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3947
本书立足国际视野,基于中国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阶段,聚焦创新驱动的内涵与机理,分别从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模式创新体系和空间创新体系四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同时,本书还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当前上海经济创新转型的实践结合起来,围绕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激励、“互联网 ”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探讨上海率先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导 论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节 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二、外部冲击与转向高质量发展
三、质量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效率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动力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共识
一、发展阶段的共识:转入“新常态”
二、增长动力的共识:转向创新驱动
三、深化改革的共识:改善资源错配
四、全面开放的共识:对接国际标准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观点
二、主要内容
理论框架篇
章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
节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创新驱动的历史演进
一、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
第二节 “创新驱动”的理论内涵与解读
一、斯密式创新
二、熊彼特式创新
三、波兰尼的大转型
四、创新驱动的内涵辨析
五、简要评述
第三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
一、纵向维度:“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内在逻辑
二、横向维度:四大创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第二章 知识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节 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
一、何谓知识创新
二、人力资本是知识创新的载体
三、知识创新的三种推进模式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策源地的知识创新体系
一、知识创新体系是网络化的知识创新
二、知识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三、知识创新体系的智库介入:以美国为例
第三节 知识创新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一、教育投入的视角
二、科学研究的视角
三、职业培训的视角
第三章 技术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创新链
一、何谓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的四个实践环节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主战场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技术创新体系是集成化的技术创新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三节 技术创新体系变革与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环境与企业创新活力
二、薪酬激励与人员创新动力
三、部门利益与技术开发衔接
四、产权保护与创新成果转化
五、产学研与技术创新协同力
第四章 模式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节 模式创新及其影响因素
一、何谓模式创新
二、信息技术催生模式创新
三、影响模式创新的市场与政府因素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应用端的模式创新体系
一、模式创新体系是系统化的模式创新
二、企业战略视角下的模式创新体系
三、产业发展视角下的模式创新体系
第三节 模式创新体系生长与高质量发展
一、物联网促进业态创新与资源整合
二、平台经济发展加速商业模式创新
三、移动智能技术开启全球化新模式
第五章 空间(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节 空间创新、创新空间与创新能力
一、何谓空间创新
二、空间创新与创新空间
三、空间创新与空间创新能力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承接点的空间创新体系
一、空间创新体系是高能化的空间创新
二、空间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
三、空间创新体系的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和文化氛围
第三节空间创新体系演化与高质量发展
一、互动性与空间创新体系的发展质量
二、空间创新体系的互动机制与溢出效应
三、创新城市的演化路径与空间结构
实证研究篇
第六章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节 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借鉴
一、创新驱动的国际评价指标体系
二、创新驱动的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论与借鉴
第二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框架
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四个原则
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第三节 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二、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其分解
第七章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视野
节 世界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事实
一、德国鲁尔区:从工业城市到文旅城市
二、美国匹兹堡:从钢铁之都到文教中心
三、日本川崎:从工业都市到环保典范
四、印度班加罗尔:从纺织城到IT城
第二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知识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
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模式创新体系:鼓励新业态发展
四、空间创新体系:形成多中心布局
第三节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德俄的创新理念
一、美国的国家创新基础架构
二、德国的“工业4.0”战略
三、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
上海实践篇
第八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节 关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六个基本判断
一、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六个基本判断
第二节 上海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历程回溯
一、20世纪80年代: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意向
二、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
三、世纪之交:“迈向21世纪的上海”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创新驱动发展”与“四个中心”建设
第三节 上海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总体评价
一、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产生新问题
三、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面对新变量
第四节 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路径再选择
一、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的关系
二、“四个中心”内在联系再认识
三、“四个中心”联动发展机制再造
第五节 “四个中心”未来30年的创新发展
一、信息化对“四个中心”演变的影响
二、“四个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未来30年上海“四个中心”演变与展望
第九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节 创新驱动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特征
一、科技创新中心视域下的创新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特征
第二节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渊源与优势
一、科技创新是中国之强国策
二、上海具备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与优势
第三节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挑战之一:人口红利消失与老龄化趋势
二、挑战之二:高企的生活支出与创业成本
三、挑战之三: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文化缺失
第四节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瓶颈
一、科技人才
二、科技创新资金
三、成果转化
四、利益分配
五、创新政策
六、创新生态环境
第五节 制度变革引领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思考
二、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突破口
第十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节 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第二节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现状与组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可行性分析
一、全国布局与上海的定位
二、上海知识产权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组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第三节 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主要模式与经验启示
一、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作的四种模式
二、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作的主要经验
三、对上海组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几点启示
第四节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能级提升的关键举措
一、核心功能升级:机制设计与相关举措
二、非核心功能延伸:机制设计与相关举措
第十一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科技创新团队激励
节 创新团队是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
一、创新团队的内涵
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上海科技创新团队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激励不充分及原因分析
二、市场激励不到位及原因分析
三、政策激励不解渴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外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案例与启示
一、全力争夺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
二、全方位创建跨区域的创新团队
三、营造乐于创新的团队组织机制
四、培育浓厚、宽松、自由的创新团队氛围
五、强化培训为创新团队注入持久活力
第四节 完善上海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激励政策的举措和建议
一、 内部激励要打破平均主义
二、 市场激励要遵循市场规律
三、 政策激励要营造创新环境
第十二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经济的“互联网 ”
节 “互联网 ”行动计划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 推动传统产业深度变革
二、 致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三、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二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共享发展新理念
一、“双创”模式:核心理念、建设载体与主要特征
二、上海和杭州“双创”态势对比分析
三、“双创”模式开启劳动关系新时代
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助推“双创”
第三节 分享经济的创新模式与管理变革
一、分享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分享经济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分享经济需要共享、共建、共治
第十三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节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契合
一、科技创新贯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创新空间
第二节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现状与问题
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二、聚焦质量: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 美国硅谷:开放式创新
二、 英国伦敦:创意企业集群
三、 中国台湾:科技人才延揽
第四节 科技创新助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建议
一、 精准规划细化产业分类
二、 构建全面开放的创新空间
三、 发展中小创意企业集群
四、 探索全产业链盈利模式
五、 培养文化与科技跨界人才
六、 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世界是飞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观念形态、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同时推动着人类知识系统的高度互渗,新领域、新学科不断被开拓。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年轻人更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他们的思想可能更解放、更勇于探索,他们的研究可能更具生命力、更富创造性。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向年轻人学习,将成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我们应当为年轻人建构更大的平台,倾听和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
2018年,适逢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向全院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征集高质量书稿,组织资助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庆60周年·青年学者丛书”,把他们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希冀对我国学术的发展和青年学者的成长有所助益。本套丛书精选本院青年科研人员代表作,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宗教、历史、法学、国际金融、城市治理等方面,反映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新一代学人创新的能力和不俗的见地。年轻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宝贵的财富之一,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面向未来的根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