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272056
◆在社会环境中深入洞悉人性的开山之作, 帮助每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生命!
◆揭开人类内心隐私的心理学经典之作,一本书让你看透和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
◆以真实的心理治疗案例和社会教育经验为实践基础剖析人性的传世经典读本!
◆阅读本书你将获得如下功用:洞悉人性、认识他人;减少交际摩擦;赢得他人赞同;避免无益的争辩;提升你的气场;增加成事能力;更快融入新环境!
第一章 精神 /003
(一)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003
(二)精神器官的功能 /004
(三)精神生活的目的 /005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方面 /013
(一)绝对真理 /013
(二)对社会生活的需要 /014
(三)安全与适应 /016
(四)社会意识 /017
第三章 儿童与社会 /019
(一)婴儿的处境 /019
(二)困难的作用 /021
(三)人作为社会存在物 /026
第四章 我们所处的世界 /028
(一)世界的结构 /028
(二)世界观的组成要素 /029
(三)幻想 /037
(四)对梦的初步认识 /039
(五)移情与认同 /040
(六)催眠与暗示 /041
第五章 自卑感与力求认同感 /046
(一)儿童早期的情形 /046
(二)自卑感的补偿:求得认同和优越感 /049
(三)人生的曲线图与世界观 /056
第六章 生活的准备 /064
(一)游戏 /064
(二)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 /066
(三)过失犯罪与健忘 /069
(四)无意识 /070
(五)梦 /078
(六)才能 /086
第七章 性别 /088
(一)两性差异与劳动分工 /088
(二)男性在当今文化中的支配地位 /089
(三)女人所谓的低能 /100
(四)逃离女性角色 /090
(五)两性间的紧张关系 /110
(六)尝试改善 /112
第八章 家庭格局 /114
第二部分 性格的科学 /125
第一章 总论 /127
(一)性格的性质和起源 /127
(二)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131
(三)性格发展的方向 /136
(四)以前的心理学流派 /143
(五)气质和内分泌腺 /144
(六)综述 /149
第二章 攻击性性格特征 /151
(一)虚荣和野心 /151
(二)忌恨 /176
(三)嫉妒 /179
(四)贪婪 /182
(五)仇恨 /184
第三章 非攻击性性格特征 /188
(一)隐遁 /188
(二)焦虑 /190
(三)懦弱 /193
(四)无教养的本能 /202
第四章 其他性格表现 /207
(一)兴高采烈 /207
(二)思维过程和表现方法 /208
(三)学童的不成熟性 /209
(四)学究型及奉行原则的人 /209
(五)顺从 /211
(六)专横 /214
(七)情绪及气质 /215
(八)厄运 /216
(九)宗教狂热 /217
第五章 情感与情绪 /221
(一)分离性情感 /222
(二)连接性的情感 /230
附 录 /235
结 论 /241
——阿勒德
阿勒德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墨菲
阿勒德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受的要大些,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
——舒尔茨
通过对早期生活经历的回忆我们了解到,他在5岁前体质较差,经常生病,而且都是重病。因此父母总是很小心地保护他、照料他,不让他与其他孩子来往。而当他想和成人交朋友时,他父母又总告诫他说,小孩子不应该多嘴多舌,碍手碍脚,只能在大人身边乖乖地玩,因为大人有大人的事要做。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与人接触的机会,只能与他的父母交流,而这些机会对个体的社交感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这样的结果使他远远地落后于他的同龄儿童,而且也无法赶上。他被伙伴们看作是愚蠢的人,并成为他们的笑柄,他难以找到朋友,对我们来说,这不足为奇。他的自卑感也因此日渐加深,最终达到极限。他的父亲负责教育他,父亲用心良苦,但脾气不好,有些暴躁专制;母亲虽柔弱,但并不善解人意,而且对他有些张扬、跋扈。父母反复强调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很关心,不过教育方式仍是很严厉。因此他更加觉得生活无望。在他童年时期最早的记忆中,有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当时他3岁,他母亲说他不听话,因此罚他在一堆豌豆上跪了半小时,但实情是由于他一直害怕一个马夫,所以拒绝帮他妈妈去给那个马夫送信,这个原因他母亲是知道的,他已经告诉了她。他很少挨打,但如果真的要挨打,父亲会用一条编得很密的打狗鞭打,很疼。在每次挨打后,他还必须讲出他挨打的原因,并请求父母宽恕。他父亲说:“孩子应该知道挨打,是做错了些什么事造成的。”有一次,他不知道为什么挨揍,打完以后也说不出原因,又被重打了一顿,一直打到他招出别的一些不良行为为止。
从他的童年开始,他就对父母存在敌意。他的自卑感也一直很深,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出人头地。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失败的经历。在他18岁之前,他一直是在学校里被人们取笑的对象。有一次,甚至连他的老师也取笑了他,向全班朗读了他写得一篇很差的作文,边朗读还边奚落他。
这些事件促使他害怕与人接触,使他想与世隔绝,之后他慢慢地脱离了社会。在与其父母的战斗中,他偶然发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回击方法,那就是拒绝开口,虽然代价高了些。这样一来,他放弃了一个很重要的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手段。由于他不和任何人交流,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开始时他被所有人误解,也不同任何人讲话,特别是他父母,事情发展到最后变成没有人想同他说话了。他想进入社会圈的所有企图,以及想建立亲密关系的所有企图都失败了,为此他很伤心,也很难过。这就是他28年来的生活经历。由于遍布他心灵深处的自卑情节,使他产生毫无理性的野心和对显赫地位的难以抑制的渴望,这使他的社会感不断扭曲。他的话越少,心理需求越多;不管什么时候,他所梦想的都是如何飞黄腾达,如何取得不可一世的成绩和胜利。
……
在儿童中间,当他的一个弟弟或妹妹又降生到人世时,毫无例外地,忌恨几乎都会在他们内心中产生出来,父母会更多地注意新出生的弟弟或妹妹,致使年长的儿童觉得自己仿佛是那被废黜的国王。忌恨的程度会在这些儿童身上表现得很强烈,在年幼的弟弟妹妹出生以前,他们曾经生活在父母之爱的呵护下。对于这种感受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一个小女孩的事例就可以说明,她承认当她8岁的时候杀了3个人。
这个小女孩的进步非常迟缓,任何事情她都不做不了,因为她太虚弱了。结果,她发现在相对令人愉快的情形中也会有自己的身影。然而,在她6岁的时候,因为一个妹妹的到来,在突然间,她这种愉快的情形发生了改变。随之发生改变的还有她的心灵,甚至于,她带着残忍的仇恨迫害她的妹妹。对于她的行为,她的父母很不理解,于是很严厉地对待她,并企图要她对她的每一个错误行为负责。
有一天,在流经这户人家的小河里,人们发现了一个小女孩的尸体。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小女孩被淹死了,最后,人们抓住了这个把第三个小孩扔进水里的人,她就是我们的病人。她并不否认她是凶手,于是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观察,而且最后,疗养院成了她长期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她要接受更多的教育。
忌恨,甚至更容易产生于有多个兄弟姐妹的情形下。众所周知,一个女孩的命运,在我们的文明中并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当她看见她降生于世的弟弟得到更热情的欢迎,有更多的照顾和关注围绕在他身旁,并得到各种各样好处的时候——这些好处是女孩不能享受到的,她就容易显得非常沮丧。
敌对,自然而然会因这样的关系而产生。但也有可能,一个姐姐会像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弟弟,她会把自己的爱表现出来,可是,在心理学上,与第一个事例相比,这种需要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个姐姐倘若用母亲般的态度来对待弟弟妹妹,那么,她将重新获得一种为所欲为的权力地位,从这种危险的地位中,她能通过这种把戏而创造出一种有价值的技能。
通常情况下,家庭的忌恨导致了兄弟姐妹之间夸大了的竞争。当女孩感觉到被忽视,她就会促使自己拼命地去征服她的兄弟。最终,她会成功地超过她的兄弟,因为她更勤奋和努力,这其实也是非常常见的。但实际上,她得到了自然的帮助。在青春期,在心理和身体上,女孩的发展都快于男孩,即便在随后的几年中,这种差异会慢慢变得不明显,甚至消失。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