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096820
1.49个专题×49种经典,法国《读书》杂志权威遴选,推荐世界上*值得阅读的2401种理想藏书。不断更新,畅销全球二十余年。
2. 《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倾心翻译修订,*权威的读书指南。
3. 全新中文版:增补2401种图书的中译本信息,从这里,请中国的读者通往书的天堂。
4.典藏附录:收录诺贝尔文学奖、龚古尔奖、勒诺陀奖、费米娜奖、美第契奖、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全名录,及法国《读书》年度20种好书(1977—2010)。
5. 典雅精装:满足爱书之人对于一本独一无二的书目之书的典藏之爱
作为一个读者,他首先遇着的问题就是:读什么书?选什么书?从哪里开始?一句话,读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法国《读书》杂志的专家们早已出来做了这样一件替读者选书的好事。
《理想藏书》这本工具书除提供49个专题2401篇书目之外,还对入选的每一部作品作了一个极其扼要的介绍,旨在向读者传达作品的基本信息:作者、书名、出版年代、出版社、重要性、特殊性、趣味性、已经出版的中译本信息,等等。
这49个专题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文学,以大国文学分,有德语文学、英国(语)文学、西班牙文学、意大利文学等;以地区文学分,有美洲西班牙语文学、亚洲文学、中欧文学、北欧文学、东地中海及马格里布文学等;以体裁分,有历险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短篇小说、游记、科幻小说、日记、书信、戏剧、自传回忆录、少儿读物等。再细的分类则有美国小说、法国小说、法国诗歌等。第二类是文化,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艺术史、连环画、历史、战争、革命、哲学、政治、宗教、风俗、美食等专题。
书尾附有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国五大文学奖(龚古尔奖、勒诺陀奖、费米娜奖、美第契奖、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的全名录,以及《读书》杂志1977—1987年评选的每年20本*图书的书目。
——从来没有这样一本书,让任何一个读书人面对它心生敬畏,发现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多自己未曾读过的书。
藏书,宛如一个世界。
译者序
序言 哎!假如我读过《读书》杂志的《理想藏书》—— 贝尔纳?皮沃
前言 为什么要有一种理想藏书—— 皮埃尔?蓬塞纳
理想藏书的全部书目
I 全世界的文学
1 德语文学
2 美国小说
3 美洲西班牙语文学
4 英国(语)文学
5 亚洲文学
6 东地中海及马格里布文学
7 西班牙文学
8 中欧文学
9 法国小说
10 法国爱情小说
11 法国诗歌
12 意大利文学
13 卢西塔尼亚语(葡萄牙、巴西)文学
14 北欧文学
15 俄罗斯小说
II 从小说到连环画
16 历险小说
17 历史小说
18 游记与探险记
19 神鬼魔怪作品
20 侦探小说
21 科学幻想小说
22 短篇小说
23 杂文小品
24 畸型作品
25 回忆录与自传
26 日记与笔记
27 书信
28 戏剧
29 作家及作品
30 如镜之书(文学批评)
31 各时代的艺术
32 音乐
33 摄影与电影
34 少儿读物
35 连环画
III 历史与知识
36 历史
37 历史名人
38 古代与我们
39 战争
40 造反、革命和反革命
41 历史谜案与重大事件
42 政治
43 哲学
44 宗教
45 人文科学
46 礼仪、风俗和传说
47 科学
48 美食
49 笑的作品
后记 藏书宛如一个世界——阿兰?若贝尔
附录
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的文学奖
龚古尔奖
勒诺陀奖
费米娜奖
美第契奖
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
《读书》杂志推荐的年度最佳图书20种
作品条目索引
作家姓名索引
译者序
《理想藏书》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这一点,我在十多年前翻译它的时候,就已写过文章介绍了。
在当今的现代化发达社会中,一切文明皆与信息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就连读书,也需掌握信息。我们知道,一个人读书的能力(主要指精力、理解力、时间)有限,就算他一星期读一本,读上60年也只能读3120本;如果每星期读三本,那他也超不过10 000本这个量。然而,每年出版的新书就远不止此数,光在法国就有15000种之多,全世界的出版量则无法计全了。一个读者如何在书籍的汪洋大海中遨游觅食呢?
作为一个读者,他首先遇着的问题就是:读什么?选什么?从哪里开始?一句话,读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这里我们姑且不论专业书籍,只论文学作品。读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选。选就是区分,区分昙花一现与流芳百世,区分炫目的浮华与内在的精华。每一个读者限于自己的能力(知识面、精力、时间等),在选择时往往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专家的意见,以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法国《读书》杂志的专家们早已出来做了这样一件替读者选择的事。
《读书》杂志为帮助读者选择值得各人阅读的书,并建立个人的藏书架,从1986年起陆续提出了一些专题的理想书目(即建议阅读的书目或称藏书书目)。
该杂志的编辑与记者通过调查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后,拟
理想藏书6定了以文学作品为主的49个专题,每一专题推出49种图书,并将49种书的书目分为三个等级,最基本也即最有代表意义的列入前10种;次等重要的列入前25种(含前10种),其余的列入前49种(含前25种)。
我带着仰慕和渴望之情,注视着这本《理想藏书》。
——贝尔纳·皮沃,法国著名读书节目主持人
藏书宛如一个世界。
——阿兰·若贝尔,法国作家、记者、电视导演和制作人
为什么要有一种理想藏书
皮埃尔?蓬塞纳
一种巨大无比的藏书室应该收录有“二十几个书写符号的所有可能的组合(这数目尽管庞大,却并非无穷),即是说,可能在所有语言中表达的一切”。兴许,我们从中将会看出那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带有神秘反响的故事的主题,由那个世界主义文学家瞎子斯芬克司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所想像出来,并将属于我们今后的阅读神话:《巴别图书馆》。但我们总是常常忘记注意到:出于作者特别钟爱的一种对称效果,博尔赫斯曾经还特地写了另一个故事《镜子与面具》,他在其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位诗人苦苦寻找以其自身便能包含任何诗歌的惟一之词的故事。“这正好与《巴别图书馆》相反,”他这样说道,“代替书籍数量上的一个无限数的,是一个无限意义上的惟一的词。”
构建一种“理想藏书”的想法和愿望,可以被置于两个乌托邦的无法交集中。它得调和两者,一边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专制,涉及所有可能的书籍,另一边,则是寻找一部必需的作品,自身包含一切。然而这个不可解的方程式,任何热衷于文字读物的人迟早有一天要面对的这一方程式,碰上了一个十分世俗的事实: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对那些嗜读如命的人来说。我们计算过,一个每周必“吞噬”一本书的雅士端人,算他读上60年,到最后也只能“吞下”3120本书。
就算每周能读三部作品,我们这回可算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大食量人士,也还是达不到10000本书的标线。一个小玩艺儿,面对着数以百万计值得关注的书籍,各种开本的、用各种语言撰写的、涉及各种奇妙主题的、隐含着最闻所未闻的梦想的书。
这无法估价的财富在好几个世纪的过程中逐渐积攒,并继续增加着价值——每年15000部新作在法国产生——怎样接近它,掌握它,更好地享受它?即便是一个偶尔读之的读者也能预感到流浪的局限。无序的好奇心带来的快乐被某种有序排列的需要所取代,而藏书室,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的,所体现的正是这种有序排列的物质性。这样一来,一个“理想藏书”的构架便以此种形式出现,一个必要却又无偿的举动,一个终日不断开始的无法证实的悖论,或是一种能偶然得益的消遣。
1950年,雷蒙?格诺(和博尔赫斯一样,他是《理想藏书》的另外一位守护精灵)采用一种公众投票式的方法玩了一把。现在轮到我们尝试冒险了。在对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百余位专家的细致调查之后,并且同时提出了——当然——前所未有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它们的原则有时是武断制定的,它们的使用经常是专制的,但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这一计划就不可能实现。此外“藏书(bibliothèque)”这个词的希腊词源“biblion(书籍),thêkê(柜子)”,难道不是已经设想了这种规整的主意吗?
说到《理想藏书》的起源,首先有一种渴望,要以一种实用的方式回应一个被不断反复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但来自出版商,而且还见于学校里或报纸上:在某一领域里到底该读些什么作为基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设想提出一种推进式的阅读建议,就像用方块来填充盒子一样。我们不妨打个比方,假设某个读者试图在美国小说方面入门。我们首先提供给他一份带有说明的10种最基本的书,而后推进到25种(其中包括最初的10种),再增加到49种(先前的25种一并收录在内)。为什么是49这个数?在这个7的完全倍数的数字本身的魔力之外,还有一种愿望,要以一种仍然保留一个空格有待填充的方式(给第50个),体现出这本《理想藏书》的游戏特点和开放特点,它总体上很自然地包括了49个章节或者宁可说是49栏图书专架。在每一栏专架中,作品全都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这也就是说,除去10种、25种和49种这三个层次外,没有其他的划分等级。
我们的挑选局限于可以找到法语版本的书目。但是,作为补偿,我们给非法兰西的文学保留了一个很大的位子,如此,便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保留书目是译本了。然而,一些断版的作品时不时地被提到,这或许——希望如此——能够推动一下它们的再版。考虑到多方面之间的一种平衡,我们尽可能审慎地迫使自己遵守的另一个重要规则是:对于49种书中的每一种,一位作者只能被选择一次,并且,被选中的这一本书就不能再被选入其他章节中。有异议吗?
显然。但是这种禁令却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来迫使我们建立一个充满“应和”(correspondances)——这个词几乎就跟在波德莱尔笔下的一样——的理想藏书书目,将最不同的标准混杂在一起,施行一种整合,从各种文学文类到各种知识形式,中间还包括地理或是历史。尤其是,我们不准备把有关作家的一系列参照作品排成一列,而不得不将一位作家的作品放在不同的视角来看。让我们拿莎士比亚的例子来说:他的《哈姆雷特》出现在“戏剧”栏目中,《十四行诗》出现在“英国文学”栏目中。不错,另外还有“神鬼魔怪作品”书架上的《仲夏夜之梦》,或者,“政治”书架上不那么被期待的《理查三世》,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及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排在一起。谁又能否认,莎士比亚是一位有其自己特色的非凡的观察家、阐释家,甚至还是纵论权势的理论家呢?
《理想藏书》的双重索引有助于,在所有情况下,每次都能找到作家和作品被归到哪些相应的栏目中,它们在某处的缺席通常可以由它们在别处的在场得到解释。此外,书中还有很多花边材料——历史日期、语录、观点和看法、参考书目、游戏——用于对我们的选择作一些说明和补充。
至于选书这件事本身,除了一些无用的遁词之外,我们又该如何证实呢?如果说,有些作品显然是被强推给我们,那么,大多数入选作品则是依据我们的兴趣判断,而某些作品可能被明目张胆的偏见给排斥了。这都是无法争辩的。我们只能说,两年来,在这一计划的工作中,我们隐约看到,孔子的一段教诲多少还具有现实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提问形式出现的最后一点怀疑:这本书,《理想藏书》,能否在某种理想藏书的书库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说,它是不是就像一颗已离开大气层的卫星,却继续着与地球的交流活动?它是否已经属于另一个世界了呢?博尔赫斯也许会喜欢这个谜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