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913457
引言
章 总论
节 医生与护士薪酬水平的国际比较
一、薪酬定义
二、薪酬水平影响因素及数据可比性
三、薪酬水平比较
四、小结与评价
第二节 国际视野下医院薪酬制度的影响
一、医院成本及卫生总费用
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积极性
三、职业吸引力及医护人员工作稳定性
四、医务人员职业操守
五、患者候诊时间
六、临床服务决策
七、小结与评价
第三节 国际视野下医生薪酬支付方式的类型与比较
一、传统薪酬支付方式及比较
二、公立医院医生薪酬支付方式
三、薪酬支付方式的创新
四、薪酬支付方式相互间比较
五、小结与评价
第二章 英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研究
节 英国卫生体制
一、卫生体系主要特点及指标
二、卫生管理体制
三、医疗保障制度
四、医院系统
五、公立医院管理
六、公立医院绩效
七、医务人员及与公立医院的关系
八、小结与评价
第二节 英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一、公立医院筹资及薪酬来源
二、薪酬安排及水平的决定因素
三、薪酬支付方式
四、薪酬构成
五、薪酬水平及比较
六、薪酬变化情况
七、薪酬满意度
八、小结与评价
第三章 德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研究
节 德国卫生体制
一、卫生体系主要特点及指标
二、卫生管理体制
三、医疗保障制度
四、医院系统
五、公立医院管理
六、公立医院绩效
七、医务人员及与公立医院的关系
八、小结与评价
第二节 德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一、公立医院筹资及薪酬来源
二、薪酬安排及水平的决定因素
三、薪酬支付方式及构成
五、薪酬水平及比较
六、薪酬满意度
七、小结与评价
第四章 美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研究
节 美国卫生体制
一、卫生体系主要特点及指标
二、卫生管理体制
三、医疗保障制度
四、医院系统
五、公立医院管理
六、公立医院绩效
七、医务人员及与公立医院的关系
八、小结与评价
第二节 美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一、公立医院筹资及薪酬来源
二、薪酬安排及水平的决定因素
三、薪酬支付方式
四、薪酬构成
五、薪酬水平及比较
六、薪酬变化情况
七、薪酬满意度
八、小结与评价
第五章 日本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研究
节 日本卫生体制
一、卫生体系主要特点及指标
二、卫生管理体制
三、医疗保障制度
四、医院系统
五、公立医院管理
六、公立医院绩效
七、医务人员及与公立医院的关系
八、小结与评价
第二节 日本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一、公立医院筹资及薪酬来源
二、公立医院收支及薪酬支出情况
三、薪酬安排及水平的决定因素
四、薪酬支付方式
五、薪酬构成
六、薪酬水平及比较
七、薪酬变化情况
八、薪酬满意度
九、小结与评价
第六章 英、德、美、日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比较与分析
一、公立医院主要特征比较
二、薪酬制度要素比较
三、收入水平比较
四、非现金性或非经济性薪酬比较
五、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可能效果比较
六、主要结论
第七章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节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不但与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对医务人员个体行为及医院组织行为的作用,对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得性、可及性、质量、费用及效率等产生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在薪酬水平、薪酬来源、内外部公平性、薪酬构成、薪酬支付与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医疗服务提供及利用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成为医患矛盾突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高发的重要诱因,不但不利于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可能波及患者的就医体验与结果,甚至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当前的难点之一。其改革涉及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与人事制度、公立医院管理模式与治理结构、医疗保险补偿政策、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十分必要。虽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十分迫切和重要,但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薪酬来源、水平、构成及员工考核方法等重要议题尚处在争论与探索过程之中。在此背景下,开展该方面的国际比较研究对于我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该著作的选题切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广泛评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分别围绕医生与护士薪酬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医院薪酬制度的重要影响、医生薪酬支付方式等进行了主题研究,对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四个国家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据我所知,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未见于国内相关文献,部分内容对国内已有研究的结论进行了修正,在研究结论方面对我国公立医院薪酬改革也提出了若干新观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此同时,作者对外文文献的研究内容也有丰富、补充或修正。例如,现有外文文献中没有明确阐明上述四个国家公立医院薪酬的来源。作者在综合分析四国卫生管理体制、医疗保险政策、公立医院补偿政策等基础上,对四国公立医院薪酬来源做出了科学推断。同时,对四国公立医院薪酬支付方式、薪酬水平等国外相关研究的内容也进行了修正。例如,虽然多篇外文文献把日本公立医院薪酬支付方式简单地归结为固定工资制,但作者基于实际薪酬安排及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意见。总体而言,本书的选题重要,资料丰富细致,研究内容翔实,创新性和逻辑性较强,研究结论较科学并具有启示作用。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存在大量的信息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在广泛收集和系统评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书的作者能够理清思路、科学组织撰写,并在文献评阅过程中做到去伪存真,进行科学归纳与分析,显示了较强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当然,对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研究内容还可进一步加强,对英国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等地区公立医院和美国州及地方政府医院薪酬制度的研究也显不足。另外,还可进一步深人分析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讨论部分提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使本书在学术和实践价值方面更上一层楼。
从本书中,我们可能会得到以下几点较为重要的启示:首先,在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也需要明确医生应该是高收入职业。其原因包括医生受教育年限长并需要终身学习,医生工作具有风险高、压力大、知识与技术要求高和责任重大等特点。因此,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医生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公务员和教师,可与律师、金融从业人员等高收人群体相媲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制度内收入水平还有待提高,导致医生职业倦怠高发、医学毕业生转行就业、医务人员流失等问题,同时又因医生过度医疗、非正当收入行为和新闻媒体的片面报道等因素而影响了这一职业的社会形象,医患纠纷频发甚至发生伤医事件,归根结底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通过制度设计使医生能够从正常工作途径中获得体面收入,并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其次,提高公立医院医生收人水平需要依靠多渠道、多机制,依据医院类型区别对待,不宜一概而论并单纯依靠提高财政补助。从国际经验看,把公立医院医生纳人公务员管理、由财政包干发放工资的做法确实存在,例如日本基层公立医院,但主流的做法还是通过公立医院多渠道筹资解决,特别是发挥医疗保险补偿的核心作用。在我国,对于大型公立医院医生,应重点通过增加工资性支出在医院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提高医疗服务劳务价格等手段提高其收入水平;对于基层公立医院,特别是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医院,则应主要通过财政补助方式保障医务人员收入。总体而言,使医生获得体面而又有尊严的收入并不仅仅是医生个人受益,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终将对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和人民健康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