拉(法国著名作家)
米什莱赋予大海一种朦胧的动物性、一种有意识的母性;他讲述这些事物,用他独特的语言,每句话都打开一个深渊。
——皮埃尔·洛蒂(法国著名作家)
从日内瓦出发,一路经过景色平淡、相当乏味的地区,到了萨朗什,猛然发现景象那么宏伟,不禁目瞪口呆。阿尔沃河一转弯,景色完全变了,令人惊诧不已,大大出乎意料。左边,一座巨大的山峰尖顶,瓦朗斯由风化的石灰岩构成,高高矗立在路边,杉木林似乎支撑不住了,威胁着道路;右边,覆盖着树木的山峦,仿佛一座大型剧场的排阶梯座位,若在别处眺望,就会认为那是一座高山(高达五六千尺)。然而,在那后面隔一段距离,则横空出世、巍然屹立着一座大山,显现暗淡积雪的峰巅。
不要拣夏季少见的晴天来到这里,因为灿烂的阳光会骗人,它给整个地区披上盛装,赋予万物同样一张笑脸。随意挥洒的阳光制造耀眼的魔幻,就连坟墓都笼罩在欢快的气氛中。太阳是个大骗子(哲学证明这一点),在阳光的照耀下,萨瓦穷困、寒冷的山谷,看上去就像有着意大利特点的瓦莱灼热的山坡谷地。
我来到这里时,天空灰蒙蒙的,当地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这种天气。我来到山脚下,能看到当地的本来面目:平庸而贫困,被这群高山压垮了。只有阿尔沃河,一条普普通通的湍流,似乎要漫溢出来。一座座小花园、一片片小果园,冷杉林树木相当高大。再往上看,便是那寒冷的巨峰。
这里竟然有温泉,着实令人吃惊。要说比利牛斯山脉,那些被称为火的老姑娘大量提供滚烫的泉水,倒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这里,披着积雪和冷杉林的巨大外衣,却从地下涌出热流,真让人惊异,也引人深思。我们心中暗道:在这冬季寒冷的表象外景背后,还有另一个物体在下面,不为人所见的一个人。冰层对他来说,只是一件衣服。一个坚毅如花岗岩的人埋葬在里面,他是大地从前生育的孩子。那从前的一声浩叹,一次冲动,使他在黑暗中走向光明。不过,这颗灵魂在积雪的坟墓中,同他处于幽邃中的母亲一直保持亲密关系,一直从深处接受来自母亲的温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