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34759
大宝能不能接受生命中突然闯入的小家伙?
三口之家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两个宝宝的家庭究竟什么样?
不要焦虑“养孩子太贵!养孩子太累!”
你的孩子们会给你更平和的心态和更淡定的生活智慧。
时间会帮你感慨:“还好我们生了第二个孩子。”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真诚地与二孩父母们分享我作为两个孩子妈妈的成长心路。同时全面展现二胎家庭会面临的、不同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场景和真实困境,并用*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加以解读。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二孩父母们度过角色转变的艰难时期,并带着广大父母共同感受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成长!
上篇 父母篇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个孩子让我醒悟、让我成长,而第二个孩子更是让我验证了我所醒悟所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两个孩子真是我们的财富。正如台湾作家汪培珽的那本书所说——《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一边是狮子,一边是绵羊
养育孩子,真是一次绝佳的自我成长机会,它会把我们儿时与母亲的关系不加修饰地展示出来。而我们的孩子,只是这种关系的载体,他与我的愤怒无关,也与我的焦虑无关。
爸爸的进化
如果有第二个机会,爸爸进入养育中的角色会顺利很多。他们会感激上天给他们再一次的机会,目睹并陪伴二宝的成长。这能让他们作为父亲的角色更加丰满,作为父亲的体验更加完整!
心态,的二孩准备
心态平和、自我认可、内心充满爱的父母,必将拥有热爱生活、热爱自我、热爱探索的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教育、父母自我成长是远远重要于孩子早期教育开发的重大事件!心态,是远远重要于经济的二胎准备!
再生一个孩子吧!
再生一个孩子吧,这是一个天然的降低养育焦虑、促进父母自我成长的好机会!父母在个孩子身上犯的错误有机会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调整,在个孩子身上得到的领悟有机会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验证。当我们面对第二个孩子时,我们的经验必然更加丰富、我们的体验必然更加深刻、我们的表现也必将更加自如!
妈妈的自我成长
了解了拜伦凯蒂的 “一念之转”之后,一切的愁云惨雾烟消云散,原来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我!当我们自然而然地将一个个负面念头在脑中自动反转,随之而来的喜悦和明朗真的能无声地流淌到对方的心中,一切冲突、矛盾就此烟消云散了!
重历童年
感谢杭杭和睿睿,让妈妈有机会感受我儿时未曾感受过的——当我也爱上光脚踩在地板上的舒适、爱上坐在地上玩游戏的自由、爱上玩到顾不上泥巴雨水的畅快时,我终于回到了我的童年!
来回摇摆的事业心
妈妈终于深切地体会到,母子相处、兄弟相处,终究还是得花时间来试验、调整、磨合的。目前而言,我的事业就是——当个好妈妈!
不公平的比较
“两个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了解敏感期概念对家长来说意义非凡,这些看似淘气、不乖的行为背后,都是孩子们里程碑似的成长节点。这些让父母头疼、烦恼、特别想阻止的行为,将孩子的成长推进到了一个个新的阶段!
妈妈,你爱谁多一些?
两个孩子,让妈妈经历着两种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爱。一边是一见钟情,一边是日久生情。一边如火山喷发,一边如细水长流!能拥有两个孩子如此浓烈、如此不求回报的爱,当妈妈的夫复何求?
孩子一定自己带
“孩子一定要自己带”,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作为母亲,不论生一个或两个,如果没法陪伴孩子的成长,生育的意义又
何在?
小家庭的真正形成
二孩爸妈们,请尽情享受四人世界的纷繁乐趣吧!它一定会有烦恼、一定会乱成一团,可只有经历了乱成一团的这个过程之后,我们才会找到自己家庭独特的相处模式,而这一模式将让我们受用一生!
请别干涉爸爸的管教
请别肆意干涉爸爸的管教,爸爸更需要我们的鼓励、我们的支持!如果我们希望有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友,请用对待孩子般的耐心去等待并相信爸爸的成长!同样的话从爸爸嘴里说出就是不一样!可能在孩子心中,爸爸就是权威,就是力量!爸爸就是能让他们安心的定海神针!
天哪,我居然带着两个孩子去旅行!
旅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看到更多的风景,还是为了感受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瞬间?孩子们只是不喜欢旅行中过于频繁地切换,他们不需要用眼睛去记录风景,他们只需要用心灵去感受!
当他们开始打架
所有我们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吵架有吵架的意义,打架有打架的意义,搞破坏有搞破坏的意义!
给月子妈妈的忠告
我们的孩子会无条件满足我们对于交流、支持、爱的需求。每天在孩子的快乐情绪感染下,妈妈的心理、生理都会恢复得更好、更迅速!
下篇 手足篇
期待
目睹弟弟或妹妹的出生,真是一次好的生命教育。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永恒的生命话题,杭杭得到了真实、有安全感的解释,他的内心是如此坦然,“我就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兄弟初识——关系的建立
通过弟弟的出生,杭杭了解了自己的诞生过程,也经历了这三年中不同寻常的体验和成长。
同伴交往,一生的社交基础——儿童的同伴交往
在生命的前三年,孩子虽然主要与父母交往,但事实上也已经开始了同伴间的相互交往。睿睿很幸运,从出生的天开始,就有着一个天天相伴的哥哥,哥哥是睿睿生命中的个同伴,也将是伴随一生的重要的同伴。
一起接纳一种叫“嫉妒”的情绪——儿童的嫉妒1
“嫉妒”是一种奇妙的情绪体验,它与爱紧密相连,又与恨如影随形。是不是让哥哥接受弟弟,就像让我接受老公娶个小老婆回来一样难!天哪——那可真是,太难了!
挽回睿睿心——儿童的嫉妒2
妈妈没有想到,睿睿的嫉妒是如此的强烈!“妈妈抱睿睿,不抱杭杭!”睿睿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一把推开杭杭。
再谈嫉妒——儿童的嫉妒3
嫉妒,仍然无处不在。然而,他们吹毛求疵的小要求不都是因为爱妈妈吗?其实,只要他们确信妈妈对我的爱和哥哥(弟弟)的一样多,他们就放心了!不需要多一点,只需要一样多!
冲突,成长的必修课——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
冲突,无处不在。这些宝贵的冲突带给他们成长,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作为妈妈,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能对他们之间的冲突淡然处之。我想,这也是冲突带给妈妈的成长吧!
永无止境的玩具之争——自我中心与去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现象是每个人共有的,谁都逃不过。如果家长能理解儿童“自我中心”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如果尊重、等待和陪伴能成为我们面对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时的态度,孩子们的“去自我中心”会进行得更加顺利,大家所期待的和睦相处才会更快地到来!
游戏,多么重要!——儿童的游戏
“游戏”,不仅仅是孩子们用来打发时间而做的无聊事情。事实上,它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认知与身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异龄同伴,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异龄同伴交往
从小就有手足相伴的孩子,一定会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先行一步、更具优势!这才是更有意义的——赢在起跑线上!
天然的带领者——近发展区
有一个哥哥或者姐姐,对弟弟妹妹的成长有着超乎寻常的促进作用。这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有着一个科学的心理学解释——“近发展区”。当发现睿睿在用超乎他年龄的语言和勇气正面挑战哥哥时,妈妈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
帮孩子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儿童消费心理
关于孩子的购物和消费,这似乎是做父母很难处理周全的一件事。其实,这也是一次建立规则的绝佳机会。更是考验家长耐心、智慧、原则性的关键时刻!
当他们开始了解“规则”——规则的建立
规则之于儿童,就好比阳光之于生物。儿童对于规则的接纳度是相当大的,他们也是相当欢迎规则的。反而成人却是那个固执的、矫情的一方。
爱的初心——儿童的利他行为
儿童的利他行为是多么美妙的烛光,它将点亮孩子的心灵,照亮成长的道路!孩子们敏锐的共情能力让他们展现出如此可爱、如此感人的一面!他们也必定会因为彼此的共情而更加融洽、更加
亲密!
写在后
参考文献
在我们这代人生长生活的年代,多子女家庭是常态,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哪个孩子不是在兄弟姐妹的簇拥下热热闹闹地长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兄弟手足成了越来越稀有的“奢求”。殊不知对如今的孩子来说,“伯伯”“姑姑”“舅舅”“姨妈”已开始成为陌生名词。所有的男性亲朋都称之为“叔叔”“爷爷”,所有的女性亲朋都称之为“阿姨”“奶奶”,而“妯娌”“联襟”等称谓俨然成为了现代年轻人不会读、不会写、不会用的历史词汇,甚至成为专考外国人的生僻词汇了。如此伦理人常的断层,文化传统的缺失,不仅让我们这些老一辈扼腕叹息,也是现代年轻人的一大遗憾!
如今国家逐渐放开双独、单独家庭的二胎政策,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它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文化的传承,也让我们社会的生育观、亲情观回归到了一个相对自然、相对合理的水平。
然而,经历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时代之后,重新开放的二胎政策让广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开始面临一个新问题——两个孩子怎么带?这些自己本就是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们,这些自己本就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爷爷奶奶们,猛然面对两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不知所措了,无所适从了!一个中国人千百年来自然而然的多子女养育现象忽然成为了一个问题!
而我,作为4个孩子的母亲,5个孙辈的奶奶,当我们喜迎我的重孙时,似乎也忘了当年是怎样把这一大堆孩子养大的了。
如今的手足冲突为何如此之频繁?孩子们为何都想独占妈妈?如何处理孩子们的嫉妒情绪?手足亲情又是如何在打打闹闹中越来越深?二孩父母、二孙祖辈,他们面对的问题该如何破解?
冯颖女士适时地推出的这部《二孩时代》,对如今已成为或正要成为二胎父母的家长们是个好消息。她从自身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自己为人母的成长历程,并结合了大量心理学经典理论与研究成果,为广大二胎父母展现了一幅较为全面的二胎家庭生活画卷,我非常乐意将它推荐给广大读者!
首先,这本书具备深厚的心理学底蕴。作者拥有七年的心理学学科功底,从书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心理学学科的尊重与热爱。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经典理论与国内外研究成果,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治学态度,为本书的科学性奠定了强大的根基。而从作者的自我剖析与心路历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她对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及认知心理学的钻研与热爱。所有这些也都将传递给读者!正如作者所说,“做一个有心理学底蕴的父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读者也必将受作者感染,在读完这本书后,你已然能够成为一名幸运的、拥有心理学底蕴的父母了。
其次,作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从自己两个孩子的生活琐事入笔,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并将众多枯燥晦涩的心理学知识用通俗轻松的话语娓娓道来,让几乎所有文化程度的父母都能读懂,这是极为难得的!心理学不应只是象牙塔中的玩意儿而被束之高阁,在我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也一直在宣扬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并致力于它的普及化。因此我特别高兴地看到作者能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让心理学有机会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并使之受益,我十分欣慰!
再次,这不仅是一本育儿书籍,它更是一本帮助父母成就自我成长的书籍,我相信这在中国国内的亲子书籍市场是十分难得的!所谓父母的自我成长,是指为人父母经由陪伴子女的成长,发现自身成长中隐藏的危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自我的真正成长与成熟。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已经太多了,市场上教家长去纠正孩子问题的书也已太多了。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们的问题几乎都是父母问题、家庭问题的投射。因此要从本质上解决孩子的问题,根源就在于解决父母身上的问题!这一真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但广大家长不愿、不敢面对,他们宁可花大把力气、大把金钱去折腾孩子,也不愿承认自己身上有问题!本书作者以她的勇气和乐观的态度为广大家长展示了一条新路。自我剖析没那么可怕,它甚至可以是温馨的、动人的。她为大家做了一个好榜样,从她身上你可以看到,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根源,孩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一力量贯穿全书,相信读完全书,你会更有面对自我、剖析自我的勇气。这也很好体现了作者“助人自助”的心理学者精神。
我特别希望,不仅是二胎父母及即将成为二胎父母的读者能从这本书受益。我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读者,也推荐给相关的祖辈们!因为你能从这本书中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也能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幸福与动力,更能从中获得为人父母而收获的力量,一种孩子带给你的力量!
后,我也希望这本书引起我国广大心理学者的关注。冯颖女士的工作或许是一种模范,展示给我们心理学者可以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积淀和生活探索,通过自己的勤勉研究和细致观察,通过自己的科学思维和深情文笔,把美妙的心理科学带给热爱生活的人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启迪、温暖,甚至光亮!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
推荐序二
筑巢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燕子筑巢经历千辛万苦,只为孵化哺育幼雏,人类世代传承,靠的是生生不息的繁衍。生儿育女在当下变得不再单纯,多元化复杂的因素影响着家庭的形态。但人生幸福是什么?永恒不变的话题是家的幸福——温暖有爱的家,儿女健康的家!感谢冯颖女士《二孩时代》为我们真诚、真实地呈现了她辛苦但不乏快乐的二孩家庭生活。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她的幸福是什么,她的幸福在哪里。
手捧冯颖女士的新作《二孩时代》,我似乎同杭杭睿睿一同经历了三年的珍贵时光。我的内心亦在澎湃,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事业女性。八年前,正准备前往美国访学的我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当时,儿子14岁,44岁的我正处于事业发展的时期,毅然放弃了职位,迎接新生命。恰逢我和先生婚姻二十年,我坚信这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孩子是家庭的无价之宝!伴随女儿的出生与成长,我实在庆幸自己有勇气做了一个人生正确的重大决定。感谢先生的鼎力,还有许多友情的支持!
与杭杭睿睿的养育不同,我的孩子年龄差异较大,养育中就像对待两个独生子女。我的精力稍能兼顾分配,事业也能不间断发展。好儿好女当然招来朋友们的羡慕,两个孩子虽不是玩伴,但无处不在的血脉亲情还是会将俩人紧紧相连。妹妹崇拜哥哥,而哥哥,是妹妹永恒利益的捍卫者!
《二孩时代》是一本展现美好生命与家庭幸福的书,有幸读到也是一种享受!作者用难能可贵的真诚,为我们展现了二孩家庭的真实生活、真实思考和真实成长。书中所展示的父母的烦恼、困惑以及纠结,的确是新一代父母们真实的感受。书中所涉及的手足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更是每天上演在每一个家庭的真实情景。这也是一本相当有勇气的书,作者将冲突、嫉妒这些我们不愿展现在众人前的隐私做出了自我剖析,让人共情,让人释然!本书的可读性还在于,作者以一名心理学者的敏锐、觉悟及勇气,为广大父母一一揭示了真实生活片段的意义,并亲身示范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真谛源自于真诚的自我反省。
我当了十几年的幼儿园园长,深知父母对养育孩子的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财力都十分具有挑战。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欣喜地看到,作为一名80后妈妈,作者能够对孩子如此忘我、如此全情投入,这让我对80后父母这个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当整个社会在物质化洪流中日趋浮躁、年轻人洒脱度日之时,作者让我们放下了这颗心!她所代表的这新一代的父母让我们相信,他们有更丰沛的知识底蕴来接纳新的教育理念,他们有更充足的勇气去反省自己的行为,他们有更大的包容鼓励孩子的自主成长!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一个广泛的二孩新时代,祝愿年轻的父母们能从冯颖女士呈现的养育二孩经历、经验与智慧中获得启示与裨益,规划与建设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
红黄蓝教育集团副总督学红黄蓝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原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总园长 幼教专家 张澜
推荐序三
在我纠结的时候,遇见了你
有了宝宝以后,我读了大量的育儿书,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方法论,也有心灵鸡汤。在读《二孩时代》之前,我印象深的一本书是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个育儿的小故事穿在一起,非常的简单舒服。那本书一直位于东东育儿榜的榜首。
当我读到了《二孩时代》,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没有大篇幅的教导,没有强调敏感期或是发展心理学的那种刻板。书中只是在描述一位母亲和两个孩子的共同成长,他们一起经历错误,不断调整,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拥抱这世界!《二孩时代》中,杭杭和睿睿一步步的成长牵动着我,他们为了玩具的争吵,他们互相谦让时的友爱,睿睿崇拜哥哥时的那种可爱,还有杭杭像大哥哥一般对睿睿的照顾……
除了一个个串在一起的小故事外,《二孩时代》的特点是作者运用她的专业——心理学,去观察两个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她用非常浅显的心理学术语为我们解读孩子每个活动背后的成因。读过《二孩时代》,我受益特别大!以前,我虽然知道弗洛伊德,阿德勒,皮亚杰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对心理学、教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我真的无法把他们的理论运用于我的家庭教育中。这些知识离我太遥远了,让我无从下手。但是这本书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对这些经典论进行了阐释,并把他们分散在一个个育儿故事中,那么平和而
自然!
当然,我还要特别谢谢作者的无私分享!在书中,我看到她在努力把自己实践过的好方法、好习惯向大家推广。看了睿睿妈妈写的“一念之转”那么神奇,我真是跃跃欲试!
其实,关于是否要老二,我一直处于犹豫加纠结的状态。
从我内心而言,我是很想给我的孩子添个伴的。因为我也是独生子女,这么多年走过来,内心一直很孤单。回想自己的童年,特别盼望着自己能有个同伴,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可以,只要有个人能陪我一起玩一起打闹就够了。所以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宝宝也像我一样只能用“孤单”两个字回忆自己的童年。我特别赞同《二孩时代》中“终身伴侣”的说法。人是群居动物,只有经历过与同龄人的共同成长,才能真正地长成一个“人”。此外,我还有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当我们变老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上打拼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能有一个血缘上的亲人,让他们彼此能够互相帮助,相互依存!
可是,我并没有百分之百生二胎的决心。看着宝宝已经越来越大,我非常担心如果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太大,会不会起不到互相陪伴的作用?并且,经济压力、精力不济、家庭成员意见不统一,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关键的是,我强烈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带好两个孩子!
都说我们这一代是照着书本养孩子!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书是讲述如何养育两个孩子的。养育两个孩子对我们这代人而言真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中间夹杂着太多的恐慌!在读《二孩时代》之前,关于老二,我心里只装了李跃儿的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给孩子生个伴,那就养只宠物吧,这代孩子太孤单了!”
读了《二孩时代》之后,我终于开始释然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妈妈要多能干才能抚养两个孩子?这本书都会给你想要的答案!纠结中的父母们,请听从你们内心的声音,去静静地感受生命的完整吧!就像有了个宝宝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人生重新开启了,第二个宝宝将同样会是老天送给我、送给我的个宝宝、送给我家庭的一份的礼物!
后,感谢作者!感谢《二孩时代》!就像《秘密》那本书里的吸引力法则一样,在我犹豫纠结的时候,我遇到了这本书,感谢《二孩时代》给了我方向!谢谢!
熊元媛,米沙(男宝3岁)妈妈
自序
就在刚才,五岁的杭杭“噔、噔、噔”飞奔下楼梯,两岁的睿睿焦急地小步跑到楼梯口,伸出胖嘟嘟的小手,等着妈妈牵手下楼。
“一……二……三”,睿睿下一个台阶数一个数,和三年前的杭杭一模一样,小心翼翼、踉踉跄跄,妈妈的眼神也像三年前看着杭杭时一样,心满意足,充满期待。妈妈心里闪过一个念头,睿睿什么时候能像杭杭那样自己下楼呢?正如三年前看着杭杭时一样,盘算着他什么时候会像隔壁姐姐那样自己跑下楼呢?
2009年2月,我们的个宝宝——杭杭出生。这个大眼睛长睫毛的小家伙一下子占据了我的整个世界。妈妈巴不得天天和你腻在一起,看着你懒懒地打哈欠,闻着你香香的味道,着迷于你迷人的大眼睛,陶醉于你天真无邪的笑容……杭杭一点一点长大,会坐了、会站了、会走了、会跑了、会叫妈妈爸爸、会背诗唱歌、会问为什么、会顶嘴讲条
件了……
两年后,妈妈又怀上了小宝宝,当时简单的想法就是给杭杭添个伴儿。随着小生命越长越大,妈妈开始思考一些新的问题。
我该如何分配现在倾注于杭杭一人身上的爱?
杭杭能不能接受生命中突然闯入的这个小家伙?
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两个宝宝的家庭究竟是什么样的?
……
作为代独生子女的我们,几乎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谁能回答我的问题?
当时在网上搜寻“两个宝宝育儿经”的书籍,却一无所获。育儿论坛上关于两个宝宝的帖子也是少之又少。遍寻不到,只能有一搭无一搭地询问一些有两个宝宝的邻居,讨教经验。他们说的每一点每一滴,对我来说都是那么宝贵!
后来,读到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其中有近半篇幅详细记录了她的两个宝贝儿子安安和飞飞的成长故事。我如获至宝!跟随着她的文字,一段段生动的生活画卷在我面前展开。终于,我对将来的生活渐渐有了画面感,并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生动,甚至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描绘着小宝宝出生后的场景。多么希望这样的书越多越好呀!对于有了两个宝贝之后的生活,我想知道一切!
2012年2月,我们的第二个宝宝——睿睿降临我家。这个出生时几乎和杭杭一模一样的小家伙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太多的变化:
哥哥哭、弟弟叫的日子持续了好一阵子;
妈妈在几乎成了老妈子的生活中练就了超人般的能耐;
爸爸与孩子们的互动渐入佳境;
让哥哥接受弟弟是个大难题;
而无处不在的血脉亲情又让兄弟俩那么亲密、那么手足情深;
……
两个孩子的日子,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但一旦看到杭杭亮闪闪的眼睛和睿睿胖嘟嘟的小脸,妈妈的心立马就软得像块甜甜的布丁,甜蜜得不得了!
更让妈妈感触良多的是,这两个生日仅差两天的小宝贝居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脾气性格,一个急、一个缓,一个动、一个静,让我赞叹生命的神奇,更深刻地体会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句亘古不变的
真理。
随着写作的深入,我觉得有必要在杭杭睿睿的生活记录中融入我的专业——心理学的知识。
做一名有心理学底蕴的妈妈实在是一件再幸运不过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也大有好处!因为心理学能让我在生气、动怒、焦头烂额之前,就了解到这些让我生气、让我动怒、让我焦头烂额的事情必然存在。因为那是每一个孩子成长必然会经历的,那是自然规律!而仅仅是这些“了解”,就足以为孩子赢得一个包容、平和、不焦虑的妈妈。这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在此之外我们还能了解一些应对的方法,那就更棒了!因此,就有了在每段故事中加入的心理学解读部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结构,以帮助大家更方便地阅读。本书主要包含两篇。
上篇“父母篇”,分享了我作为两个孩子妈妈的心得。写作的过程也是我自我成长的总结,之前我都未曾意识到,原来我从孩子身上收获了那么多的感悟与成长!二孩家长,需要更平和的心态和更淡定的生活
智慧。
下篇“手足篇”,记录了我与我的两个孩子近三年来的生活点滴。我尽力还原我们真实的生活场景,那些鸡飞狗跳、焦头烂额的日日夜夜。同时尽我所能为大家做了相关的心理学解读。因为虽然目前市场上亲子书籍很多,但专属于二孩家庭的诸如“关系的建立”“嫉妒”“冲突”“异龄同伴交往”“近发展区”等课题似乎还是全新的领域,少有人涉及。同时,我也对值得所有父母关注的诸如“自我中心与去自我中心”“儿童的游戏”“儿童消费心理”“规则的建立”“利他行为”等课题进行了注解和讨论。希望爸爸妈妈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有朋友开玩笑说:“为什么很少有二孩家庭的文章和书籍,因为二孩妈妈实在是太忙了!应付两个宝贝已是马不停蹄,哪有闲工夫写书、写文章!”
真是一针见血!从这本书的酝酿到动笔,从动笔到完工,的确太漫长、太漫长了,漫长到孩子都已经长大。但也太感谢这段漫长的岁月,让我能见证你们的成长,读懂你们的心思!
当然,这本书只与大家分享了我与孩子们三年来的故事与感悟。因为我的小睿睿还得过三个月才满三岁。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仅仅有不到三年的资历。但我始终相信,生命、关系的前三年是关键的。孩子与孩子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若能有三年坚实的爱的基础,之后的人生将顺利很多、流畅很多!当然我也相信,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挑战、困难将一直存在。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成长在继续,收获在继续,美好在继续,挑战在继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