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806686
2. 《曾国藩》作者唐浩明、《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阅后联袂推荐!
3. 曾国藩家族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之集大成者,《曾国藩家书》历时数百年,至今日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重建依然极具意义。
4.张宏杰潜心十载深度挖掘《曾国藩家书》,重现曾氏家风文化的典范价值!
5.”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与家风。儒家文化的核心亦是现有修身齐家,而后有治国平天下。曾国藩一生修、齐、治、平四个方面都堪称楷模。
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讲述曾氏为官之道成为时代经典之后,本书必将引发更多讨论与关注。
自序?在父子兄弟之间:曾国藩的家庭之道/001
部分 曾国藩和他的兄弟
章?”辜负教训,四十九年”:一生顶撞曾国藩的曾国荃/002
第二章?”每揽镜自照,面目增秽”:不让人放心的曾国华/141
第三章?”想发财则是平生愿力”:湘乡绅士曾国潢/177
第四章?”英名百战总成空”:命运不顺的曾国葆/199
第二部分:曾国藩的父祖与儿子
第五章?”吾家祖父以’懦弱无刚’为耻”:曾家奠基人曾玉屏/222
第六章?”究是老辈典型也”:韧性过人的父亲曾麟书/232
第七章?替父雪耻的”克家之子”:曾国藩喜欢的儿子曾纪泽/251
第八章?”即栗亦不甚得其欢心”:曾国藩为什么不喜欢曾纪鸿/303
第三部分 曾氏家族的女人
第九章?劳瘁终生却总是被忽视的母亲江氏/316
第十章?”人事纷纭万变,造物者都不訾省”:曾国藩女儿们的悲惨命运/328
在父子兄弟之间:曾国藩的家庭之道
一
因为写《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曾氏后人。他是一位退休工程师。我问他,您对曾国藩这个人是什么印象?曾国藩家书、湘乡曾氏的家风,对您从小有什么影响?
他一开口,先咳了一声,说:”我对曾国藩,其实没印象。要说有印象,那就是这个人是我们家族的耻辱。为什么呢?因为在我成长的年代,曾国藩是’汉奸”卖国贼’啊,所以我们家里有一个默契,从来没有人提曾国藩。曾国藩是我们的’原罪’,我们都夹着尾巴做人。更别说读曾国藩家书,到哪儿找去啊。改革开放以前,全中国你上哪儿找曾国藩家书去?所以曾国藩家书,你们读过,我以前还真没读过。你要我说曾氏家族的家风对我的影响,我还真说不上来。”
媒体这两年经常讲”家风文化”。有一天,我去拜访戴逸先生,戴老是常熟人,常熟有很多文化世家。他说,过去那些大家族出来的人,很多人气质风度确实很好,特别礼貌特别有分寸。那是一个家族多少代滋长积淀下来的东西。他说,他还曾和湘乡曾氏的后人共事过。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楷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人大清史所工作。戴老说,曾宪楷的待人接物,真是有一股大家风范,为人修养极好,特别谦和,特别乐于助人。传统社会的大家族,是有所谓”封建落后”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传统。
戴老说,家风家教确实是一种看得见感受得着的东西,是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因此文化传统的主要传递方式就是家风家教。不过现在很多东西已经荡然无存了。要想延续家风文化,我们还需要从根上捡拾。
………………
–唐浩明
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的核心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此四点亦是中国家风文化关注的焦点。曾国藩一生重视家庭教育,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总是作有大量教育子弟的书信、文章。宏杰兄悉心梳理这些极具价值的史料,用故事般的语言讲述给读者, 使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的思想与智慧跃然纸上,相信读者一定受益匪浅。
–郦 波
一、无微不至的指授
|一|
离开北京之后,经过几年寒窗苦读,曾国荃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也就是二十四岁这一年,以府试案首(也就是在府试中考取)入湘乡县学,成为秀才。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到老家,结束了十多年的京官生活。咸丰三年(1853年),他在长沙创立湘军,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曾国荃和其他几兄弟一起,到长沙帮过长兄一段时间忙,不过他并没有动过以军功博取出身的念头。在曾国藩的几个兄弟当中,曾国荃是想在科举道路上继续奋斗下去的意志坚定的一个。咸丰四年(1854年)他又回到家乡,一边设馆授徒,一边攻习举业。次年又考取了优贡生。
清代的科举制度并不如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那样简单,只有秀才、举人、进士三大步。在秀才和举人之间,还有很多特殊的名目。比如各省每三年可以从秀才当中选拔几名优秀者,称为”优贡生”,优贡生虽然离举人还有距离,但是已经有资格入国子监学习并授低级官职。所以这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喜事。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兹幸沅弟得进一阶,母亲必含笑于九京。” 家里还为此专门举行了持匾仪式。
按清制规定,这种优贡生还要到北京去参加一次例行考试,才能获国家承认。咸丰六年(1856年),曾国荃兴致勃勃从家乡出发,赶赴北京。但是行至长沙,却发现进京道路已经被太平军阻断,不能成行,在长沙等了一段时间,道路仍然未通,只好捐报了一个同知衔(同知是知府的副职)了事。
这次道路受阻,让曾国荃意识到,如果太平天国迟迟不能平定,他可能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按正常节奏继续走科举之路。
|二|
湘军练成之后,幼弟曾国葆也曾追随曾国藩作战,企图以此谋取功名,但是他在岳阳一战临阵退缩,令人失望,被曾国藩在长沙整军时打发回了老家。
在那之后,曾国藩决心不让兄弟再参与军事。
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他在家书中说:”带勇之事,千难万难。任劳任怨,受苦受惊,一经出头,则一二三年不能离此苦恼。若似季弟吃苦数月便尔脱身,又不免为有识者所笑。余食禄有年,受国厚恩,自当尽心竭力办理军务,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诸弟则当伏处山林,勤俭耕读,奉亲教子,切不宜干涉军政,恐无益于世,徒损于家。至嘱至嘱!”
曾国藩的想法是,战场至危,曾家有他一个出山带兵为国尽忠就可以了,其他兄弟,特别是天赋较好的曾国荃和曾国华,还是要以读书举业为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曾国藩的这个安排,很快被形势的变化打破。
咸丰六年,曾国藩所部湘军在江西被太平军团团围困,文报不通。曾国藩后来在文章中描写当时的危险情形说:”凡江西土地,弃之贼中者为府八,为州若县若厅五十有奇,天动地岌,人心惶惶,讹言一夕数惊,或奔走夺门相践死。楚军困于江西,道闭不得通乡书,则募死士,蜡丸隐语,乞援于楚。贼亦益布金钱,购民间捕索楚人致密书者,杀而榜诸衢。前后死者百辈,无得脱?免。”
也就是说,江西八府五十多个州县都被太平军占领,处处人心惶惶,有时谣言一到,举城争逃,有人竟然在夺门而出时相互践踏而死。湘军被困,道路阻断,他重金招募了一批死士,用暗号隐语写成书信,藏在蜡丸中,前往湖南求援。但是这些都被太平军查获,前后死了一百多人,一封信也没能送达。
数月之间,曾国藩与家中不通信息,生死不明。曾家人非常焦急。先是曾国华赴湖北找胡林翼想办法去援救大哥,成为湘军统帅。之后不久又有一个叫黄冕的官员来找曾国荃。原来黄冕这一年被清廷任命为江西吉安知府,不过吉安已经被太平军占领,要想当上这个知府,先得收复吉安。黄冕想到了湘军大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找他商量,表示希望由他出面组织一支军队,赴援江?西。
此时曾国荃正因为赴北京考试受阻滞留长沙。此时他已经三十三岁了,连举人还没考取。而到了这一年,他认识的很多人都已经通过军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比如他曾经拜为老师的罗泽南,短短五年,就从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秀才变身为加按察使衔的堂堂道员。看来,他也应该跳出科举出身的思维定式了。
恰在此时,有人主动把机会送上门来,而且还顶着”救援家兄”的名头,曾国荃迅速决断,一口答应下来。史载他”念兄国藩急,慨然曰:’方吾兄战利,吾从未至营相视,今坐困一隅,义当往赴”。
我哥哥战事顺利的时候,我一次也没去过。现在他被困了,我自然应该前去援救。
曾国藩的弟弟这块招牌果然管用。这一年十月,曾国荃招募两千人,会合湘军老将周凤山部,进军吉安。此军名字就定为”吉字营”。曾国荃弃文从武,开始了带兵生涯。
江上醉客 –
第二本将视角转移到了曾国藩身边的重要亲人,由外而内的反观曾国藩的为人与学识。家风,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是我们中华民族家族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
奇冤待雪 –
经典好书!喜欢研究曾国藩的朋友们必读的一本!多个视角看曾国藩,深思、品味。
冰火暴龙 –
原先看曾国藩家书因背景信息了解颇少读起来晦涩难懂,看了这本掌握了不少背景信息,且有很强的可读性。虽没有第一本那么有系统性但以家书为主线串起曾国藩重要家人的一本书还是很值得购买品读的赞一个!
无边雨丝 –
本书从曾国藩为核心的曾氏家族内部关系着手,探寻了家族对曾国藩的影响,也揭示了曾国藩对家族的影响。 缺点也很明显,在描写家人时,作者过于以曾国藩为主线,其他家族人物的性格沦为了对照,对曾国藩反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个人觉得还有再提升的空间。
天使爱上吸血鬼 –
多少人头和入户套挺好玩和台湾人提供合伙人各位如果千万人他请我入股太委屈二如果无人过去个人个请我入股天天玩请我入股我去过五个请我入股请我入股 过去我如果去问问入股
赤耳红穗 –
这本书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1配合阅读,让我对曾国藩的本人和曾氏家族奋斗,处世,育人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曾氏一族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哲学,并为之前赴后继的努力,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氏一门为清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打了一针杜冷丁,更为后世称颂的是曾氏家书中传递出的孝悌忠信之道。
金儿 –
喜欢曾国藩,有关曾国藩的书一般我都买。曾国藩是近代中国的一个大牛人,看看曾国藩对人生对事业都有好处,向大家推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