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03461
*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
*视角崭新、配图精美;
*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林则徐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中国人格读库”系列图书之一,是民族英雄、清代名臣林则徐的传记。本书图文结合,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林则徐从出生到终老的一生。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民族英雄,*个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不朽的禁烟抗英功绩与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的进程中树立了伟大的丰碑,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纪念。2015年是林则徐诞辰二百三十周年,我希望大家读者看到这本书之后知道:中华民族有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我们有这么值得骄傲的前辈!
引 言/ 001
章 林家宝树
降生启蒙/ 001
求学中举/ 005
屡获赏识/ 008
第二章 迤逦仕途
京官生涯/ 011
青天在世/ 016
治理江河/ 021
经世济民/ 025
第三章 禁烟风云
黑云压城/ 031
弛禁之争/ 035
目 录
小试牛刀/ 039
钦差赴粤/ 044
严令缴禁/ 048
虎门扬威/ 057
第四章 守土抗英
斗智斗勇/ 066
力挫敌锋/ 075
势成骑虎/ 082
伦敦阴谋/ 087
整军备战/ 094
昏君佞臣/ 101
自毁长城/ 106
丧师失地/ 112
离粤守浙/ 118
第五章 坎坷西行
遣戍伊犁/ 126
襄办河务/ 131
漫漫长途/ 135
第六章 效力边疆
未忘忧国/ 144
垦荒修渠/ 147
勘地屯田/ 151
第七章 白首尽瘁
肃清陕甘/ 157
剿抚云贵/ 161
第八章 文忠千古
大江东去/ 165
溘然长逝/ 169
流芳百代/ 173
后 记/ 181
林则徐年谱/ 183
泣血朝奏惊九天,被尘夕枕海波眠。
千丈毒烟冲碧汉,万里远谪到黄边。
苟利国家岂择地?造福黎庶不记年。
韩文范正当欣慰,衮衮诸公勿汗颜。
林则徐(1785 ~ 1850)生于福州一个读书人家,从小受到
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立志经世济民。为官之后,他清正廉洁,
奉公守法,忠君爱国,体恤民生,是当之无愧的“林青天”。
如果仅有这些,他只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官,可以载入
正史的《循吏传》;而使他真正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和“开眼
看世界的人”从而名垂千古的,是他在面对世界潮流变化
给祖国带来的威胁时,所做出的英勇抵抗与表现出的开明态度,
用他自己的一副对联概括就是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002
晚清国势日衰, 鸦片流毒四海, 林则徐心系国运, 力主禁烟。
他不辞劳苦地奔波、查禁,终于把两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
尽数销毁,滚滚的浓烟把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与不屈精神昭告
天下。这一壮举扬我国威,护我百姓,也震惊了西方世界。英
国侵略者气势汹汹地来“讨还公道”,林则徐不低眉、不弯腰,
沉着冷静,依靠人民,整军备战,一次又一次击溃了英国人的
寻衅与挑战,使他们不敢再进犯广东。
林则徐坚决抗英,但不完全否定西方文明。他订阅报纸,
请人翻译西方书籍,尝试着了解西方的地理、军备、国体、文化、
法律等,学习西方的长处,以夷之长制夷。他严禁鸦片,却从
没有想像道光皇帝指示的那样闭关自守,而是欢迎合法贸易。
即便在中英关系紧张时,他还是鼓励那些保证不携带鸦片的英
商进港。取长补短不分华夷,合法贸易不避敌国,这样的开明
林则徐
003
态度在当时是多么难能可贵!
但是,虚骄鄙吝的皇帝和贪婪自私的要员控制着腐朽的清
朝政府,一腔爱国热情的林则徐蒙冤被发配伊犁。他愤懑不平、
痛心疾首,但从没有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只要能为国为
民做出贡献,他愿意做戈壁中的垦荒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沙漠之远则忧其君。被贬潮州而为民
兴利除弊的韩文公 (韩愈) 和提倡先忧后乐的范文正公 (范仲淹)
如果得知中华民族有这样的好子孙也会十分欣慰吧。但愿其后
的官员们面对林公的业绩与精神不要觉得汗颜才好。
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他确实做过镇压农民起
义等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事,但他也做到了传统社会倡导的公
忠体国,爱民如子,尤其是当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
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后,他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维护了
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位重要的民族英雄,个开
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不朽的禁烟抗英功绩与高尚的爱国主义
精神,在历史的进程中树立了伟大的丰碑,永远值得中国人民
纪念。
章 林家宝树
降生启蒙
中国古人曾把家有优秀子弟比作“芝兰玉树生于阶前”,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有“谢家之宝树”的说法。少年林则
徐是林家的宝树;长大后,他是国家的栋梁。
林则徐于 1785 年 8 月 30 日(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
出生于福州左营司巷的一户贫苦读书人家里。他的父亲林宾日
(1749 ~ 1827)原名天翰,是一位靠教书为生的穷秀才,母亲
陈帙(1759 ~ 1824)出身宿儒家庭。这一对夫妇已经养育了好
几个女儿,先前的儿子还夭亡了,所以这个男孩儿的降生
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喜悦。
1785 年,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年,却属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特
别重要的时代。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很长
002
时间内是综合国力领先于世界的强国。十五、十六世纪以来,
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日益僵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东
西方的差距在缩小,实力对比也在悄然变化。其实中国的资本
主义萌芽并不比西方落后多少,明朝后期就在江南出现了。但
在封建专制日益强化和社会矛盾渐趋尖锐的明朝,这个萌芽没
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国错失发展良机,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发
展脚步。
紧接着,比明朝还保守落后的满洲贵族统一中国,建立了
更集权专制的清王朝。统治者闭关自守,虚骄自大,愈加排斥
西方的进步文明,所吸收的只不过是一些“奇技淫巧”而已。
皇权强化到了,各边疆民族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满洲统治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1982年成立,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
003
者与汉族知识分子的矛盾、大小地主之间、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愈演愈烈,少数民族叛乱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危机越来
越严重。
虽然一般认为清朝皇帝整体的素质比较高,但他们至多是
熟谙传统治国智慧的守成之主,难说谁是富于世界眼光的开拓
之主。康熙皇帝号称一代圣君明主,但仅从中俄《尼布楚条约》
就能看出他缺乏对世界大势的把握。雍正皇帝大力整顿吏治,
结果没有杜绝贪腐,反而加强了专制。乾隆皇帝自以为文治武
功盖世无双,其实在他统治的末年,清朝衰亡的种种迹象都已
显现。此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文化制度均落后于西方,
康乾盛世这一“落日的辉煌”也已“日薄西山”,即将滑向黑
暗的谷底。
林则徐恰恰就诞生在这一关键时代。
中国的落后,下层百姓愚昧不知,上层统治者虚骄不知,
在这二者之间的知识分子应该是先发现的。林则徐正是
批发现者的代表。他的一生就是在发现与力图挽救中国的落后
中度过的,这是时代和阶层赋予他的使命。
当然,在 1785 年时,这个男孩儿的使命是好好活下来,将
来读书进仕,光宗耀祖。
相传, 林宾日在孩子降生的这天夜里 “梦中亲见凤凰飞” , “麟
凤龟龙”(龙、凤、麒麟、龟并称“四灵”),这是个好兆头。
他联想到了有“天上石麒麟”美誉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孝穆),
004
所以给孩子取名叫“则徐”,意思是效仿徐陵。林则徐字少穆,
又字石麟,都与徐陵有关。
林则徐以上四代全是读书人,但都没能登科做官。他的曾
祖父还有些产业,到了他祖父那一辈就败落了。祖父游宦教读,
不但很难贴补家用,还欠下了高利贷,他死后家人把全部田产
变卖都没有还清。林宾日教馆还债,到 29 岁才成家,31 岁才在
左营司巷典下了一间小屋作为安身立命之所。读书人家本就以
科举为业,从小的贫困更让林宾日醉心于此,但他废寝忘食地
读书直到读坏了眼睛也没有考中。他在无比的懊丧与绝望中把
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一定要让儿子考中,就是再贫困
也要供他读书!
父亲是私塾先生,林则徐就是由他启蒙的。四岁的时候,
父亲就把他抱在膝上口授章句;七岁就教他作文章了。林则徐
成年后回忆父亲当年的样子: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让孩子自
己领悟,极少打骂,使孩子乐于学习,算得上是善于教育孩子
的好父亲了。
林宾日可能只是简单地想让儿子做官来改善生活,光宗耀
祖,但他坚定的支持和悉心的教导给了林则徐学习的机会。林
则徐也让父亲看到了曙光,幼年就才思敏捷,小负名气。有一
次,老师带着一班学童游鼓山绝,让大家以“山”、“海”
二字作一七言对联。其他孩子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林则徐就
自信地吟出:
005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此对构思精奇,气魄不凡,足见小林则徐的颖悟与平时积
淀的功力。
寒冷的冬夜,朔风怒号,在这低矮破旧的小屋中,一盏孤
灯独明。林家人围坐在一起,父亲和儿子诵读诗书,母亲带着
八个女儿做女红补贴家用。就是这样的家庭,林则徐在父母的
关爱和教导下,半饥半寒却不失温暖地成长。
知识改变命运,更重要的是能有一个好家庭给孩子提供学
习的机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