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70102
1、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唾珠咳玉,环佩叮当;学问超绝,而又骄纵自负;性格古怪而又蔑视权贵……
2、著名学者、作家曹文轩、孙郁、余世存、岳南倾情推荐!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个群体和一个时代的命运沉浮。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笔法,尊仰的灵魂,去书写那些唾珠咳玉,环佩锵鸣的大师们:他们的欢笑、挺拔,他们的雷鸣、呼啸,他们的狂狷、怪癖。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终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4、本次白金增订本在内容上更加丰厚,展现更多精彩的人物、历史细节,另有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典藏价值。
5、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好评如潮,百万粉丝热捧!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唾珠咳玉,环佩叮当;学问超绝,而又骄纵自负;性格古怪而又蔑视权贵……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本卷人物: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黄侃、赵元任、刘师培、吴宓、刘文典、陈寅恪、钱穆
黄侃
狂戾
伐异
趣闻
嗜欲
风雅
婚姻
圣童
师徒
治学
传道
固守
大节
孝道
绝命
赞誉
刘文典
犯颜
傲睨
气节
奇貌
教学
学术
妙论
逸事
知遇
微瑕
评价
赵元任
荣誉
才赋
音乐
温润
逸事
爱侣
婚礼
谐和
至交
眷恋
赏誉
刘师培
天资
家世
治学
传道
婚姻
逸事
恶札
激进
变节
反目
袍泽
宽宥
玉折
评惜
吴宓
家风
父子
癖怪
逸事
风采
为学
师道
卫道
红楼
浪漫
严苛
不苟
迂直
坦率
淳厚
任侠
自剖
师生
素友
知己
激恋
抉择
晚景
悲逝
评析
钱穆
潜沉
成就
传道
风华
推重
礼遇
不谐
宗主
爱国
家风
养性
修身
端方
雅趣
逸事
婚姻
抉择
痛楚
魂归
品评
王国维
独立
守阙
辫发
对话
讲学
治学
端穆
悲郁
婚姻
嗜好
逸事
恩怨
黯淡
沉湖
逝因
誉美
陈寅恪
博学
推崇
游学
治学
独立
纯儒
风采
燃灯
提携
谠论
性情
虚怀
清洁
僻冷
忧愤
逸事
联语
伉俪
困囿
多舛
命运
晚景
归去
叹誉
章太炎
狂傲
峻急
疯癫
迷糊
癖怪
辱弄
戏谑
逸事
婚姻
革命
政见
囚禁
师徒
大儒
雄论
传道
讲学
大暮
评赞
梁启超
启蒙
椽笔
忧国
求索
荣归
周游
立场
流质
康梁
诤友
激赏
质诘
学术
教学
性情
温情
淋漓
自负
内省
早秀
逸事
婚恋
嗜好
陨落
追怀
纷纭
1928 年,安徽大学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校长刘文典问话。见面时,刘文典称蒋介石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非常不快。蒋要刘交出在学潮中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罢课的学生。刘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说着,二人火气都上来了,有说法称,蒋介石当场打了刘文典两记耳光,而刘亦不甘示弱,在蒋打其耳光后,一脚飞踹向蒋的肚子。
有人问刘文典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时,刘口出狂言说:“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另外半个”一直说法各异,有人说刘说的是某位日本学者,也有人说是冯友兰或马叙伦,因为二人均从哲学角度讲庄子,只能算半个。)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刘文典常常对人说:“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是一个,冯友兰是一个,唐兰算半个,我算半个。”
一次跑警报时,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从他身边跑过,立刻面露不悦之色,顾不得自己跑得气
喘吁吁,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王国维的辫子成为清华园一道独特的风景,清华从师生到校工都知道王先生的辫子。采菊轩主人记载:“余每访先生于清华园,校仆必肃然低语曰,彼留辫之先生,是此校第一学者也。敬导而入。”
日本学者桥川时雄到清华园拜访王国维,留着辫子的门房问桥川找谁,桥川告之后,门房立刻很恭敬地对他说:“你真了不起!”桥川很是奇怪,问为什么,门房答:“拜访那位留辫子的先生的人,都很了不起!”
从留学时代起,傅斯年便推崇陈寅恪。1923 年,毛子水在柏林甫一见傅斯年,傅便告诉他:“在柏林有两位中国留学生是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一是陈寅恪;一是俞大维。”抗战期间,傅斯年到昆明后,住在陈寅恪楼下。当时陈寅恪右眼失明,左眼患疾,视力模糊,身体羸弱。每当日机轰炸昆明,空袭警报响起,众人纷纷跑向楼下,傅斯年却先冲上三楼,将陈寅恪搀扶下楼,一起躲进防空洞。
一日,日机前来轰炸,空袭警报响起,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们忙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半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先生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带着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时,曹问梁:“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说:“既非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生气道:“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却还比不上陈先生寥寥几百字有价值。”梁接着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的评价和赞誉,曹云祥只好同意聘用陈。
章太炎常批评孙中山,但是他在骂孙中山时,别人只能听,不能答,更不能附和,如果有人附和说骂得对,他马上给此人一记耳光,说:“你是什么东西?总理(孙中山)是中国第一等的伟人,除我之外,谁敢骂之?”
民国初年,黄兴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袁于府中设宴款待黄,并请章太炎赴宴。章接到请柬后,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大字:“恕不奉陪!”然后直接投进邮箱。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出版后,特送一本给章太炎,上书“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人名旁用标点符号标点。章看到自己的名字旁边加了黑杠,不禁大骂:“何物胡适!竟在我名下胡抹乱画!”待看胡适自己的名旁也有黑杠时,才消了气:“他的名旁也有一杠,就算互相抵消了罢!”
上海曾有人选编近世文人名家笔语,章太炎的文章自然位列其中。但章闻得此消息后,却大发牢骚,颇为不快。原来他是怪这选文者放着自己那么多好文章不选,尽选些“浅露”之作。接着,他又满腹怨气,指责选文者将自己的文章和黄遵宪、谭嗣同、康有为等人的文章并列,让这些人有机会“鱼目混珠”,降低了他的身价。
1917 年,章太炎应孙中山之请去云南游说唐继尧参加护法运动,被唐聘为秘书长,一时趾高气扬,命人做一竿大旗,上书“大元帅府秘书长”。随军出发时,此旗高举,招摇在大军之中,异常抢眼,居然比唐继尧的帅旗还要高大许多。唐继尧的副官将此事告诉唐后,唐只是一笑了之,命副官好生照料章太炎。
1929 年春,中山陵竣工,墓志铭本用由章太炎撰写的《祭孙公文》。章曾云:“论与中山先生交谊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铭惟我能胜,亦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筹备处干事,并撰写墓志。”然而,由于章太炎平素常斥责蒋介石,蒋心怀愤恨,便拒绝使用章太炎撰写的墓志铭。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只有“天下为公”碑代替墓志铭置于碑亭中。对此,章太炎愤怒地说:“蒋以个人好恶,竟宁使革命元勋之陵墓缺少碑铭,可憾也。”
弟子景梅九回忆:“民国成立,袁氏初以东三省筹边使饵先生,既而罢职返燕都,隐窥袁氏抱帝制野心。一日,予谒先生于客寓,先生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章疯子’之名,遂由此播露。”
在日本时,一次,章太炎无钱度日,便写一张纸条给汪允宗:“今已不名一钱,乞借银元两枚,以购香烟。”同室的蒋维乔说:“既已向人借钱,曷勿多借几元?”章答道:“此君只有两元之交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