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00626
2.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终身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 郭毅可 倾力推荐。
3. 人工智能、区块链、深度学习、机器学习领域从业人员必看的科普书。
4. 深入剖析智能化信息技术对人工智能、区块链、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的影响,语言风趣易懂又不失专业性。
前言
第1章 智能DNA:生而“智能”的计算机
1.1 工具:从体能到智能的飞跃
1.2 艾伦·图灵的天才与现代计算机的本质
1.3 冯·诺依曼结构与“量子神话”
1.4 从“计算”到“智能”的梦想与现实
1.5 “可计算”的问题与“可计算”的智能
1.6 “笨拙粗暴”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暴力计算”开启“智能化”时代
2.1 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基本结构与特征
2.2 空灵的软件与创新对人性的挑战
2.3 “暴力计算”触发产业动能变换
2.4 “暴力计算”下的热点与产业价值链
2.5 回归技术性产业的本质
2.6 依靠创新战略攀登产业制高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从“计算”到“智能”
3.1 历史走过的三个阶段
3.2 阶段:智能应用的起点—数值计算时代(20世纪
40—50年代)
3.3 第二阶段:智能应用的初期—结构化数据应用的时代
(20世纪60—90年代)
3.4 第三阶段:全面智能的开端—非结构化信息应用的时代
(21世纪初期开始)
3.5 原始创新与“用户体验”的误区
参考文献
第4章 智能的基础:作为意识而存在的“信息”
4.1 信息:意识对世界的反映
4.2 智能性“全信息”结构
4.3 信息的结构化:从“描述”到“使能”
4.4 信息的生命周期与以信息为对象的管理
4.5 有限维度语义空间与结构化数据/信息
4.6 “全信息”中的“(应用)支撑信息”
4.7 “主信息”自身的结构化
参考文献
第5章 智能的投影:主体虚拟映像
5.1 以主体为边界的信息管理
5.2 虚拟世界:主体拥有的信息集合的意义
5.3 虚拟世界的数字映像
5.4 不同主体的虚拟世界与数字映像
5.5 数字化信息与认识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演化历程
第6章 智能系统的起点:个人的虚拟映像
6.1 人对外界的感知特点
6.2 人获取及感知信息的特点
6.3 个人虚拟映像的一种模型结构选择
6.4 个人虚拟映像模型的分析
6.5 个人智能系统的工程实现
参考文献
第7章 智能化融合应用:从“点”“线”到“面”
7.1 信息应用基本模式的跨越
7.2 “平台化”的内涵
7.3 以虚拟映像为基础的智能化融合应用
7.4 智能化应用与主体的全方位融合
第8章 系统级创新引领智能化的未来
8.1 人类“智能”的本质:无中生有的自觉与主动
8.2 人工智能从理想到现实
8.3 “深度学习”与工匠技艺
8.4 “区块链”启示:用系统级创新去开疆拓土
8.5 主体“虚拟映像”在系统级创新中的意义
8.6 复杂系统的有效性与可实现边界
8.7 智能、信息与体能的融合
参考文献
第9章 文明的万年旅程:从与兽争食到自由发展
9.1 智能化的生存
9.2 信息文明的挑战
9.3 未知的疆域
参考文献
后记 超越“东”“西”
现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刚刚诞生时,体积庞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又难以使用。那时,它就是作为一个帮助人们更快地完成数字计算任务的工具而存在的。只有一些如国防军工那样的“高端”用户才会对它感兴趣。以至于业内有一个传言,即IBM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兼当时的首席执行官Thomas Watson曾说过:“我想世界计算机市场可能只需要五台计算机。”
不论这个传言是真还是假,它在很长时间里确实代表了人们对计算机的看法:它虽然高档,但是却用途有限。虽然计算机在几十年中顽强地拓展着数字计算的应用空间,但是在21世纪初,当那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人们开始认真地讨论下一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在哪里。当时被看好的是生物科技。显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被认为即将成为明日黄花,信息技术不过是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做锦上添花似的“数字化”或“信息化”罢了。
但世事难料。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摩尔定律”几十年的作用终于产生了质变,计算机拥有了超乎想象的“暴力计算”能力。强大而廉价的计算能力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而“暴力计算”让看上去颇为“笨拙”的“数值计算方法”拥有了几乎所向披靡的“神功”。人工智能也乘势焕发了第二春,利用“大数据”开始在许多具体应用上超越人类。一时间,人们发现原来有太多的事情可以用“计算”来解决,可能会有许多如“区块链”那样的“不可能”将被信息技术不断创造出来,甚至人们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智能”机器所统治和主宰。信息技术给了人类不曾预料的巨大震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积累了几十年之后,以“智能”为利器,终于显示出其翻天覆地的巨大能量。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可能”与“不可能”的边界在哪里?人类社会将被它重塑成何种模样?让我们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开始,来逐步层层剖析,寻找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以及它正在对人类产生的空前的历史性影响。
《智能化未来:“暴力计算”开创的奇迹》的内容是作者在多年工作中积累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理事长、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钟义信院士,国税总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原副主任陈梦林,以及其他同事与朋友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写作过程中,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张淑谦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对大家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