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2083
中国具有*荣誉的文学奖
*权威选本
中国作家协会*授权
代表2014-2017年度中国文学成就
目 录
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各评奖委员会
次会议上的讲话(代序)……………………………………………………………………………………………………………………………………………. 钱小芊/1
中篇小说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 2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名单………………………………………………………………………………………………………………………………………… 3
获奖作品《世间已无陈金芳》作者石一枫…………………………………………………………………………………………………………………………………………………… 5
石一枫简介………………………………………………………………………………………………………………………………………………………………………………………………………………………………………………………………………………………….. 5
获奖感言……………………………………………………………………………………………………………………………………………………………………………………………………………………………………………………….. 石一枫/ 6
《世间已无陈金芳》………………………………………………………………………………………………………………………………………………………………………………………………………… 石一枫/ 8
获奖作品《蘑菇圈》作者阿来……………………………………………………………………………………………………………………………………………………………………………… 67
阿来简介………………………………………………………………………………………………………………………………………………………………………………………………………………………………………………………………………………………… 67
获奖感言……………………………………………………………………………………………………………………………………………………………………………………………………………………………………………………… 阿 来/ 69
《蘑菇圈》…………………………………………………………………………………………………………………………………………………………………………………………………………………………………………. 阿 来/ 70
获奖作品《李海叔叔》作者尹学芸……………………………………………………………………………………………………………………………………………….. 151
尹学芸简介……………………………………………………………………………………………………………………………………………………………………………………………………………………………………………………………………… 151
获奖感言………………………………………………………………………………………………………………………………………………………………………………………………………………………………………….. 尹学芸/ 152
《李海叔叔》………………………………………………………………………………………………………………………………………………………………………………………………………………….. 尹学芸/ 154
获奖作品《封锁》作者小白…………………………………………………………………………………………………………………………………………………………………………………… 209
小白简介………………………………………………………………………………………………………………………………………………………………………………………………………………………………………………………………………………….. 209
获奖感言……………………………………………………………………………………………………………………………………………………………………………………………………………………………………………….. 小 白/ 210
《封锁》……………………………………………………………………………………………………………………………………………………………………………………………………………………………………………….. 小 白/ 212
获奖作品《傩面》作者肖江虹……………………………………………………………………………………………………………………………………………………………………….. 285
肖江虹简介……………………………………………………………………………………………………………………………………………………………………………………………………………………………………………………………………… 285
获奖感言………………………………………………………………………………………………………………………………………………………………………………………………………………………………………….. 肖江虹/ 286
《傩面》………………………………………………………………………………………………………………………………………………………………………………………………………………………………………….. 肖江虹/ 288
短篇小说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 348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名单……………………………………………………………………………………………………………………………… 349
获奖作品《父亲的后视镜》作者黄咏梅……………………………………………………………………………………………………………………….. 351
黄咏梅简介……………………………………………………………………………………………………………………………………………………………………………………………………………………………………………………………………… 351
获奖感言………………………………………………………………………………………………………………………………………………………………………………………………………………………………………….. 黄咏梅/ 352
《父亲的后视镜》………………………………………………………………………………………………………………………………………………………………………………………….. 黄咏梅/ 354
获奖作品《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作者马金莲……………………………………………………………………………………. 369
马金莲简介……………………………………………………………………………………………………………………………………………………………………………………………………………………………………………………………………… 369
获奖感言………………………………………………………………………………………………………………………………………………………………………………………………………………………………………….. 马金莲/ 370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 马金莲/ 372
获奖作品《俗世奇人》(足本)作者冯骥才………………………………………………………………………………………………… 385
冯骥才简介……………………………………………………………………………………………………………………………………………………………………………………………………………………………………………………………………… 385
获奖感言………………………………………………………………………………………………………………………………………………………………………………………………………………………………………….. 冯骥才/ 386
《俗世奇人》(节选)…………………………………………………………………………………………………………………………………………………………………… 冯骥才/ 387
获奖作品《出警》作者弋舟…………………………………………………………………………………………………………………………………………………………………………………… 409
弋舟简介………………………………………………………………………………………………………………………………………………………………………………………………………………………………………………………………………………….. 409
获奖感言……………………………………………………………………………………………………………………………………………………………………………………………………………………………………………….. 弋 舟/ 410
《出警》……………………………………………………………………………………………………………………………………………………………………………………………………………………………………………….. 弋 舟/ 412
获奖作品《七层宝塔》作者朱辉…………………………………………………………………………………………………………………………………………………………… 429
朱辉简介………………………………………………………………………………………………………………………………………………………………………………………………………………………………………………………………………………….. 429
获奖感言……………………………………………………………………………………………………………………………………………………………………………………………………………………………………………….. 朱 辉/ 430
《七层宝塔》 朱 辉/ 432
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各评奖委员会
次会议上的讲话
(代序)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钱小芊
鲁迅文学奖是体现国家荣誉的重要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奖励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二十多年来,已有二百三十部(篇)作品获此殊荣。历届获奖者连同他们的获奖作品,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多姿多彩的绚烂景观,鲁迅文学奖也得到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推崇。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本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年限正值2014年到2017年,与此同时,此次鲁迅文学奖评奖也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作协组织的次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因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价值观、文艺与市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为开创新时代文学事业和文学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新创造,贡献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我们这次评奖,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的思想和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精品力作推介到广大读者中间去。
为了做好本届鲁奖的评奖工作,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结合当前文学发展的新情况,对《评奖条例》和《细则》做出了修订,力求程序更加规范严谨,进一步提高评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工作,既是光荣的使命,也是重大的责任。在座的各位评委都是长期活跃在文学界、学术界的作家、评论家、学者和文学组织工作者,有着很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相信大家一定会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精神认真履行评委职责,不会辜负广大作家、读者和全社会的信任与期待。
下面,我代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对本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评选标准。希望全体评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认评奖对于引导创作、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在评奖过程中,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评选出的作品要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兼顾题材、主题、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上,对于现实题材创作,尤其是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新时代现实生活,塑造时代新人形象,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作品,予以重点关注。在评奖工作中,要注重推动艺术创新,鼓励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鼓励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评论作品,鼓励追求信、达、雅的翻译作品。要将那些追求真善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遴选出来,让广大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加深和拓展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二要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文学评奖工作作为整个文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一个阶段文学成就的梳理,也是对文学的观念变革和艺术探索的展示。实践证明,文学作品的优长只有在不断的比较和讨论中才能够彰显。本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要秉承历届评奖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鲁迅文学奖的宗旨和标准,遵循文学创作规律,对参评作品进行深入的商讨和评议,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品质进行透彻的分析,通过讨论凝聚共识,终形成评委会的判断和决议。
回望过去,无论是鲁迅文学奖还是茅盾文学奖,都有力地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一批又一批富有才华的作家由此得到肯定和褒扬。本届鲁奖要继续秉承这样的传统,在思想和艺术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对多次获奖、成就卓著的作家要有更高的要求,对尚未获奖的作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力争通过评奖,进一步推动文学队伍的成长壮大。
三要秉持“公心”,严守纪律。所谓“公心”,一方面要求各位评委坚守文学理想,切实履职尽责,本着对文学的“赤子之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参评作品进行细致认真的审读和评议,将那些能够代表评奖年度内中国文学创作成就的精品佳作遴选出来,让自己投出的每一票都不负自己的专业声望和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期待。另一方面,也要求各位评委立足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局,从文本出发,以文本说话,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部作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让评奖过程和评奖结果都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
关于评奖纪律,《评奖条例》和《评奖细则》中已有明确规定,包括杜绝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评奖委员会及评奖办公室成员,不得有任何可能影响评选结果的不正当行为;实行回避制度等。这些要求大家必须严格遵守。整个评奖过程将在中国作家协会专门组成的纪律监察组监督下进行。希望各位评委严守纪律,谨言慎行,确保评奖工作严肃公正,风清气正。
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工作,不仅是对过去四年来文学成果的检视,也对当前和今后的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评论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希望各位评委恪尽职守,干净担当,精诚协作,共同努力。我们预祝并且相信,本次评奖既会有一个好的过程,也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2018年7月28日
石一枫简介:
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著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心灵外史》等,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等。曾获冯牧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等。
世间已无陈金芳
★石一枫
1
那年夏天,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第三次来华演出,我的买办朋友b哥囤积了一批贵宾票,打算用以贿赂附庸风雅的官员。没想到演出前两天,上面突然办了个学习班,官儿们都去受训了。他的票砸在手里,便随意甩给我一张:
“不听白不听。”
演出当天,我穿着一身体面衣服,独自乘地铁来到大会堂西路。正是一个夕阳艳丽的傍晚,一圈水系的中央,那个著名的蛋形建筑物熠熠闪光。苍穹之上,飘动着鸟形或虫形的风筝。穿过遛弯儿的闲人拾阶而上时,我身边涌动着的就是清一色的高雅人士了,个个儿后脖颈子雪白,女士镶金戴银,一些老人家甚至打上了领结。检票进入大厅的过程中,我忽然有点儿不自在,感到有道目光一直跟着自己,若即若离,不时像蚊子似的叮一下就跑。
这让我稍有些心神不宁,频频四下张望,却没在周围发现熟面孔。走到室内咖啡厅的时候,忽然有人扬手叫我,是媒体圈儿的几个朋友。他们凭借采访证先进来,正凑在一起喝茶、讲八卦。我坐过去喝了杯苏打水,和他们敷衍了一会儿,但目光仍在鱼贯而入的观众中徘徊。
“瞎寻摸什么呢?这儿没你熟人。”一个言语刻薄的秃子调笑道,“你那些‘情儿’都在城乡结合部的小发廊里创汇呢。”
这帮人哈哈大笑,我也笑了。片刻,演出开始,我来到前排坐下,专心聆听。琴声一起,我就心无旁骛了。
大师与一位斯里兰卡钢琴家合作,演奏了贝多芬和圣桑的奏鸣曲,然后又独奏了几段帮他真正享誉全球、获得过格莱美奖的电影音乐。压轴曲目当然是如泣如诉的《辛德勒的名单》。一曲终了,掌声雷动,连那些装模作样的外行也被感染了。前排的观众纷纷起立,后排的像人浪一样跟进,当帕尔曼坐着电动轮椅绕台一周,举起琴弓致意时,许多人干脆喊了起来。
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声音格外凸显。那是个颤抖的女声,比别人高了起码一个八度。连哭腔都拖出来了。她用纯正的“欧式装逼范儿”尖叫着:
OCTOBER
“bravo!bravo!”
那声音就来自我的正后方,引得旁边的几个人回头张望。我也不由得扭过身去,便看见了一张因为激动而扭曲的脸。那是个三十上下的年轻女人,妆化得相当浓艳,耳朵上挂着亮闪闪的耳坠,围着一条色泽斑斓的卡地亚丝巾。再加上她的下巴和两腮棱角分明,乍一看让人想起凯迪拉克汽车那奢华的商标。
初看之下,我并没有反应过来她是谁。直到她目光炯炯地盯着我时,我才蓦然回过神来。这不是陈金芳吗?
音乐会散场的时候,陈金芳已经在出口处等着我了。此时的她神色平复了下来,两手交叉在浅色西服套装的前襟,胳膊肘上挂着一只小号古驰坤包,显得端庄极了。虽然时隔多年不见,但她并未露出久别重逢的惊喜,只是浅笑着打量了我两眼。
“你也在这儿。”
“够巧的……”
说话间,她已经做了个“请”的手势,往大剧院正门外走去。我也只好挺胸抬头,尽量以“配得上她”的姿态跟上。出门以后她问我去哪儿,我说过会儿我老婆来接我。她看看表,表示接她的人也还没到,刚好可以找个地方聊聊。聊聊就聊聊吧,尽管我实在不确定能跟她聊点儿什么。
大剧院附近的茶室和咖啡馆都被刚散场的观众们挤满了,我们步行了半站地铁的路程,才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对面找到一家云南餐厅。走路的时候,她一直没跟我说话,高跟鞋坚定地踩着地面,回声从长安街一侧的红墙上反射回来。落座之后,她又重新看了看我,然后才开口:
“你也变样了。”
“那肯定,都十来年了,没变的那是妖精。”
“不过你还真不显老。”她抿嘴笑了,“一看就挺有福气,没操过什么心。”
“还真是,我一直吃着软饭呢。”
“别逗了。”
“你不信?那就权当我在逗吧。”我略为放松下来,恢复了固有的口气,同时点上支烟。
她又问我:“现在还拉琴吗?”
“武功早废了。”
“过去那帮熟人呢,还有联系吗?”
“也没了。他们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们。”
“这倒像你的风格。”她沉吟着说。
“我什么风格?”
“表面赖不叽叽的,其实骨子里傲着呢。”
这话说得我一激灵。类似的评价,只有我老婆茉莉和几个至亲对我说过,没想到陈金芳对我也是这个印象。要知道,我自打上大学以后就再没见过她呀。我不禁认真地观察起这位初中同学来,而她则毫不避讳地与我对视,两条小臂横搭在桌子上,那架势简直像外交部的女发言人。
很明显,陈金芳在等着我向她发问,比如问问她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曾经干过什么事儿,眼下又在忙什么之类的。然而对于那些曾经生活在窘迫的境遇里,如今则彻头彻尾地改头换面的故人,我一贯不想给他们抒情言志的机会。倒不是嫉妒这些人终于“混好了”,而是因为他们热衷表达的东西实在太过重复。无非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顾影自怜,外加点儿“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就算把自己“煽”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也藏不住他们眉眼间那恶狠狠的扬眉吐气。只要看看《艺术人生》或者《致富经》之类的节目,你就会发现电视里全是这些玩意儿。
于是,我故意说:“你现在不拿烙铁烫头了吧?”
她愕然了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
“上学的时候呀。那可是个技术活儿,我记得你在很长时间里只剩一条眉毛了。”
出乎我的意料,陈金芳既宽厚又爽朗地笑了:“你还记得呢?现在我也想起来了。后来我只好往眼眶上贴了块纱布,骗老师说是骑自行车摔的。”
她的反应让我很不好意思。那种失态的挑衅更印证了我的肤浅和狭隘,而此时的陈金芳则显得比我通达得多。接下来,我便不由得说出了自己原本不愿意说的话:
OCTOBER
“你可真是大变样了……刚才我都不敢认你。”
“也就表面变了,其实还挺土的。”
“这你就是谦虚了,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已然惊为天人了吗?”我舔舔嘴唇,几乎在阿谀她了,“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更加令我意外,陈金芳反而对自己避而不谈了。她简短地告诉我这两年“刚回北京”,正在做点儿“艺术投资方面”的事儿,然后就又把话题引回了我身上。她问我住在哪儿,具体在什么地方上班,又感叹我把小提琴扔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我则被弄得越来越恍惚,也越来越没法把对面这个女人和多年前的那个陈金芳对上号。
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聊了许久,普洱茶第二次续水的时候,陈金芳的电话响了一声。她看了看短信说:“我得走了。”
我也欠身站起来:“那回头再聊。”
我给她留了自己的电话,而她则递给我一张头衔相当繁复的名片。我陪着她走到街上,看到路边停着一辆英菲尼迪越野车。这两年有点儿钱的文化人或者有点儿文化的有钱人都喜欢买这种车,前不久还有一位大脸长发的音乐人因为醉驾被抓了典型,出事儿时开的就是这一款。陈金芳走向副驾驶座的时候,已经有一个身材高挑、二十出头的男人下来为她打开了车门。那小伙子穿着一件带网眼的紧绷T恤衫,遭受过膑刑的牛仔裤里露出两个瘦弱的膝盖,看上去倒像某个高级发廊的理发师傅。他对陈金芳颔首,压根儿就没看我,重新发动汽车之后绝尘而去,气流搅得路边的落叶旋转着纷飞了起来。夜风渐凉,再下两场雨,就要入秋了吧。
过了十几分钟,茉莉恰好也加完班,从国贸那边过来接我了。回家的路上,她问我晚上的音乐会怎么样,我随口说“还成”。我又问她今天忙不忙,她说:“这不明摆着嘛。”然后车里就陷入了沉默。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们之间没什么话可说。
借着立交桥上彩灯的光芒,我偷偷把陈金芳的名片拿出来看了一眼。刚才没有看清,现在才发现,她的名字也变了。陈金芳已经不叫陈金芳,而叫做陈予倩了。她的变化真可谓是内外兼修呀。
2
我次见到陈金芳或云陈予倩,还是在上初二的时候。
那天刚下后一节课,教室里乱糟糟的。大伙儿正准备回家,班主任忽然进来,宣布来了一位新同学。但我们往她身后张望,看到的却是空无一人。老师也有点儿诧异,又探头朝门外寻摸了一圈儿,喊道:
“你进来呀。在外面哨着干吗?”
这才从门外走进一个女孩来,个子很矮,踮着脚尖也到不了一米六,穿件老气横秋的格子夹克,脸上一边一块农村红。老师让她进行一下自我介绍,她只是发愣,三缄其口。老师只好亲自告诉大家她叫陈金芳,从湖南来,希望同学们对她多多帮助,搞好团结。
学生们随即一哄而散。在我们那所部队子弟学校,像陈金芳这样的转校生,基本上每年都能碰上个两三位。他们跟随家人进京,初来乍到时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好不容易熟悉了环境,跟周围人能说上话了,但却往往又要离开。日子久了,我们这些“坐地虎”就学会了对这些学生视而不见。反正他们随时会从教室里消失,与其深交又有什么意义呢?交朋友也是要讲究成本的。
更何况这女孩一眼而知是从农村来的,长得又挺寒碜,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非我族类。我们咋咋呼呼地从她身边涌过,就像绕开了一张桌子或一条板凳。班上的几个男生跑到操场打篮球,我则倚着篮球架子跟他们臭贫。自从一次打球戳伤手指,造成半个月不能练琴以后,我母亲就严禁我进行这种活动了。就这么消磨到夕阳开始下坠,半边操场都被染红了,我才拎上书包,跟朋友们打个招呼,往校门走去。
这时背后忽然传来一阵哄笑。我循着笑声回过头去,看见了陈金芳。她手上攥着一只印有“钾肥”字样的尼龙口袋,跟在我身后几米开外。当我前行的时候,她便迈着小碎步跟上来,当我站住,她也站住,支棱着肩膀,紧张地看着我。
面对陈金芳的亦步亦趋,我也有点儿不知所措。我本想呵斥她两声,让她离我远点儿,但又一想,那样可能会招来男生们更加夸张的起哄。于是我尽量让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加快速度回家。
九十年代的北京,天空还相当通透,路上也没什么车。大部分机关职工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前车筐里放着装满萝卜青菜的网兜,透着一股过小日子的家常味儿。我穿过当时的铁道兵大院儿,到长安街的延长线乘上4路公共汽车,经五棵松到达西翠路,下车后再往南步行十分钟,就能看见从小居住的那个家属院了。一路上,共有三尊塑像扬着手跟我打招呼。这天我的步伐格外快,还像个没规矩的坏小子似的挤到排队乘客的前面。看见院门口那几栋红砖板楼的时候,我的身上微微冒出了汗,而一回头,陈金芳仍跟在我身后。
我有点儿气急败坏地站住,等着她走近。陈金芳面无表情地朝我挪了几步,像直立的豚鼠似的两手捏着“钾肥”袋子,置于胸前。她突然对我开口:“我们家也住这里。”
我“哦”了一声,她又补充道:“我姐夫是许福龙。”
好一会儿,我才想起许福龙就是食堂里那个特会和面的胖子。他是山东人,靠着一手做面食的手艺,志愿兵期满之后又留在了我们院儿,而且还结了婚,把老婆也弄了过来。这么说来,陈金芳她姐我也见过,就是在窗口负责盛菜那位。那是个丰满的少妇,长着一对相当霸道的胸部,夏天不爱穿胸罩,两个乳头很显眼地从迷彩短袖衫里面凸出来。打饭的时候,我总听到后勤系统的人逗她:
“你的奶都要喷到饭盆里啦。”
遭受调戏的陈金芳她姐也浑不吝,抡着勺子笑嘻嘻地和人打闹。由此可见许福龙两口子人缘不错。院儿里还有个段子,就是许福龙家里人口多,吃饭挑费高,许福龙便每天蒸出包子、花卷,先往肥大的军裤裤裆里塞上两斤,然后像鸭子一样火急火燎地跑回家里。天长日久,许福龙的生殖器相当于每天蒸一次桑拿,便被烫坏了,失灵了。这个段子的指向自然是陈金芳她姐,众人都认为她那对胸部“可惜了”。而我面对陈金芳,却很想问问她,假如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从裤裆里掏出来的热气腾腾面食,他们又怎么能够吃得下去呢?
但这时候,陈金芳就转头离开了。我家住在东边某栋红砖板楼的一层,她则要前往西围墙边上的那排平房。后勤系统雇用的临时工都被安置在了那里。
走之前,她还仿佛格外用力地盯了我一眼。
没想到,就在当天晚上,我又见到了陈金芳。那是在吃完晚饭之后,我父亲穿上军装去应付一个突然性的检查,母亲照例把我轰进自己的房间拉琴。到了初二时,我练习小提琴已经达到八年之久,因为技艺进展飞快,在乐团工作的母亲已经不能再指导我了。为了不“耽误”我,她领着我满北京地遍寻名师,并且替我作出了明确的规划,那就是先拿下几个重要的青少年比赛奖项,然后考进中央音乐学院。这个目标无疑需要旷日持久的苦练,我关上包了一圈隔音海绵的房门,站在窗前,将琴托架在磨出了一层薄薄的茧子的下巴上。
那天我练习的是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94年,大师帕尔曼首次来华,他热情地称赞过北京烤鸭之后,便在人民大会堂演奏了这首曲目,而那场演出的现场录音唱片已经被我听坏了好几张。此刻,头顶着被飞蛾搅乱的路灯灯光,我幻想自己就是坐在轮椅上的帕尔曼,而草坪上黝黑一片的颜色,则是如潮的观众们的头发和黑礼服。只不过一转眼,这种意淫就被隔壁老太太跟儿媳妇吵架的声音打断了。
也就是这时,我在窗外一株杨树下看到了一个人影。那人背手靠在树干上,因为身材单薄,在黑夜里好像贴上去的一层胶皮。但我仍然辨别出那是陈金芳。借着一辆顿挫着驶过的汽车灯光,我甚至能看清她脸上的“农村红”。她静立着,纹丝不动,下巴上扬,用貌似倔强的姿势听我拉琴。
也不知是怎么想的,我推开了紧闭的窗子,也没跟她说话,继续拉起琴来。地上的青草味儿迎面扑了进来,给我的幻觉,那味道就像从陈金芳的身上飘散出来的一样。在此后的一个多小时中,她始终一动不动。
当我的演奏终于告一段落,思索着是不是向她隔窗喊话时,一个女人近乎凄厉的喊叫声从远处的夜色中直刺过来。那是她姐在叫她呢。陈金芳嗖地一晃,人就不见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