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574417
在“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高尔基用极为朴实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于苦难、长于苦难、乐于苦难,但不甘于苦难的励志故事。
◎社会才是人生真正的大学
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没有教授,没有课程表,我们却能从中学到更多。“社会大学”理论就是《我的大学》一书提出的。书中,阿廖沙没能进入大学,但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了解了人民的生活现状,得到了自我提升,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获得了精神上的生命”。
◎如果世界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大学梦变成泡影,阿廖沙不得不四处打工。但生活的窘困没有打倒他,他接受苦难,努力改变自己,接触新知,通过接触知识分子找到了新的生活道路。
◎水平“杠杠”的俄国文学翻译家
本书译者陆桂荣,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40多年,编写了大量的俄语教材,培养了数批一流的俄语人才和俄苏文学研究生。教学之余,从事俄苏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翻译、参译了《高尔基文集》《融雪季节》《后方有后方的责任》等一系列俄苏中短篇小说。几十年深厚的俄国文学翻译、研究、教学背景保证了本译本的优秀品质。
◎俄中直译,无删节全译本
本译本为俄中精准直译、全译,原汁原味地传达了原著精髓。并且,在汲取旧译本的精华的基础上,全面修正非俄语译本的讹误,语言表达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终结篇,本书内容紧接《在人间》,描述了青年时代的阿廖沙从少年时代向成熟的人生历程。
十六岁时,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美好愿望来到喀山。可是直到全书终结,理想也未能实现,阿廖沙没能进大学的门。他不得不为生存奔波,同流浪汉、搬运工、小偷等一起生活,住大杂院,与他人共住一张床板,到处卖苦力打工。虽然如此,阿廖沙没有放弃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他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结识了一些进步人士,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并得以迅速成长,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
中国进步的作家,不但从高尔基的作品里接受了战斗的精神,也学习了如何爱与憎,爱什么,憎恨什么;更从高尔基的一生事业中知道了一个作家如果希望不脱离群众便应当怎样生活。
——中国著名作家 茅盾
他是新时代文学的导师。高尔基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
——中国著名文学家 鲁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