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50569丛书名: 电子信息类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2013年入选“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计算,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共13章。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介绍电子电路相关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模拟电路,包括第2~7章,内容为: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直流稳定电源;第三部分为数字电路,包括第8~13章,内容为: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引论、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第四部分为附录A~F,内容包括:半导体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半导体器件产品说明书举例、电子电路教学常用EDA软件简介、集成电路基础知识、习题参考解答和常见电子电路术语中英文对照。
本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的介绍,力求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形符号均采用了新国标,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非电类各专业、电气信息类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计算,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共13章。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介绍电子电路相关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模拟电路,包括第2~7章,内容为: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直流稳定电源;第三部分为数字电路,包括第8~13章,内容为: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引论、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第四部分为附录A~F,内容包括:半导体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半导体器件产品说明书举例、电子电路教学常用EDA软件简介、集成电路基础知识、习题参考解答和常见电子电路术语中英文对照。
本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的介绍,力求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形符号均采用了新国标,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非电类各专业、电气信息类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 录
第一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电子技术相关基本概念
1.2 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电子技术及产品
1.3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热点
1.3.1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3.2 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研究热点
1.4 电路模型
1.5 电子电路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6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模拟电路
第2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2.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1.1 本征半导体
2.1.2 杂质半导体
2.1.3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2 晶体二极管
2.2.1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
2.2.2 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等效电路
2.2.3 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4 晶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2.2.5 晶体二极管的应用
2.2.6 稳压管
2.3 晶体三极管
2.3.1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及应用
2.3.2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及放大作用
2.3.3 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与输出特性
2.3.4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4 场效应管
2.4.1 场效应管的结构、类型
2.4.2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2.4.3 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2.4.4 场效应管的符号表示及主要参数
2.4.5 各种场效应管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3.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1 共发射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
3.2.2 共发射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3.1 静态和动态
3.3.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3.3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3.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图解分析法
3.3.5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小信号模型法
3.4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3.4.1 求电压增益
3.4.2 求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5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3.5.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3.5.2 分压式偏置电路
3.6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3.6.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
3.6.2 共基极放大电路
3.6.3 三种组态的H参数分析
3.6.4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比较
3.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7.1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7.2 波特图
3.7.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8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8.1 FET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8.2 FE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3.8.3 FET三种组态的比较
3.9 多级放大电路
3.9.1 多级放大电路概述
3.9.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3.10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6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7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三部分 数字电路
第8章 数字逻辑基础
第9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10章 时序逻辑电路引论
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第12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13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A 半导体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B 半导体器件产品说明书举例
附录C 电子电路教学常用EDA软件简介
附录D 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附录E 常见电子电路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F 习题参考解答
参考文献
第1章 绪论
1.1 电子技术相关基本概念
1.2 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电子技术及产品
1.3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热点
1.3.1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3.2 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研究热点
1.4 电路模型
1.5 电子电路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6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模拟电路
第2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2.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1.1 本征半导体
2.1.2 杂质半导体
2.1.3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2 晶体二极管
2.2.1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
2.2.2 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等效电路
2.2.3 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4 晶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2.2.5 晶体二极管的应用
2.2.6 稳压管
2.3 晶体三极管
2.3.1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及应用
2.3.2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及放大作用
2.3.3 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与输出特性
2.3.4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4 场效应管
2.4.1 场效应管的结构、类型
2.4.2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2.4.3 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2.4.4 场效应管的符号表示及主要参数
2.4.5 各种场效应管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3.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1 共发射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
3.2.2 共发射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3.1 静态和动态
3.3.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3.3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3.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图解分析法
3.3.5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小信号模型法
3.4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3.4.1 求电压增益
3.4.2 求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5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3.5.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3.5.2 分压式偏置电路
3.6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3.6.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
3.6.2 共基极放大电路
3.6.3 三种组态的H参数分析
3.6.4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比较
3.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7.1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7.2 波特图
3.7.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8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8.1 FET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8.2 FE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3.8.3 FET三种组态的比较
3.9 多级放大电路
3.9.1 多级放大电路概述
3.9.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3.10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6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7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三部分 数字电路
第8章 数字逻辑基础
第9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10章 时序逻辑电路引论
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第12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13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A 半导体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B 半导体器件产品说明书举例
附录C 电子电路教学常用EDA软件简介
附录D 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附录E 常见电子电路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F 习题参考解答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序言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2013年入选“十二五”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3-1-094)。本书第1版于2004年出版;第2版于2008年出版。出版10年来,承蒙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本书先后被国内数十所不同层次的大学选做教材(2006年1月台湾地区也引进出版作为高校教材使用),对此,编者深感荣幸。基于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要求,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和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希望通过第3版的出版使教材在先进性、教学适用性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第3版仍定位于高等学校非电类各专业、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力求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的介绍,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电子电路的概貌,又能结合实际运用,重点学习一些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科研奠定基础。本着“突出重点,锤炼精品,改革创新,特色鲜明”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指导思想,第3版在教学大纲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保持了第2版的特色和基本框架,除了订正第2版的印刷错误,各章增加了基于multisim的EDA仿真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调整:模拟电路部分: 增加放大电路部分例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模拟电路部分的基本内容; 充实完善相关基本概念,适当增加了一些前两版均未出现的基本概念(例如结型场效应管,三种组态的H参数物理意义,共栅组态和共漏组态FET放大电路等内容)。 增补最新电子技术进展,例如智能眼镜、无线充电器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教材的与时俱进而非陈旧过时,了解到基础与前沿的关联。 附录中增加multisim仿真方法简介,半导体器件命名的国外标准及半导体器件说明书的实际样例。数字电路部分: 增加了二进制数算术运算、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使得“数”和“码”的概念更加完整。为了便于教学,改写了“基本逻辑运算”内容。在逻辑函数化简部分,加入了奎恩-麦克拉斯基化简法,使读者能和计算机辅助化简相结合。 组合电路部分进行了必要精简,去除了部分中规模集成器件内部结构介绍,而更注重集成电路的应用。 触发器的内容改变比较多,主要是考虑到在原有的触发器内容体系中,某些主从结构的触发器其实也具有边沿型触发器的特征,故在抗干扰等问题上,容易使初学者造成混淆。修订后的内容由主从RS触发器入手,直接介绍边沿型触发器,可以使问更为简单明了。 时序逻辑电路部分删除了部分非典型电路的分析,并在文字修饰和图形规范上做了进一步提炼。 第3版教材与第2版相比较,在内容上并没有大的变动,因此建议学时数为80~100(作者所在南京理工大学使用该教材的课程总学分为5学分,总学时80学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各40学时,可供参考)。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的修订分别由寇戈和蒋立平负责。在第3版出版过程中,编者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这里特别感谢南京理工大学王建新教授、教务处领导和老师的一贯支持,感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傅文红、黄琳、硕力更、花汉兵、姜萍、吴少琴、赵邦信、钱嵩松诸位老师的热心指导和帮助,感谢广西师范学院潘吟松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俊霞老师,太原科技大学高文华老师和广东警官学院彭晗老师给予的宝贵意见。当然,感谢促成本书修订的编辑!而虽然未能具名,但通过书信、邮件和电话给出修订建议的老师与学生们,以其客观和才智,对编者帮助极大,是最应该特别感谢的人们!本书编者深知,一本优秀教材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凝聚着编者、编辑、出版社和读者的共同心血。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读者奉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教材。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2013年入选“十二五”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3-1-094)。本书第1版于2004年出版;第2版于2008年出版。出版10年来,承蒙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本书先后被国内数十所不同层次的大学选做教材(2006年1月台湾地区也引进出版作为高校教材使用),对此,编者深感荣幸。基于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要求,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和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希望通过第3版的出版使教材在先进性、教学适用性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第3版仍定位于高等学校非电类各专业、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力求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的介绍,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电子电路的概貌,又能结合实际运用,重点学习一些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科研奠定基础。本着“突出重点,锤炼精品,改革创新,特色鲜明”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指导思想,第3版在教学大纲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保持了第2版的特色和基本框架,除了订正第2版的印刷错误,各章增加了基于multisim的EDA仿真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调整:模拟电路部分: 增加放大电路部分例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模拟电路部分的基本内容; 充实完善相关基本概念,适当增加了一些前两版均未出现的基本概念(例如结型场效应管,三种组态的H参数物理意义,共栅组态和共漏组态FET放大电路等内容)。 增补最新电子技术进展,例如智能眼镜、无线充电器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教材的与时俱进而非陈旧过时,了解到基础与前沿的关联。 附录中增加multisim仿真方法简介,半导体器件命名的国外标准及半导体器件说明书的实际样例。数字电路部分: 增加了二进制数算术运算、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使得“数”和“码”的概念更加完整。为了便于教学,改写了“基本逻辑运算”内容。在逻辑函数化简部分,加入了奎恩-麦克拉斯基化简法,使读者能和计算机辅助化简相结合。 组合电路部分进行了必要精简,去除了部分中规模集成器件内部结构介绍,而更注重集成电路的应用。 触发器的内容改变比较多,主要是考虑到在原有的触发器内容体系中,某些主从结构的触发器其实也具有边沿型触发器的特征,故在抗干扰等问题上,容易使初学者造成混淆。修订后的内容由主从RS触发器入手,直接介绍边沿型触发器,可以使问更为简单明了。 时序逻辑电路部分删除了部分非典型电路的分析,并在文字修饰和图形规范上做了进一步提炼。 第3版教材与第2版相比较,在内容上并没有大的变动,因此建议学时数为80~100(作者所在南京理工大学使用该教材的课程总学分为5学分,总学时80学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各40学时,可供参考)。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的修订分别由寇戈和蒋立平负责。在第3版出版过程中,编者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这里特别感谢南京理工大学王建新教授、教务处领导和老师的一贯支持,感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傅文红、黄琳、硕力更、花汉兵、姜萍、吴少琴、赵邦信、钱嵩松诸位老师的热心指导和帮助,感谢广西师范学院潘吟松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俊霞老师,太原科技大学高文华老师和广东警官学院彭晗老师给予的宝贵意见。当然,感谢促成本书修订的编辑!而虽然未能具名,但通过书信、邮件和电话给出修订建议的老师与学生们,以其客观和才智,对编者帮助极大,是最应该特别感谢的人们!本书编者深知,一本优秀教材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凝聚着编者、编辑、出版社和读者的共同心血。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读者奉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教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