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66157
本书所谓“早期丝绸之路文献”主要指:《穆天子传》、《法显传》、《洛阳伽蓝记》相关内容、伊西多尔《帕提亚驿程志》和托勒密《地理志》等。作者对这些记载进行综合研究,不仅是为了将东西文献更好地结合起來,以求解决丝绸之路的走向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文献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篇章以前均有个案研究,但鲜有将东西方文献放在一起进行考察者,因而未能收到相互印证、彼此补充的效果,而这正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所谓“早期丝绸之路文献”主要指:《穆天子传》、《法显传》、《洛阳伽蓝记》相关内容、伊西多尔《帕提亚驿程志》和托勒密《地理志》等。作者对这些记载进行综合研究,不仅是为了将东西文献更好地结合起來,以求解决丝绸之路的走向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文献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篇章以前均有个案研究,但鲜有将东西方文献放在一起进行考察者,因而未能收到相互印证、彼此补充的效果,而这正是本书的特色。
目 录
緒說… 001
上卷
一 《穆天子傳》所見東西交通路線… 005
二 關於法顯的入竺求法路線… 033
—兼說智猛和曇無竭的入竺行
三 宋雲、惠生西使的若干問題… 063
—兼說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的來華路線
四 裴矩《西域圖記》所見敦煌至西海的“三道”… 101
五 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關於東西陸上交通路線的記載… 121
下卷
一 希羅多德《歷史》關於草原之路的記載… 143
二 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征記》關於亞歷山大東征路線的記載… 169
三 伊西多爾《帕提亞驛程誌》譯介… 199
四 托勒密《地理志》所見絲綢之路的記載… 225
附卷
一 《水經注》卷二(河水)所見西域水道考釋… 255
二 宋雲行紀要注… 303
徵引文獻… 346
索引… 364
後記… 383
再版後記… 384
余太山主要出版物目錄… 385
緒 說
文獻提供的證據表明,所謂“絲綢之路”旣是民族遷徙之路、軍事征服之路、
信仰傳播之路、朝聘貢賜之路,也是富商大賈“周遊經涉”之路,而不僅僅是商品流通之路。
我們今天關注“絲綢之路”,主要是關注東西文化的交流,“絲綢”在這裏成了文化載體的代表。“絲綢之路”研究的目的就是尋找失落的東西文化交流的軌跡。 研究“絲綢之路”,勢必利用東西文獻。東西文獻相互印證,一直是治東西交通史者嚮往的境界。可惜這在很多情況下衹是可遇而不可求。東方和西方的文獻好比驢唇和馬嘴,稍有不慎,不免非驢非馬之譏。其實,東西文化交流本身便可以說是驢唇與馬嘴對接的過程。非驢非馬,至少作爲這一過程的中間產品,是屢見不鮮的。因此,不妨說:東西交通史研究,驢唇馬嘴之學也。一笑。
一 《穆天子傳》所見東西交通路線
《穆天子傳》於西晉太康二年(281 年)出土於汲郡戰國魏襄王墓,因係盜掘,原簡散亂,經荀勗、和嶠等人整理,以隸字寫定爲五卷,卷一至四已有殘缺,卷五則全爲燼簡斷札。五卷所述皆巡遊事,前四卷與卷五似非出諸一人之手。竹書無名,今名乃整理者所定,《晉書·束晳傳》稱“《穆天子傳》五篇”。《隋書·經籍二》始載“《穆天子傳》六卷(汲冢書)”,卷六爲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亦同時出土竹書,晉人編定時,列爲“雜書十九篇”之一。
《穆天子傳》前四卷敍述穆王西征事,這是本文討論的主要依據。一般認爲,這四卷可能成書於戰國後期燕、趙人之手,當爲傳說而附會於穆天子者,但可能包含早至西周的史料。其現實背景主要爲至遲在公元前七世紀末業已存在的東西交通路線,書中有關穆天子西征行程的記載不失爲中國最早的絲路文獻。
一
《穆天子傳》蘊涵著豐富的古代傳說和神話的素材,有很高的認知價值。本文所關注者僅僅是此書假託穆天子西征所描述的東西交通路線,而解明這一路線走向的關鍵在於搞清昆侖山的位置。蓋據《穆天子傳》卷一:
天子授河宗璧,河宗柏夭受璧,西向沈璧于河,再拜稽首。祝沉牛馬豕羊。河宗□命于皇天子,河伯號之:帝曰:穆滿,女當永致用旹事。南向再拜。河宗又號之:帝曰:穆滿,示汝舂山之珤,詔女昆侖□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昆侖之丘,以觀舂山之珤。賜女晦。天子受命,南向再拜。
這表明穆天子西征的目的地是“昆侖之丘”,足見衹要昆侖山的位置搞清了,穆天子西征路線的大方向就明確了。
關於先秦古籍中所見昆侖山的地望可謂衆說紛紜,其基礎是不同時期形成的傳說體系。今案:《穆天子傳》所見昆侖山應卽今阿爾泰山,尤指其東端:
一、由於歐亞草原遊牧部族的活動,最早開闢的東西交通路線應該是橫貫歐亞大陸的所謂草原絲綢之路,亦卽從蒙古高原,沿阿爾泰山南北麓,穿越南西伯利亞,再往西到達當時居住在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地區。希羅多德《歷史》(IV, 17-32)的記載表明,上述斯基泰貿易之路遲至公元前七世紀末已經存在。
二、希羅多德《歷史》的有關描述有不少可以和中國典籍相印證。
例如:希羅多德《歷史》(IV, 13)提到位於今哈密附近的伊賽多湼斯人(Issedones)之東有“獨眼族”卽阿里瑪斯波伊人(Arimaspians)。無獨有偶,《山海經·海內北經》也有類似的記載:“鬼國在貳負之尸北,爲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貳負神在其東,爲物人面蛇身。”
又如:希羅多德《歷史》(IV, 23)記載在今阿爾泰山地區居有禿頭人。[《4]
莊子·逍遙遊》亦提到極北有國,名爲“窮髮”。“窮
髮”,當卽禿頭之意。
又如:希羅多德《歷史》(IV, 7)在敍述斯基泰人起源時說:“斯基泰上方居民的北邊,由於有羽毛自天降下的緣故,沒有人能夠看到那裏和進入到那裏去。大地和天空到處都是這種羽毛,因而這便使人不能看到那個地方了。”這裏所說大地和天空充滿羽毛的地方,也見於《竹書紀年》:“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積羽千里。”(《山海經·大荒北經》郭注引)
這些傳說正是通過上述東西交通道傳到中國內地的。而先秦時期的中國人對西北地區的瞭解偏重於新疆地區的北部,卽阿爾泰山區和準噶爾沙漠以北的草原,似乎也說明草原之路的開闢要早於後來所謂的西域南北道。
三、考古資料也提供了證據。俄國阿勒泰省巴澤雷克(Pazyryk)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紀墓葬中曾出土了精緻的絲織品和刺繡著鳳凰圖案的繭綢、漆器以及“山”字紋青銅鏡。這說明中國的絲綢最早確實是從這裏往西傳至歐洲的。
《穆天子傳》卷二提到昆侖山上有“黃帝之宮”和某種墓葬(“豐隆之葬”),山中還有沼澤、泉水,有虎、豹、熊、狼、野馬、野牛、山羊、野豬和能夠攫食羊、鹿的大雕。而衹有阿爾泰山才有許多古代部落留下的文化遺蹟,如在青河縣花海子海拔3500
米的高山上分佈着年代爲前七世紀至前五世紀的大型石塜,其中最大一座石塚高達10—15 米,周長230
多米。周圍有石塊環繞,圍寬5 米,直徑達210 多米,規模宏偉。這表明當時這裏居民的文明水準已經很高。質言之,關於昆侖山神話的素材乃是阿爾泰山區的古文明。至於今天的昆侖山或祁連山等迄未發現任何足以構成神話基礎的古文明遺蹟。
四、《穆天子傳》所載自然景觀和人文、物産舆歐亞草原正相符合。
1. 自然景觀,如卷三所述: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辛丑,天子渴于沙衍,求飲未至。七萃之士高奔戎刺其左驂之頸,取其清血以飲天子。“沙衍”當在阿爾泰山南緣。天子取馬血解渴,沙漠生活的情景躍然紙上。
2.
人文、物產,如卷二有載:赤烏之人其獻酒千斛于天子,食馬九百,羊牛三千,穄麥百載。曹奴之人戲觴天子于洋水之上,乃獻食馬九百,牛羊七百,穄米百車。鄄韓之人無鳬乃獻良馬百匹,用牛三百,良犬七十,牥牛二百,野馬三百,牛羊二千,穄麥三百車。以數量如此巨大的馬、牛和羊貢獻,符合歐亞草原遊牧部落或部族的情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