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95189
详尽地揭“秘”示人,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修为太极内功时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道法自然”的彼岸。拳谚云:“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内家拳必练内功。欲练太极内功从何处入手,一直以来是困惑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一大难题。
然而,桩功曾经仅作为“门里所传之术 ”,对外则为“ 不传之秘 ”,故有“ 传拳不传桩 ”之说。
一、本传承太极桩功渊源/ 2
太极桩功修习,须认真领悟老子关于“柔弱于水”“上善若水”“复归婴儿”“如婴儿乎”等教诲,以期达到身心双修,使己身如婴儿般柔弱似水而一往无前,无坚不摧;让己心“上善若水”而不争, 静如山岳,无欲则刚,此乃太极桩功修炼的最高意境与追求。
二、本传承太极桩功的三大特征/ 6
在太极桩功修为过程中,须牢牢把握太极桩功“以式修桩、以势成桩、桩动成拳”三大特征。通过对太极桩功三大特征的解读和品悟,进而深入地理解和体悟太极桩功的具体功法,并将“神、意、气、力、形”太极内功修炼的五个重要元素贯穿于桩功修习之中, 做到神不外溢而聚,意不散乱而专,气不上浮而沉,力不出尖而整,
形不破体而灵。
三、本传承太极桩功四大修习法要/ 14
我所传承的太极拳内功修炼,就是始于太极桩功,并以桩功为主线,贯穿于拳修的全过程,始终遵循太极阴阳之理法,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之修炼法则,认真恪守“一求三修”之内功心法,恰当运用“看、听、摸、悟”之学习方法,坚定地沿着“敬、镜、净、静、境”五步阶梯拾阶而上,自强不息,逐步登堂入室, 达到入阶及神明境界。
第二章 太极桩功/ 29
第一节 无极桩功/ 31
一、无极桩功是练形求意/ 31
无极桩功,是通过调整身体找中定、练中定。《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所以,太极拳修炼的目的是要回到无极状态,就是通过修习无极桩功这个途径和方法,找回自己生命的原点,找回那自然的中定状态。因为,这个“中定”状态,才是人体真正的平衡状态。
二、无极桩功具体功法/ 40
《太极拳术十要》(杨澄浦)讲:“其根在脚。”太极拳修炼的基本功须从脚开始,也就是从站开始。桩功的基本形态就是站。实践证明,无极桩功、浑圆桩功乃至整个太极拳修炼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不会站所致。究其原因,是在站中没有寻求到脚下的真意,
也就是没有找到那个“根”。
三、无极桩功释疑解惑/ 144
什么是中?两个不一样的东西相契合出来的平衡状态就是中。人身体到底有多少个中?答案是有一个中,也有无数个中。因为身体里面有无数个对立的东西,凡是两个对立的东西都会寻求到一个中。因此可以说是处处中、时时中。中无定中,虽然我们不是求一个固定不变的中,但是一定会有一个中存在。
第二节 浑圆桩功/ 158
一、浑圆桩功是身外求意/ 158
《太极拳论》开篇即讲“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其表述之义很明确,太极是由无极而来的。浑圆桩功是在无极桩功的基础上进入新的桩功的修炼阶段,即由无极而入太极。拳修实践证明,太极内功的修炼要想逐步入内、不断地走向深入,就必须由无极桩进入浑圆桩。
二、浑圆桩功具体功法/ 173
万法归一,浑圆桩功的核心是浑圆求一,是把身心内外相合,成为一个浑然一气、浑圆一体的自然状态。浑圆一体的“一”,是由两个对立的东西同出而异、分合而成的,在桩功修习中须牢牢地抓住这个核心要领。在浑圆桩功的修习中,要分步逐级、一层一层地按照介绍的顺序和内容进行消化和体会,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这是修习的关键。
三、浑圆桩功释疑解惑/ 253
桩功,不管是站桩还是坐桩,都要出来一个灵性的状态。虽然是坐着,但是突然间就可以站起来。当我们站着或坐着的时候,内里的内动出来以后,除了内气周流不殆以外,全身都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任何一个方向说动就可以动。这时候,虽然外表是静的,但是涵盖了所有的变化,都在里面蕴含着呢,最后出来的灵性就在这里面。
第三章 学员感悟/ 267
这是一所学校,人人皆学者。没有高低,不分贵贱。一个追求:同修共进,教学互长。攀登太极拳道高峰。
这是一个家庭,人人皆兄弟。没有高下,不分彼此。一个目标:携手同行,重塑自我。迈进太极圣殿之门。
这是一本诗集,人人皆诗人。没有豪言,不用壮语。一个境界:身心实证,内情外景。抒发自己的太极情怀。
后记/
302
《静出动势》是太极拳道系列丛书的第二册。其第一册《以拳证道》,是阐释太极拳道之理法篇。《静出动势》具体介绍太极拳道的桩功功法,故称为太极拳道系列之桩功篇。之所以将“无极桩功”和“浑圆桩功”作为太极拳道功法部分的首选篇,盖因桩功是太极拳道修习的入门功法。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内家拳必练内功。欲练太极内功从何处入手,一直以来是困惑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一大难题。有的人认为太极拳就是练拳架,还有的对太极桩功不屑一顾,甚至否认太极桩功是拳修的重要途径。然而,综观传统太极拳的传承历史,桩功曾经仅作为“门里所传之术”,对外则为“不传之秘”,故有“传拳不传桩”之说。
我所传承的太极拳,始终以内修为主旨,将桩功作为太极内功修习的核心基础。《静出动势》的面世,乃是将昔日“不传之秘”公诸于世,力求完全、彻底、详尽地揭“秘”示人,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修习太极内功时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本书对太极桩功的理法和心法作了系统诠释,对太极桩功的无极桩和浑圆桩的功法作了具体介绍,并结合教学中与学员的试手体验,对深奥抽象的拳理拳法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书中第一章“桩功概述”,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太极桩功,以及习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从桩功入手的问题;第二章“太极桩功”,详细介绍了无极桩功法和浑圆桩功法。本书是我在太极拳道修习中的真感实悟,是对五十多年来桩功修炼实践的系统总结。其资料主要来源于本人自2011 年以来对学员历次授课的音像记录,经文字梳理,归纳提炼,整编成册。
当年,父亲曾教导我:太极内功的修炼,无出一静一动,一桩一拳。所言之桩,即静出动势;所言之拳,即虽动犹静。今天,我谨遵父亲的谆谆教诲,
将太极拳道系列之桩功篇,定名为《静出动势》。顺理成章,拟议中太极拳道系列丛书的下一册,定名为《虽动犹静》。
太极桩功的修为,归根结底是在静态中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交流。无数事实证明,在漫漫人生长河中,人们往往在临近终点时才发现,已经过去了的岁月,能够静下心来聆听一下自己心声的时间,的确太少太少了。不少人最大的遗憾是:或没有能够真实地了解自己,或没有能够真正地把握自己。为了不给自己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通过太极桩功的修习,静下心来与自我对话交流,以期重新认识原有的“我”,找到自己那个“真我”。这样, 必然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生活更加美好,生命更加圆满!
《静出动势》的成功出版,将师承脉络传承太极拳的重要法门奉献于社会,
既告慰了远在天堂的白旭华师爷、徐岱山师爷,以及生养我、教诲我的父亲, 又标志着上述先师正宗传承的太极桩功得以延续,实现了先师们力求发扬光大太极文化这一中华瑰宝的夙愿。
太极桩功的第二大特征:以势成桩。
为什么说以势成桩是太极桩功的重要特征呢?根本原因在于这“势”。因为太极桩功修习,其内在本质是通过修习的方式和过程,以期达到成“势”之目的。进而言之,太极内功修为是否有成,唯一判别标准是:以式修桩是否桩中有势。或者说,以式修桩,桩成的关键在于是否出势而势成。简言之,桩成在势。
那桩与势两者之间则是体与用、内与外密不可分的关系,成桩必出势,出势才成桩。而且,两者之间亦是互为因果关系,即:因成桩而生势,因出势而成桩。故而,有势必有桩;反之,无桩定无势。因而可得出如下结论:以势成桩是太极桩功修习极为重要的核心特征!
要深入理解以势成桩这一重要特征之真义内涵,就必须从正确认知太极内功修习所求之势入手。
众所周知,太极拳在以“太极”冠名为“拳”之前,亦名之为太极十三势。我们不禁要问:太极十三势与太极拳两者有何异同?为什么太极十三势更名为太极拳?只有搞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正确理解何为太极内功修为所求之势。细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此两者相同处在于均“姓”“太极”二字,不同处在于姓后之“名”,一个谓之“十三势”、一个称之“拳”。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两者同宗同源,均源于太极,但同姓不同名。
要想搞清楚十三势更名为拳的缘由,就必须搞清楚势与拳的内在关系。要想搞清楚势与拳的内在关系,首先要搞清楚“式”与“势”二者的不同。
何为式?式者,形也。形式、样式、姿式之谓也。因此可以说,式即事物之形象、外表、姿态等外在的表现,属于事物有形有象、触之可得、视之可见的外显部分,而势却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趋向。势为无形无象,触之不得,视之不见,但却真实地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并主宰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事物之势,仅遵道而成,不受任何外在的干扰而自然成之。事物的顺逆成败,均取决于势。自然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势的独立,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势的发展变化。所谓“势不可挡”“势在必行”,其真义是指事物必定要遵照势的指向去发展变化。由上述可知,式与势二者的区别是:所谓式,即事物的外在表象;所谓势,即事物的内涵。式与势于事而言,一个为外显,一个属内涵;一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在形式,一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主宰。式与势二者的内在关系是:式为势的外在表象,势为式的内在主宰。有式必有势,得势必成式。由此推而知之,先人开始冠名太极十三势,是为了突显太极内在主宰之“势”,11 第一章 桩功概述
淡化、弱化外形之“式”。后来,先人在以阴阳之理修习十三势的过程中,发现势不离式,势主宰于式,以式求势,以外修内,内外同修,这样更为合道而得势。式势相合,方为事物之全。阴阳学说之根本,揭示了宇宙万事万物均由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而成,只有遵照阴阳之理去认识事物,才能正确认知事物的规律及内与外、虚与实、显与藏等相反相成、正反两面的客观存在,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变规律。当先人认知了式与势和合而全时,生大智慧以全创拳、以全生拳、以拳修全、修全而成拳。故有“拳者,全也”之说。我认为,上述考证,乃为太极十三势与太极拳的异同,亦可视为太极十三势更名为太极拳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拳者,以式求势,以势主式,势式合一即为拳。太极内功修习,
是由修桩而得功,修桩则是以式修桩,以式修桩其实质是以式求势,得其势而成其桩,成其桩必得其势,得势而得桩。因此,以势成桩,乃是太极桩功修炼的重要特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