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61659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舞台上竞相角逐,文化产业的研究方兴未艾。本书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文化产业理论的*进展,对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翔实的介绍。
本书突破了现有图书就文化产业分析文化产业的模式,对文化产业中的概念和有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在论述中考虑了文化产业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全书共分为十五章:介绍了文化产业及其理论的起源,对文化产业进行研究的方法;运用相关方法从产业经济、企业战略和微观运营等各个层面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对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国家发展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本书是作者多年科研与教学成果的精髓,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文化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理论起源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文化产业的结构与门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化产业的研究对象、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
第二节 文化产业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
第三节 文化产业研究的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文化产业在西方
第二节 文化产业在中国
第三节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产业组织结构与发展理论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理论
第三节产业发展理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文化产品生产、消费和市场
第一节 文化产品的特点
第二节 文化产品的生产及其特征
第三节 文化产品的需求及其特征
第四节 文化产品市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第一节 文化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第二节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
第四节 文化资源对文化企业的影响
第五节 文化资源开发的案例分析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
第八章 文化产业与战略管理
第九章 文化产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文化产业与市场营销
第十一章 文化产业与项目管理
第十二章 文化产业与投融资
第十三章 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 文化产业与国际竞争
第十五章 文化产业政策
附录
2008年,当我主持的校级教改项目“文化产业教学内容建设”立项时,我曾想过,在项目结项时一定要将《文化产业概论》的图书出版。然而,其间由于挂职锻炼和科研任务的紧迫性,始终未能抽出时间整理初稿。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2012年,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亦非昔日可比。在教材市场上,也出现了几本文化产业专业的教材。但是,不容否认,有些教材的编排介乎教材和通俗读物之间,一方面想为教师和学生所用,另一方面又想获得大众的青睐。同时,文化产业教材的体系并未成形,不同教材的结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应该看到,在十八大总结文化产业成就时,我们已经拥有了诸多值得书写的成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国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日报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一位。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等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截至2012年8月底,共有38家文化企业在A股和香港H股发行上市。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从2001年的30.8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86.88亿美元。一个更重要的突破是,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和图书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在这两个方面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还很遥远。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是,普遍关注大的、宏观的、战略的问题,缺乏对文化产业微观世界的关注和分析。相比较而言,西方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更多的是具体的研究,目前正开始向宏观性问题过渡,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研究层次。由于对西方理论的忽视,导致文化产业理论进展一直比较缓慢,与世界的研究漠然相向。理论研究的滞后也引起了教材建设的滞后性。所以,尽管自2007年以来文化产业研究者日益增多,图书的规模和成色却没有因此发生跃变。另一方面,私人文化企业、公共文化机构和非营利性文化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这使我们难以准确评估在微观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论研究的不足也使文化产业统计面临困难,这反过来制约了理论研究数据的可得性。
与市场中同类型的图书相比较,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新颖性。书中采用的一些案例、数据和观点大都是较新的,以使读者能够将书中内容和现实进行对照。由于一些理论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所以在保持新颖性的同时也请读者对书中理论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视角。
第二,系统性。在建立本书的体系时,我们思考较多的是,如何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理论加以阐释,并使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逻辑性和互补性,也就是说,试图使本书的结构能够自洽。但是,由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会忽略了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问题,例如对一些具体产业的扫描分析。
第三,实用性。在讨论有关的理论时,我们尽可能使用文化产业的例子而非其他产业的例子,同时尽可能照顾到文化产业、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自身的特点。我们希望,文化产业的决策者在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能利用本书找到应对思路。我们还希望,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早地对真实的文化产业有大致的理解。
由于精力有限,本书的结构和内容不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这需要在以后的版本中加以完善。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够将本书中出现的疏漏及时反馈给我们,并欢迎读者提供改进本书的建议或批评。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专家的有益观点和案例,对这些材料的使用只得到了部分专家的口头许可。我们在此向与本书有关的所有专家表示感谢,欢迎来信提出批评和指正。敬请读者和专家将所有的意见发送到[email protected]。
另外,本书配套有电子课件,为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免费提供,如有需要,请登录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资源网www.cipedu.com.cn下载或联系1172741428@qq.com。
全书编写分工如下:王志标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王志标和周城雄共同负责全书的统稿与修订工作。第一章,陈莹、王志标;第二章,唐能、王志标;第三章,张婵;第四章,林振材;第五章,连洁、王志标;第六章,王志标、连洁;第七章,林振材、秦晴、杜维佳、王志标;第八章,房广金、王志标;第九章,房广金、林振材、王志标;第十章,秦晴、王志标;第十一章,秦晴、林振材、王志标;第十二章,王志标、杜昌全、林振材;第十三章,张姮、王志标;第十四章,李思璐;第十五章,李思璐、王志标。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2012年河南大学教材建设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1]-JKGHAB-0007*)和省部共建河南大学科研项目(SBGJ090108)的支持。
王志标
2012年1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