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精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13803丛书名: 内燃机先进技术译丛
内燃机是汽车、飞机、火箭等核心部分发动机的统称,其包含了机械工程学中所学的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力学、热传递、燃烧学、润滑工学等基本力学和应用力学的方方面面。本书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和内燃机相关的新技术,便于学生学习,工作人员应用。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概述1
111热力机1
112内燃机的特征2
113汽车发动机的历史4
1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6
121四冲程发动机6
122二冲程发动机11
123转子发动机14
124分层进气发动机17
13汽车用内燃机的分类18
14现状和未来21
141现行发动机21
142未来发动机23
练习题29
第2章内燃机热力学31
21热力学基础31
211单位31
212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33
213混合气的性质37
214热效率和平均有效
压力40
22空气标准理想循环43
221奥托循环44
222狄塞尔循环(柴油循
环)46
223沙巴特循环48
224阿特金森循环51
23理想循环的探讨53
231理想循环的比较53
232实际发动机上的应用55
233进气、排气过程解释59
24燃料–空气循环66
241循环的假设66
242p-V线图68
243热效率69
244与实际循环的比较70
练习题72
第3章内燃机的性能和测试74
31发动机性能74
311概述74
312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因素86
313发动机性能曲线89
32指示线图的说明91
321指示功和指示平均有效
压力91
322指示线图92
323多变指数94
33发动机性能影响因素的
影响96
331设计因素96
332运行条件99
333环境因素102
34发动机的能量平衡103
341净指示功103
342冷却损失104
343摩擦损失105
35发动机性能试验107
351测功机107
352压力计109
353性能试验110
练习题115
第4章燃料和燃烧117
41燃料117
411原油的精制117
412液体燃料120
413气体燃料128
414替代燃料130
42燃烧137
421燃烧的化学反应137
422燃烧形态147
423自燃和点火158
练习题163
第5章汽油机164
51混合气形成164
511混合气的生成164
512要求混合比166
513气体交换167
52进气系统、燃油供给
系统168
521进气系统168
522燃料供给系统171
523可变气门装置174
53燃烧室和点火系统176
531燃烧室176
532点火系统178
54汽油机的燃烧185
541正常燃烧185
542异常燃烧191
55发动机的电子控制195
551电子控制概述195
552电子控制输入传
感器197
553电子控制项目200
56燃料消耗率208
561燃料消耗率的影响
因素208
562降低燃料消耗率的
技术209
563稀薄燃烧214
564可变装置221
练习题223
第6章柴油机225
61柴油机的基本原理225
611运行状态225
612运行条件227
613燃油喷射系统229
614燃烧室230
62燃烧室进气系统234
621混合气的形成235
622涡轮增压系统240
623废气再循环(EGR)
系统243
63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245
631燃油喷射系统的
构成246
632燃油喷射装置247
633燃油输送过程252
634喷油器254
64电控燃油喷射系统256
641概述256
642燃油喷射量和喷射
时刻256
643喷射特性259
644喷油器265
645柴油机的电子控制266
65柴油机的燃烧268
651燃烧过程268
652热发生率和燃烧
特性272
653柴油机爆燃275
66柴油机提高燃油效率的
技术276
661燃烧技术276
662涡轮增压器的改善279
663柴油混合动力280
练习题283
第7章进/排气系统和增压
系统284
71四冲程发动机284
711气体交换过程284
712气门机构285
713进气门/排气门的气体
流动292
714气门的开闭时刻297
715进气/排气系统动态
增压301
72二冲程发动机309
721扫气过程309
722扫气性能312
723扫气模型314
724二冲程发动机的
分类316
725二冲程发动机的
性能319
73增压320
731增压器的种类320
732增压式发动机循环323
733涡轮增压器的种类326
练习题
受韩国全兴信教授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委托,我组织大家翻译了这本韩国的经典专著——《内燃机学》。
韩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完全不同,韩语中还大量使用英文外来语,要将韩文的意思准确表达为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的方式,不仅要求有深厚的技术基础,能够正确地理解翻译资料内的相关技术、术语、相关背景以及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社会现象,准确表达原文的主线,还需要深厚的中文功底,这样才能使译文准确、精炼、地道。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而且他为了能使广大学者和学生易学易懂,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技术。
现在终于完成了《内燃机学》一书的翻译。
翻译工作非常艰辛,回顾这段历程,愉快、疲劳混杂在一起,我还回想起了我在中国空军部队服役的日子,这段经历对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部分的翻译工作非常有益。但是,因为翻译工作的投入,我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家庭、朋友,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愧疚和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内燃机方面的专业著作,内容精深,译者的知识局限性会给译文带来很多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