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607770
- 一本中国政府经济政策顶层智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认为“将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的好书!
- 一本一版再版、“值得细读、深思并将被经济发展现实不断印证”的好书。
- 本书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信息化研究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
青木昌彦2015年3月25日生前最后一次来中国时做过一个发言,当时他说“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当下都迎来了一个可以媲美‘工业革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终结’的重大转折期。因为在人口、就业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结构上,一些不可逆的变化正在开始发生。这些动向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思考这一问题时,比起短期的需求面的要素(比如消费、投资、出口,所谓‘三驾马车’),更要重视中长期的供给面的各种要素。”
其实,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也用“供给侧”这个词,它是与“需求侧”对应的。我们过去的供给侧一个是得益于人口红利,现在已经没有了。另一个是库兹涅茨过程(即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到城市)。青木说:“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就业人口比率分别在1970年前后和1990年前后下降至20%。同一时期,这两个国家的高度增长期都结束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农业部门就业比率已经达到了20%的阈值。”所以原来的动力已经不行了,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找到提高效率的办法。所谓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改革,提高效率,改善供给。
但我们的新词常常来得太快,“新常态”还没弄清楚,又来了“供给侧”,结果降速就变成了“新常态”。一波波地换新词,每一波都没有说清楚,各方面的人按自己的理解解释一通,把原来的内容装进去。比如新供给学派讲的供给侧改革,着重讲的是减税;发改委换了个名词,叫供给侧管理,讲的是压缩过剩产能,设立国家实验室,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云云。当年我还就增长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区别专门请教过专家。在经济学上“增长”和“发展”确实是不同的概念,学术界已经区分几十年了;很多经济学家围绕“经济增长方式”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有明确的定义,但“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没有定义的新概念;而且,不少人的经济发展方式概念,讲的又恰恰是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重点谈文化发展、社群发展等等方面。
十年经典,重装上阵!!!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是作者吴敬琏极为重视的一部专著。它是制定”十一五”(2006?2010)规划前的一场大辩论的产物,详细地讨论了诸如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如何通过改革建立实现这一转型所需的制度环境等相关问题。这本书从初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但是,在那次大辩论看似已经取得共识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转型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中国。
在作者为第4版写的再版前言中,作者再次疾呼:“只有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化、法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才有可能实现,舍此绝无它途。如果离开了这项最根本性的原则,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重复过去的老路,继续通过大量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最后只能是在盲目扩张和刹车调整之间打转。”
1.导论
1.1写作缘起
1.2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2.2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
1.2.3 Ⅰ、Ⅱ部类的划分和轻重工业的划分
1.2.4 服务业和三次产业的划分
1.3 本书的结构
2.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
2.1 早期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
2.1.1 早期经济增长和狭义工业化
2.1.2 理论概括一: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社会矛盾激化
2.1.3 理论概括二: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到“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专栏2.1 从“工业化论战”到斯大林工业化路线的确立
2.1.4 理论概括三:从“霍夫曼定理”到“重化工业化阶段”
2.1.5 理论概括四: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型
2.2 现代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发展
2.2.1 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的革命性转变
2.2.2 现代经济增长
2.2.3 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看新型工业化道路
2.3 早期增长模式和旧型工业化道路的陷阱
2.3.1 “苏联现象”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2.3.2 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从“奇迹”到危机
专栏2.2 东亚金融危机
3.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源泉
3.1 “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广泛应用
3.1.1 现代技术(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兴起
3.1.2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化
3.1.3 革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经济效率迅速提高
专栏3.1 通用目的技术(GPT)
3.2 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率
3.2.1 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专栏3.2 金万堤论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化工业运动”
3.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
3.2.3 为什么服务业发展能够对提高效率起重大作用?
3.3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渗入和改造各产业部门
3.3.1 信息技术创新的三次浪潮
专栏3.3 硅谷为什么成为创新者栖息地?
专栏3.4 部分国家的信息化战略
3.3.2 计算机生产率悖论:ICT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率
3.3.3 I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
4.我国工业化的曲折道路和粗放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模式
4.1.1 早期增长模式在中国影响深远
4.1.2 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在中国
专栏4.1 毛泽东论中国工业化
4.2 改革开放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增长方式的探索
4.2.1 1979年和1981年的两次结构调整和效率改进
4.2.2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基础仍未消除
4.3 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偏差的消极后果
4.3.1 负面效应的综合表现:“扬短避长”,造成经济整体效率下降
4.3.2 负面效应的具体表现
4.3.3 过度投资扭曲了经济结构,并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和金融系统风险积累
5.粗放增长模式的延续:出口导向战略
5.1 出口导向战略及其实施效果
5.1.1 从进口替代全面转向出口导向
专栏5.1 出口导向战略
5.1.2 出口导向政策支持了高速增长
5.2 出口导向政策导致的问题
5.2.1 出口导向政策的长期持续支持了粗放增长模式
5.2.2 出口导向政策的长期持续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专栏5.2 台湾从奇迹到危机的经历
6.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1 采取实际措施提高经济效率
6.1.1 鼓励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
6.1.2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专栏6.1 供应链管理
6.1.3 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效率
6.1.4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
6.2 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才能实现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
6.2.1 以技术进步为例
6.2.2 以发展服务业为例
6.2.3 以信息化为例
6.3 改革攻坚,建立健全集约增长的制度基础
6.3.1 继续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6.3.2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
6.3.3 注重金融体系的基本制度建设
6.3.4 改革科学和教育体制,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6.3.5 坚持信息化与改革同行,普及应用信息通信技术
6.4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取决于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效
6.4.1 限制政府权力,建设有限政府
6.4.2 履行政府应有职能,建设有效政府
6.4.3 建设有限和有效政府需要的配套财政改革
附录
1.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2004)
2.“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2005)
3.广东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2008)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表
名词索引表
初版后记
修订版附记
增订版后记
吴敬琏教援所写的《中国增长模式抉择》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这本书以著名经济学家敏锐的专业眼光和丰富的经济学、历史、哲学和现代技术的专业知识,从广阔的国际视野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和转换问题,将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也将是一部在中国经济学宝库中留下重要位置的书。
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选题意义重大,逻辑脉络清晰,论证严谨周密,对策措施针对性强,不仅对制定“十一五”规划及目前的若干政策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政策制定,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的确是一本值得细读、深思并将被经济发展现实不断印证的好书,不仅能使读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而且可以使读者体验与当代经济学大家进行思想对话的愉悦。
杨伟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出发 ,梳理了经济增长的理论认知过程和各国增长的路径,直奔中国的现实和经济理论研究的最前沿问题。抉择的力量来自于对新道路的认识……该书不但给了我们“知”,更将知与行结合,给了我们抉择的方向和行动的具体政策 ,这也是该书另一个重要的贡献。
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