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96516
《风吹草木动》是一部“诗意的博物学”。莫非含蓄隽永的现代诗歌、精致典雅的博物随笔既写出了自然草木在物候变迁中的美感和生机,也写出了这种美感和生机在个体心灵中的真实悸动,在中国诗歌传统和博物文化传统中的回环往复。
所有的博物摄影工作,都是莫非在自然光线下,在手动对焦、无闪光灯、无脚架手持拍摄情况下独力完成的。细腻深切的逆光摄影技法使镜头成为摄影师感觉的延伸,还原了草木的生命情状,照亮了草木的生命特质,*终教会我们观看草木,呵护它们的灵与魂。
书中的诗、文、摄影不是简单粗暴的拼凑,而是水乳交融于“中国草木的自然变迁”这一时间的纹理,因而是“融文本”(文本融合)的创新性尝试,能给人难忘的阅读体验和美感享受。
这种“融文本”展现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远方,而是“即目所见”的眼前,吟咏的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植物,即“在地的”、生生不息于华夏文化传统中的中国草木,体现了浓郁的中国心和健康的诗心,有助于中国读者发现中华大地的美好。
诗人、摄影家、博物学者莫非三十年如一日地关注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植物。他理解自然对于生命的细微意味,他说:“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要是我们连鼻子底下的东西都没有好好读过,在图书馆里,能看见什么呢?活的‘知识’在早晨的草叶上,在中午的花蕊里,在黄昏的浆果中。”有感于自然与文明之间日益巨大的裂痕,在《风吹草木动》这部“诗意的博物学著作”中,他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巧妙地结合含蓄隽永的现代诗歌、精致典雅的博物随笔和细腻深切的逆光摄影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凌霄、蜡梅、天目琼花、萝藦、虞美人、海棠、玉兰、银杏、葫芦、忍冬等数百种“人间草木”在自然四季中的细微变化,以及它们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呈现的美学情趣和文化意味。
目 录
代 序9
章 立春
立春的诗2
立春草木7
立春采集15
第二章 雨水
雨水的诗20
雨水草木25
雨水采集33
第三章 惊蛰
惊蛰的诗38
惊蛰草木43
惊蛰采集51
第四章 春分
春分的诗56
春分草木62
春分采集67
第五章 清明
清明的诗 74
清明草木 79
清明采集 84
第六章 谷雨
谷雨的诗
谷雨草木
谷雨采集
第七章 立夏
立夏的诗
立夏草木
立夏采集
第八章 小满
小满的诗
小满草木
小满采集
第九章 芒种
芒种的诗 148
芒种草木 153
芒种采集 158
第十章 夏至
夏至的诗 166
夏至草木 171
夏至采集 177
第十一章 小暑
小暑的诗184
小暑草木189
小暑采集196
第十二章 大暑
大暑的诗202
大暑草木207
大暑采集213
第十三章 立秋
立秋的诗220
立秋草木226
立秋采集231
第十四章 处暑
处暑的诗238
处暑草木243
处暑采集247
第十五章 白露
白露的诗256
白露草木261
白露采集267
第十六章 秋分
秋分的诗274
秋分草木281
秋分采集283
第十七章 寒露
寒露的诗 292
寒露草木 297
寒露采集 302
第十八章 霜降
霜降的诗310
霜降草木315
霜降采集321
第十九章 立冬
立冬的诗328
立冬草木334
立冬采集341
第二十章 小雪
小雪的诗346
小雪草木353
小雪采集359
第二十一章 大雪
大雪的诗364
大雪草木369
大雪采集378
第二十二章 冬至
冬至的诗382
冬至草木387
冬至采集396
第二十三章 小寒
小寒的诗400
小寒草木405
小寒采集411
第二十四章 大寒
大寒的诗418
大寒草木423
大寒采集429
跋437
代 序
世界的到来,就是为等待一部完美的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对我来说,望星空、读荒野和花时间看花,一样是美好的阅读经历。自然之书,是一部真正的原创巨著。倘若我们翻开的草叶、树叶是文字,那么,花与果实应该就是美的插图了。风声、鸟声、溪水声,为什么不是伴随我们阅读的音乐呢?!
有一年春天,我在北京的山区拍摄野生植物,遇到六十多岁的牧羊人和他的三十几只山羊。我向牧羊人请教某种百合科植物的当地俗称,他用手一指:“铃铛菜啊,这草药山里有的是。”原来玉竹在当地叫铃铛菜!花如铃铛,“菜”可食用,而且营养价值极高。这也算是“读书”读到了注解吧。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约前480)被公认是博学而智慧的人,而他却瞧不起“博学”。“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否则它就已经使赫西阿德、毕达哥拉斯,以及色诺芬尼和赫卡泰斯智慧了。”他列举的这些名字,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智者。在他那里,连这些智者都不灵光,更何况其他平庸之辈。
赫拉克利特嘲笑的,其实是那种自以为“知道”就自作聪明的人。赫拉克利特留下来的著作,只是一些残篇断句(据说仅有143条),用两页A4纸就可以抄下来。这对后来的所谓“著作等身”的这家那家,真是个绝妙讽刺。他有一句话几乎是对人类的忠告:“与心做斗争是很难的。因为每一个愿望都是以灵魂为代价换来的。”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了解到的赫拉克利特是美妙的,而不了解的那部分也应该是美妙的。
苏格拉底说,他自己“知道的是不知道”。在我看来,知道了“不知道”的人一定是知道了很多的智者。而真正的智慧,一定来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要是真的一无所知,那么,连“不知道”也是不知道的。荒野之中,奥秘无穷。不被一朵野花之美震撼的人,恐怕也理解不了一朵野花的玄妙。
世界其实很小,一片树叶很大。风吹草木动。没有草木,风有也跟没有一样。我常常被一片风中的树叶迷醉。因为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要是我们连鼻子底下的东西都没有好好“读”过,在图书馆里,能看见什么呢?活的“知识”在早晨的草叶上,在正午的花蕊里,在黄昏的浆果中。此刻,我想起了诗人马拉美的一句话——
世界的到来,就是为等待一部完美的书。
莫 非
2016.4.23 北京
2017.12.30
章 立春
立春草木
立春
春天不肯来而且那么远,于是我讨好春天
枣树更高了好像不是枣树,我讨好枣树
云朵的翅膀可以飞到无影无踪,那么
我讨好云朵。提着大海的篮子来到岸上
我讨好火车。然后我一路讨好雨水和柚子
好像柚子不够大也不够甜,讨好柠檬和蜜柑
我讨好春天的时候,正月没有问我为什么
没有讨好粮食和青菜,为什么没有讨好
那些宝座,而去讨好瓦缝里的龙葵和芄兰
不够结实的房顶依旧讨好风。看看太阳
不用讨好谁,诅咒太阳的人也依旧被照耀
像黑夜讨好大地的寂静,我讨好了几粒蚕豆
大拜年
旧年给辞了,我给新年拜年。新年刮大风
我给窗外的桃树拜年。桃树等开花等你来
给我的春天拜年。那么多青草没人管过
却养育了肥沃的土地。我给土地拜年多
拜年都跪在土地上。我给北方的麦田拜年
给土豆给辣椒给勺子拜年,然后溪水流淌
给我的冬笋拜年直到竹林七贤个个笑了
给我的魏晋拜年,在风骨上生出大好河山
我给羽毛干净的乌鸫,给乌鸫不吃的虫子
给虫子丢下的卵给槭树叶的绒毛,一一拜过
后我给你拜年,萝藦都看见我哆嗦
大拜二拜之后,我拜倒在一粒种子的面前
我赞美
我赞美这片寂静的时刻,仿佛一张金纸
从两面呼吸。甚至目睹了大地肋骨的悸动
我赞美冬天路旁的裸树,漆黑的枝丫
仿佛打扫了天空,再来清点嘹亮的星辰
我赞美雪的凳子和敞开的门户。我赞美
曾经失手的琉璃,就像琉璃赞美屋檐
屋檐彻夜锯着风中的树冠。我赞美你
丝渐渐淹没了绸,夜晚无有关联的响
我赞美雪的后身和脚踝。还有你的镯子
在碰撞之后,仿佛找不到任何碰撞的痕迹
我赞美万物的秩序。我赞美因为骄傲
而不敢拥抱大海的人,如今却听我赞美
安生的夜仿佛没有尽头
安生的夜仿佛没有尽头。我说仿佛并没有
减轻任何分量。你看漆黑的窗子算什么
银色的门把手算什么。土豆在火星上烤
羔羊等候降生。词语在池塘周遭生出新芽
还来不及说好好的好。我的神明我的赞美
信不信也只有一个。湖上的冰开始敲打
你回应了就是芄兰。擦着屋檐的喜鹊
叫别的鸟别叫了。四季撩起的风声那么远
阅读和寂静占了大半个书桌,比整个房间
还多出几个棱角。你言语无患子就播种
你唱云朵提水就来。这个春天都听你的
天色和积雪无须对照,尤其在早春的早上
第二章 雨水
雨水草木
荠菜护生
荠菜与苦菜,这田野里的野味,这家家户户的佳肴,探寻起来,和“诗经”一样古老却不遥远。《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就牵涉到这两种植物。“荼”是一种苦菜,是菊科植物。“荠”,就是荠菜,十字花科植物。这两种野菜的口味,一苦涩,一甘甜。古人从苦菜里吃出甜来,直教人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荠菜,自古以来就是救荒护生之菜,野生味美,栽培亦鲜。
早春的荠菜。如果不是趴在地上几乎是发现不了的。它们灰头土脸的,太隐蔽了。紧贴地皮,只有半根火柴棍儿那么高。三月中旬以后,大江南北将随处可觅。
晋代夏侯湛的《荠赋》,称得上是咏荠的上乘之作:“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差无宁乎暖燠。”把荠菜不惧严寒而出、先百草生而生的生长特性娓娓道来。
荠菜早在汉代,已经被先民驯化为栽培植物。后来又逸生为野菜,原因就是产量太低了。大约在民国初年,荠菜又开始成为栽培蔬菜。细想一下,菜篮子里的菜,大都是野菜变来的。等有那么一天,另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大白菜,大家都不喜欢吃了,自然就是“野白菜”了。那野白菜恐怕就成了稀罕之物。
池塘生春草。在江南,野生荠菜是可以越冬的。雨水时节,荒地池边,河畔阡陌,已是随处可见了。在北方,要等到三月才见新绿。
荠菜分布广泛,产生了大量的俗名和别称,生动平易,雅俗共赏。比如,护生草、扁锅铲菜、地丁菜、地菜、靡草、花花菜等。
苦菜种种
名叫“苦菜”的野菜,是一个大家族,包含了不下三十种以菊科为主的食用植物。自古以来,人们对苦菜的名与实的理解莫衷一是,不论是本草学,还是训诂学。
《诗经》里“采苦采苦,于山之南”的“苦”,据说指的就是苦菜。《神农本草经》收录的苦菜,是败酱草科植物。明代博物学家朱橚编撰的《救荒本草》,收录了两种苦菜,一是苦荬菜,二是苦苣菜,有文有图,比较明确。
小小苦菜“长”在古籍的字里行间,让经学家、考据家和注释家叫苦不迭。生在沟沟坎坎的苦菜,在山民村姑看来,具体而真切,触手可得,不用煞费苦心。何以见得?因为它们就在那里,春来发生,春去结子。
苦荬菜、苣卖菜、抱茎苦荬菜、花叶滇苦菜和翅果菊(山莴苣),这几种“苦菜”都是北京常见的菊科植物。
第二十三章 小寒
小寒的诗
漫长的冬夜
漫长的冬夜,你来接管扑面的星辰
这寂静的时刻,大地的命脉独自闪烁
在生计之外,种植和灌溉给你欢愉
给你惊奇和突然的花朵。在睡眠之外
土壤继续繁殖,不管积雪覆盖积雪
不管瓦砾覆盖荒草。分分秒秒的人啊
在分分秒秒里和你说话,仿佛时间
已经多出来,一颗流星返回星辰之初
无尽的光在黑暗中运行,无有结束
越过梯子的间隙,一棵树听见了风声
一棵树听见了远去的鸟鸣。你没想到
漫长的冬夜来了,除了漫长再无别的
跋
万物有生有命。花儿落尽,结果叮当。唯有自然才是一本完美的书,历久弥新,处处大观。而我不过是一个荒野里充满好奇心的阅读者。我的工作几乎可以这么说:人在山中,意在象外;检索草木,任由我心。
自古君子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而今吾辈所知,真可怜见。二十四节仍在,七十二候如前。五谷可分,四季难料。时有我认一株草,时有一花不我见。所得新知旧识,癖好而已,无用且美。
因为无用,可以孤注。走弯路也行,撞树干也好。这世上哪里有什么捷径可以给我们呢?求索自然之道,心无旁骛,我行我素。仰望造化神功,当然心存敬畏。细雨江岸长存,日边芳草无边。
好的功课,便是一头扎进丛林里。太阳是荒野里的灯,我不用别的照明。自然光,才够自然。胳膊肘是脚架,也省了负累。镜头是手动的,由我远,由我近。光与影,对我而言正好比一片树叶的两面。
宁与草木为伍。好像我也不是没有野心的人。这野心就是花时间去野外看遍野草野花。幽静、纯粹、辽远,一草一木一身轻。步步惊喜,回头是风。那里的诗意,你还没注意。不曾指望什么,倒也收获不少。
遇见总是不早不晚。晚一分,太阳落山。早一刻,花开未见。我喜欢一条道走到黑。更何况人兽不远,草木通灵。仅凭念念有词,已经结果满树。摄影这门手艺,几乎靠天吃饭。成也天成,不成怪我。
一诗一世界,进去才好看。处处寻常处,无处是寻常。我的读者在这里的发现,恐怕就是我拿树叶、花和种子写成的一首首诗。与此同时,这样的一首首诗又自然而然散落在种子、花和树叶上。于是,风吹梅花好过江。
没有什么虫子一定是害虫,也没有什么植物是入侵者。在造物主那儿,无有高下之分,兴亡之易。芸芸众生,各得其所。世界本来很大。一棵狗尾草要活,一粒稻子要打更多的米,一根芦苇甚至要思想。
天经地义,万物丛生。凭什么人要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物尽其用,不如物尽其美。人尽其才,不如人尽其善。天真的人啊,求你回到本来的天真里。赤子之心,更近自然。自然之心,更近赤子。
据古希腊人说,博学并不使人智慧。而博物是科学的前传、童年期和诗意,有志有趣,有情有景。没有惊奇就没有敬畏。沉浸于丛林秘境,一扫内心积垢,如同修身养气,充盈与活力油然而至。
物我两忘,神游八荒。自在东西,不分南北。我也往往固执己见:凡是让我们愉悦的,皆为草木;凡是叫我们忧心的,都是动物。当然,有人会争辩说,有些动物也给我们以慰藉,那我就自动站到草木中来好了。
风吹草木动。风也吹来北大出版社周志刚先生,顺着草木的方向,他在盖娅自然学校的朋友那里把我查找出来,而我通常不在索引上。在此,读者和我都要特别感谢他终促成这次美妙的出版与分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