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67483
推荐序
医者仁心,大爱至微
前言
病因篇
我会和爸爸一样得痴呆吗
嗜脑怪的故事(上):轮转医师的恐惧
嗜脑怪的故事(下):难逃家族的厄运
29岁的痴呆患者
家里有很多个小小的人
临床表现篇
老人记忆力下降很正常吗
德高望重的汤教授为什么纠缠小桃老师
先抑郁再痴呆的周老伯
一条七秒记忆的鱼
不要和我儿子生气
缪先生的“三等公民”说
诊断与鉴别篇
真痴呆和假痴呆
竟然是梅毒性痴呆
眼神不好也是认知障碍吗
希拉里与血管性痴呆
你敢做痴呆风险检测吗
专业干预篇
养老院里唱起《红梅赞》
一年后再次见到周老伯
里根都没治好你指望啥
彦老最后的尊严
味芳和树锋的故事
潇的绝处逢生
破老头你是谁
专家护师珍妮
照护篇
97岁的高龄照护者
照顾他是件很好玩的事
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
一次由葱油饼引发的“出逃”
被视作坏人和敌人的丈夫
会叮咚响的门铃钱包
病妈妈和病女儿
患病后的生活也可以挺好
参考文献
编后记
做一本带给这个世界温暖、力量和希望的书
作为一名医师,日常工作就是替人看病;而一名老年科医师,日常工作就是替老年人看病。我的日常工作则是专门为认知障碍和焦虑抑郁的老年人看病。
很多时候,认知障碍被叫成“痴呆”,在大家的印象里,认知障碍就是“傻呆呆的”或是“什么都不记得”。人们惧怕 “痴呆”,认为一旦患上“痴呆”那简直“比癌症还可怕”。认知障碍中占比最多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各国药企投入巨资,力图攻克这一疾病,但迄今铩羽而归,临床试验屡战屡败!这加重了人们对认知障碍的误解——治疗是“没有办法”的,从医护人员到家庭往往只是消极应对。
但是,“没有办法”绝不是认知障碍的全部!对这个疾病的错误理解,让患者与家庭陷入无助,更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认知障碍,在任何时期都不应该放弃!
在疾病早期,甚至只是风险期时,积极开展必要的干预是最为珍贵的,这一时期应尽可能保持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况且有5%的认知障碍本身就是可逆的,因此在早期进行确诊与制定方案非常重要。
即使疾病进入到中重度,在正确的照护与干预下,减少精神行为问题的发生,尽可能让患者从容、安宁、有尊严地度过晚年,也是可以期待的目标。
正是这个原因,我受到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孙斌会长的鼓励,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基金的支持(项目编号:17dz2305800),主编了这本科普图书。
在此感谢参与科普写作的医师们与照护专业人员(具体见编者名单)。感谢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丹麦灵北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上海荣上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思睿明医师集团对本书的认可与支持,特别感谢特约编辑吴斌荣、绘画师顾焱,以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对这本书的细节与美好呈现格外地坚持与努力。
希望这些点滴的临床故事,能帮助大家正确看待认知障碍和每个人终将面临的老年。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
李 霞
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各种认知障碍,警惕阿尔茨海默病,预防老年痴呆!
——肖泽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正在老去的人们,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希望;而尚未老去的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发现责任。
——徐一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所有的老人我都不哄,他有他那一层面的尊严。希望整个社会不要把老年看得那么绝望,就算有认知症,也可以过得很好。
——李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医师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拿去给家里人看,把书中的温暖、力量和希望带给他们。
——吴斌荣,作家、编辑、策展人
当她老去,我是她与这个世界*后的联系。当时她帮助了我,现在她有困难,我也要报答她一世。
——树锋,纪录片《我只认识你》主人公味芳的丈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