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051613
编辑推荐
三晋大地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热土。距今180余万年前,山西匿河西侯度出现了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早的人类。许家窑、丁村、峙峪、北撖……山西几乎保留了旧、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所有遗存。从那时起,山西曾一度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刘亚丽、王瑞芬、陈文慧编写的《晋商五百年(商贾望族)》是“晋商五百年”系列中的一册,带你溯晋商各大家族创业的历程,探寻他们成功的秘密,拜访那城堡般的深宅大院,体验那荡气回肠的荣辱兴衰。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晋商崛起,成为富甲天下的著名商帮。祁县乔家、太谷曹家、平遥李家…… 一个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在横跨欧亚的巨大市场上纵横驰骋,将两大洲的贸易掌控于手心。在五百多年的历史当中,这些名门望族创造了说不完的商业奇迹,积累了数不清的庞大财富,留下了道不尽的精彩传说。现在就请你和刘亚丽、王瑞芬、陈文慧编写的《晋商五百年(商贾望族)》的作者一起,追溯晋商各大家族创业的历程,探寻他们成功的秘密,拜访那城堡般的深宅大院,体验那荡气回肠的荣辱兴衰。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称雄包头祁县乔家
第一节 闯荡西口发迹包头
一、几番沉浮创家业
二、乔氏商号遍全国
第二节 乔家六代人才辈出
一、乔致庸——论道中庸
二、乔景俨——捐官至道员分省候补
三、乔映霞——现代派的“大少”
四、乔映奎——民国时期的掌门人
第三节 信义为本经商有道
一、以信立商
二、合作重情
三、广纳贤才
四、乔家日暮
第二章 金融大亨太谷曹家
第一节 淘金关东发家朝阳
一、初创家业
二、兴旺发达
第二节 曹家庭院保存至今
一、庞大的家族
二、壮观的三多堂
第三节 商业运营晋商缩影
一、善用将才
二、系统管理
三、注重情报
第四节 争毒斗日西山
一、穷奢极侈
二、曹家衰落
第三章 世袭皇商介休范氏
第一节 星恩荫庇三代创业
一、崛起的皇商
二、运送军粮立大功
第二节 跻身皇商贩盐巨族
一、涉足盐业
二、贩盐巨贾
第三节 乐渡扶桑解决铜荒叫
一、铜荒的由来
二、贩铜扶桑
三、风光不再
第四章 外贸世家榆次常家
第一节 车铜常氏追踪溯源
一、常家先祖
二、三兄弟打井
三、渐入商道
第二节 康熙年间常威发迹
一、事业初兴
二、学而优则贾
第三节 万里茶路大话常客
一、“南常”“北常”各领风骚
二、万里茶路通俄国
三、茶路上的插曲
第四节 儒两交融长久之道
一、尊儒重教
二、儒商相融
第五节 中俄贸易黯然失色
一、莫斯科搁浅
二、恰克图受创
三、最后的努力
第五章 近代之士祁县渠家
第一节 南国北疆三代积累
一、辛苦创业
二、三代兴家
第二节 商号遍开茶庄扬名
一、渠家的辉煌
二、渠源潮的成就
第三节 源浈其人精钻古怪
一、超凡的商道
二、古怪的性格
第四节 戏谜财主无心插柳
一、花花公子
二、推动晋剧发展
第五节 力官经商革祈志
一、传奇一生
二、晋商缩影
第六章 票号首创平遥李氏
第一节 经营颜料广布网络
一、制碌起家
二、遍布全国
第二书创立票号如日东升
一、票号的诞生
二、雷履泰其人
三、天下第—号
第三节 雷毛不合三分天下
一、一山不容二虎
二、各显神通争霸业
第四节 财源滚滚穷奢极侈
一、日进斗金
二、极尽奢华
第七章 票号家族介休侯氏
第一节 蔚字票号遍布全国
一、几代经营
二、票号兴隆
第二节 瞒天过海维护商誉
一、瞒天过海
二、收入日丰
第三节 改革失败票号倒闭
一、腐化与挑战
二、失败与没落
第四节 挥霍斗富家道衰落
一、侯家开支
二、从挥霍到败落
第八章 亦官亦商灵石王家
第一节 元代肇始宝地建宅
一、先祖奇遇
二、子孙兴旺
第二节 平叛商机转为官商
一、家族日兴
二、转为官商
第三节 亦官亦商热衷仕途
第四节 家资丰厚善行义举
一、为善乡里
二、宏伟大院
第九章 挖宝起家临汾亢家
第一节 临汾亢氏贩盐致富
一、揭秘“亢百万”
二、盐商巨富
第二节 典当罗汉垄断当业
第三节 多粮多地树大招风
一、富名远播。 二、树大招风
第十章 银圆山庄阳泉张氏
第一节 挑担钉鞋口外兴业
一、追本溯源
二、口外兴业
第二节 创建联号经营发展
一、业务拓展
二、人才辈出
第三节 精诚爱国急公好义
一、争矿保晋
二、乐善好施
第四节 事出有因最终败落
一、商道受挫
二、挥金如土
第十一章 介休豪门北辛武冀家
第一节 元末乔迁明代涉商
一、历经三朝
二、闻名全国
第二节 巾帼掌家精理内外
一、不让须眉
二、各立门户
第三节 经营票号由盛而衰
一、票号获利
二、冀家没落
三、多行善举
第十二章 经商从政太谷孔氏
第一节 留学欧美太谷办学
一、接受新思想
二、留学美国
三、归国办学
第二节 经销煤油服务桑梓
一、经商与革命
二、服务桑梓
第三节 由商而官总管财政
一、从政之途
二、家族经营
三、最后的故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跋
第一章 称雄包头祁县乔家
第一节 闯荡西口发迹包头
一、几番沉浮创家业
二、乔氏商号遍全国
第二节 乔家六代人才辈出
一、乔致庸——论道中庸
二、乔景俨——捐官至道员分省候补
三、乔映霞——现代派的“大少”
四、乔映奎——民国时期的掌门人
第三节 信义为本经商有道
一、以信立商
二、合作重情
三、广纳贤才
四、乔家日暮
第二章 金融大亨太谷曹家
第一节 淘金关东发家朝阳
一、初创家业
二、兴旺发达
第二节 曹家庭院保存至今
一、庞大的家族
二、壮观的三多堂
第三节 商业运营晋商缩影
一、善用将才
二、系统管理
三、注重情报
第四节 争毒斗日西山
一、穷奢极侈
二、曹家衰落
第三章 世袭皇商介休范氏
第一节 星恩荫庇三代创业
一、崛起的皇商
二、运送军粮立大功
第二节 跻身皇商贩盐巨族
一、涉足盐业
二、贩盐巨贾
第三节 乐渡扶桑解决铜荒叫
一、铜荒的由来
二、贩铜扶桑
三、风光不再
第四章 外贸世家榆次常家
第一节 车铜常氏追踪溯源
一、常家先祖
二、三兄弟打井
三、渐入商道
第二节 康熙年间常威发迹
一、事业初兴
二、学而优则贾
第三节 万里茶路大话常客
一、“南常”“北常”各领风骚
二、万里茶路通俄国
三、茶路上的插曲
第四节 儒两交融长久之道
一、尊儒重教
二、儒商相融
第五节 中俄贸易黯然失色
一、莫斯科搁浅
二、恰克图受创
三、最后的努力
第五章 近代之士祁县渠家
第一节 南国北疆三代积累
一、辛苦创业
二、三代兴家
第二节 商号遍开茶庄扬名
一、渠家的辉煌
二、渠源潮的成就
第三节 源浈其人精钻古怪
一、超凡的商道
二、古怪的性格
第四节 戏谜财主无心插柳
一、花花公子
二、推动晋剧发展
第五节 力官经商革祈志
一、传奇一生
二、晋商缩影
第六章 票号首创平遥李氏
第一节 经营颜料广布网络
一、制碌起家
二、遍布全国
第二书创立票号如日东升
一、票号的诞生
二、雷履泰其人
三、天下第—号
第三节 雷毛不合三分天下
一、一山不容二虎
二、各显神通争霸业
第四节 财源滚滚穷奢极侈
一、日进斗金
二、极尽奢华
第七章 票号家族介休侯氏
第一节 蔚字票号遍布全国
一、几代经营
二、票号兴隆
第二节 瞒天过海维护商誉
一、瞒天过海
二、收入日丰
第三节 改革失败票号倒闭
一、腐化与挑战
二、失败与没落
第四节 挥霍斗富家道衰落
一、侯家开支
二、从挥霍到败落
第八章 亦官亦商灵石王家
第一节 元代肇始宝地建宅
一、先祖奇遇
二、子孙兴旺
第二节 平叛商机转为官商
一、家族日兴
二、转为官商
第三节 亦官亦商热衷仕途
第四节 家资丰厚善行义举
一、为善乡里
二、宏伟大院
第九章 挖宝起家临汾亢家
第一节 临汾亢氏贩盐致富
一、揭秘“亢百万”
二、盐商巨富
第二节 典当罗汉垄断当业
第三节 多粮多地树大招风
一、富名远播。 二、树大招风
第十章 银圆山庄阳泉张氏
第一节 挑担钉鞋口外兴业
一、追本溯源
二、口外兴业
第二节 创建联号经营发展
一、业务拓展
二、人才辈出
第三节 精诚爱国急公好义
一、争矿保晋
二、乐善好施
第四节 事出有因最终败落
一、商道受挫
二、挥金如土
第十一章 介休豪门北辛武冀家
第一节 元末乔迁明代涉商
一、历经三朝
二、闻名全国
第二节 巾帼掌家精理内外
一、不让须眉
二、各立门户
第三节 经营票号由盛而衰
一、票号获利
二、冀家没落
三、多行善举
第十二章 经商从政太谷孔氏
第一节 留学欧美太谷办学
一、接受新思想
二、留学美国
三、归国办学
第二节 经销煤油服务桑梓
一、经商与革命
二、服务桑梓
第三节 由商而官总管财政
一、从政之途
二、家族经营
三、最后的故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跋
前 言
三晋大地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热土。距今180余万年前,山西匿河西侯度出现了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许家窑、丁村、峙峪、北撖……山西几乎保留了旧、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所有遗存。从那时起,山西曾一度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隋代,雄踞太原的李渊成为天朝大国新的主宰,太原也因此成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唐代的三晋是一个文化昌达、名人辈出的地方,王维、柳宗元、狄仁杰、河东裴氏……一个个镌刻在青史上的名字,推动着唐代文化登峰造极。当鼎盛的铅华在四起的狼烟中悄然褪尽,宋太宗的铁骑踏过黄河,刘汉王朝灰飞烟灭之后,连年的战火、无休止的争斗,李唐盛极一时的河东文化似乎真的随着太原城那场人为的大火飘零没落了。
有人说,唐代以后的山西乏善可陈,科考不利、文化名人匮乏,山西的文化凋落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时代变革、文化演进的浪潮中,山西扬弃旧腐、推陈出新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变迁方式。17世纪以降,在风云诡谲的世界形势中,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国家兴衰至为重要的因素。当西方凭借坚船利炮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中国依然沉浸在义利之辩中无法自拔时,被梁启超先生“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的那些“胡服辫发”的山西商人又一次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群体…… 时任德国柏林大学校长的李希霍芬男爵曾评价说,山西人“具有卓越的商才和大企业精神,有无比优越的计算智能,有发达的数字意识和金融才华 ”,因此“中国人好比犹太人,而山西人更像犹太人”。
晋商从默默无闻的引车卖浆者逐渐发展成为“非数十万不称富”的豪商巨贾,纵横捭阖五百余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他们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利用国家政策,抓住历史机遇。他们栉风沐雨,远渡重洋,北至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南抵香港、加尔各答,东到神户、大阪、横滨、仁川,西涉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业务涉及盐、茶、粮食、布匹、典当、票号等诸多行业,以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与经营艺术,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我们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同仁曾循着晋商的足迹赴东瀛,到欧美,北上恰克图、海参崴收集相关史料。大家无不为昔日晋商“劈开万顷波涛,踏破千里荒漠” 的那种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尽管晋商在清末战乱中逐步走向衰败,商业和金融业态的转变使之无法承担起信用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庞大交易费用,但他们并没有化作历史的尘埃随风飘逝,其遗留下来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
站在平遥、太谷、祁县等古老县城的街道,放眼望去,掩映在夕阳余晖中的是一座座明清晋商的豪宅大院、孕育着郁郁生机的老街,还有那商号店铺的门帘随着进进出出的人们不停地摆动,像少女头饰上随风摇曳的流苏。熙攘而恬静,喧嚣而自然,建筑和人交相融合,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上的错觉。思绪的穿越,把我们带回到清代,街面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票号柜台上眼镜戴在鼻尖上的掌柜、镶满铁钉的大门、被缰绳磨得发亮的花岗石拴马桩……使我们抑制不住钩沉旧事的冲动。
每处遗存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件古物都有着鲜为人知的传说。发现故事讲给世人听,是三晋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会集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以及经济、历史、教育、体育等学科从事晋商研究的多位学者,捃摭多年研究成果,从晋商盐帮、茶商、典当、票号、镖局、会馆、家族、大院、教育,以及走西口、粮油故道、保晋公司等入手,通过点滴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示明清晋商的不同侧面,以期雅俗共赏,弘扬中国传统商业文化。
刘建生 于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
隋代,雄踞太原的李渊成为天朝大国新的主宰,太原也因此成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唐代的三晋是一个文化昌达、名人辈出的地方,王维、柳宗元、狄仁杰、河东裴氏……一个个镌刻在青史上的名字,推动着唐代文化登峰造极。当鼎盛的铅华在四起的狼烟中悄然褪尽,宋太宗的铁骑踏过黄河,刘汉王朝灰飞烟灭之后,连年的战火、无休止的争斗,李唐盛极一时的河东文化似乎真的随着太原城那场人为的大火飘零没落了。
有人说,唐代以后的山西乏善可陈,科考不利、文化名人匮乏,山西的文化凋落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时代变革、文化演进的浪潮中,山西扬弃旧腐、推陈出新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变迁方式。17世纪以降,在风云诡谲的世界形势中,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国家兴衰至为重要的因素。当西方凭借坚船利炮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中国依然沉浸在义利之辩中无法自拔时,被梁启超先生“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的那些“胡服辫发”的山西商人又一次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群体…… 时任德国柏林大学校长的李希霍芬男爵曾评价说,山西人“具有卓越的商才和大企业精神,有无比优越的计算智能,有发达的数字意识和金融才华 ”,因此“中国人好比犹太人,而山西人更像犹太人”。
晋商从默默无闻的引车卖浆者逐渐发展成为“非数十万不称富”的豪商巨贾,纵横捭阖五百余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他们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利用国家政策,抓住历史机遇。他们栉风沐雨,远渡重洋,北至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南抵香港、加尔各答,东到神户、大阪、横滨、仁川,西涉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业务涉及盐、茶、粮食、布匹、典当、票号等诸多行业,以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与经营艺术,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我们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同仁曾循着晋商的足迹赴东瀛,到欧美,北上恰克图、海参崴收集相关史料。大家无不为昔日晋商“劈开万顷波涛,踏破千里荒漠” 的那种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尽管晋商在清末战乱中逐步走向衰败,商业和金融业态的转变使之无法承担起信用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庞大交易费用,但他们并没有化作历史的尘埃随风飘逝,其遗留下来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
站在平遥、太谷、祁县等古老县城的街道,放眼望去,掩映在夕阳余晖中的是一座座明清晋商的豪宅大院、孕育着郁郁生机的老街,还有那商号店铺的门帘随着进进出出的人们不停地摆动,像少女头饰上随风摇曳的流苏。熙攘而恬静,喧嚣而自然,建筑和人交相融合,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上的错觉。思绪的穿越,把我们带回到清代,街面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票号柜台上眼镜戴在鼻尖上的掌柜、镶满铁钉的大门、被缰绳磨得发亮的花岗石拴马桩……使我们抑制不住钩沉旧事的冲动。
每处遗存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件古物都有着鲜为人知的传说。发现故事讲给世人听,是三晋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会集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以及经济、历史、教育、体育等学科从事晋商研究的多位学者,捃摭多年研究成果,从晋商盐帮、茶商、典当、票号、镖局、会馆、家族、大院、教育,以及走西口、粮油故道、保晋公司等入手,通过点滴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示明清晋商的不同侧面,以期雅俗共赏,弘扬中国传统商业文化。
刘建生 于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
在线试读
乔贵发辛苦一辈子,有了家眷,有了三个儿子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他们分别立各自家族分支的堂名为德星堂、宁守堂、在中堂。
德星堂后继乏人,人丁缺少,故长门所营商业较为逊色; 宁守堂追求功名,父子、叔侄、爷孙、兄弟、舅甥多有科名; 在中堂全美生二子,长子致广,英年早逝;次子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为乔氏家族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人如其名,待人随和,处世中庸。
由于他善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他成了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跻身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现在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平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1877),天遭大旱,赤地干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1882)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乔家对子弟读书也十分重视,而且要求很严。他们聘私塾教师一定要聘学问大的,在接待上也尤为礼遇。如对所聘本县名儒刘奋熙,尊敬异常,以致不敢对刘提报酬,只是暗中对刘家给予多方资助。乔家对教师逢节日有例敬,专配有两名书童陪侍,吃饭时由家长作陪。遇有家宴或送请宾朋,必为教师设首席相待。教师回家时,必备轿车接送,家长率子弟恭立甬道送迎。
乔氏如此尊重教师,其目的是在子弟中树立教师威望,让其生崇敬之心,有利于教师秉权执教,约束骄横的小少爷。同时,使教师有所感戴,可不遗余力地施教,最后受益者仍为乔家。乔氏重教之风为乔家培育了许多人才,其后代子弟有不少人进入高等学府,成为科学家、教授和爱国军人等。在理家上,乔致庸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首先以信义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挣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戒“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把《朱子治家格言》当作儿孙启蒙的必备读物,刻在屏门上,作为家族行动的准则规范。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贪图安逸、坐享祖业。
他从后代中慎择继承人,认为长子骄横跋扈,不可委以重任;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只有长孙乔映霞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着重培养。他常常对映霞语重心长道:“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今为做)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思怕失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
乔致庸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乔致庸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是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做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少女为妻。其实老翁娶少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儿女使用起来自然得多。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俗话说,人老惜子,乔致庸老年时,对他的小儿子宠爱至极,偏袒极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后,恸哭不已,染病卧床,两年后离开人间。P7-10
德星堂后继乏人,人丁缺少,故长门所营商业较为逊色; 宁守堂追求功名,父子、叔侄、爷孙、兄弟、舅甥多有科名; 在中堂全美生二子,长子致广,英年早逝;次子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为乔氏家族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人如其名,待人随和,处世中庸。
由于他善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他成了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跻身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现在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平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1877),天遭大旱,赤地干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1882)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乔家对子弟读书也十分重视,而且要求很严。他们聘私塾教师一定要聘学问大的,在接待上也尤为礼遇。如对所聘本县名儒刘奋熙,尊敬异常,以致不敢对刘提报酬,只是暗中对刘家给予多方资助。乔家对教师逢节日有例敬,专配有两名书童陪侍,吃饭时由家长作陪。遇有家宴或送请宾朋,必为教师设首席相待。教师回家时,必备轿车接送,家长率子弟恭立甬道送迎。
乔氏如此尊重教师,其目的是在子弟中树立教师威望,让其生崇敬之心,有利于教师秉权执教,约束骄横的小少爷。同时,使教师有所感戴,可不遗余力地施教,最后受益者仍为乔家。乔氏重教之风为乔家培育了许多人才,其后代子弟有不少人进入高等学府,成为科学家、教授和爱国军人等。在理家上,乔致庸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首先以信义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挣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戒“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把《朱子治家格言》当作儿孙启蒙的必备读物,刻在屏门上,作为家族行动的准则规范。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贪图安逸、坐享祖业。
他从后代中慎择继承人,认为长子骄横跋扈,不可委以重任;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只有长孙乔映霞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着重培养。他常常对映霞语重心长道:“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今为做)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思怕失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
乔致庸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乔致庸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是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做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少女为妻。其实老翁娶少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儿女使用起来自然得多。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俗话说,人老惜子,乔致庸老年时,对他的小儿子宠爱至极,偏袒极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后,恸哭不已,染病卧床,两年后离开人间。P7-1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