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37136
1.前*CEO卫哲与前*CTO吴炯联袂作序推荐!
2.“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黄埔军校”*出身的33位创业家亲口讲述他们创业的经验和教训。
3.从前期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到后期如何融资,创业从开始到稳定再到成长的所有问题,本文都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供借鉴的方法。
4.书中33位创业家的初创企业,大部分已经走过C轮融资,部分企业准备上市,横跨实体行业与电商领域,创业者面对的难题,他们都经历过,他们用血泪换来的的经验教训价值百万,每一条都可以拿过来参考使用。
应该如何选择创业方向,避免冲进“红海”九死一生?
应该如何选择创业时间点,避免进入太早或者进入太晚?
应该如何寻找创业合伙人?创始人与合伙人有什么不同?
应该如何快速获得客户,免费是*好的途径吗?
应该如何与行业巨头展开竞争?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应该如何在“改变”与“坚守”之间寻找平衡点?
应该如何寻找融资?什么样的投资人*你?
应该如何带领年轻化的团队?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应该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初创企业当中?
······
创业路上的难题,答案都在这里。本书以“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黄埔军校”*出身的33位创业家的成功创业经历为素材,分享他/她们如何解决创业中遇到的普遍难题,以及利用互联网思维快速颠覆传统行业并实现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的经验。
卫哲:阿里系创业帮的成功绝非偶然 _ 05
吴炯: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_ 07
01 创业要看准行业时差 _ 001
02 在“变”与“守”中找到平衡 _ 011
03 管理:把好的都给员工 _ 023
04 公司做到后核心是品牌 _ 035
05 互联网行业唯快不破 _ 047
06 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才能生存 _ 057
07 二手车市场“慢就是快” _ 067
08 寻找“对味”的投资人 _ 081
09 盈利只是梦想的附加值 _ 091
10 放低身段,度过融资危机 _ 101
11 修行人的创业思维 _ 113
12 要创业先找准机会再出手 _ 121
13 “零利息”抢占市场 _ 131
14 找到差异化空间与巨头共舞 _ 141
15 站在风口才能起飞 _ 151
16 “扁平化”才是管理的王道 _ 163
17 自主风控,以服务取胜 _ 177
18 把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_ 187
19 顺“势”而为的创业转型 _ 195
20 创业需要魄力,做自己想做的 _ 205
21 了解你的“上帝”,才能找到“天堂” _ 215
22 差异化竞争,以小博大 _ 227
23 服务中产阶层,践行“三杯茶”理论 _ 237
24 互联网 二次元,玩的是开心 _ 247
25 1000个客户,1000次面谈 _ 259
26 免费是锐利的“武器” _ 271
27 用流动的智慧打造自己的DNA _ 283
28 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就是耍流氓 _ 295
29 “私人订制”的代运营业务 _ 305
30 创业者的自我修养 _ 317
31 降低产品成本,击破创业壁垒 _ 329
32 从“技术人才”到“企业领导”的创业之路 _ 339
33 你的才华可以套现 _ 349
后记:心存美好,一路向前 _ 359
阿里系创业帮的成功绝非偶然
卫 哲
(原阿里巴巴CEO)
大约10年前,马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终有一天,阿里系的交易额会超过沃尔玛,未来中国500强的企业中,有100个CEO来自于阿里巴巴。”
我当时听了心想,实现个目标尚有可能,但是,实现第二个目标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纵观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没有哪一家公司能为国家的前500强企业贡献100位CEO。更何况当时的阿里巴巴,大多是年轻员工,为人处世上都不够老练,连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都略显稚嫩,我实在想象不到他们会成为中国未来企业的领军人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年后,在无数企业家论坛上,都能看到阿里巴巴当年那帮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早已成为中国各大企业的领军人物,创下估值过亿、十亿甚至百亿的大企业无数。
历史上也曾有过比阿里巴巴市值更大、品牌更牛、影响力更强的公司,但都没能锻造出如此庞大且精干的创业队伍,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阿里系创业帮的辉煌?深刻分析之后,我归结出以下三个原因:
1.盈利只是使命的附加值。使命驱动,是阿里巴巴的显著特色。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鼓舞了无数阿里巴巴人扎根电子商务领域,为帮助中小企业挣脱困境而努力。每个从阿里巴巴出来的人,身上都有浓浓的“阿里巴巴味”。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从不一门心思只关注赚钱、盈利、融资、上市,他们更多的是在为改变一群人、一个行业,解决一个社会难题而奋战。
2.既能“搭班子”又能“带队伍”。“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是中国企业界泰斗柳传志造就联想传奇的三字诀。其中,前两个词均涉及做人之道。自始至终注重领导力塑造的阿里巴巴,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把领导基因根植于阿里巴巴人的身心里。
3.用销售的思维经营人生。在阿里系创业帮中,成功的一个群体,是来自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铁军(简称中供铁军)。在这支精干的队伍中,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从销售主管以及区域经理一路打拼过来的。他们的奋斗史证明了这样一个命题:人生无处不销售。销售分为不同的层级。简单的销售,是学会把产品卖给客户,让公司盈利;更高一层级,是学会卖公司,卖股份,找融资,为公司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再高一级的销售,是向团队、客户、社会销售梦想。在阿里巴巴,从普通的销售员工到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都能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懂销售、有理想、带队伍是阿里系创业帮的显著特质。
观阿里系,谈创业帮,我相信10年前马云的预言或许能够成真。今天,阿里系创业帮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简单的“成功”二字便能概括。属于他们的好时代,还正在路上。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吴 炯
(原阿里巴巴CTO)
有的人, 是天生的梦想家。
可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梦想只是业余爱好,创业绝不是我们的优先选择。这也事出有因。大多数年轻人都面临着谋生的压力,肩负着长辈的期许,都必须面对现实。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父母对我的期望是我能够获得高学位,这样至少能在IBM、微软这样的跨国大企业求得一份高薪且稳定的工作。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后走上了创业的道路,这中间需要一个启蒙的过程。这个启蒙的过程可以是今天的不少大学开设的创业引导课程,也可能是你和某个良师益友的一次促膝长谈。但是,好的启蒙过程,是你目击了一个成功的创业历程,是你真切看到了别人怎样化梦想为现实。榜样的激励是好的启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在美国Oracle工作期间,我的一个稍微年长的同事,在担任公司高管提拔他之后,却悄然离职。随后我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遇见他,他才告诉我自己去开公司创业了,因为他拿到了风投给予的资金。关于创业,这是我的个榜样,次启蒙。1999年,我作为马云的朋友和阿里巴巴的技术顾问,目击了他的创业历程。2000年,我加入阿里巴巴成为CTO,同时也成为阿里巴巴美国分公司的创始人。
在阿里巴巴工作过的每一个人,都熟知马云和十八罗汉的创业故事。阿里巴巴的这些创始人都是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创业的成功激励着身边的许多人。他们成了榜样,给了其他阿里巴巴人创业的启蒙。
每一位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创业者,在阿里巴巴都学到了创业的三个要素:创意、团队和资本。从马云的创业灵感到阿里巴巴的使命和愿景,从初的十八罗汉到今天的数万名阿里巴巴人,从80万元的起点资本到阿里巴巴集团纽约上市的2000亿美元估值,他们许多人都是亲身经历者。
阿里系创业者的个特质,在于他们亲身获得过关于创业的直接而独特的启蒙。他们学会了如何从普通人成为梦想家。
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二个特质,是他们经历了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多年熏陶。
在整个互联网产业里,阿里巴巴以具有强势的企业文化而著称。阿里巴巴价值观,所谓的“六脉神剑”,已经被大家耳熟能详。阿里巴巴文化强调做人要“诚信”、“敬业”、富有“激情”,做事要“拥抱变化”、“团队合作”、强调“客户”。这些对大部分的创业公司,尤其是对互联网创业公司,实际上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在阿里巴巴工作了多年的人,往往脚踏实地,是特别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具有特别好的执行力。这种特质对于那些需要线上线下互相配合的运营模式的创业公司尤其有益。美团和滴滴这样的独角兽公司,都体现着阿里巴巴人带去的企业文化的深深烙印。
很多当过兵的人,举止言谈间都显现出一种军人的气质。在阿里巴巴工作了多年的人,他们的言行也会彰显出一种阿里巴巴特质。很多阿里巴巴出来的创业者尤其如此。
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三个特质,我认为是他们创业的格局。
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总价值超过了2000亿美元。凡是2005年前加入公司的员工,或者是职位在中层或以上的管理人员,他们自身的股票期权应该都让他们有数千万以上的收益。用一个时尚的词表述,他们达到了所谓的“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的定义是,你可以依靠投资理财的被动收入,来维持你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并可以终其一生。
这意味着你如果选择继续工作,物质收入已经不是目的。自由意味着你可以选择做任何事情,比如常态的旅游。
其实,在这群实现了财富自由的阿里巴巴校友里,常态的选择不是周游世界。时尚的选择竟然是——再创业。
这又一次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层次的需求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创业的确是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好途径。
已经达成了财富自由的人再去创业,他们的格局一定不会小。他们不可能满足于做个小生意,以此来养家度日。既然要再去折腾,再熬艰辛,他们就一定要做大。改造世界的梦想必须是他们的起点。
这样的创业格局,恰恰是风险投资家们追寻的。
2016年初阿里巴巴校友会的年度酒会,几百位阿里系创业者齐聚一堂。许多大牌的风险投资人希望能混进场,可入场券却一票难求。
他们的启蒙,他们的文化熏陶,他们的创业格局,使得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创业者成了这个时代受人瞩目的创业者。让我们祝福这些有梦想的人,早日让梦想开花结果吧!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阿里系创业帮的辉煌?深刻分析之后,我归结了以下三个原因:盈利只是使命的附加值;既能“搭班子”又能“带队伍”;用销售的思维经营人生。
——卫哲 前*集团CEO
每一位从阿里走出来的创业者,在阿里都学到了创业的三要素:创意、团队和资本。阿里系创业者的*个特质,在于他们亲身获得过关于创业的直接而独特的启蒙;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二个特质,是他们经历了阿里企业文化的多年熏陶;阿里系创业者的第三个特质,是他们创业的格局。
——吴炯 前*集团CTO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